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丹
“不高興”們的滑稽表演*
——讀《中國不高興》
文◎趙 丹**
飽滿的激情孕于筆下,流淌出來的是平和與理性,這樣的文字方可耐讀。如若一不小心,把文字當成了泄憤的工具,對讀者難免不敬。近日,拜讀《中國不高興》,就多少有點碰了火藥桶的味道。用兩個詞來概括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忽悠”和“謾罵”。所謂“忽悠”,企圖煽動一種盲目排外、仇視西方文化、排斥人類文明、妄自尊大的民族情緒,企圖向世界推銷一個優(yōu)良種族的強硬姿態(tài);所謂“謾罵”,罵的是誰?誰批評中國,他就罵誰,尤其是那些批評中國的中國人,以及那些在外國人面前沒有給中國人“爭臉”的中國人,他們是沒有“民族骨氣”的人。這些人被稱作“精神上的侏儒”,或者“洋奴”或者“走狗”。對那些平常愛說“壞話”的中國人,作者們靠著語言的軟暴力,終于從“意淫”過了把嘴癮。
據(jù)說,這本書還挺受歡迎,我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此書切中了當下大眾的兩種心理需求:一為愛聽好話,二為彌補弱勢心態(tài)。當然,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對于難聽的話,總是心理上排斥的;而現(xiàn)實中,國人普遍有種弱勢心理(載2010年11月20日《人民日報》:“收入差距加大致國民弱勢心理蔓延”,其實并不完全贊同文中歸納的這種蔓延的原因,但確如調查得出的結論,“國民弱勢心理”蔓延是個不爭的事實),這部書就是迎合這兩點,第一,它不批評你,他說你好,你以及你的祖祖輩輩都很好,至于怎么個好法,他也沒舉出什么具體的論證來,總之,好就是了;第二,他告訴你,你以及你所在的民族,是英雄的,是強大的,中國是個經濟和軍事強國吧,這樣一個強大的民族足可以彌補你個人現(xiàn)實中的弱勢心態(tài)吧,有這么一個強大之物站在你的身后,你還有什么可弱的呢。的確,這本書受到了很多人的吹捧。其實,從當年風靡中國的海燈法師到前段日子重慶那個引無數(shù)白領競折腰的李半仙,再到致綠豆、茄子脫銷的張悟本,在我們這么一個容易被忽悠的社會當中,這本書受歡迎也不足為奇。能夠自我麻醉和自我陶醉的優(yōu)越感,遠比那種保持著獨立清醒與判斷,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理智與理性要更能迎合大眾口味,再樹起民族主義的大旗,不贏得普羅大眾的喝彩,實在是對不住該書的那幾位作者。
書中不滿足于煽動那種優(yōu)良種族的情緒,在這個民族之中,作者們又抬出個“高尚集團”來。高尚集團就是要在道德上為國人樹起來一副標桿,國人盡管向這幅標桿看齊,這樣道德都高尚了,這個民族就可以凈化了,那離我們做英雄國家就不遠了,我們就可以實現(xiàn)“大目標”了。這群作者們不管不問,裝作不知道人性的多樣性,硬是要給十三億人炮制出個道德高尚的集團來領導國人,這種“衛(wèi)道士”的嘴臉簡直滑稽透頂。是不是我們就真的那么健忘,我們這個民族被所謂“高尚道德”禍害的還不夠慘嗎?如果不是先驗的認定有那么一群人他們不是自私理性的,他們是為民做主的,但凡我們沒有被道德外衣所欺騙,但凡將他們降到普通人的地位,以一般的人性要求他們,或許我們還可以少走些彎路。作者們狂熱地崇拜“道德”,為了論證“道德高尚”之必要性,他們還拋出個范美忠個案。只可惜他們一貫就是不懂得尊重人,這毛病讓他們在論證始終不使用主人公的姓名,而是人云亦云的冠以“范跑跑”這個綽號。他們在“道德”上大加指責范,批判范所謂的“自由”是個過了氣的老版的自由理論。我以為,沒有過汶川地震經歷的人,是沒有資格指責一個自然人在那樣巨大的自然災難面前所出現(xiàn)的本能反應的。作者口中的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不是個真問題,而范的基于人性的自由理論是不是就過了時,都是需要讀者認真思考的。要求一個人放棄求生的本能而去維護一個職業(yè)的所謂道德,這怎么聽起來都是荒唐的,這種本能就算是書中所謂的“動物性”吧,那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何況,所謂職業(yè)道德這個東西本身就是整個社會倫理的一部分,請問警察和官員的職業(yè)道德又如何呢?憑什么拿那么高的標桿來要求一名教師呢?在我看來,一個教師如果敢于向他的學生講述一個真實的歷史和現(xiàn)實,能夠啟迪他的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的妙用,能夠讓他的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獨立人格的意義,能夠傳授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識,那他就是恪守了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至于維護和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那是教師不能承受之重的。
