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藏醫(yī)體質學內涵比較研究

      2012-01-23 14:14:42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 2012年10期
      關鍵詞:藏醫(yī)體質人體

      李 杰

      (青海大學醫(y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1)

      1 體質概念的比較

      關于體質的概念,在中醫(yī)學史上有過幾種不同的用詞。在《內經》中常用“質”等以表體質之義?!端貑枴へ收摗?“此人者質壯”。此后,唐·孫思邈《千金要方》以“稟質”言之;宋·陳自明《婦人良方》稱為“氣質”;明·張介賓以“稟賦”、“氣質”而論的同時,較早運用“體質”一詞,他在《景岳全書·雜證謨·飲食門》中說:“矧體質貴賤尤有不同,凡藜藿壯夫及新暴之病,自宜消伐,惟速去為善,若以弱質弱病,而罔顧虛實,概施欲速攻治之法,則無不危矣。”到了清代,葉天士、華岫云開始直稱“體質”,自此人們漸趨接受“體質”一詞,普遍用它來表述不同個體的生理特殊性。

      對于中醫(yī)體質學說的概念,其理論雛形雖在《內經》時代就已形成,以后歷代醫(yī)家也有論述,孫廣仁主編的《中醫(yī)基礎理論》對于中醫(yī)體質的定義為[1]:體質是人類個體的生命過程中,由遺傳性和獲得性因素所決定的表現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方面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性。即認為體質是人群及人群中的個體,稟受于先天、受后天影響,在其生長、發(fā)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相對穩(wěn)定的人體個性特征。

      藏醫(yī)體質學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藏醫(yī)學認為[2]體質是人群和人群中的個體在先天稟賦的基礎,在后天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機體內隆、赤巴和培根的相對協調平衡的特殊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影響著人的性情特征和飲食喜好,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患病類型和患病傾向。藏醫(yī)學的體質學內涵包括了形態(tài)結構、機能、代謝特征,并兼及了心理行為特征等方面的內容。

      2 體質形成的比較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形與神的協調統(tǒng)一,“形神合一”或“形與神俱”是生命存在和健康的基本特征。中醫(yī)學的“形神合一”的人體觀念決定了體質概念之”體”,是形神之體,一定的形體結構必然產生出相應的生理機能和心理特征,而良好的生理機能和心理特征是正常形態(tài)結構的反映。因此,體質是由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心理狀態(tài)3個方面構成。

      孫氏[3]認為,人體的形態(tài)結構包括外部形態(tài)結構和內部形態(tài)結構(如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人體的形態(tài)結構是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動的基礎,故人體形態(tài)結構上的差異性是個體體質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醫(yī)學“司外揣內”的認識原理,形態(tài)結構在內部結構完好、協調的基礎上,主要通過身體外形體現出來,它以軀體形態(tài)為基礎,并與內部臟器結構有密切的關系,故人的體質特征首先表現為體表形態(tài)、體格、體型等方面的差異。

      體表形態(tài)是個體外觀形態(tài)的特征,包括體格、體型、體質量(俗稱體重)、性征、體姿、面色、毛發(fā)、舌象、脈象等;體格一般通過觀察和測量身體各部分的大小形狀、勻稱程度,以及體質量、胸圍、肩寬、骨盆寬度和皮膚與皮下軟組織情況來判斷;體型主要觀察形體之肥瘦長短,皮肉之厚薄堅松,膚色之黑白蒼嫩的差異等。其中尤以肥瘦最為重要。

      人體的生理功能是內部形態(tài)結構完整性、協調性的反映,是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功能的體現。因此,人體生理功能的差異,反映了臟腑功能的盛衰偏頗,觀察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脈象、舌象、呼吸狀況、語言的高低、食欲、口味、體溫、對寒熱的喜惡、二便情況、生殖機能、女子月經情況、形體的動態(tài)及活動能力、睡眠狀況、視聽覺、觸嗅覺、耐痛的程度、皮膚、肌肉的彈性、須發(fā)的多少和光澤等方面的變化是了解體質狀況的重要內容。

