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體語法:“形式-功能對應(yīng)律”的語言探索*

      2012-01-23 07:26:40馮勝利
      當代修辭學 2012年6期
      關(guān)鍵詞:雅言語體語法

      馮勝利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北京100083)

      提 要 本文討論漢語語體語法的基本屬性,認為功能和形式之間的對應(yīng)規(guī)律是構(gòu)成語體語法理論體系的本質(zhì)所在、是探討語體語法的終極目標。文章通過不同實例說明特定形式和特定功能之間的對應(yīng)律;與此同時提出:今天的語體理論的三分系統(tǒng)(俗常、正式、莊典)和上古《詩經(jīng)》風、雅、頌的“三始”的體系,不謀而合、適可互證。文章最后討論語體語法的總系統(tǒng)及其派生系統(tǒng)之間的關(guān)系和操作程序。

      一、解 題

      語體,如果根據(jù)人們交際的基本屬性來定義,它是一種語言的功能,是人們用語言來確定和調(diào)節(jié)在場說、聽者之間關(guān)系的一種語言功能。語言的功能多種多樣,只有確定和調(diào)節(jié)發(fā)話和聽話者之間關(guān)系的那種語言的功能,才是我們這里說的語言的語體功能。說話者和談話者之間的關(guān)系也多種多樣,語體的調(diào)距功能所側(cè)重的只是語言調(diào)節(jié)說者和聽者之間高低遠近“距離”的功能。這里的交際距離如果從人類社會活動的角度看,就表現(xiàn)為“正式與非正式”、“莊典與通俗”兩大對立的范疇(馮勝利2010)。

      決定交際時距離的高下、遠近,或者說決定交際時關(guān)系是正式還是隨意,是莊重典雅還是通俗隨便,要看以下四點基本要素的具體情況,亦即:(a)談話內(nèi)容、(b)場合、(c)對象和(d)態(tài)度。這樣看來,語言就其本性而言,自身就具有交際上的“體”的功能。那么,“體”怎么會成為“法”呢?換言之,語體怎么是語法呢?事實上,這一提法及其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恰是語體理論的現(xiàn)實基礎(chǔ)。請看:

      (1)a*昨天他買和炒了一只龍蝦。

      b 昨天他購買和烹炒了一只龍蝦?!百I”和“炒”并列成句在句法上是非法的,但意義相近的“購買”和“烹炒”的并列成句則是合法的。沒有語體語法以前,人們很少注意這種合法性的對立。然而,它們的存在不但證明了語體的語法屬性,而且還揭示了更多的同類現(xiàn)象。①我們知道,(1)a是非正式的口語說法,而(1)b則是正式場合的正式體。這里最令人關(guān)注的是:語體不同則語法亦異?!罢Z體語法”說的就是“和語體對應(yīng)的語法格式”。換言之,不同的語體使用不同的語法。②反之亦然,不同的語法或結(jié)構(gòu)具有不同的語體性質(zhì)和功能。就(1)中的例子而言,上面正反兩個命題都是必然的,否則無法解釋為什么單音節(jié)動詞組成的[V單&V單]不合法,而雙音節(jié)動詞組成的[V雙&V雙]就合法的事實。顯然,如果雙音節(jié)動詞的組合不是口語而是正式體的表達,那么單雙二者彼此語法的不同,便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

      如此看來,語體功能和語法結(jié)構(gòu)必然具有某種對應(yīng)性,否則結(jié)構(gòu)和功能就是任意的組合而沒有規(guī)律而言。倘若沒有對應(yīng)的規(guī)律,不僅上面“語體不同則語法亦異”的命題不能成立,而且語體研究也因之而成了偶然現(xiàn)象的分類,不可能成為語體之“學”。原因很簡單,沒有必然規(guī)律的現(xiàn)象不能成“學”。如此而言,語體語法的理論基礎(chǔ)就在于形式和功能的對應(yīng)律。形式和功能之間有必然的規(guī)律可言嗎?這是語體理論所要關(guān)注的核心問題。

