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永
說到自行車,我國可是不折不扣的自行車大國。中國人最早熟悉自行車的故事,發(fā)生在末代皇帝溥儀身上。
辛亥革命以后,溥儀退位。根據(jù)民國的“清室優(yōu)待條件”,準許溥儀繼續(xù)在宮里居住。從此溥儀就開始了童年和少年的閑居生活。
少年溥儀也很愛趕時髦追時尚,像剪辮子、學英文、裝電話,只要是新鮮的事物,他都要嘗試一番。1917年,溥儀11歲,有人向?qū)m里進貢了一輛自行車,溥儀如獲至寶,他和婉容很快就學會了,經(jīng)常在紫禁城里騎著轉(zhuǎn)悠。紫禁城的宮門都有門檻兒,車騎到跟前就得下來。雖然溥儀已經(jīng)退位,但在內(nèi)廷仍是“皇上”,而皇上騎車必須暢行無阻。于是溥儀趁隆裕太后生病,“先斬后奏”,命身邊的小太監(jiān)一下子就鋸掉了好幾條門檻兒。后據(jù)統(tǒng)計,被鋸掉的門檻兒不下30處。
門檻兒被鋸掉,為溥儀和婉容在宮里騎自行車提供了很大方便,他們騎著車進進出出,暢通無阻。這事后來還是被隆?;侍笾懒耍砷T檻兒已鋸掉了,說什么也沒用了,她把溥儀找來訓斥了一通,便不了了之。
溥儀騎自行車上癮,買自行車更上癮。他甚至命內(nèi)務(wù)府不惜從鹽業(yè)銀行貸款購買各國的名牌車。清宮檔案記載,溥儀經(jīng)常在宮里騎著玩的自行車有20余輛,包括英國的“三槍”牌、德國的“藍”牌、法國的“雁”牌等,又在故宮御花園的絳雪軒設(shè)置了一個專門供他存放自行車的車庫。
溥儀備了這么多自行車,不僅供自己騎,他還讓皇后婉容、婉容之弟潤麒、自己的妹妹們以及年少的伴讀們都來陪他騎車,就連永和宮端康太妃(珍妃的姐姐瑾妃,當時年近50歲,是溥儀名義上的母親之一)也弄了一輛經(jīng)過改裝的小三輪車,圍著永和宮院內(nèi)的大銅缸兜圈子。當時的故宮中,在溥儀的倡導下,騎自行車一度成為時尚運動??上Ш镁安婚L,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掀起的一場革命風暴逐出了他居住了16年的紫禁城。
十年后,在長春再次稱帝的溥儀依舊對自行車情有獨鐘,《時代》雜志也對此做了記述:騎自行車是他的愛好之一。作為一個日本的傀儡,他不敢在無人護衛(wèi)之下走出皇宮,于是只好在花園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練習車技,這位“滿洲國皇帝”能讓前輪懸空,只騎后輪。
“文化大革命”期間,新鳳霞與溥儀在全國政協(xié)勞改隊也有過一段一起勞動的日子。一天,新鳳霞和溥儀幾人蹬平板車去食堂送菜。車裝好后,溥儀搶著說:“我試試看,因為我會騎自行車?!毙馒P霞聽了替他擔心,他那副骨頭架子會蹬平板車?便極力勸說:“平板車可不是好蹬的,會騎自行車不一定會蹬平板車。”溥儀執(zhí)意推開新鳳霞就上車了,可他狠勁踩蹬,車紋絲不動,溥儀開始指揮大家:“你們別看著不管,快推!快推……”其他人也用力推,叫著號子喊:“一,二,三!”溥儀隨著推起來的平板車,用足了力氣蹬。不得了,車如放了韁繩的野馬,正好這是下坡,一下子車飛快地跑出好遠,只聽:“咔嚓!撲通!”平板車撞到電線桿上了,溥儀倒栽蔥,來了個嘴啃泥掉下車來,西紅柿、蘿卜、土豆等都從筐里翻出來。
不過,摔下來的溥儀很樂觀,一點不沮喪,如同他從皇位上走下來一樣,作為平民的他,此刻真正做到了淡泊與淡定。
編 輯/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