      人體的心理狀態(tài)是指客觀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是感覺、知覺、情感、記憶、思維、性格、能力等的總稱。屬于中醫(yī)學“神”的范疇。人的心理特征不僅與形態(tài)、機能有關,而且與不同個體的生活經歷以及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系。

      藏醫(yī)體質學認為[4-5],體質是人體的質量。它和人體的形態(tài)、結構、成分和機能是分不開的,由7個要素構成,即食物精微、血液、骨、髓、脂肪、精液,為構成體質的七大物質基礎。通過這七大物質的不同組合,構成了人體內具有特殊形狀和作用的“器官”,如肌肉、骨骼、腦、脊髓、心臟、血管、肺臟、胃臟等。各種器官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人體的各種“系統(tǒng)”。藏醫(yī)認為它們組成了人的統(tǒng)一整體,發(fā)揮著人體的各種功能,從而體現出人體的不同質量。主要表現在:一是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即體格、體型、姿勢、營養(yǎng)狀況及身體組成部分等;二是生理功能水平,即機體新陳代謝水平、發(fā)展水平,即速度、力量、耐力、協調、柔韌等素質,及走、跑、跳、投等身體活動能力;三是心理發(fā)育(或發(fā)展)水平,即本體感知能力,個性、意志等;四是適應能力,即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應激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這4個方面決定著人們的不同體質水平。

      3 體質的影響因素比較

      中藏醫(yī)體質學認為,人體體質構成稟承于先天,得益于后天。先天稟賦決定著個體體質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個體體質的特異性。而后天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都會對體質有所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先天稟賦:先天稟賦是體質形成的基礎,是體質強弱的前提條件。先天稟賦,是指子代出生以前在母體內所稟受的一切,包括父母生殖之精的質量,父母血緣關系所賦予的遺傳性,父母生育的年齡,以及在母體內孕育過程中母親是否注意養(yǎng)胎和妊娠期疾病所給予的一切影響。

      藏醫(yī)體質學也認為[6]:體質的優(yōu)劣,來源于父母的遺傳。對于遺傳因素《四部醫(yī)典·論說醫(yī)典》“身體形成”中論述道“父精血生成骨骼及腦髓,母華造就血肉臟腑全”。認為若要有良好的遺傳特征和后天的體質,應是“第一父母精血無病失”。說明人的個體發(fā)育的物質基礎就是必須有健康的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在一定條件下的結合,即“無任何疾病的父之精液和母之血的融合,方可形成胎兒?!贝偈埂吧眢w形成”,使下一代具有優(yōu)良的體質。這種良好的遺傳性最顯著的體質特征就是《四部醫(yī)典》中所述:“人的身高應該與雙臂平伸的長度相等,即三肘半”。身高在三肘半以下者,即為矮人,體質不佳。

      3.2 飲食因素:中醫(yī)學認為,飲食結構和營養(yǎng)狀況對體質有明顯的影響。飲食物各有不同的成分或性味特點,而人之五臟六腑,各有所好。臟腑之精氣陰陽,需五味陰陽和合而生。長期的飲食習慣和固定的膳食品種質量,日久可因體內某些成分的增減等變化而影響體質。如飲食不足,影響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可使體質虛弱;飲食偏嗜,使體內某種物質缺乏或過多,可引起人體臟氣偏盛或偏衰,形成有偏頗趨向的體質,甚則成為導致某些疾病的原因。

      藏醫(yī)學就飲食與體質的關系《四部醫(yī)典》論述:“合理的飲食會使身體健康,生命得到保障?!辈刈迦藗內粘o嬍晨坑皖?,體內供熱內臟可潔凈,體質即補氣力容顏添,五官堅固長壽到百年。如藏醫(yī)認為在高寒缺氧環(huán)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強體質,還可使精液增多,滋潤腸胃,和脾溫中,潤澤氣色,精力充沛,增強熱量,使皮膚不致粗裂。藏醫(yī)學家日瓊頗且·甲白袞桑在《西藏醫(yī)學》一書中也論述說:“對健康與長壽來說,正確的飲食,攝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從食物中得到蛋白質、脂肪、糖和水、無機鹽及維生素,是滿足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p>

