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 評
當前,地勘單位改革正在成為熱點話題,引起廣泛議論,但多數(shù)議論主要講在現(xiàn)有地勘單位架構基礎上的改革。本討論的核心觀點是這個架構本身就應當改組,簡稱為改組地勘單位。
眾所周知,現(xiàn)存的專業(yè)地勘單位,是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百局千隊”。它曾經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它的形成和發(fā)展,則是完全適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要求。首先,它的投入產出循環(huán),直接受控于政府財政和國民經濟計劃,不參與其所服務的產業(yè)(如礦業(yè))的循環(huán)。其次,它的組建,完全用行政方法按照兩個系列形成,一是按照行政區(qū)劃組建綜合性地勘單位;二是按照部門專業(yè)化組建不同礦種的地勘單位。這兩類地勘單位在空間分布上常常是重疊的,比如在陜西省西安市,設有7個互不隸屬的地質局(隊)。第三,它所屬的地質隊,在生產能力上大多數(shù)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結構,地質、鉆探、物探、化探、實驗測試、機械修理等,應有盡有。這樣的地勘單位一經形成,剛性極強。而地質勘查任務,則是彈性的,特別是它所需要的工種、手段,不可能每年都一樣。這就產生了剛性隊伍和彈性任務的矛盾。這種矛盾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已經顯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就更為突出了。
從市場經濟國家商業(yè)性地質工作的供給體制來看,除探采結合外,都是高度專業(yè)化的,沒有大而全、小而全的地勘單位。它的出資人是股東,經營者是資源性勘查公司,作業(yè)的是各類專業(yè)股份公司及中介,如鉆探公司、物探公司、坑探公司、實驗測試公司、地質咨詢公司等??傮w上是出資者、經營者同工程勞務分開,雙方按照約定的合同確定責、權、利。我國實施地質找礦新機制之后,出資者和技術勞務提供者的分離也已成事實,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已經同市場經濟接軌??墒乾F(xiàn)在的地勘單位總體架構仍然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格局(百局千隊)。把這樣結構的地勘單位改革成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地勘企業(yè),實在是難度極大,單靠地勘單位自身的努力無法實現(xiàn)。它實際上是一種重組,必須有政府的全面介入。
首先,商業(yè)性地質工作的投入,政府財政必須退出,企業(yè)才能跟進。現(xiàn)在是該退的沒有退夠,想進的進不來。
其次,經營地勘資本的公司遲遲難以形成,原因是需要的資金量很大,缺少融資渠道;原有地勘單位隊伍龐大,難以精干。這一少一多,致使我國至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資源性勘查公司。
第三,各種地質勘查的專業(yè)化隊伍,至今仍然混組在原有的地勘單位之內,技術與勞務緊緊捆在一起,與勘查資本形成對局(地質項目全承包)。而市場經濟國家是資本和技術結合,與勘查工程、勞務對局。
第四,即使上述三類公司全部由現(xiàn)有地勘單位形成,仍然有很多人員無法安排。因為歷史形成的事業(yè)性質的地勘單位,人員過于龐雜,加上離退休人員,號稱七十萬人之眾。
顯然對這樣的地勘單位,重組的關鍵是需要政府一次性地付出相當?shù)拇鷥r,可以把它稱之為“贖買”。投資是指對需要大量資金的新組企業(yè),由政府注資、企業(yè)保值;贖買是指對重組中利益受損的職工給予全額補償,使現(xiàn)有的地勘單位職工,對未來的生活、福利、待遇乃至職位等,都有一個良好的預期,保證其不低于目前的水平。事實上這也是改革的要義:改革不是革命,不是要剝奪誰,而是在承認既得利益前提下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