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莫合塔爾·艾合買提,沙爾比亞,劉新萍,荷尼古麗
(阿克蘇職業(yè)技術學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
幾年來,阿克蘇地區(qū)設施農(nóng)業(yè)保護地已形成了較大的規(guī)模。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種植番茄的溫室大棚面積全地區(qū)(包括八縣一市)就達到了5萬畝之多。因此,番茄已成為本地日光溫室冬季的主栽蔬菜品種之一。但是,近幾年發(fā)現(xiàn),日光溫室良好的光、溫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6]。特別是隨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副產(chǎn)物(下腳料),如本地主要的棉籽殼、稻草等的食用菌主要原料的漲價,食用菌生產(chǎn)成本也大幅度提高,致使食用菌種植戶生產(chǎn)積極性逐漸減小,食用菌市場供應量大幅度減少、市場價格提升較快。據(jù)調查:近兩年平菇一般全年價格在5元·kg-1~7.5元·kg-1之間;香菇價格為20元·kg-1左右;金針菇、雞腿菇價格均在15元·kg-1~18元·kg-1左右,一些珍稀菌菇更是價格不菲。因此,嘗試在越冬茬番茄行間套種平菇或平菇類菇菌(如杏鮑菇、榆黃菇、白靈菇等)的栽培方式,在光照、空間、溫度、營養(yǎng)等方面使菇菜間達到了優(yōu)勢互補。通過2年多的研究和實踐,成功利用大壟雙行栽培番茄并套種平菇,實現(xiàn)了地上產(chǎn)番茄、地面產(chǎn)平菇的立體栽培模式。此模式是在不影響主栽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的前提下,利用后墻閑置地方和番茄小行距間套種食用菌,實現(xiàn)菜菇雙豐收,使單位面積產(chǎn)值和效益提高到150%以上。
現(xiàn)將這種立體栽培模式及菇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本地近年溫室栽培番茄主要選用的是植株較高的適合冬季保護地生產(chǎn)的優(yōu)質高產(chǎn)以色列品種,如加西亞、卓越、卡維亞等,較耐低溫、耐弱光、抗病性能強、避蟲效果良好。
土壤、種子、空氣的播前消毒工作是防止和減輕病蟲危害尤其是病毒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必須認真對待。
1.2.1 種子消毒
用20%代森鋅300倍液(或高錳酸鉀1 000倍液,福爾馬林500倍液),將種子浸泡1 h后,立即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干凈,隨后用消過毒的干凈布包好種子,置于25℃~30℃處進行催芽,待有半數(shù)以上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1.2.2 土壤消毒
有高溫消毒和藥物消毒等方法。高溫消毒是溫室建好后施入有機肥料,在8月上旬扣好塑料無滴棚膜,將整個溫室密閉,高溫悶棚7 d至10 d;藥物消毒是將1.5 kg~2 kg多菌靈粉與500 kg濕潤細土拌勻成藥土,在勻撒基肥的同時勻撒藥土,再用辛硫磷0.5 kg·畝-1兌水邊噴霧邊深翻土壤,達到既滅菌又滅地下害蟲的目的。
菌床土壤消毒尤為重要,一般采用藥物消毒法,但用藥量需比定植床用藥量適當增加,以排除病菌早期危害,培育無病壯苗。
1.2.3 空氣消毒
(1)甲醛、高錳酸鉀反應法
取甲醛、高錳酸鉀藥物各300 g,分別裝入4個~5個罐頭瓶置于密閉的溫室內,用等量的2種試劑進行混合,在溫室的一端將等量的兩種藥劑混合,使其產(chǎn)生有毒氣體進行空氣消毒。
(2)對舊溫室的熏煙法消毒
每畝溫室用45%百菌清煙劑200 g~300 g,均勻分成5份置于棚室5點,從一端開始用暗火點燃,產(chǎn)生濃煙后密閉溫室消毒。
培育無病壯苗是奪取冬季番茄優(yōu)質高產(chǎn)的重要措施。要想培育無病壯苗,具體需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3.1 篩好營養(yǎng)土,整好育苗床,適期播種
將發(fā)酵好的優(yōu)質廄肥曬干、碾細后過篩,然后與過篩的無菌熟土按3∶1的土肥比拌好成營養(yǎng)土。每立方米土中加入過磷酸鈣1 kg,并摻入50%托布津或多菌靈80 g拌勻,然后整出按育苗數(shù)量所需要面積的育苗床和若干個分苗床。在育苗床上均勻噴澆無菌水,待水滲透后將催芽露白的種子均勻撒在苗床頂面,上面覆蓋濕潤細土厚0.8 cm,再蓋地膜和拱成小拱棚,待種子頂土后揭去地膜。