      二、語體機制的原理

      1.形式與功能的自然屬性

      喬姆斯基說人的語言能力是人的先天生理決定的,③因此形式句法的組織方式和原理,是人的大腦生物結(jié)構(gòu)的反應(yīng),是與生俱來的。那么形式的功能呢?功能也具有生理或生物的先天性嗎?先看下面的一組事實:

      (2)噼里啪啦、吊兒郎當 [3124]式輕重格 = 隨便的語體

      尼加拉瓜、鄭重其事 [1324]式輕重格 = 正式的語體

      [3124]式的節(jié)律上下落差很大,我們叫做“懸差律”(馮勝利2011)。這種懸差律絕對不能用在正式的場合。而[1324]是古典成語四字格的節(jié)律,它一般不在俗??谡Z里使用。換言之,懸差律有其特定的口語功能,而四字格也有其固有的莊重本性。于是我們不禁會問:難道形式的功能也是先天的“本性”嗎?這首先要看是什么功能。形式的功能可以多種多樣,而這里我們所說的“功能”指的是形式的“語體功能”。什么是語體功能呢?語體功能是指人們在說話時,根據(jù)交際對象、場合、內(nèi)容以及聽說者態(tài)度所選取的、決定交際關(guān)系(親疏、遠近或[±正式]/[±莊典])的語言形式的表意能力。

      為什么對象、場合、內(nèi)容、態(tài)度這四要素決定著語言形式的選擇呢?拉波夫在2012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和語言學系聯(lián)合召開的“拉波夫、王士元對話會”上闡釋的人的社會本能,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我想人是社會的動物,是我們稱作社會智能的交際動物。我們(人類)所承傳下來的是和(動物所有的)物體智力相當不同的社會智能,它是語言用為概念計算的基礎(chǔ)。語言是為我們生物遺傳上多種不同取向的基因服務(wù)的。④

      人是社會的動物、是交際的產(chǎn)物;人的社會屬性不是后天的,而是人類基因的遺傳。什么是社會?社會的定義非常復(fù)雜,但是其基本、必要的組成要素是交際。交際的基本行為就是要確定和調(diào)節(jié)彼此的關(guān)系(所謂遠近高低)。人類的調(diào)節(jié)關(guān)系要用語言,因此,什么樣的關(guān)系(親近、疏遠、高貴、低下)選用什么樣的言語方式和形式(語音形式,詞匯形式,語法形式等)。于是,對象、場合、內(nèi)容、態(tài)度這些影響關(guān)系的交際要素,就成了決定不同語言形式選擇的基本參數(shù)。拉波夫說:人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源于人類的生理基因。因此,從社會基因的角度上說,交際關(guān)系的調(diào)節(jié)是人類社會本能的反應(yīng)。

      如果喬姆斯基和拉波夫的理論都是正確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據(jù)此將不同的語法體系概括為如下的關(guān)系:上圖所表達的是:如果“語法”指的是“說話的法則”(包括語音、韻律、構(gòu)詞、造句、語用和語體等),那么,語法的“個體性”指的就是語法的生物結(jié)構(gòu)性譽訛,而其“群體性”則是語言社會性所賴以存在的基因和條件。前者是形式語法和韻律語法的屬性(存在于每個人的大腦之中);后者是語體語法的本質(zhì)(離開他人則無法存在)。換言之,形式句法和韻律句法是建立在人的大腦生物結(jié)構(gòu)之上的產(chǎn)物,而語體語法則是人的群體性社會基因的結(jié)果。句法是人類生物本能的表現(xiàn)、交際關(guān)系的調(diào)節(jié)是人類社會本能的表現(xiàn)。如果關(guān)系的調(diào)節(jié)(社會本能)需要以語言的形式(語法本能)為工具的話,那么形式本身與關(guān)系屬性(遠近親疏)是否具有某種特定的、必然的聯(lián)系呢?