      3.3 情志因素:中醫(yī)學認為,七情的變化,可以通過影響臟腑精氣的變化,進而影響人體的體質。所以精神情志,貴在和調。情志和調,則氣血調暢,臟腑功能協調,體質強壯;反之,長期強烈的情志刺激,持久不懈的情志活動,超過了人體的生理調節(jié)能力,可致臟腑精氣的不足或紊亂,給體質造成不良影響。

      關于情志因素對人體質的影響,藏醫(yī)《四部醫(yī)典·論述本集》論述到:“身之惡兆”中指出:“常顯憔悴不安心煩躁”,“悲傷又使憂心語叨叨”,“情欲蒙昧慎怒俱反常,以往劣秉性大變樣,此人只道速去見閻王?!闭f明不良的情志變化,長期郁郁苦悶,會引起各器官功能失調,降低體內免疫力,容易患病,形體易衰老,精神易耗散,易早逝“速去見閻王”。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慎怒本質秉性良”,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使體質強壯。

      3.4 勞逸所傷:過度的勞動和安逸是影響體質的又一重要因素。適度的勞作或體育鍛煉,可使筋骨強壯,關節(jié)通利,氣機通暢,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旺盛;適當的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維持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勞逸結合,有利于人體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體質。

      運動對人體質的影響,藏醫(yī)學也認為:不要在身、語 、意這三方面搞得過度疲勞,對于各器官不能使其疲困不堪。日常生活中要“勤競行走搓身”方可“身堅耐勞出正常力”,“又使皮膚光澤四肢硬”。不但闡述了人的體質具有可塑性,而且通過鍛煉可增強體質。

      綜上所述,中藏醫(yī)對人體體質學說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中醫(yī)學形神合一的人體觀點決定了體質的形成;藏醫(yī)學認為體質是由7個要素構成,即食物精微、血液、骨、髓、脂肪、精液,為構成體質的七大物質基礎。它們表現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3個方面;因此,當評價一個人的體質狀況時,應從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及心理特征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同時也具有一些相同的認識,體質變化會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不同體質對疾病的形成有一定的傾向性。在臨床上診斷、治療疾病時要了解不同的體質,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1]孫廣仁.中醫(y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202.

      [2]張吉仲,尹巧芝,鄭兵.藏醫(yī)體質及養(yǎng)護初探[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OO6;(2):9-10

      [3]孫理軍,張登本.中醫(yī)體質的基本內涵[J].天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1(3):6.

      [4]丁玲輝,李勇杰.藏醫(yī)體質學與人體體質初探[J].西藏體育,1997;(4):14-17.

      [5]丁玲輝.藏醫(yī)體質學與養(yǎng)生健身初探[J].中國藏學2000;(3):144-150.

      [6]許德伸.古代藏醫(yī)學中生殖及胚胎發(fā)展理論之比較研究[J].西藏民族學院,1995;(4):39.

      猜你喜歡
      藏醫(yī)體質人體
      中醫(yī)“體質”問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醫(yī)“體質”問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醫(yī)“體質”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人體“修補匠”
      人體冷知識(一)
      排便順暢,人體無毒一身輕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奇妙的人體止咳點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藏醫(yī)治療慢性腸炎
      藏醫(yī)對肝硬化的認識及治療研究
      六枝特区| 南溪县| 天镇县| 威远县| 醴陵市|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教育| 凤冈县| 巴林左旗| 沂源县| 阿克| 恩平市| 怀远县| 开阳县| 辽源市| 千阳县| 黄浦区| 法库县| 施秉县| 自贡市| 确山县| 杂多县| 修水县| 永靖县| 英吉沙县| 雅江县| 堆龙德庆县| 庆安县| 浠水县| 衡南县| 原阳县| 清水河县| 南靖县| 文化| 陆河县| 喜德县| 色达县| 淮北市| 仁怀市|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