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娟 秦延平 楊 萌
1.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06;2.鄭州心血管病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06;3.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河南心血管病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06
臨床上認為,擴張型心肌?。―CM)在原發(fā)性心肌病中最為常見,其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單側或雙側心腔放大,心肌收縮期泵功能減退,且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由于該常伴有心率失常,因此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且由于病發(fā)的突然性及其病情的多嚴重行,因此死亡率較高。 雖然臨床上對擴張型心肌病的治療和護理一直是難點,但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 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原發(fā)性心肌病護理經驗,選取所在醫(yī)院罹患擴張型心肌病患者54 例進行了科學分析,為提供更為科學的綜合護理措施提供了依據(jù)。 現(xiàn)將報道介紹如下。
選取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結我院收治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54 例,其中男38 例,女16 例;年齡22~55 歲,平均年齡46 歲。 病程1 個月~3年。 54 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38 例呼吸乏力,6 例心率失常,4 例氣體交換受損,7 例肝臟腫大或下肢浮腫,3 例心悸。
1.2.1 輔助檢查 ①心電圖觀察ST-T 變化。 ②心臟超聲心動圖觀察患者心腔內徑大小變化、心室壁薄厚變化和室壁搏動強弱變化。
1.2.2 綜合護理措施 54 例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護理、藥物護理,輔之于心理護理和康復教育。
54 例患者住院時間為14d~3 個月,平均32d。43 例癥狀顯著改善,4 例因心力衰竭或嚴重心律失常而死亡;4 例回家自主護理;3 例因病情惡化轉入上級醫(yī)院醫(yī)治;出院1年后隨訪存活41例;1年后回訪回家自主護理4 例,3 例死亡。
54 例采取綜合護理干預,高達78.9%(43 例)的患者病情顯著改善,而選擇回家自主護理的4 例患者有3 例1年后死亡,死亡率高達75%。 由此可見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病情控制和康復有著重要的關系。
①常規(guī)護理。 目前臨床上采取的常規(guī)護理一般有吸氧護理,對一些心悸、 胸悶或氣短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采取持續(xù)性低流量吸氧;對心功能較嚴重的患者,要確保臥床休息,取半臥位或高枕;考慮到擴張型心肌病的突發(fā)性,應給予患者持續(xù)的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此外做好將患者及床位安排至通風且寧靜的地方,以防止誘發(fā)呼吸道感染或加重心力衰竭。 ②用藥護理。 擴張型心肌病一般會并發(f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因此尤其應遵醫(yī)囑,服用強心利尿和抗心律失常方面的藥物。 對心輸出量減少的患者,在使用洋地黃類藥物是應時刻關注患者是否有無地黃中毒的反應,服用利尿劑后應觀察其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癥狀,本組54 例患者在藥物護理過程中陸續(xù)就有5 例出現(xiàn)洋地黃中毒癥狀,監(jiān)測報警后及時進行了處理,2h 后癥狀緩解。 ③心理護理。 本文選取的54 例患者年齡在年齡22~55 歲,平均年齡46歲。 對醫(yī)護人員來說,在接診時應耐心講解病情,加強有關疾病和治療知識方面的教育,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注意與患者及家屬隨時溝通和交流;對患者來說,除了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的給予的必要的溝通交流外,自身還應主動與醫(yī)護人員進行傾訴交流,以促使醫(yī)護全面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從而為醫(yī)護人員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提供依據(jù)。 ④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實質也即是康復教育。本文提到的4 例選擇回家自主護理的患者有3 例在1年后去世,分析原因,科學的針對性的康復教育缺失是重要原因。 從臨床護理上講,輔助性的康復護理對促進身體康復,消除后遺癥影響非常有必要。 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來說科學的康復護理從飲食上講,宜清淡,戒煙酒;心力衰竭患者應控制鈉、水的攝入;在生活上要有規(guī)律,保證充足的睡眠。 天寒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而誘發(fā)疾病加重。 此外還應保持適當?shù)倪\動,提升運動耐力,增強抵抗力。 考慮到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多心理問題的特點,應鼓勵患者出院后腰保持心情上的愉悅和積極的心態(tài),忌生怒暴躁,多接觸陽光健康的事物。
擴張型心肌病多并發(fā)癥,具有突發(fā)性和病情重的特點,對人們健康帶來嚴重的危險,加強患者的身心負擔。 從醫(yī)學上說,提高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周期,應采取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本文的研究已經證明,積極的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在促進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病愈和康復上有著顯著的效果。
[1] 谷健.22 例擴張型心肌病的護理體會[J].臨床護理,2011(4):83-84.
[2] 張凌云,張秀峰,曹學穎.擴張型心肌病護理體會[J].河北中醫(yī),2011(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