      圖1:人的個體性、群體性與語法體系

      我們知道,自索緒爾以來語言學上的一個普遍的共識就是“人類語言聲音和意義結(jié)合的任意性(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s and meanings is arbitrary)”。這不足為奇:中文叫“天”,英文叫“斯蓋”(sky)——不是偶然就無法解釋為什么人類語言里同一個東西叫不同的名字?!耙袅x偶然”或荀子的“約定俗成”,顛撲不破。

      然而,語言中的很多形式和它們的功能,如上文例(1)、(2)所見和下文所示,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都是偶然的。換言之,“音-義”雖偶然,“形-能”有必然——形式和功能之間確有必然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當然,這并不是說所有的語言的形式和功能都有必然聯(lián)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普天之下莫非“任意”的音義結(jié)合論的籠罩之下,我們?nèi)绻軌虬l(fā)現(xiàn)哪怕十分有限的必然無疑的“形式-功能對應(yīng)律”,那就不只突破了索緒爾“音義偶然”的樊籬而進入另一個人類認知的世界,而且也可因此開辟一大塊可供耕種的“禁地”。問題是“形式-功能對應(yīng)”這一命題是否真的是一塊可耕之“地”(真的命題)。是、否可以從兩方面來檢驗:一是做化學實驗——化驗該地的土壤成分(用語言理論來驗測);二是做生態(tài)考察——調(diào)查該地的生命現(xiàn)象(做語言實例的調(diào)查)。后一點當然比前一點更能說問題。請看:

      這是從聲音的屬性和結(jié)構(gòu)上(元音、聲調(diào))來看它們“表意”或“象征”的功能。顯然,這里的對應(yīng)屬性(發(fā)聲細高對親昵、懸差節(jié)律對輕諧)是人類所共有的。譬如,懸差律在任何一種語言里都不能用在莊典、正式的場合,譬如英文的打油詩(Limerick):

      這種/w w s/(輕輕重)型節(jié)律固有一種內(nèi)在的詼諧意味兒,正如Laurence Perrine(1963:200)所說:“那些輕快誘人的節(jié)奏及其強調(diào)性韻腳,使得它只用于幽默和逗笑的場合……而不適用于表達嚴肅的內(nèi)容?!雹奕瘴囊彩侨绱?。松浦久友(2009:92)說:“(五七五)這種不穩(wěn)定的矛盾的節(jié)奏感,作為節(jié)奏本身,通常容易產(chǎn)生一種滑稽味道、諧謔味道。”譬如:

      (4)腰酸腿亦麻

      他鄉(xiāng)客舍暫為家

      正好看藤花 ([日]松尾芭蕉)

      回過頭來看漢語的例子,問題就愈發(fā)清楚了:

      (5)看報 > 讀報 > 閱讀書報 > 書報閱讀 > 書報的閱讀

      這里表面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但事實上它們從詞匯形式到句法格式,都不一樣;而每變一次形式,其語體的效應(yīng)就隨之而變:“看報”是十足口語形式;“讀報”的“讀”帶上一些正式的色彩;到了“閱讀書報”就不是日常嘴上的話了;而“書報閱讀”就非正式而不能說;最后“書報的閱讀”則把“讀報”這種動作變成了名詞性的概念了。下面的例子進一步說明這些句法格式之間的對立:

      (6)裝電腦 修電腦*電腦裝*電腦修*電腦的裝*電腦的修

      組裝電腦 修理電腦 電腦組裝 電腦修理 電腦的組裝 電腦的修理

      這里的對立不止是句法合法化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口語和正式的對立。首先,這里單音節(jié)動詞的動賓結(jié)構(gòu)具有口語性,雙音節(jié)動詞的動賓結(jié)構(gòu)具有正式性。這是漢語動詞單雙上的“形式-功能對應(yīng)律”。不僅動詞的本身,動詞的組配也體現(xiàn)出“形式-功能的對應(yīng)性”。請看:

