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昆鵬,陳麗娟,蔡炳華,江文,韋紹龍,蘇賓,郭暢,林貴美
(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南寧,530007)
荸薺新品種桂蹄2號與芳林荸薺種植比較試驗
歐昆鵬,陳麗娟,蔡炳華,江文,韋紹龍,蘇賓,郭暢,林貴美
(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南寧,530007)
將荸薺新品種桂蹄2號和傳統(tǒng)主栽品種芳林荸薺進行種植比較,結果顯示,2個品種的植株生長期和外部生長特性基本一致,特征差異主要在花穗、產(chǎn)量和大果率3個方面。桂蹄2號的葉狀花莖比芳林荸薺多且花穗長度相對較長,花穗平均長度為39.8mm,最長花穗達58.4mm;桂蹄2號產(chǎn)量為3 208 kg/667 m2,大果率71.1%,與芳林荸薺相比均有大幅提高。桂蹄2號是一個產(chǎn)量高、商品價值率高的優(yōu)良新品種。
桂蹄2號;芳林荸薺;種植;試驗
荸薺 (Eleocharis tuberose (Roxb)Roem.et. Schult),莎草科(Cyperaceae)荸薺屬(Eleocharis R. Br.)淺水性宿根草本植物,以球莖作蔬菜食用,古稱鳧茈,又稱地栗,因其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原產(chǎn)印度,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水澤地區(qū)[1]。在廣西傳統(tǒng)荸薺品種中,桂林馬蹄和芳林馬蹄最為著名。廣西農(nóng)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自2003年開始采用生物技術方法生產(chǎn)荸薺組培苗,并逐步向廣西地區(qū)荸薺種植戶推廣,受到廣大種植戶的歡迎。近年來,隨著品種特性的逐漸退化以及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廣西農(nóng)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于2010年成功選育了桂蹄2號荸薺新品種[2]。本試驗以桂蹄2號和廣西傳統(tǒng)荸薺品種芳林荸薺為試驗材料,在花穗、結籽情況、產(chǎn)量和大果率方面進行了比較,以期為桂蹄2號新品種大面積推廣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試驗材料
桂蹄2號(桂審蔬2010002號)保存于廣西農(nóng)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品種資源圃;芳林馬蹄采自賀州芳林鎮(zhèn),球莖質量40 g左右。試驗在廣西平樂縣源頭鎮(zhèn)木林村進行。
1.2 試驗方法
①栽培步驟 桂蹄2號按照陳麗娟等[3]的方法進行種植:4月30日組培苗育苗,5月30日大田擴繁,8月1日大田定植,12月12日田間測產(chǎn);芳林馬蹄按照傳統(tǒng)馬蹄球莖于7月10日在保濕遮蔭的園地催芽,8月1日大田定植,12月12日田間測產(chǎn)。2個荸薺品種的種植方式本質相同。于荸薺分蘗盛期和發(fā)病初期使用多菌靈和敵力脫等殺菌劑防治稈枯病、白粉病、枯萎病和白禾螟,主要集中在8、9月。
②植株生長和花穗觀察 6~10月定期對植株生長和花穗情況進行觀察,記錄花穗生長變化情況,包括雌蕊和雄蕊生長周期、花穗長度和結籽情況等。具體方法:從葉狀花莖的花穗完全抽出水面開始,每天上午和下午定時測量花莖長度,觀察記錄雄雌蕊生長狀況;隨機分別摘取30朵花穗測量長度并記錄;將隨機摘取的花穗種子剝落,記錄種子特征和數(shù)量。
③產(chǎn)量及大果率的計算 在試驗田選取5個不同的面積為1 m2的點進行測產(chǎn),折算667 m2產(chǎn)量。當前尚未制定荸薺球莖果實質量標準[4],本試驗按照市場對荸薺大小的認可程度分類,即18 g以下為小果,18~25 g為中果,25~45 g為大果,45 g以上為特大果。荸薺大果率(%)=(25 g以上的球莖總質量/球莖總質量)×100%。
2.1 種植管理
相對傳統(tǒng)荸薺種植,桂蹄2號組培苗多出60 d的培育壯秧期,主要是因為荸薺組培苗是采用生物技術方式繁殖成苗,高5~8 mm后需要移植到秧田進行壯苗。
2.2 植株及花穗生長情況
①植株生長 2個品種植株生長性狀基本相同,抽出的綠色葉狀莖細長如管而直立,均有兩種類型:一種為不帶花穗的葉狀莖;另一種為帶有花穗的葉狀莖。2種類型的葉狀莖從抽生開始就可直接分辨。葉狀莖初期生長較快,以帶有花序的葉狀莖生長為例,當完全分蘗形成花穗雛形時高約4 cm,第2天為15.2 cm,此時雌蕊的柱頭陸續(xù)從花穗的復瓦狀鱗片中伸出,第2天葉狀莖高度為28.7 cm,第5天為49.6 cm,10 d后為83.0 cm,植株最終高度為100~105 cm。因此,葉狀莖前期生長較快,后期較慢,特別是當雄蕊也完全萎蔫后生長更為緩慢。
②花穗生長情況 2個品種荸薺花期基本一致,花期為6~10月,盛花期為7月至10月上旬,大部分花穗在10月中下旬結籽?;ㄋ胫芷跒? d,每一鱗片內(nèi)抽出的雌蕊均有3個柱頭,柱頭在1 d內(nèi)陸續(xù)伸出鱗片,在第2或第3天后鱗片內(nèi)的雄蕊中才陸續(xù)伸出3個花藥,待雄蕊完全伸出后開始釋放花粉,此時部分雌蕊已經(jīng)枯萎,此試驗觀察結果與李雙梅等[5]觀察結果一致。此外,也有部分花穗只長雌蕊不長雄蕊,必須依靠外界媒介傳播授粉。
2個荸薺品種的花穗長度差異明顯 (表1),芳林馬蹄的花穗平均長度為28.3mm,最長為45.2mm;桂蹄2號的花穗平均長度為39.8mm,最長達58.4mm。此外,通過觀察還發(fā)現(xiàn),桂蹄2號的單位面積花穗總量比芳林馬蹄多。
