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湖南漣源 417124
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lián)合痰熱清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60例療效分析
李小紅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湖南漣源 417124
目的 觀察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lián)合痰熱清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120例經(jīng)確診的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用隨機單盲法將患者分為兩組:Ⅰ組(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60例,Ⅱ組(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lián)合痰熱清注射液治療)60例。兩組均給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Ⅱ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痰熱清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共7 d。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體征及不良反應。 結(jié)果 Ⅰ組有效率為81.67%,Ⅱ組為95.00%,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癥狀、體征好轉(zhuǎn)時間比較,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lián)合痰熱清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顯著,不良反應低,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阿奇霉素;序貫療法;痰熱清注射液;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小兒呼吸道感染是兒科臨床常見疾病,據(jù)相關文獻報道,在國內(nèi)兒科門診中,呼吸道感染患者占就診人數(shù)的60%左右[1]。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肺炎等,好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及冬末春初,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咳痰、氣促、氣喘、呼吸困難等[2]。傳統(tǒng)常用青霉素類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治療,然而,隨著耐藥性的產(chǎn)生及病毒的變異,往往療效欠佳。2010年8月~2011年12月本科使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lián)合痰熱清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6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2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均來源于2010年8月~2011年12月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兒科門診及住院的患者,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3],根據(jù)就診先后順序,采用隨機單盲法將患者分為兩組,Ⅰ組(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60例,其中,男33例,女 27例;年齡為 2~11歲,平均(5.10±2.23)歲;支氣管炎28例,支氣管肺炎 19例,支氣管哮喘并肺部感染13例。Ⅱ組(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lián)合痰熱清注射液治療)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為1~10.5 歲,平均(5.25±2.18)歲;支氣管炎 25 例,支氣管肺炎23例,支氣管哮喘并肺部感染12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均接受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Ⅰ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之上,先予阿奇霉素10 mg/(kg·d)加入5%葡萄注射液中,配制成1 g/L靜脈滴注,1次/d,3 d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12 mg/(kg·d),1 次/d,連用 3~5 d,停藥3~4 d后據(jù)病情需要給予口服序貫治療。Ⅱ組在Ⅰ組基礎之上加用痰熱清注射液0.5 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50~100 mL靜滴,1次/d,共7 d。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體征及不良反應。
痊愈:體溫正常,咳嗽、喘息癥狀及肺部體征消失,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X線胸片炎性病灶吸收;顯效:體溫正常,咳嗽、喘息癥狀及肺部體征基本消失,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X線胸片炎性病灶大部分吸收;好轉(zhuǎn):體溫正常,咳嗽、喘息癥狀及肺部體征有所緩解,白細胞計數(shù)正?;蚋哂谡?,X線胸片炎性病灶有所吸收;無效:體溫正常或高于正常,咳嗽、喘息及肺部體征無變化或加重,白細胞計數(shù)高于正常,X線胸片炎性病灶未吸收[4]。有效率(%)=(痊愈病例數(shù)+顯效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用Excel輸入,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或校正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Ⅰ組有效率為81.67%,Ⅱ組為95.00%,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75,P<0.05)。Ⅱ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啰音消失時間均比Ⅰ組短,兩組比較差 異 均 有 統(tǒng) 計 學 意 義(t=11.35,P<0.05;t=19.18,P<0.05;t=13.19,P<0.05)。 見表1、2。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體征好轉(zhuǎn)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體征好轉(zhuǎn)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shù)(n) 退熱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 啰音消失時間Ⅰ組Ⅱ組60 60 4.71±1.32 2.58±0.61 10.09±1.58 4.96±1.34 7.02±1.76 3.07±1.51
Ⅰ組有6例患兒出現(xiàn)輕微腹部不適、嘔吐、腹痛及腹瀉,Ⅱ組有5例患兒惡心、腹痛、腹瀉,食欲減退,皮疹或皮膚瘙癢。兩組均給予減慢輸液速度后及相關對癥處理后,不適癥狀消失。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呼吸道感染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據(jù)WHO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有400萬~500萬<5歲的兒童死于肺炎,占該人群總死亡率的25%~33%,而在中國每年死亡者約35萬人,約占全世界兒童肺炎死亡的10%[5-6]。小兒呼吸道感染其常見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衣原體、支原體等[7]。
阿奇霉素是第三代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對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奈瑟菌、腸球菌及支原體、衣原體、嗜肺軍團菌等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其口服吸收好,可迅速分布于組織,在呼吸道組織內(nèi)濃度可達同期血藥濃度的10~100倍,可使后者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8]。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是指阿奇霉素由靜脈給藥改變?yōu)榭诜o藥,而其療效不變的一種給藥方法,符合其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使用序貫療法可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
痰熱清注射液由熊膽粉、山羊角、金銀花、黃芩、銀翹組分而成,有文獻研究表明,痰熱清注射液有抗感染、抑菌、抗病毒、解熱、抗驚鎮(zhèn)靜、祛痰鎮(zhèn)咳等作用[10]。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應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lián)合痰熱清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單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組,且不良反應低,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上應用。
[1]何顏霞,胡皓夫.小兒肺部反復感染[J].臨床兒科雜志,2003,21(8):451-452.
[2]楊錫強,曷著文.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02.
[3]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1143-1144.
[4]李波.兒童常見病及多發(fā)病診療護理手冊[M].上海:上海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5:859-874.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port on the meeting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pneum ococcal immunization[R].WHO Glabal Programme for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Geneva,1998.
[6]亓曉,趙根明,張建華,等.5歲以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痰標本的細菌與病毒病原學[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04,31(3):270-271.
[7]陳玲玲,林奕浩,周曙明.阿奇霉素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0,16(7):19-20.
[8]何宏蘊,翟紅兵,高艷.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212 例[J].山東醫(yī)藥,2005,45(26):86.
[9] 張茂,余冰.菌藥物序貫療法的優(yōu)越性[J].天津藥學,2003,15(6):36.
[10]韓宏鋒,路西明.痰熱清注射液藥理與臨床[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24(1):2879.
R725.6
A
1674-4721(2012)07(b)-0095-02
2012-04-10 本文編輯:郭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