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超
(唐山學院基礎教學部 河北 唐山 063000)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電子電氣設備進入人們的生活,電磁污染日益嚴重。另一方面,由于電子電氣設備小型化的要求,極易受外界電磁干擾而使其產(chǎn)生誤動作,從而帶來嚴重后果。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電子產(chǎn)品的電磁兼容性(EMC),電磁場的屏蔽就是電磁兼容技術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據(jù)條件的不同,電磁場的屏蔽一般可以分為三類:靜電屏蔽、靜磁屏蔽和高頻電磁場的屏蔽。三種屏蔽的共同點是防止外界的電磁場進入到某個需要保護的區(qū)域中去。但是由于所要屏蔽的場的特性不同,因而對屏蔽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樣。
靜電屏蔽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的靜電場進入到某個區(qū)域。實際上對于變化很慢的交流電而言,它周圍的電場幾乎和靜電場一樣,只是電荷的分布周期性地變化而已。因此防止低頻交流電的電場,也可以歸結為靜電屏蔽一類。靜電屏蔽對導體殼的厚度和電導率無特別要求,但對于低頻交流電場,屏蔽殼要選電導率高一點的材料。
圖1 空腔導體屏蔽外電場
圖2
圖3
靜電屏蔽分為外屏蔽和全屏蔽??涨粚w內無電荷,在外電場中處于靜電平衡時,其內部的場強總等于零(圖1),因此外電場不可能對其內部空間發(fā)生任何影響。若空腔導體內有帶電體,在靜電平衡時,它的內表面將產(chǎn)生等量異號的感應電荷,外表面會產(chǎn)生等量同號的感應電荷(圖2),此時感應電荷的電場將對外界產(chǎn)生影響。這時空腔導體只能屏蔽外電場,卻不能屏蔽內部帶電體對外界的影響,所以叫外屏蔽。如果外殼接地,即使內部有帶電體存在,內表面感應的電荷與帶電體所帶的電荷的代數(shù)和為零,而外表面產(chǎn)生的感應電荷通過接地線流入大地(圖3)。此時外界無法影響殼內空間,內部帶電體對外界的影響也隨之消除,所以這種屏蔽叫做全屏蔽。
實際使用中一般均采用接地的屏蔽方法,且金屬外殼不必嚴格完全封閉,用金屬網(wǎng)罩代替金屬殼體也可達到類似的靜電屏蔽效果。例如高壓電力設備安裝接地金屬網(wǎng),電子儀器的整體及某些部分使用接地金屬外殼等。
圖4
靜磁屏蔽的目的是屏蔽外界靜磁場和低頻電流的磁場,這時必須用磁性介質作外殼。如圖4,用磁導率為 的鐵磁材料制成屏蔽殼,殼與空腔則可看作兩個并聯(lián)的磁阻。由于 ,空腔磁阻遠大于屏蔽殼磁阻,所以外界的磁感線絕大部分穿過屏蔽殼而不進入空腔。要想獲得更好的屏蔽效果,可使用較厚的屏蔽殼或采用多重屏蔽殼。因此效果良好的鐵磁屏蔽殼一般都比較笨重。在重量和體積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常常采用磁導率高達數(shù)萬的坡莫合金來做屏蔽殼,殼的各個部分要盡量結合緊密,使磁路暢通。磁屏蔽不同于電屏蔽,殼體是否接地不會影響屏蔽效果,但是要求金屬材料磁導率要高。
為了防止外界磁場的干擾,常在示波器、顯像管中電子束聚焦部分加上磁屏蔽殼,就可以起到磁屏蔽的作用。
從能量的觀點看,電磁波在導電介質中傳播時有能量損耗,因此必須考慮電磁波在導體中透入的深度。電磁波透入的深度與其頻率及導體的電導率、磁導率都有關系。頻率越高、電導率越大、磁導率越大,透入的深度就越小。當電磁場的頻率很高時(例如上百萬赫茲或更高),高頻電磁波只能透入導體表面薄層內,并在導體表面這一薄層內形成高頻交變電流(渦流),這種現(xiàn)象稱為趨膚效應。
圖5
利用金屬材料在高頻電磁場中產(chǎn)生的渦流可以起到屏蔽作用。如圖5所示,假設A處有高頻電磁場(圖中只畫了磁場),為減少它對B處的干擾,在A、B間加入金屬板。此板垂直于交變磁場方向,使金屬板感應出渦流。當原交變磁場增強時,感應出的渦流會產(chǎn)生與原磁場方向相反的反磁場。金屬板電阻越小、渦流越大,反磁場越強。由于反磁場抵消了原磁場,大大削弱了B處的合磁場,金屬板就這樣起到了屏蔽作用。若把金屬板制成殼體容器,把A處或B處的電路包起來,屏蔽效果會更好。
雖然這是從屏蔽交變磁場角度來說明的,但高頻電磁場的電場、磁場相互感應,所以削弱磁場就是屏蔽電磁輻射。我們并未要求屏蔽物接地,因為渦流在金屬板上流通與是否接地無關。如果把屏蔽物接地,那就兼有電屏蔽作用,所以高頻電路的屏蔽殼體總是接地的。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常常建立電磁屏蔽室:學生坐在里面考試,防止他們利用電子設備作弊;一些加密信號的傳輸在里面測試,可以將發(fā)射信號衰減的很微弱,而且場強十分準確;高抗干擾的通信設備,也要在這種電磁“真空”環(huán)境里調試,才能工作在電子對抗的戰(zhàn)場。
綜上所述,靜電屏蔽、靜磁屏蔽、高頻電磁場屏蔽的屏蔽原理、應用條件、屏蔽作用是不同的,所用材料也要從具體情況出發(fā),但它們的目的都是屏蔽電磁場,有本質聯(lián)系。
在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電磁信號的相互干擾必不可免。如果我們合理地利用屏蔽,就能有效的抑制外來電磁場的干擾,或避免自身作為干擾源,去影響其它電器和工業(yè)電子設備工作。
[1]趙凱華,陳熙謀.電磁學∶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319,347-354.
[2]馬文蔚,改編.物理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