③結籽情況 花穗的每一片復瓦狀鱗片都有1個子房,授粉成功后,子房形成1個種子,包裹在花穗的鱗片內(nèi),為扁倒卵形,基部長有7根剛毛。大多數(shù)的種子在11月中下旬陸續(xù)成熟,成熟后為棕褐色,表面光滑呈蠟質狀。將摘取的30朵花穗剝落,記錄種子數(shù)量,結果如表1所示,芳林馬蹄平均每朵花穗的結籽數(shù)為7.0粒,桂蹄2號的結籽數(shù)為16.2粒,說明桂蹄2號授粉成功率高,形成種子的能力比芳林荸薺強。
④產(chǎn)量及大果率 如表1所示,新品種桂蹄2號與傳統(tǒng)芳林荸薺品種相比有較優(yōu)異的特性,667 m2產(chǎn)量提高了37.8%;大果率由47.9%提高到71.1%。
2個荸薺品種的外部生長特性沒有明顯區(qū)別,差異僅在于花穗的數(shù)量和長度,桂蹄2號的花穗數(shù)量和球莖產(chǎn)量都較芳林荸薺高;其次,桂蹄2號花穗較長且多,形成花粉的雄蕊也多,授粉成功率高,所以其單株花穗形成的種子數(shù)量相應較高;在結籽方面,由于雌蕊和雄蕊抽出時期不同,率先抽出的雌蕊來不及授粉就已經(jīng)枯萎,導致花穗所結種子不飽滿,因此異花授粉是提高荸薺受精成功率的重要途徑。
在產(chǎn)量方面,兩者差異也較大,與芳林桂蹄相比,桂蹄2號產(chǎn)量增加了37.8%,大果率也由原來的47.9%提高到71.1%。筆者分析認為,其原因是桂蹄2號的組培苗以45 g以上的特大果生長組織為繁殖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荸薺大果基因決定了形成大果實的趨勢。高產(chǎn)量及大果率為桂蹄2號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基礎。
針對上述情況,桂蹄2號荸薺新品種表現(xiàn)為2個明顯的特征:一是花穗長且數(shù)量多,二是產(chǎn)量和大果率明顯提高。這兩個特征之間可能存在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具體機理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表1 2個荸薺品種花穗長度、結籽情況、大果率和產(chǎn)量
[1]李峰,柯衛(wèi)東,劉義滿.荸薺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06(8):39-43
[2]陳麗娟,蔡炳華,江文,等.荸薺新品種桂蹄2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1(14):96-98.
[3]陳麗娟,蔡炳華,江文,等.荸薺新品種特征特性及高產(chǎn)高效栽培關鍵技術[J].長江蔬菜,2011(16):117-119.
[4]江文,李楊瑞,楊麗濤,等.荸薺球莖主要性狀觀察及營養(yǎng)品質分析[J].中國蔬菜,2009(2):51-54.
[5]李雙梅,柯衛(wèi)東,劉義滿,等.荸薺開花結實習性觀察[J].長江蔬菜,2009(16):56-57.
Comparison of Two W ater Chestnut Cultivars Guiti No.2 and Fanglin
OU Kunpeng,CHEN Lijuan,CAIBinghua,JIANGWen,WEIShaolong, SU Bin,GUO Chang,LIN Guimei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
The experiment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new water chestnut cultivar Guiti No.2 and themain traditional cultivar Fangl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two water chestnut cultivars shared the similar growth period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but they had different flower spikes,yield and big fruit rate.Guiti No.2 had more leafy flower stems and longer flower spikes,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flower spikes was 39.8 mm and the longest length was 58.4 mm.The yield of Guiti No.2 reached up to 3 208 kg/667m2with the big fruit rate of 71.1%,which wer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ivar Fanglin,indicating that Guiti No.2 was a new excellent cultivar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commodity value.
GuitiNo.2;Fanglin water chestnut;Cultivation;Experiment
10.3865/j.issn.1001-3547.2012.18.016
廣西農(nóng)科院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201016(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技術研究與開發(fā)項目(桂科攻10100008-5)歐昆鵬(1984-),男,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荸薺和毛葡萄品種選育、栽培等研究,電話:0771-3243484,E-mail:oukunpeng@gxaas.net
201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