      這里單音節(jié)動詞的動賓結(jié)構(gòu)具有具體性、事態(tài)性和非抽象性(張國憲1989,王洪君1994);雙音節(jié)動詞組配的動賓倒置則具有概括性、非事態(tài)性(王燦龍2002,王麗娟2009,王永娜2012)。倒置[賓的動]結(jié)構(gòu)則更進一步,具有明顯的抽象性。三者對比,前者是動作,中間是行為,最后則是概念。亦即:

      由此可見,形式和功能確實是相互聯(lián)系而非任意的。

      事實上,形式和功能方面的探索,在其他語言的研究中也日漸其多。譬如,Kawahara(2012)就曾質(zhì)問:聲音有沒有自己的意義?從柏拉圖以來,這就是一個爭議不休的問題。前面說過,當代語言學最權(quán)威的觀點對此均持否定的態(tài)度,索緒爾是最明顯的一個:聲音和意義的結(jié)合是任意的。然而,事有不同,人有異見:自薩丕爾以來,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說話者無可爭議地將特定的聲音和特定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Kawahara(2012)用事實說明很多人認為[a]和[i]代表意義的“大”和“小”,是這兩個音的開口度的大小及共振頻所意味的共振腔的大小所導致的結(jié)果。西方的中國學者Perry Link(2009)也曾根據(jù)中文里面的順口溜提出“Do rhythms have meanings(節(jié)律有自己的意義嗎)”的問題。他的回答很干脆:如果根據(jù)Wittgenstein和Austin的說法,“意義和用途從根本上說是一回事”的話,那么考察一下漢語節(jié)律的特殊用途就可以知道了。結(jié)果當然很清楚,不同的節(jié)律有不同的用途。因此他的結(jié)論也支持了形式-功能對應(yīng)律。

      我們認為:形式-功能對應(yīng)律是語體語法的理論基礎(chǔ),是語體研究的終極目標和鑒別標準。就是說,語體的研究應(yīng)該在形式-功能對應(yīng)律的原理下,有目的地辨識哪些是語體研究的對象,哪些是似是而非的現(xiàn)象。譬如,人們話語交流中的隨機性和準備性,無疑是一對兒彼此對立的語用現(xiàn)象。因此有的學者把“有準備”和“無準備”作為語體的特征或制約因素。顯然,說它是語用特征沒有問題,但很難說它具有語體語法的特征。很簡單,因為“隨機”也好,“準備性”也好,都缺乏形式-功能的對應(yīng)性。試想:“隨機性”就一定和非正式口語對應(yīng)嗎?“準備性”就一定正式嗎?從“隨機”到“準備”等于從“隨便”到“正式”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非正式的場合就不可能是有準備的交際了。這恐怕不是事實。其次,正式的場合里的話語盡管沒有準備,也不應(yīng)該(或允許)使用非常口語的隨便語體。譬如,平時人們雖然譏諷某些領(lǐng)導只會念講稿,但最怕的還是那些說“我沒準備,隨便說幾句”的領(lǐng)導,那多半是沒完沒了的陳詞濫調(diào)。沒準備就會更打“官腔語”而不會是通俗的百姓口語??梢姡谡降膱龊?,即使沒有準備,也要有合體的“腔調(diào)”。同理,在非常隨便的場合(如談家長里短),即使有準備,用正式或莊典的語體來交流,也不正常。因此,有準備性和隨意性雖然在語用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在語體語法里不是決定的要素,因此也不是關(guān)注的對象。

