陶靜
瑞氏綜合征患兒應用護理風險評估1例體會
陶靜
瑞氏綜合征; 腦疾?。o理學; 護理風險評估; 兒童
瑞氏綜合征又稱腦病合并內臟脂肪變性,是急性進行性腦病[1]。1963年由Reye首先報道。病理特點是急性腦水腫和肝、腎、胰、心肌等器官的脂肪變性。主要的超微結構改變是線粒體異常。故瑞氏綜合征也是全身性線粒體功能障礙性疾病。臨床特點是在前驅期的病毒感染以后出現嘔吐、意識障礙和驚厥等腦病癥狀、肝功能異常和代謝紊亂。2012-01本科收治1例瑞氏綜合征患兒。責任護士對患兒經過壓瘡、導管滑脫/堵塞、高危藥品管理等護理風險評估,通過細致的病情觀察以及采取一系列精心的護理措施規(guī)避風險的發(fā)生,患兒痊愈出院?,F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患兒,男,11個月,因“咳嗽7天,哭鬧2天,嗜睡1天”于2012-01-17入院。入院第2天上午8時病情加重,頻繁出現呼吸暫停、持續(xù)抽搐、雙下肢持續(xù)抖動,心率160次/min,血氧飽和度降至70%,口唇發(fā)青,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6mm,對光反射及角膜反射消失,球結膜水腫,壓眶無反應。立即予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機輔助通氣,血氧飽和度升至90%,雙下肢頻繁抽動,四肢肌張力低下,膝腱反射亢進,提睪反射左側(+),右側(-),雙側巴氏征(+),布氏征(-),克氏征(-),針刺無反應,吸痰時有輕微喉頭反射;肝臟于右肋下鎖骨中線上4cm,質Ⅱ度,肝功能谷草轉氨酶74U/L,堿性磷酸酶382U/L,谷丙轉氨酶153U/L,膽堿酯酶15 764U/L;腦脊液壓力高;頭部CT平掃示雙側額葉、腦干前方腦外間隙略寬。經補液、抗炎、呼吸機輔助通氣、降顱壓、護肝、促進腦細胞代謝等搶救治療,患兒于入院后第10天復查動脈血氣分析基本正常,拔除氣管插管,予鼻導管吸氧;入院后第11天蘇醒,可聽懂呼喚,眼球活動靈活,四肢存在自主動作。復查肝功能各項指標均好轉。住院21d痊愈出院。
2.1 加強病情觀察 (1)患兒出現躁動不安或頻繁抽搐,立即通知醫(yī)生。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防止舌后墜,及時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與嘔吐物并放置牙墊。防止墜床、舌咬傷及由誤吸造成的窒息和吸入性肺炎。避免患兒抽搐時與周圍硬物碰撞致傷,但不可強力按壓抽搐的肢體,以免引起損傷。立即建立靜脈通道,遵醫(yī)囑使用止驚藥物,迅速控制發(fā)作。(2)患兒出現面色蒼白或灰暗,末梢肢體發(fā)涼或皮膚發(fā)花,血壓降低,脈搏加快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提示循環(huán)衰竭[2]。將患兒置PICU室內遠紅外輻射臺上,監(jiān)測環(huán)境溫度和患兒體溫,維持患兒的中性環(huán)境溫度范圍,以減少氧及能量的消耗。使用心電監(jiān)護儀以連續(xù)監(jiān)測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血壓、體溫。根據患兒病情詳細制定護理計劃,按時完成計劃護理內容,并做出評價。建立特護記錄,每8小時按系統進行全身評估1次并加以記錄,詳細記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入量、病情、血氣結果、呼吸機參數。每日稱體質量1次,做好床頭交接班。(3)若出現呼吸深慢或者節(jié)律改變,瞳孔忽大忽小或者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血壓偏高,提示腦疝或呼吸衰竭。避免一切引起顱內壓升高的因素。20%甘露醇靜脈泵入,以后隨病情好轉逐漸減量;使用輸液泵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防止腦水腫的發(fā)生。
2.2 預防感染 (1)保持病室空氣新鮮,定時消毒,保證適宜的溫濕度,嚴格控制探視,減少感染機會。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徹底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嘔吐物。吸痰要徹底,動作要輕柔,在采取相應措施后呼吸仍無改善,血氧飽和度<90%時及時行氣管插管。呼吸道護理:將患兒肩部略墊高,使頸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墜,并保持呼吸道通暢[3]。(2)眼部護理:每日用溫毛巾擦拭眼角分泌物兩次;眼瞼閉合不全時每日用生理鹽水洗眼1次,并涂抗生素眼膏,再用消毒凡士林紗條覆蓋加以保護。(3)口腔護理:每日口腔護理兩次,防止因吞咽反射差、分泌物聚積引起感染;口唇干裂有痂皮者涂石蠟油,不可強行撕脫痂皮[4]。(4)定時超聲霧化吸入,翻身叩背,防止墜積性肺炎。(5)保持陰囊部、會陰部清潔,防止泌尿道感染。
