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珈璇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北 黃岡 438002)
對外漢語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重在強調語言的意義,它也跟功能交際法一樣強調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但同時從更廣泛的層面來培養(yǎng)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主要從設置真實的漢語語境、從語言任務的完成中讓學生自然習得語言,強調學生通過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來參與語言學習的過程。因此,彌補了功能交際法的上述不足,是一種包容了交際法而不是取代交際法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執(zhí)行任務的環(huán)節(jié)中,自然地產(chǎn)生使用該語言點的沖動,進而使用語言,達到習得目的,而最后的任務評估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通過歸納與分析,鞏固語言產(chǎn)出。
學生的漢語綜合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鍛煉 留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任務型語言教學課堂中得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在主動認知的前提下,提高了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夠真正兼顧到語言表達的流利度和準確度。教師布置的任務是綜合運用詞匯、語法和功能項目的活動,學生圍繞這一活動展開討論和想象。在完成預期目標的過程中,必定經(jīng)歷詞語的選擇、句型的運用、語法的應用,以及口頭表述、判斷和綜合概括等環(huán)節(jié),無形中提高了語言的綜合運用水平。
改進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針對不同國籍的學生,任務型語言教學會做出教學調整,這樣就增強了學生課堂的參與性,教學強調的是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的,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及合作等方式研究問題,找出對策。改變了以往單純的中國“填鴨式”教學模式,而是把所學知識和商務情境結合起來,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解決問題,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對課本知識查缺補漏,實現(xiàn)“學中用”與“用中學”的相互轉化。
改善了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 在課堂中學生合作、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務的方式,有別于以往的“灌輸式”教學。學生根據(jù)教師的任務提示積極思維,主動探究,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形式不僅營造出非常熱烈的課堂氣氛,而且還能有針對性地消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提高教學質量。使對外漢語口語課堂上的中外師生角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學生有了更多用漢語參與課堂活動、表達學習和感情需求的機會,增進了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自覺性。
拉近了對外漢語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 傳統(tǒng)語言課堂被學生提到最多的弊端就是課堂教學與生活需要脫節(jié),外國學生在課后無法很好地將課堂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但是,任務型教學則將二者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縮短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將課堂演變成了一個 “小社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師“一言堂”的局面,使學生更快地融入現(xiàn)實生活情境當中,在完成課堂交際任務之后,有能力去完成課堂外生活當中的類似任務。教師根據(jù)實際生活場景選擇、改編或創(chuàng)造類似真實生活的任務,恰當?shù)剡\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學生交際能力范圍之內的任務,掃清留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語言交際障礙。
任務為學習者提供了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 語言習得是學習者自身積極主動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在這個建構過程中,語言習得者不斷地整合原有的語言知識,輸入新的素材和知識點,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重新建構自身新的語言知識結構。在執(zhí)行教師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用目的語進行交際和溝通,促進學生相互了解、相互幫助,不斷增加學習者的語言知識和素材。在課堂上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同時,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的是: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
任務給學生帶來了學習的動力 以任務來牽動學生,在學習者用目的語言直接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將知識變成活生生的語言。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任務分解和組合,師生通過共同參與達到有意義交際的目的,將學生置身于一系列語言現(xiàn)象及其應用的環(huán)境之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交流和實踐的機會,以此挖掘和提高他們學習漢語的潛力。學生在運用第二語言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在課后的語言實踐中,能夠運用課堂所學去問路、購物、談價等,增強了自身的成就感,同時,增添了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要深入了解學生 留學生學習漢語具有特殊性,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知識體系,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學習興趣。因此,在設計任務的時候,教師應該根據(jù)設計任務內容和學生生活經(jīng)驗及興趣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合理設計情境。
要將語言與文化相結合 漢語教學中不僅講授語言知識點,還會滲透大量的漢語言文化。比如,中國的風俗習慣和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等等,教師不僅要把握重點,而且要將比較廣的知識靈活運用到語言教學中去。
要注意任務的難易程度 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任務的難度分級必須考慮輸入材料、學習者、活動場所三方因素。成年的留學生不同于中國的成年人,更不同于中國的小學生。在設計任務時,材料的難度、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學習環(huán)境的因素等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