      很顯然,發(fā)掘原理,辨別是非,在形式-功能對應(yīng)律的語體理論框架里,其操作方式和過程也因此而和傳統(tǒng)有所不同。它不同于只重描寫和歸納、不用和少用具體步驟來“否證(falsify)所得條例正確性”的方法。為什么呢?因為語體的主范疇、次范疇,及其組配、派生的下屬現(xiàn)象(參下文),可以隨時隨事、因體因性而各有所異(如“把”和“將”的文體類屬),哪種現(xiàn)象、什么時候是“形式-功能的對應(yīng)律”的反映和表現(xiàn),只憑描寫和歸納是難以分辨和測定的。這就要求研究者既能站在理論的高度又能進行具體的操作分析。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做到這一點呢?在2012年暑期復(fù)旦大學舉辦的“交叉視野中的語體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上,筆者應(yīng)劉大為先生之邀,建議語體語法的研究可以從形式科學的“公理、通設(shè)、測證”的角度入手,按照如下四個步驟進行:(a)基本單位、(b)組合程序、(c)規(guī)律闡示、(d)正反驗測。這四個步驟構(gòu)成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學者的每一項研究,小到單篇論文,大至綜合課題,均可按這四個步驟組成一套“研究的全程操作”,或稱為“一個研程”(即“一套研究程式”)。這個“研程”可以循環(huán)往復(fù)而無窮盡,但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環(huán),都不是完整的操作。事實上,近來很多語體方面的新研究,已然自覺注意到前兩步驟的操作和運用,盡管后兩項的理解和運用仍需熟練、有待發(fā)展。

      三、語體的“俗、典、正”與《詩經(jīng)》的“風、雅、頌”⑦

      語體語法的研究在上述“形式功能對應(yīng)律”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語體研究一直沒有引起注意的兩大范疇的對立:正式與莊典。這兩大范疇的對立是語體語法理論的最大特征,它的提出不僅具有共時研究的意義,而且具有歷時研究的意義。何以言之?我們先從正式這個范疇入手,看它在古今語言研究中的作用。

      首先,“正式”這個范疇古人已然有過明確的闡示?!罢健笨梢砸怨俜秸Z體為其典型代表,那就是《論語·述而》中記載的“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中的“雅言”,也就是《荀子·榮辱》“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的“雅”。王引之說:“雅讀為夏,夏謂中國也?!保ㄒ娡跸戎t《荀子集解》)。殷國光先生(2010)指出:“周代的雅言可以說是由文獻記載的、通行于中原諸夏各國的官方語言?!追蜃油ㄟ^自己的身體力行,向人們表明,在需要‘執(zhí)禮’的官方場合,在教育弟子誦讀《詩》、《書》的場合,要用‘雅言’”。

      為什么孔子讀書執(zhí)禮要用官方雅言呢?劉臺拱在《論語駢枝》里說:“夫子生長于魯,不能不魯語,惟誦《詩》讀《書》、執(zhí)禮,必正言其音,所以重先王之訓典,謹末學之流失。”就是說,孔夫子不用方音而用“雅言”是為了“正音”,而“正音”是為了“重先王之訓典”。“敬重先王之訓典”這一解釋是劉臺拱依承鄭玄的注解而來。鄭氏說:夫子所以雅言(即說官話)⑧,是因為“讀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然后義全”的原因。劉臺拱改“讀先王典法”為“重先王之訓典”,從今天的語體角度看,顯然深于鄭玄,但是他的“謹末學之流失”——不使后學失傳——卻沒有把“雅言”的語體作用發(fā)揮盡致、貫徹到底。換言之,劉臺拱認為:孔子所以“雅言”,既為了崇重法典,也為了不使后代失傳。從儒學的傳承上說,這固然是其核心所在;然而,根據(jù)我們對古代語體的分析,雅言是古代語體的體制,是當時社會文化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雅言不是為了“后代”,而是“當時”語言禮教的一個制度和需要?!洞蟠鞫Y記·保傅篇》有言曰(粗體為引者所加,下同):

      由此可見,古代的“語體”不僅是語言的客觀存在,同時也是官方培訓和教育的結(jié)果。

      我們知道,正式是和尊敬、嚴肅聯(lián)在一起的,是和孔夫子“敬鬼神而遠之”的“敬”和“遠”一脈相承的,是與帛書《五行》上所謂“不遠不敬”互為因果的?!把叛浴笔钦Z體的需要,語體是社交的產(chǎn)物。當時的社會關(guān)系和禮俗以及儒家的倫理和要求,決定了當時“雅言”的類型和程度。因此,“雅言”是儒家禮教的語言的體現(xiàn)和需要。如果說語言反映的是歷史,那么語體反映的則是文化禮教。