2.3 壓瘡風險管理 責任護士在該患兒呼吸機輔助通氣后,遵醫(yī)囑靜脈高營養(yǎng)滴注,每4小時予配方奶50mL鼻飼,保證營養(yǎng)供給;每3小時更換尿不濕,保持臀部皮膚清潔干燥,并涂臀油保護,以減少皮膚受感染的機會。與患兒監(jiān)護人簽署護理風險告知書、填寫“住院患者壓瘡評估預報單”,一式兩份,一份科內保存,一份上報護理部,護理部每周監(jiān)控、隨訪和指導。(1)責任護士每班根據“住院患者壓瘡危險評估量表”對其進行壓瘡的風險評估,評分為18分,為二級預警,并記錄;采取壓瘡預防護理措施,床頭懸掛“防壓瘡”標識;(2)每2小時翻身1次,按摩受壓部位皮膚,促進血液循環(huán)。觀察皮膚顏色,特別是壓瘡好發(fā)部位,減輕骨突出部位的壓迫,用軟枕、海綿等物品駕空骨突部位,質地柔軟的布包裹雙肘、足跟,避免包扎過緊,避免患兒身體與床鋪發(fā)生磨擦和碰撞。(3)置患兒于氣墊床,保持床單、衣服、被服清潔整齊、干爽、無碎屑。護士長及時對護理措施進行督查(最多不超過72h),觀察患兒情況,根據需求及時調整。該患兒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8d,未發(fā)生壓瘡。
2.4 導管滑脫/堵塞風險管理 患兒因病情需要,于入院當日17∶00給予維持藥物及營養(yǎng)供給,使用留置針建立兩路靜脈通路,以保證“慢補快脫”的治療及搶救藥物使用;建立動脈留置針,及時采集動脈血氣;18∶00經右側鼻腔置入鼻飼管,保證配方奶按時供給;入院第2天8∶30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16∶50患兒出現尿潴留,請外科會診后予留置導尿管;入院第3天9∶00鼻飼前回抽18mL咖啡樣胃液,遂禁食,予胃腸減壓。責任護士結合該患兒護理特點,啟動導管滑脫/堵塞風險管理及高風險藥物管理應急預案。
2.4.1 護理活動告知 向患兒監(jiān)護人告知相關護理內容并簽署護理知情同意告知書。
2.4.2 標識導管,避免混淆 依據“導管滑脫/堵塞風險管理”,在動脈留置針、鼻飼管、留置導尿管管身,分別用中國紅色、淺粉色、淺黃色專用不干膠進行醒目標識,并注明置管日期及置管人,提升應用導管的護理安全。
2.4.3 導管日常護理 患兒各種導管留置期間,正確有效固定導管,導管外露部分做標記,做好交班和記錄;有分泌物和滲液污染時,及時更換固定的膠布,患兒出現煩躁時,更換膠布應適當鎮(zhèn)靜或雙人合作,并做好約束;協助翻身時將導管妥善固定,避免牽拉、扭曲、壓迫導管;每次鼻飼前至少應用兩種方法驗證胃管是否在胃內,管飼飲食溫度為38℃,每次鼻飼后用溫開水沖洗鼻飼管,防止導管堵塞。
2.5 高危藥品使用管理 患兒住院期間,頻繁使用甘露醇、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苯巴比妥鈉、高濃度電解質制劑等高危藥品,責任護士依據“高危藥品管理制度”,對患兒年齡、體質量、穿刺血管位置、血管條件、藥液性質、給藥途徑、穿刺技術、穿刺后導管維護等方面進行評估,實行三級預警管理。每班均對患兒穿刺部位進行評估,懸掛標識,輸液期間責任護士每1小時巡視1次,非輸液期間每班評估1次,并做好記錄。履行護理風險告知程序,家長在護理記錄上簽字。
2.6 跌倒/墜床風險管理 患兒入院時,責任護士根據《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單》對其進行評估,視為高風險,給予高風險預防措施。使用與患兒年齡相適應的病床及雙面床欄確保安全,在患兒床頭懸掛跌倒/墜床警示標識,若因診療需要拉低床欄或安置管道設備時,應加強巡視;患兒發(fā)生驚厥時,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遵醫(yī)囑使用止驚藥物;該患兒體溫持續(xù)在38.0~39.7℃,予冰袋物理降溫及冬非合劑9mg,每12小時1次靜脈注射,以減少大腦對氧的消耗,防止驚厥的發(fā)生,床旁加用護欄,防止墜床及碰傷。
患兒住院21d,通過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評估,在住院期間未發(fā)生誤吸/窒息、壓瘡、墜床、導管脫落/堵塞、高危藥品輸液外滲等護理不良事件,對預防護理安全隱患的發(fā)生,減少護理糾紛起到了重要作用。患兒痊愈出院。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869-1871.
[2] 楊博,方雪娟.瑞氏綜合征2例護理體會[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0,29(7):438.
[3] 黎惠卿.一例瑞氏綜合征患兒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1997,12(6):46.
[4] 袁勤珍,張素琴,申小英,等.瑞氏綜合征1例護理[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9,26(6):695.
110032沈陽,沈陽市兒童醫(yī)院康復一病房
陶靜(1977-),女,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兒科疾病的護理及風險評估。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47
R742
B
1674-3865(2012)04-0383-02
2012-04-24)
劉穎)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