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克大學紀事網站3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興起
天鵝絨臺布上麻將洗牌時的碰撞聲,書法刷在人行道上寫出的美麗漢字,門兩側承載著新年愿景的紅色對聯(lián),這些都是我在北京胡同漫步時的所見所聞。然而,每當我沉浸在對老北京的懷舊情緒中時,總會被人力車上的吵鬧音樂驚醒,目送車上拍照的觀光客從身邊閃過。
如今,大多數(shù)胡同正在消失,只有少數(shù)出于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fā)目的被保留下來。將擁擠、陰冷又不衛(wèi)生的胡同改造成摩天大樓公寓和人行走道,這本是深得人心的可喜改變。但我始終認為,老房子上的“拆”字隱藏著暴力。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鮮有高層建筑。如今,74層的國貿三期光芒四射,蓋高樓似乎成為一項規(guī)則。然而,城市發(fā)展所涉及的不僅是物理結構的改變。胡同的拆除必然會破壞鄰里社區(qū)的生活,迫使廣大居民搬遷。胡同拆除后,仿古的中國式建筑在原處拔地而起,變成價值百萬美元的豪宅。
在北京這座國際大都市,沉醉在消費主義中實在是太容易。由于過度抽取地下水,中國政府不得不從其他城市向北京引水。美國大使館公布了北京的PM2.5濃度,污染程度驚人。作為一個在消費經濟中成長起來的美國人,我若指責北京在追逐資本主義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顯然是五十步笑百步。但中國人對電子產品、時尚和豪車的追求的確日益增強。
在《北京歡迎你:揭秘未來的首都》一書中,作者湯姆·斯科卡談到三個北京:用財富堆砌的北京、支離破碎的北京和生機勃勃的北京。他認為,處在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北京是不同的,但不應因此就傻傻地以為北京只能是上述三個中的一個。然而我不得不對斯科卡的觀點提出質疑。我擔心,真正的北京正在日益成為第一個北京,即用財富堆砌起來的北京,而中國恐怕也在朝這個方向發(fā)展?!ㄗ髡呖死锼闺?middot;李,張博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