      那么莊典體呢?正式與非正式,在西方語言學里早已耳熟能詳;但是莊典體卻是近來才作為一種與正式、非正式“鼎足而三”的獨立范疇而提出的。這種三元鼎立體系中的語體配制,如圖2所示(轉(zhuǎn)引自馮勝利2010):

      前面說,語體語法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由俗常、正式、莊典三者組成的理論體系。人們會問:為什么語體的基本范疇是三而不是四或五呢?語體三分是根據(jù)前人的分析和漢語的特點提出來的。首先,我們根據(jù)的是章太炎的說法(參馮勝利2010):

      圖2:語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明)七子之弊,不在宗唐而祧宋也,亦不在效法秦漢也,在其,而以工拙為準。吾則不然,,而后敢造詞也。先辨體裁,引繩切墨,而后敢放言也。(章太炎《文學論略》)

      這里的“雅”是需要“先求訓詁,句分字析”,才能達到“放言”的結(jié)果,這顯然不是正式,而屬于典雅(或莊典)的語體范疇。其實,另一位經(jīng)學大師孫詒讓更明確地暗示出正式(雅)和莊典(古)的類型不同。他評論《大戴禮記·小辨篇》記述孔子的話“爾雅以觀于古,足以辨言矣”的時候說:“是知雅言主文,不可以通于俗;雅訓觀古,不可以概于今”。這里他把不是口語(亦即“俗、今”)的語體一分為二:一為“主文”(官方正式語,有別于“俗”),二是“觀古”(祀神莊典語,有別于“今”)?!蹲髠鳌氛f“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要莊典,“軍事”需雅正。由此可見,“雅言”和“雅訓”是有區(qū)別的?!把庞栍^于古”說的是“古雅”,它和“雅言主文”的“正雅”分屬兩個不同的語體范疇。

      還有明證。我們從出土文獻的帛書《五行》中更可以看出正式與莊典兩種文化心理的不同:

      不袁不敬,不敬不嚴,不嚴不尊,不尊不共,不共不禮。(《第十二章·經(jīng)》)

      從這里我們看到古人如何理解“敬、嚴、莊、畏”的心理和教化:“敬”和“畏”是兩種不同的倫理心態(tài);由此產(chǎn)生了兩種不同的禮儀(嚴與莊)、并以此對待兩種不同的對象(上級和上帝)。我們看到,對待上帝和祖先,不只要“敬”,一定要“畏忌”。請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詩·周頌·清廟》)

      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痦鹩枘┬∽?,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周書·顧命》)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詩·大雅·桑柔》)

      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儀禮·士虞禮》)

      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耀殺戮。(《左傳·昭二十五》)

      樂也者,始于懼,懼故崇。(崇敬出于敬懼?!肚f子·天運》)

      這就是“莊典”體的禮俗根據(jù)。

      事實上,最直接、最能證明我們“語體三分”的證據(jù),來自上古的《詩經(jīng)》。我們知道,《詩經(jīng)》的“風、雅、頌”不是文體或文類,因為它們都是詩歌。是詩歌何以要分“風、雅、頌”呢?一般而言,來自民間的謂之“風”(亦即民歌),屬于我們的俗常語體;“雅者,正也”,“王朝所作謂之雅”(是朝政之歌),屬于我們的正式體;而“頌”則是“祭先王及百神”的神曲,屬于典型的“莊典體”。⑨這難道是古人和我們的偶然巧合?顯而易見,我們的語體理論和《詩經(jīng)》的“風、雅、頌”,合若契符。這不僅是語體范疇三分([±莊典]、[±正式]、[±常俗])的證明,同時也賦予了《詩經(jīng)》以當代語體學的當代意義。換言之,今天的語體理論不僅可以解《詩經(jīng)》三始(合大雅小雅為一)⑩之奧秘于千古之上,同時也令人驚異地看到:中國本土的語體理論,早在詩經(jīng)時代既已成說。上面所謂“俗、典、正”三分的歷時意義正在于斯。換言之,語體的研究為我們開辟了一條古今漢語研究的新途徑、我們可以用語體理論來觀照古今漢語的不同、古今社會的變遷、古今禮俗、觀念、文化的演變。語言貫通文史的作用,是靠語體串連起來的。

