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慶
(青海省民和縣新民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青海 民和810808)
呼吸道感染發(fā)熱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常見病。筆者自2008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大家畜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熱,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1 根據(jù)臨床癥狀確診急性呼吸道感染引發(fā)高熱,共觀察病例92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6例中,馬屬家畜19例,牛27例,年齡在2~15歲之間,平均6.5歲;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4例,急性支氣管炎12例。對照組46例中,馬屬家畜20例,牛26例,年齡在2.5~16歲,平均7歲,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3例,急性支氣管炎13例。2組患畜品種、年齡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急驟,病程為10~48h,平均體溫牛>41℃、馬屬家畜>39.5℃,呼吸、脈搏加快,咳嗽,流黏性鼻液,鼻翼煽動,嘔吐,煩躁不安,汗出熱不退,誘咳呈陽性,且疼痛敏感,聽診肺部病初肺泡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后期病重后可聞及濕啰音或干啰音。胸部叩診后期可出現(xiàn)較大面積的濁音區(qū)。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
2.1 對照組 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治療,以抗生素及抗病毒控制感染,止咳、祛痰藥物改善癥狀。(1)0.9%生理鹽水250mL,青霉素1 000萬IU,地塞米松10mg。(2)5%葡萄糖鹽水250mL,維生素C 5 g,病毒唑1.5g。(3)5%葡萄糖鹽水250mL,氨茶堿0.5g。分3組1次性靜脈注射,3d為1個療程,治療1~2個療程。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用自擬柴芩藍軍湯,處方:柴胡、黃芩、石膏、茵陳、連翹各45g,板藍根、大青葉各60g,大黃100g,葛根25g,蟬蛻20g,竹葉、生甘草各15g。加減:濕重者加藿香45 g;大便溏去大黃;咽喉腫痛者加玄參30g,山豆根30g、咸竹蜂15g;咳嗽重加苦杏仁25g;痰黃稠加桑白皮25g;氣喘者加地龍25g;喉間痰鳴者加射干30g。研末開水沖泡,待涼后灌服,每日1劑,連服3 d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
2.3 觀察項目 主要觀察臨床療效、平均退熱時間。
3.1 療效標準 顯效:用藥48h內(nèi)體溫降至正常,病情無反復,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好轉(zhuǎn):用藥48~96h體溫降至正?;蛴盟?8h內(nèi)體溫下降1度以上,病情無反復,臨床癥狀及體征大部分消失。無效:用藥96h體溫下降不明顯,臨床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
3.2 治療結果
3.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顯效43例,好轉(zhuǎn)3例,總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別為100%、93.5%;對照組顯效31例,好轉(zhuǎn)1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別為97.8%、67.4%;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
3.2.2 平均退熱時間比較 治療組48h內(nèi)退熱43例,48~96h退熱3例,平均退熱時間為41.5h;對照組48h內(nèi)退熱31例,48~96h退熱14例,超過96h退熱1例,平均退熱時間為58.1h。平均退熱時間2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
家畜急性呼吸道感染屬于中獸醫(yī)外感發(fā)熱范疇,多為感受風熱溫毒所致,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傳染迅速等特點。治療應疏風清熱解表,及時有效地祛邪解表,頓挫高熱,存陰保津,防止逆?zhèn)?。筆者自擬柴芩藍軍湯取柴胡、解肌疏表;黃芩清熱解毒;板藍根、大青葉、連翹解表清熱;生石膏清熱瀉火;大黃清熱瀉火通腑;茵陳、竹葉、咸竹峰清熱利咽;生甘草調(diào)和諸藥并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清熱解毒之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主要成分揮發(fā)油、皂苷、甾醇等,具有明顯的退熱、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菌和抗病毒作用;黃芩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抗變態(tài)反應及抗炎作用;板藍根、大青葉、連翹對病毒有抑制作用;茵陳、竹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生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鎮(zhèn)痛祛痰、抗炎、抗過敏等作用。青霉素可與細胞漿膜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結合從而抑制菌體粘肽類的合成以及激活細菌的自溶酶類,導致細菌死亡,尤其是對革蘭陽性球菌、桿菌及革蘭陰性球菌有強大的殺滅作用;病毒唑能抑制次黃嘌呤核苷合成,阻礙病毒核酸的合成,具有廣譜抗病毒性能;氨茶堿止咳化痰;地塞米松是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具有抗過敏、降低體溫等作用。本觀察顯示,柴芩藍軍湯具有較好的退熱效果,與青霉素、病毒唑、氨茶堿及地塞米松等西藥合用治療呼吸道感染引發(fā)的高熱患畜能明顯縮短退熱時間,提高療效,且治療徹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