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祿生 余小平 劉江華 王忠先 曾天寶
火龍果正式中文名量天尺,亦稱仙蜜果,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屬植物,原產(chǎn)于巴西、墨西哥等熱帶中美洲地區(qū)。其果實性涼、味甘、清淡、氣清香,有清熱、潤肺、止咳之功效,含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可防止重金屬中毒,富含花青素(尤其紅肉火龍果含量更高)可抗氧化和抗衰老,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減肥、降血糖、防便秘、排毒養(yǎng)顏和美白皮膚等作用;其花瓣和果皮可作蔬萊食用;生產(chǎn)過程中很少使用農(nóng)藥,易生產(chǎn)有機水果。因此,火龍果具有環(huán)保、保健、順應未來消費潮流的優(yōu)勢,是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和醫(yī)藥為一體的新型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重視。火龍果在我國臺灣栽培較多,已有20余年,近10年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qū))興起[1]。近年上述?。▍^(qū))以北采用大棚設施保護地栽培。筆者于2007年從廣東從化引進種苗在江西省吉安市郊采用鋼架塑料大棚試種栽培獲得成功?,F(xiàn)將幾年的試種表現(xiàn)及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果園概況。試種果園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qū)興橋鎮(zhèn)的井岡山國家農(nóng)業(yè)科技園區(qū),地處東經(jīng)114°52′32″,北緯 27°08′25″,海拔 89 m。 年平均溫度 18.4℃,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 29.5℃,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6.5℃,極端最高溫度40.9℃,極端最低溫度-8℃,≥10℃年積溫5 820℃,無霜期279天,年降雨量1 519 mm,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 640小時。試種大棚土壤為黏土,微酸性,肥力中等;擴大種植大棚為紅壤山坡新開墾地,酸性,地力瘠薄。
引試表現(xiàn)。2007年3月筆者將從廣東從化引進的80株種苗定植在6 m寬、23 m長的鋼架單棚中,其中40株紅肉果,40株白肉果苗,各栽10個水泥柱,每柱4個面各栽1株苗,每柱栽4株。柱距2 m,行距3 m,棚內(nèi)栽2行,柱上端綁竹木搭架。經(jīng)撫育,2008年8月開始有部分開花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紅肉火龍果味甜爽口清香,白肉火龍果平淡無味,因此重點管理紅肉火龍果。2009年紅肉火龍果7月中旬始花,白肉火龍果8月初始花。紅肉火龍果全年開花5~6次,平均每柱掛果約60個,平均單果重400 g,大果重的700 g,折合每667 m2產(chǎn)量2 600 kg,售價16元/kg,折合每667 m2產(chǎn)值42000元。于是2009年底擴種紅肉火龍果,在紅壤山坡地上整地,興建一個1 152 m2的鋼架連片大棚(棚長24 m,單個寬 6 m,8個大棚相連)。2010年4月全部定植紅肉火龍果,每棚栽種兩行,柱距2 m,共栽192個水泥柱,每柱栽4株苗,折合每667 m2栽111個柱,444株苗。2011年6月開始有部分柱陸續(xù)開花結(jié)果,平均每柱全年結(jié)果約5個。