      四、語體系統(tǒng)

      綜上所論,在語體的語法體系里,其初始的概念源于交際調(diào)距的遠、近、高、低(參馮勝利2010);它們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中轉(zhuǎn)化成“俗常、正式、莊典”三種基本的語體范疇。這是語體形成的主體系統(tǒng)(參馮勝利2013)。

      俗常、正式和莊典這三大范疇的每一方,既可以獨立運作,也可以和其它兩個方面交互作用、組配出各種不同的下屬語體和語體變體(文體或文類)。就新的組配過程和產(chǎn)品而言,“俗常、正式和莊典”便成為每一“下屬語體”或“下屬變體”的組構(gòu)單位或要素。這就構(gòu)成和促發(fā)了次范疇(不同文體和文類)體系的形成和運作,成為下屬范疇的機制和系統(tǒng)。

      上述這種“初始單位→組配單位→再生單位”的層級派生系統(tǒng),及其制約要素,可以從下面“語體要素交叉組配模式圖”中看出來:

      圖3:語體要素交叉組配模式圖

      下面分別舉例說明上述初始體(單體/典型體)和派生體(混合體)各種類別的不同,以此展示該系統(tǒng)的具體表現(xiàn)(取自馮勝利 2013)?:

      1)單體俗常體 只用于口語而不用于其他語體的形式,如:

      兒化詞 理兒=道理、事兒=事情、今兒=今天/今日……

      輕聲詞 盤兒=盤子、勺兒=勺子……

      句型[V/A什么V/A] 美什么美、想什么想……

      2)單體正式體 只用于正式體,如:進行/加以+雙音節(jié)動詞……

      3)單體莊典體 只用于莊典體,如:之、所、其、者、何……

      4)正俗雙兼體(混合體) 口語、正式兼用者,如:思想、文明、政治……

      5)典常雙兼體(混合體) 口語、莊典兼用者,如:[莊]婉拒、拒之門外 [口]被那個公司拒了……

      6)典正雙兼體(混合體) 莊典、正式兼用者,如:我校、該校、今日、明日、及……

      7)莊正口三通體(混合體) 三體通用的形式者,如:國家、民主、自由……顯然,上面所舉只是初步的示例,而且其中有些形式的功能分配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鑒定。但這里提出的初始和派生體的類別及其表現(xiàn),是可以區(qū)分清楚的。無疑,這一系統(tǒng)將為我們開發(fā)出許多新的課題。譬如,哪種組配最自然?哪種類型最能產(chǎn)?哪種組配不可能?那種組配數(shù)量最多?哪種組配不可能?哪種組配現(xiàn)在還沒有被發(fā)現(xiàn),但完全可能存在?等等。其中很多問題現(xiàn)在還沒有、或沒有條件提出,因而有待進一步的發(fā)掘。當然,也有現(xiàn)在就可以預(yù)知的問題。譬如,任何一種語言里表達俗常、正式、莊典體的語法形式(語音、構(gòu)詞、句法等),在數(shù)量上都不可能是一樣的。其中俗??谡Z所占比例應(yīng)該最大,而正式和莊典二體的比例則視時代、文化以及語言的不同而不同。至于彼此之間比例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則是將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不難想象,當我們具體測出每一組配各占的比例以后,就有可能繪制出一個精確的“三體交會比例圖”。無疑,這是我們將來共同努力的目標。