其實,本書真正的矛頭指向的是那些公共知識分子。作者們認為,壞事的就是這些“精神侏儒們”(類似于“侏儒”這種用語,透視著這群作者嚴重缺乏人文關懷精神,那種只見“國家”和“民族”這類大物,而看不到“以人為本”的個體價值),這類“洋奴”拿著西方的,進一步說是美國的文明這把剪刀,來裁剪中國的現(xiàn)實,把中國這個本來優(yōu)秀的民族的自信心,裁剪的體無完膚,一無是處?!把笈眰儗日膽崙?,被認為是“部分知識精英的自虐”,是“熱衷于以憤懣制造絕望,陷入虛無主義,惡念膨脹”。在書中看來,第一,你不能開口批評;第二,你更不能在西方文化的基礎上來批評。那種必要的批判與警醒,在作者們看來簡直就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更有,我們的改革,改到了這個階段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教育改革,醫(yī)療改革,就是因為學習美國,學壞了,就是因為當局聽信了這些“親美派”的諫言導致的,改革出現(xiàn)的問題都應該推到這些人身上。如前文,抬出一個“高尚集團”,這里再找出一堆替罪羊,又從反向上保住了這個“高尚集團”。再看看我們現(xiàn)在綜合國力這么強,物質生活很豐富,大家都是一片和氣,一片和諧,怎么就是那些少數(shù)“洋奴”,在那里哇哩哇啦講怪話,遭人嫌。書中的第三部分“放下小菩薩”就專門針對這些愛挑毛病的知識精英們。第一篇“知識精英們如何營造活地獄”出自王小東之手,作者從頭罵到尾,看的我都驚呆了,在講述那個“艾滋愛情”故事時,紛紛用到了以下字眼:“賤”,“太賤了”,“惡心”,“濫情”,“別有用心”,“彈丸小國”,“王八蛋公民”,“日本鬼子”,“小國惡棍”,“艾滋病王八蛋”。這樣的詞匯再難讓人產生閱讀的愉悅之感。接下來連續(xù)幾篇文章都是接過王小東手里的“槍”,對以《南方周末》為代表的南方報業(yè)輪番攻擊,這幾個作者自以為綁架了國人的情緒,凡是讓我不高興的就是敵人,你南周擅長質疑,說些讓人不高興的話,那你就是別有用心,那你就是親美派,就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如此上綱上線的邏輯,我們這個民族并不陌生,這些東西和斯大林時代拿起“階級斗爭”的大棒,肅清政治異己,實施思想專制似乎是近親。正如同書中不允許說中國壞話一樣,也見不得說西方好話,否則就是漢奸。書中為了證明“崇洋”之惡,引用了“法大弒師案”,認為那位老師之所以引來殺身之禍,進而造成了至少兩個家庭的慘劇,完全是因為他昔日留學法國,接受了法國文化熏陶所致,在這里,作者不見兇手血淋淋的屠刀,把責任和罪過硬是加到了西方文化身上,這種沒頭腦的論證是多么匪夷所思。
正如本書的題目“不高興”這樣情緒化的字眼,除了宣泄情緒,難見理性的表述,全書的空洞浮躁是不可避免的。這群作者意圖通過這本書向當局獻媚,只可惜他們除了有罵人的功夫和侃爺?shù)淖炱ぷ?,實在是看不出還有什么可稱道的技術含量,卻還要急于做出那么一份為國家為民族大聲疾呼之狀,不免滑稽之極。誰都看得出來,真正陷這個民族于危險的,不是什么崇洋媚外,更不是被作者們惡語相對的知識精英,同樣,真正能讓民族健康發(fā)展的,也不是文章這種故意做出不高興,擺給別人臉色看的姿態(tài)。如果具備了書中忽悠的那種情緒,中國這樣那樣的現(xiàn)實問題就解決了,制度頑疾與體制弊病就可以消失了,血拆和自焚就不在了,食品安全就有保障了,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就有著落了,制度性腐敗就不再愈演愈烈了,一億五千萬農民工就可以過安穩(wěn)的日子了,那誰不愿意掩耳盜鈴呢!
更令人憂慮的是,書中彌漫著著強烈的好戰(zhàn)情緒。如果一種極端民族主義情緒與對外的耀武揚威結合起來,如果這樣一種情緒挾持著中國,那么我們將走向何處?
“謊言重復千遍就是真理”,秘訣就在于不被戳穿,不允許戳穿。而通過謊言的灌輸加之恐怖就是通往極權的不歸路。及時戳穿或者自覺抵制這些謊話空話,是我們每一個現(xiàn)代公民的責任,而這才是所謂“道德”的底線,所謂“高尚”的基礎。
*本文是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女檢察官協(xié)會《崗位讀書心得活動》獲獎作品。
**國家檢察官學院教師[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