要以學生為中心 對外漢語課堂中,學生是主體,以留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內容會比較有趣,外國人的性格大多趨向于活潑好動,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可增加他們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要恰當?shù)恼归_過程性評價 在留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交流的方式,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口頭交流、成果展示、學習態(tài)度以及參與程度和合作精神等等做出過程性的評價,通過過程性評價,樹立留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轉化為繼續(xù)進步的動力。
加深對任務型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解和認識,將任務型語言教學更加本土化,對改善我國對外漢語語言教學,提高語言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筆者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使用任務型語言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
首先,任務型對外漢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任務型語言教學體現(xiàn)了新的語言學習觀和教學觀,在對外漢語課堂上,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傳統(tǒng)教學帶來的矛盾和問題,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任務型對外漢語教學讓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融合。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往往與現(xiàn)實生活相脫節(jié),在使用任務型語言課堂教學法時,學生能夠在完成課堂交際任務后,在實際生活中完成課堂外類似的任務。
再次,任務型對外漢語教學最大限度地協(xié)調了意義與形式之間的關系。只有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認知性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將漢語的流利度和準確度提高。
最后,任務型對外漢語教學強調中外師生之間、不同國籍的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協(xié)商和交流,擴展了語言能力,特別是語言交際能力,通過“教學做合一”的訓練得到鍛煉和提高。
在運用任務型對外漢語教學中,有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1.如何避免把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化。任務型語言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思路和策略,不能將其固定成為一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中,它是使用的眾多教學途徑中重要的一種,但不是唯一的一種。任務型語言教學以語言產(chǎn)出作為教學的起點,雖然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有幫助,但在強調語言輸入的教學活動中,容易本末倒置;同時,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任務集中于意義而不是形式,使語言形式過分弱化了。因此,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設計中,應該注重將任務型語言教學與其他的語言教學法相結合,做到相輔相成。
2.如何避免對外漢語課堂中輕任務過程、重任務結果的現(xiàn)象。任務型語言教學是基于合作的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同國籍和區(qū)域的學生學習風格和生活習慣各異,有的留學生喜歡小組活動,但是有的學生可能更傾向于獨立學習。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員之間的差異,根據(jù)內容和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以及學習程度,實行多樣性的教學。盡可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習過程放在首要位置,把完成任務時的匯報作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根據(jù)學習能力的不同、學習風格的差異和學習進步的水平來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
3.如何避免課堂教學中表演性質太強,忽視信息交流的做法。對外漢語教師如果設計繁瑣的任務,課堂上學生將疲于應付形式,忙于執(zhí)行一個又一個任務。也許課堂氣氛熱鬧,但教學效果卻不一定理想。任務過多會壓縮有限的課堂時間,使學生接受的語言輸入減少,進而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部分學生可能會來不及完成任務就到了匯報階段,結果自然而然,學生沒有充足的準備,缺乏自信,匯報效果不理想,草草了事。理想的任務型語言教學課堂應該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在語言交際活動中完成語言任務來學習語言,要讓留學生根據(jù)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和所學的漢語語言知識解決現(xiàn)實的交際問題,同時,還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余地,發(fā)揮學生想象力,把漢語言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調動語言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興趣。
4.如何避免任務設計的盲目性。對外漢語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不能只考慮怎樣設計實施任務的步驟,更多地應該考慮學生的需求和任務后的反思。對學生需求的分析有助于教師掌握任務難度,減輕任務實施時學生認知的負擔,使設計的任務更具操作性,便于中外師生的理解和溝通。教師設計的任務要符合多數(shù)學生的認知水平,要盡可能與學生的興趣愛好一致,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能自然融入任務中去。同時,要開展任務后反思,教師要引導留學生對任務的意義及其使用語言形式進行反思,總結經(jīng)驗,改進不足,對使用不當?shù)恼Z言形式應該重點學習和鞏固,這樣,有助于師生在設計和執(zhí)行下一次任務時參考和借鑒。
總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一條有利于培養(yǎng)在華留學生學習漢語和運用漢語的有效途徑,能夠為留學生最終熟練掌握和使用漢語提供有效的保障。語言習得者對任務型語言教學也會由陌生,到熟悉,到認可,繼而積極參與,勢必會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理解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條件和不同學生的特點,揚長避短,形成有本地特色、有個性特色的語言教學途徑。
[1]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海嬰.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及其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03(2).
[3]程可拉.任務型外語教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賈志高.有關任務型教學法的幾個核心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1).
[5]楊桂琴.論“任務型”教學法產(chǎn)生的理論背景及其顯示意義[J].甘肅高師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