      總而言之,本文的研究在語體和文體、語體和文類、以及語體和文學的歷史分析和發(fā)展上,提出了新的研究問題和思考途徑。是耶非耶?還望方家批評指正。

      注 釋

      ①譬如:

      a 李四傳道于北美之地多年。

      a'*李四講故事在加拿大(好多年了)。

      b 王五行乞于東京街頭多年。

      b'*張三要飯在街頭(好多年了)。

      現(xiàn)代漢語的口語語法是不允許附加語PP出現(xiàn)在主要動詞之后的,但是書面正式體則允許這樣的格式。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類似例子,愈見其多。這不是用“詞”的問題(如“把”和“將”的不同),而是用“法”的問題(亦即[V雙&V雙]或[V[PP]adjunct]的問題)。

      ②這當然不是說沒有混合體,見下文。

      ③An article appeared in The Washington Post entitled“A Language Gene is Identified”refers to a Nature released article“Language Gene Found”on October 4,2001.The article begins by declaring that the discovery of the FOXP2 gene is simply the first step towards understanding language.An analogy,which the author use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discovery of the first gene related to language is that“finding one gene is like finding part of a car...we don’t know what it does,what other parts it interacts with,or what the whole vehicle looks like.”

      ④原文是:I think that human beings are social animals,communicative animals are really the inheriting or we call social intelligence… So what we’ve been inherited is social intelligence which I'm suggesting is quite distinct from object intelligence,which is the basis for propositional calculus that language based on.Language has to serve our inheritance of several different streams of biological inheritance.

      ⑤參2011年11月4日《自然》雜志上有關(guān)“語言基因”發(fā)現(xiàn)的報告。

      ⑥原文是:The limerick form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humorous and nonsense verse,for which,with its swift catchy meter,its short lines and emphatic rimes,i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The limerick form is apparently inappropriate for the serious treatment of serious material.——(Laurence Perrine 1963).

      ⑦這里的標題設(shè)計于是出于修辭(押韻)的需要,否則當據(jù)內(nèi)容的次序作:“俗、正、典”。這樣正好和“風、雅、頌”

      匹對,如下所示:

      語體:俗、正、典

      詩經(jīng):風、雅、頌

      這樣古今的術(shù)語正好可以組配成“俗風/風俗”、“正雅/雅正”和“典頌/頌典”的結(jié)果??梢韵胂?,這一理論的古今合璧,可以生化出許多語言和文學交互作用的研究課題。

      ⑧正如梅維恒(Victor Mair)先生所示,“所雅言”的“雅言”是動詞。

      ⑨王國維《經(jīng)學概論》:“《詩》,大都周世之所作也。其采諸各國者,謂之風……其王朝所做以美刺政事者,謂之雅。以祭先王及百神者謂之頌?!?/p>

      ⑩《毛詩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p>

      ?注意:根據(jù)圖(3)中的“三體組配圖”,圖(2)中二元對立的“三向坐標”的“終點”所代表的都是“單體語”(或典型語體)。至于此處交叉組配產(chǎn)生的不同次范疇如何在圖(2)中的坐標系里得到反映(亦即得到具體實現(xiàn)),是一個非常重要、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課題。

      猜你喜歡
      雅言語體語法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中外文摘(2019年8期)2019-04-30 06:47:36
      跟蹤導練(二)4
      KEYS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語體語法:從“在”字句的語體特征說開去
      丁若鏞《雅言覺非》考
      語體轉(zhuǎn)化的量度與語體規(guī)范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漢代語體思想淺談
      西南學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9:14
      伊宁县| 揭东县| 沛县| 孙吴县| 蒲江县| 隆回县| 金湖县| 正安县| 桑日县| 富源县| 华阴市| 元江| 乳源| 岑巩县| 石泉县| 马关县| 巫溪县| 旺苍县| 高雄县| 通道| 东海县| 闸北区| 东辽县| 丰都县| 于都县| 四子王旗| 辛集市| 哈密市| 琼海市| 龙里县| 宁化县| 垣曲县| 毕节市| 六安市| 扶风县| 西华县| 大田县| 永兴县| 集贤县| 西平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