1.3.2 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及時分苗,防止幼苗徒長
出苗時的溫度應控制在25℃~30℃;幼苗70%出土后揭去地膜放風,床溫控制在20℃~25℃;幼苗子葉展開后,床溫控制在15℃~20℃,1片至2片真葉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控制在15℃~20℃,并維持15 d~20 d。同時要經(jīng)常觀察苗情,盡可能增加光照。苗期分苗采用一次分苗法,可在3片真葉時進行,行距10 cm至15 cm,株距10 cm,分苗前不澆水進行開溝,要求溝淺而垂直,分苗時隨分苗隨用水瓢澆水,水滲后埋土,并注意保持葉片干凈,不沾染泥水。分苗后,要拱膜和遮蔭。床溫保持在30℃~35℃,地溫20℃以上,以利緩苗生長。為防止徒長,分苗前可采用50%矮壯素原液1 mL加水2 kg~3 kg,用灑壺均勻澆在苗床上,每平方米用藥水1 kg;也可采用1 000 mg·kg-1濃度的矮壯素,每隔7 d~10 d噴霧1次,連噴3次~4次。
1.3.3 幼苗期病蟲害防治
幼苗期必須加強病蟲的防治工作。
(1) 物理防治
可采用黃板誘殺進行防治斑潛蠅、溫室白粉虱、蚜蟲等害蟲。在每個標準棚(50 m×8 m) 內懸掛30 cm×40 cm規(guī)格的黃板20張~25張。并涂上凡士林或黃油。黃板的高度以其下緣略高于番茄植株的生長點為宜。每天清除其上誘集的蟲尸。此法可使蟲口降低50%以上。
(2)用化學方法及時預防蚜蟲和白粉虱及病毒病等
可用50%的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噴灑,或用22%的敵敵畏煙劑每畝每次用0.5 kg。
在發(fā)病初期用180 g亞硫酸氫鈉兌水1 kg噴霧防治,以后用5%百菌清3 0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噴霧,也可用10%百菌清煙霧劑等。
1.3.4 及時定植,促使壯苗早發(fā)
無滴膜扣棚室一般在定植前15 d~20 d進行,以便進行高溫消毒。定植時苗高為20 cm左右,6片~7片真葉,苗齡45 d~50 d。本地一般6月底育苗,7月25號左右選擇晴天及時定植。為使壯苗早發(fā),定植前后應注意以下幾點:定植前施肥,定植前施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在起壟時翻于埂內,一般每667 m2施優(yōu)質有機肥10 000 kg以上;同時增施磷酸二銨或復合肥,每畝10 kg至15 kg;采用大壟雙行模式化栽培,大行距110 cm左右,小行距50 cm~55 cm,每壟定植兩行,株距30 cm左右;每667 m2定植2 500~3 000株;定植時和定植后坐果前要適時澆透水,采用溝灌,切忌水不要漫過壟面,同時要求地溫控制在20℃以上,氣溫控制在30℃~35℃。
緩苗管理:定植緩苗后,可噴施2次助壯素和磷酸二氫鉀。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 g~200 g,25%的助壯素20 mL兌清水50 kg,每隔7天噴1次,共噴2次。
1.3.5加強中后期管理,防止落花落果
(1)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至第一花序坐果,主要是蹲苗,促使根系下扎,促下控上,為豐產(chǎn)打好基礎。土壤含水量應控制在15%至20%。在行間適時中耕松土,以防止板結,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透性,中耕松土以不傷根系為原則。
(2)合理定穗,適時灌水、追肥
溫室栽培番茄應采取吊蔓形式,單干整枝方法,這樣有利于光線的照射,促進果實生長,無論哪個品種,每株只保留3序至4序果穗,每序留2果至3果,這有利于促使果長大。當?shù)谝恍蚬颂掖笮?,第三序花蕾剛開時結束蹲苗,結合追肥每畝追施磷酸二銨7 kg~8 kg,開始灌第一水。以后每隔15 d左右灌1次水。如旺長,可適當噴施助壯素或矮壯素。澆水前后應保持地溫20℃左右。要及時整枝摘心,調節(jié)營養(yǎng)生長,前期要促進營養(yǎng)生長。摘心時頂部要留2片葉子,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
(3)防止落花落果
溫度過高或過低,光照不足,缺乏水分及傷根造成的營養(yǎng)不良等都會引起落花落果。若是溫度影響,通常用2,4-D 涂花柄,濃度為 10 mg·kg-1~20 mg·kg-1(以當天開花為好,時間在9時至16時進行)。用2,4-D點花一定要注意適當濃度,以防造成畸型果。也可用25%防落素1 mL,兌水0.5 kg噴花。如果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就注意從改善光照、調節(jié)土壤水分、進行根外追肥等方面考慮。
1.3.6 盛果期的綜合管理措施