經(jīng)試種觀察,紅肉火龍果在贛中地區(qū)每年6—10月陸續(xù)開花結(jié)果,年內(nèi)可開花結(jié)果5~6次,相對集中采果3~4次?;ㄆ诒仨毴斯な诜郏?jīng)筆者試驗,紅肉火龍果完全可采其花粉自花人工授粉結(jié)果,這與呂慶芳等研究結(jié)論一致[2]。果實近圓形,縱徑10~15 cm,橫徑8~12 cm,第4年以后每667m2產(chǎn)量可達2 600 kg以上,以16元/kg銷售,供不應求,每667 m2產(chǎn)值可達42000元以上。據(jù)了解,廣東、湖南、浙江等省紅肉火龍果售價30元/kg左右,經(jīng)濟效益更為可觀?;瘕埞菬釒е参铮瑲鉁?0℃以下停止生長,4℃以下受凍害。經(jīng)筆者觀察,在贛中地區(qū)采用塑料大棚冬季覆膜封棚保溫后,不采用人工加溫也能安全越冬,遇持續(xù)久雨低溫年份,其幼嫩莖有輕度凍害,對翌年產(chǎn)量影響不大。
建園。火龍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有機質(zhì)含量高、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較好。園地應選擇避風向陽的非低谷地塊,最好選擇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線,利于銷售和市民觀果采摘。如利用黏性紅壤荒山荒坡開發(fā)種植,整地時應按每667 m2施谷殼灰50 m3以上與耕作層土壤拌勻,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單棚可采用鋼架或竹木結(jié)構(gòu),棚寬6 m,肩高 1.5 m,頂高 2.8 m,棚長 30~100 m依地形而定。選擇連片大棚可自行采購鋼材加工建造,肩高(天溝高度)1.8 m,棚頂高3.5 m,單個寬6 m,拱桿間距60 cm,棚數(shù)和棚長依地形而定。
筆者引試栽培采用柱式生長架,為提高大棚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栽植數(shù),獲取更高產(chǎn)量,生長架宜采用籬架壟式栽培,同時考慮冬季加蓋一層內(nèi)膜保溫,確保安全越冬,其架式改進為下列搭建法。每壟含溝1.5 m(連棚每個栽火龍果4行)至2 m(單棚每棚栽火龍果3行),在壟中線栽一行水泥柱,柱距2~3 m,每行水泥柱的兩端栽與棚端呈60°的斜柱一根,并埋地錨拉線,斜柱10 cm×10 cm×260 cm,中行為10 cm×10 cm×300 cm,棚兩邊的邊行柱為8 cm×8 cm×220 cm,棚中間的一行8 cm ×8 cm ×260 cm,每根水泥柱澆注時預先設置2根斜柱4根直徑6 mm鋼筋或4根斜柱6根8號鋼絲(可從廢品收購店購舊鋼絞線拆解)。在距水泥柱頂5 cm處留直徑≥6 mm孔1個,用于固定蓋內(nèi)膜托線;同時直立柱和斜柱分別在距柱下端150 cm和170 cm處預留直徑≥12 mm的孔用于插入直徑≥10 mm長20 cm的鋼筋作為生長架鋼絲的橫梁。立水泥柱時,中柱栽入土50 cm深,斜柱入土60 cm深,單棚栽3行,連棚每棚栽3行水泥柱,加上利用天溝下的鋼管立柱每棚栽4行火龍果苗。水泥柱栽好后,在柱頂縱橫各拉一道鋼絲,再在橫向或縱向每隔60~80 cm拉一道鋼絲或硬質(zhì)塑料線作內(nèi)膜托線;在水泥柱地面上1 m(預留孔直徑≥12 mm)處縱向于水泥柱兩側(cè)各拉1條鋼絲,并固定在橫梁鋼筋兩端,形成一個平行的20 cm左右寬的火龍果生長支撐架。
在每畦中心線,即縱行水泥柱之間的生長支撐架下每40~50 cm栽火龍果苗1株,栽植深度5 cm為宜,同時每苗邊插1根1.3 m長的小竹、木棍,用軟布條將苗木固定,支撐莖蔓上架,然后澆透定根水。
種苗繁殖?;瘕埞N苗可采取扦插、嫁接或種子繁殖,生產(chǎn)上多采用扦插繁殖。扦插莖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的莖蔓,每段剪取15~20 cm,按莖蔓上下方向順序堆放,置室內(nèi)晾5~7天,使其剪口愈合。扦插前將扦插莖段下端浸入多菌靈500倍液2分鐘,取出稍晾干即可扦插,深度以5 cm為宜。生長架的水泥柱栽好可直接定植到生產(chǎn)棚中,也可在建大棚和生長架前育苗,苗床以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的疏松壤土為好,床土在插前2天用多菌靈500倍液噴透消毒,插后澆透一遍定根水即可。待20天左右扦插苗根長3~4 cm即可定植到生產(chǎn)棚。4—9月均可扦插。每667 m2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3 000 kg與土壤拌勻,將畦面整成80 cm寬的龜背形。
