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碩
(通化師范學院 大學外語教學部,吉林 通化 134002)
國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1月3日印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教學要求》特別強調了提高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也就是學生的語用能力.在我國,多數高校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四、六級考試,這就導致了教師只單一重視對學生進行英語語言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各種英語語用知識的介紹和輸入,導致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用能力普遍較弱.語用能力是指人們在語言交際活動中使用和理解語言的能力,它既與語言系統(tǒng)本身有關,也與制約語言系統(tǒng)的所謂外交系統(tǒng)有關.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重視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1965年Chomsky提出了“語言能力”這一概念.他認為,所謂語言能力是某種遠比語言本身更加抽象的知識狀態(tài),是一套原則系統(tǒng),一種知識體系,而非一種處事的能力,甚至也不是一種組織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然而Hymes認為,語言能力恰恰是一種處事的能力,即指語言知識和使用語法(語言知識)的技能和技巧,語法知識是源,并非是一種本身就存在的智力結構的抽象認知狀態(tài),語法知識的使用才是關鍵的問題,它屬于交際能力的一部分,并且與1972年提出了與Chomsky相對立的“交際能力”這一概念.Hymes認為,交際能力是“何時說,何時不說以及關于何時何地以何方式與何人說何內容”,交際能力由四部分組成,它們是:形式上的可能性、實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語境中的適宜性和現(xiàn)實中的實施情況.
語言教學是一個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過程,語用能力是繼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之后提出的,它是外語教學領域廣泛使用的一個重要術語.Chomsky(1977) 把語用能力定義為“在特定的語境中恰當應用語言形式的能力”(Chomsky,1977:40).自Leech(1983)區(qū)分語用語言學與社交語用學后,語用能力相應地被劃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根據Bachman(1990)的觀點,語言能力包括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語用能力,而語用能力則指語言使用者在具體的語境下準確理解別人和表達自己的能力.Widdowson(1989)認為“能力”有兩個部分:知識和技能.前者相當于語法能力,后者相當于語用能力.關于英語語用能力的定義,人們的觀點和理解是存在分歧的,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語用能力是“運用語言實現(xiàn)特殊目的和在語境中理解語言的能力”(何自然,1997:5).
如果語言教學僅僅停留在語音、語法形式和詞義層面上,而不注重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學習和使用就會相脫節(jié),容易引起語用失誤.這是因為,社交語用的失誤常常會引起誤解,甚至最終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以吉林省一師范學院數學專業(yè)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數學專業(yè)的兩個班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班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加強了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并在講授課文、詞匯、語法時,結合課文的具體情況增加英語語用知識及相關的語用規(guī)則的教學,以增強其語用能力,使其在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能夠盡量避免語用失誤.而對照班則仍以常規(guī)方法進行教學,不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英語語用能力培訓.最后通過收集調查問卷并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以確認文化教學和語用教學是否可以幫助學生降低語用失誤率,盡量避免語用失誤,并提高其語用能力.
通過問卷調查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及其現(xiàn)有的語用能力.問卷調查結果基本上反映了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現(xiàn)狀:(1)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文化意識不強,多數學生都不太了解英語語用規(guī)則、語用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鮮有講授;(2)學生們雖然多數都認識到了文化知識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在英語學習中很少主動學習教材中提供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課后也很少通過其它手段和途徑了解英美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差異;(3)大多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較弱,盡管他們都擁有多年的英語學習經歷;(4)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語用失誤率較高,其語用失誤既包括語言語用失誤,也包括社交語用失誤.他們的語用能力亟待提高.
(1)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要使學生明白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之間并沒有一對一的對應關系,使其克服在兩者之間畫等號的傾向;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交際語境, 比如,在課堂上模擬現(xiàn)實生活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等活動;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觀賞英語電影等方式給學生直觀的感受.通過這些手段,讓學生了解運用英語得體的重要性,使他們產生語用意識,從而減少語用語言方面的錯誤,提高語用能力.
(2) 導入文化背景知識.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文化的不同,導致語言的不同.跨文化交際的前提是正視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為了使實際交際能夠順利進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敏感性,教師在課堂上要幫助學生通過比較來發(fā)現(xiàn)母語和目的語語言文化結構之間的異同.可以結合課堂教學融入相關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講解課文涉及到的英美國家文化差異方面的相關知識.
(3)加強語法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方法之一是語法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把語法教學和語用知識教學結合起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時態(tài)在英語中不僅表示不同的時間關系,也可以體現(xiàn)其言外行為和前提.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把語言—語用規(guī)則融合到時態(tài)教學中去,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英語語用能力是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為了提高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我們必須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把英語語言知識與語用知識相結合進行講解,讓學生懂得英漢語用方面的差異,以便使學生正確和準確使用英語,從而避免語用失誤,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洪崗.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04).
[2]譚海玲.大學生英語語用失誤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3).
[3]何自然. 語用學概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胡文仲,高一虹. 外語教學與文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 劉紹忠.語言失誤與語用失誤[J].教育與研究,1997(3)
[6] 鐘華,樊葳葳.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 外語界,2000(2).
[7] Austin, 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J.O.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8]Chomsky, N. Aspects of Theory of Syntax [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