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字在今天是代表豆類植物,但在古代,它是一件盛東西的器皿,大多是陶制的,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銅制品。
從“豆”的甲骨文字形看,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用的高腳杯,只是比杯子大得多,有的有蓋有的無蓋,有的有耳有的無耳?!岸埂弊肿钌厦嬉粰M就代表蓋子,下面的“口”表示“豆”內(nèi)盛有食物,接下來的兩條豎線就代表高腳(柄),最下面一橫就表示底座(鐙、跗)?!岸埂币话闶怯脕硎⑹澄锏模袝r也作禮器用。《說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
“豆”字作為一種容器,與杯、碟、碗、盆一樣,既可以作名詞,又可以作量詞?!蹲髠鳌ふ压辍肪陀涊d說,齊國有豆、區(qū)、釜、鐘四種容量單位,“四升為豆”,即四升等于一豆。
既然“豆”是一種容器,那豆類植物古代是用什么字代替的呢?“菽”!“菽”字就是古代豆類植物的總稱。由于“豆”“菽”兩字在古代讀音相近,后來逐漸通用,到了秦漢時期,人們干脆把“菽”稱為“豆”,這樣就有了作為植物的“豆”字了。
“豆”字變成植物后,作為器皿的“豆”字雖然沒有立即消失,但人們已經(jīng)很少用到它了。到了今天,“豆”字早就沒有了器皿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