肥水管理。栽植后的第1~2年肥料以氮肥為主,少量多次,一般以腐熟的稀薄人糞尿、沼液為好,也可對水適當施入速效氮素化肥,促使樹體生長。第二年冬季按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3 000 kg+尿素50 kg+鈣鎂磷肥100 kg+硫酸鉀50 kg或有機肥3 000 kg+硫酸鉀復合肥200 kg撒于畦面,施后蓋土或草。由于火龍果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20~30 cm,施肥時不宜翻耕,以免傷根。翌年在春梢萌發(fā)、開花、結(jié)果期以有機肥為主,配施磷、鉀、鎂及微量元素肥料,一般每結(jié)一次果均要追肥1~2次,同時對莖蔓噴施磷酸二氫鉀500倍液或氨基酸葉面肥800倍液,每10~15天噴一次。水分主要以自然降雨為主,干旱時及時澆水,有條件的最好安裝滴灌設施,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漬。
枝蔓管理。幼苗期,新莖蔓要及時綁扎在竹木棍上使其攀爬,每株苗留莖蔓1個,其余的盡早抹掉,待莖蔓長至生長架鋼絲高時將苗尖置于兩鋼絲間,當苗高于鋼絲5 cm時打頂,促其萌發(fā)第一次分枝,每株留分枝4~5個,鋼絲以下的分枝全部抹除。第一次分枝長至40~50 cm時再打頂,促發(fā)第二次分枝,第一次分枝上各留分枝4~5個,第二次分枝生長自然下垂成為結(jié)果枝,此時要及時將下垂的枝蔓均勻分布在兩鋼絲兩側(cè)。結(jié)果期應及時抹除多余新芽,使營養(yǎng)供應花果生長。每年大批果實采果結(jié)束后,應將老枝、弱枝、過密枝和下垂接近地面枝剪除。
花果管理?;瘕埞谮M中地區(qū)一年結(jié)果5~6次,一般從5月中下旬開始現(xiàn)蕾。進入結(jié)果期,每莖蔓花蕾多達10多個,花蕾黃豆大小時開始疏蕾,每莖蔓留2~3個健壯花蕾,其余抹掉。紅肉火龍果花朵雌蕊柱頭比雄蕊花絲長,且花冠大多向上,又在晚上9時左右開放,第二天太陽一出便凋萎,靠自然自花授粉結(jié)實率很低,必須人工授粉。每次花開放(晚上9時)開始,最遲翌日早上8時前完成人工授粉。左手握住花基部使花冠朝上,右手摘取同花雄蕊花粉輕搓均勻撒在雌蕊上即可。如果要利用花瓣作蔬菜出售或加工食用,可將授粉花于次日早上8時前,在花冠基部留10 cm(不傷子房)環(huán)割一圈抽出花瓣,注意不要擦傷雌蕊柱頭。著果后定果,每莖蔓選留生長健壯的幼果1個,其余疏除。
溫度管理?;瘕埞M中地區(qū)種植的主要困難是冬季氣溫低易產(chǎn)生凍害,因此必須采用大棚設施保護地栽培。一般10月上旬蓋好棚膜,棚內(nèi)溫度超過35℃時及時通風降溫,寒冬季節(jié)將棚膜蓋嚴實,防止漏風,并在生長架水泥柱頂上的內(nèi)膜托線上蓋一層內(nèi)膜,確保安全越冬。在晴好天氣中午前后通風換氣降低棚內(nèi)濕度。春季當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將內(nèi)膜拆除,晴天白天要開大棚邊膜通風降溫降濕,晚間蓋嚴,5月以后可揭去大棚膜,露地生長。只要大棚管理得當,不采取人工加溫在贛中地區(qū)也可安全越冬,遇持續(xù)久雨低溫年份幼嫩莖蔓有凍害現(xiàn)象。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較少,筆者在幾年的試種過程中幾乎未使用過農(nóng)藥,偶爾局部有蚜蟲、蝸牛和螞蟻為害。蚜蟲可用吡蟲啉防治,蝸牛、螞蟻可在水泥柱四周撒生石灰切斷攀爬路徑,蝸牛也可人工捕捉或放養(yǎng)鴨子捕食?;瘕埞R姴『τ星o腐病,灰霉病和炭疽病等,蟲害有介殼蟲等,如發(fā)生則選用相應的農(nóng)藥噴灑或涂病斑處理。
采收。紅肉火龍果在贛中地區(qū)5月中下旬開始現(xiàn)蕾,6月開花,開花后30~40天果實成熟。成熟果實鮮紅,果皮有光澤,果頂蓋口出現(xiàn)皺縮,果實微香。每次果實成熟后及時采收,采摘時用枝剪附帶少量肉莖將果剪下,輕拿輕放,防止擠壓碰傷,保證果實的外現(xiàn)漂亮,延長貨架期。
[1]夏春森,劉新元,夏志卉,等.30種新興果樹栽培[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9
[2]呂慶芳,李潤唐,鄒恒歡,等.火龍果和霸王花授粉效應[J].中國南方果樹,2011,40(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