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營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靜脈阻塞。全身主干靜脈均可發(fā)病,最常見的是下肢及下腔靜脈血栓形成,尤其是髂-股靜脈血栓形成,一旦栓子脫落可造成重要臟器的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腦出血患側一般處于意識障礙、長期臥床和脫水治療等狀態(tài),很容易發(fā)生靜脈血栓,如不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及時發(fā)現(xiàn)治療,可導致病人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喪失而致殘,并可能發(fā)生致命的肺栓塞。因此運動療法及氣壓治療聯(lián)合應用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滿意效果。
研究對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 120例,年齡 46~88歲,體重46~75kg。臥床時間32~90d。治療前均確認無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并排除有氣壓儀治療的禁忌癥,如:急性炎癥性皮膚病,肺水腫,不穩(wěn)定性高血壓,安裝有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肺栓塞等[1]。
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應用氣壓治療儀和運動療法聯(lián)合應用。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按摩患者雙下肢及活動足關節(jié)。療程均為25 d。兩組年齡、體重、臥床時間、病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保持患者雙下肢功能體位,按摩患者雙下肢,活動足關節(jié)。治療組:使用氣壓治療儀2次/d,30min/次。同時采用運動療法,由專業(yè)的康復治療師進行。內容:①早期床上良肢位的擺放、體位的變換訓練②關節(jié)運動訓練③床上橋式運動(單側橋式、雙側橋式)[2]。
主要依據(jù)腦出血患者臥床治療的臨床表現(xiàn)、特征、體征等,結合MRI,CT等檢查觀察有無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單側或雙側下肢疼痛、腫脹,腓腸肌試驗陽性,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彩超示靜脈血管內無彩色血流信號。
治療后治療組60例中僅2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對照組60例中有10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兩組間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出血患者深靜脈血栓平均發(fā)生率為40.4%[3],早期預防腦出血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就顯得十分重要。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①靜脈壁損傷②血流緩慢③血液高凝狀態(tài)。腦出血的患者可能主要由后兩者造成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應集中在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運動療法及氣壓治療(利用其機械原理)聯(lián)合應用預防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可有效的減輕肢體腫脹,肌肉廢用性萎縮。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減輕疼痛,促進病情的康復,有很好的效果。
[1] 高風.氣壓治療儀對長期臥床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觀察[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09,14(2):193.
[2] 石翠霞.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1,28(6):3.
[3] Ogata T, Yasaka M, Wakugawa Y,et al.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acute intyacerebral hemorrhage[J].JNeurol Sci,2008,272(1-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