(1)控制溫度、濕度
注意室內氣溫須控制在25℃~28℃,地溫24℃~25℃,土壤含水量20%至25%,15 d左右澆1次水;注意適宜的放風時間,增加光照,經(jīng)??翢o滴膜,棉被要早掀晚蓋。
(2) 施肥
菜菇套種時,因為食用菌放出的CO2能滿足番茄需要,故只需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300倍液,7 d至10 d噴施1次。
(3)加強病害的預防工作
澆水前用藥液噴霧法防病:病毒病用5%菌毒清3 0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防治;灰霉病用55%撲海因1 000倍液或10%速克靈煙劑300 g·畝-1防治;早疫病、晚疫病和葉霉病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加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的甲霜銅加多苗靈及托布津500倍液5 d噴1次,連噴2次至3次;臍腐病用1%過磷酸鈣浸出液或0.1%氯化鈣10 d噴1次,連續(xù)噴2次至3次。澆水后可采用百菌清煙霧劑或粉塵法防病。同時清除病殘老葉,及時采收熟果。要注意多種藥劑交替施用。
日光溫室內按以上方法栽培番茄的同時,利用溫室內的后墻空閑地方進行平菇菌袋立體堆疊式[6]和番茄小行間雙層擺放式套種模式。后墻空閑地堆疊式栽培又有2種方式:一種是菇袋品字形擺放,兩碼之間留出60 cm~70 cm的過道;第二種方法是菌袋一頭靠墻,一頭出菇;行間雙層擺放式栽培,是在番茄第一花序坐果以后利用番茄小行間堆疊擺放平菇菌袋。
平菇菌袋在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待菌袋長滿后陸續(xù)移入溫室。
日光溫室有良好的保溫性能,但由于后墻較長,再加上立柱的影響,后墻下一般比較蔭蔽,無法栽培蔬菜,然而這種條件正好適合食用菌栽培。另外,番茄枝葉茂盛下部一般比較蔭蔽,這種條件也正好適合食用菌需要散射光的栽培條件。番茄、平菇共生期需求溫度基本相同,同時番茄光合作用放出O2有利于平菇子實體生長發(fā)育,平菇呼吸作用放出的CO2又可以滿足番茄光合作用的原料需求,二者生理上互促互補、相輔相成,可以實現(xiàn)菇菜雙贏。
2.3.1 培養(yǎng)料制備與滅菌
平菇采取熟料袋栽方式。常用培養(yǎng)料配方,棉籽殼98%、糖1%、石膏1%;木屑78%、麥麩20 kg、糖1%、石膏1%。
培養(yǎng)料的制備過程和滅菌方法與常規(guī)栽培相同。
2.3.2 栽培時間與管理
本地平菇可于9月下旬~10月份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袋栽,袋規(guī)格為25 cm×45 cm。滅菌處理和接菌之后將袋移入培養(yǎng)室內發(fā)菌。待菌絲滿袋后移入溫室進行出菇管理。利用溫室后墻,一般采取東西向菇袋多層品字形擺放(兩碼之間留出60 cm~70 cm過道)或菇袋一頭靠墻,一頭出菇。如果溫室中溫度超過25℃,就應在菇袋前張掛塑料薄膜以降溫和減少照射。其余栽培管理方法與常規(guī)相同。利用番茄小行間,一般將菌袋以南北向堆疊擺放(每堆3袋~4袋)。
平菇在出菇期間,由于大棚比較密閉,濕度可達達90%左右,適宜平菇生長。在此期間,不宜過多的噴水,只是在晴天的中午,用噴霧器在菇表面噴1次霧,使菇朵上有1層水滴即可。平菇出菌時間一般7 d~10 d一茬,兩茬菇采后,將下腳料收集一起,緊接放置新的平菇袋。平菇成熟后要及時采收,進人冬至要加強保溫。當西紅柿采摘結束后,如果平菇還沒有出完,應將支架和莖桿殘葉全部清理干凈,而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在菇袋上而,這樣可使平菇生長延長。據(jù)試驗,大棚內的平菇菇朵較肥大,每袋可出菇0.8 kg左右,667 m2大棚套種平菇平均可收獲鮮菇3 000 kg左右。
[1]劉振海.日光溫室冬季番茄高產(chǎn)栽培技術[J].新疆農(nóng)墾科技,1998(4):14-15.
[2]王冬雪.溫室番茄架下套種雙孢菇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21):160.
[3]李紅艷.日光溫室黃瓜-食用菌間作套種立體栽培技術[J].河南農(nóng)業(yè),2005(3):26.
[4]趙密書,韓浪角.日光溫室葡萄番茄食用菌立體栽培效益高[J].河南農(nóng)業(yè),2005(3):15.
[5]牟水元.日光溫室黃瓜食用菌間作套種立體栽培技術[J].北京農(nóng)業(yè),2006(6):5.
[6]杜愛玲,王進濤.日光溫室菇菜間套作栽培模式優(yōu)化研究[J].北方園藝,2004(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