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曉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 南陽 473000
急性腦梗死病死率和致殘率高,患者預后情況直接影響到病后的生存質量,能夠較好評估及判斷腦梗死面積,對指導治療和估計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1-2]。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在中樞系統(tǒng)中的作用逐漸被關注,特別是在判斷腦損害的嚴重程度等方面尤為重要。本文選擇我院急性腦梗死患者,檢測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探討其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檢測意義?,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04-2011-04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均符合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同時排除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精神疾病、惡性腫瘤、自身免疫學疾病、嚴重干擾、腦部腫瘤、腦出血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齡最小49歲,最大74歲,平均(58.9±7.4)歲。根據愛丁堡斯堪的納維亞評分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定,其中輕型31例,中型42例,重型27例。根據腦梗死面積大?。海?.5cm2為腔隙性腦梗死30例,1.5~5.0cm2為小面積梗死45例,>5.0為大面積梗死25例。選擇同期我院體檢健康者50例作為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最小47歲,最大73歲,平均(57.6±6.8)歲。
1.2 檢測方法 觀察組患者發(fā)病后24h內抽取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清液,冰凍保存待測。對照組取靜脈血5mL,具體操作同觀察組。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具體操作均根據試劑盒所列操作步驟進行。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比較 觀察組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比較 (±s,μg/L)
表1 2組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比較 (±s,μg/L)
?
2.2 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比較 大面積腦梗死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顯著高于小面積梗死及腔隙性腦梗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小面積腦梗死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顯著高于腔隙性腦梗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梗死面積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比較 (±s,μg/L)
表2 不同梗死面積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比較 (±s,μg/L)
?
2.3 不同程度腦梗死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 重型腦梗死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顯著高于中型梗死及輕型腦梗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型腦梗死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顯著高于輕型腦梗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程度腦梗死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比較 (±s,μg/L)
表3 不同程度腦梗死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檢測結果比較 (±s,μg/L)
?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是參與糖酵解途徑的烯醇化酶中的一種,存在于神經組織和神經內分泌組織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腦組織細胞的活性最高,外周神經和神經分泌組織的活性水平居中,最低值見于非神經組織、血清和脊髓液[3-4]。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是神經元及神經內分泌細胞的一個標志酶,當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時,在壞死的神經元胞漿中的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可進入腦脊液,使腦脊液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增加,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釋放進入血液,導致血清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所以檢測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是了解神經元壞死的客觀指標。
S-100β蛋白是一種鈣離子結合酸性蛋白,主要在星形膠質細胞及雪旺細胞中多見,可稱為是腦特異性蛋白。正常情況下S-100β蛋白不能通過血腦屏障,當神經細胞受損時,S-100β蛋白可釋放進入腦脊液,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S-100β蛋白進入腦脊液,而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血清和腦脊液S-100β蛋白濃度變化,可以反映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的程度,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越高,腦損害程度越重[6]。
本文結果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健康者;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也各不相同,腦梗死面積越大,病情越嚴重,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越高。以上結果提示S-100β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聯合檢測有助于了解急性腦梗死患者梗死面積大小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高參考。
[1] Faraei FM,Lents SR.Hyperhomocysteinemia,oxidativestress and cerebral vascular dysfunction[J].Stroke,2004,35(1):345- 347.
[2] 張為,周博峰,覃少東 .急性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和白介素-8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5):10-12.
[3] 陳達明梁羨方.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中Hcy、NSE的臨床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0,16(15):1 846.
[4] 劉丹,劉國榮,張茂林 .腦梗死急性期C-反應蛋白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腦梗死分型、預后的關系[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5):5-7.
[5] 王琰萍,張曉玲,董俊軍,等.CSP分型結合NSE檢測在急性腦梗死急性期的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9):60-61.
[6] 遲相林,李振光,郭兆榮,等.NSE、S100β蛋白、MBP、GFAP與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08,15(4):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