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九一八事變前張學良對日抵制政策探析
      ——兼論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的背景

      2012-03-31 13:35:13張萬杰
      關鍵詞:九一八事變滿鐵張學良

      張萬杰

      (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 沈陽110031)

      九一八事變前張學良對日抵制政策探析
      ——兼論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的背景

      張萬杰

      (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 沈陽110031)

      張學良主政東北后,為了擺脫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他對內(nèi)進行“東北新建設”,增強東北的實力,以抵制日本勢力的入侵;在對日外交上,他設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東北的權益,甚至公開實施對日抵制政策,并支持東北民眾的抗日救亡運動。張學良對日抵制政策的實施,一方面維護了國權,促進東北救亡運動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日本的極大恐慌,日本以“中國官民共同排日”致使“滿蒙危機”為借口之一,打造戰(zhàn)爭輿論,發(fā)動九一八事變。

      東北新建設;東北救亡運動;東北救亡群體;滿蒙新五路交涉

      張學良實施的對日抵制政策是張學良對日關系的一個方面。九一八事變前,張學良為了擺脫日本的控制,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民眾運動等各方面制定新的政策,設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東北的權益。以往涉及張學良主政時期對日關系的著述文章①涉及張學良主政時期的對日關系的主要論文有:武育文《張學良與日本》,《日本研究》1987年第4期;胡玉?!稄垖W良執(zhí)政方針淺析》,《遼寧大學學報》1990年第5期;曲香昆《張學良主政時期的對日關系》,《張學良與東北易幟》,遼寧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在馬越山著述《“九·一八”事變實錄》(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涉及對日關系的較多。中,缺少對張學良實施“對日抵制政策”問題的關注與評析。筆者不揣淺陋,對此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對九一八事變的背景有深層次的了解。

      一、日本侵略的加深與收回國權運動的感召

      張學良實施對日抵制政策,與日本對東北瘋狂侵略的歷史大背景密切相關。日本奪取南滿各項權益后,在中國東北相繼設立了“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關東廳”和“關東軍司令部”三大機構。他們對東北進行瘋狂掠奪,擾亂社會治安,干涉東北政局,這嚴重侵害了東北主權,極大阻礙了東北的發(fā)展。

      (一)以“滿鐵”為中心對東北進行掠奪

      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簡稱“滿鐵”)不僅控制著東北的鐵路和港灣,還進入了除農(nóng)業(yè)和金融資本外的所有經(jīng)濟領域。據(jù)估計,九一八事變時,日本在東北已控制的鐵路為2 360.9公里,其中滿鐵控制的有1 129.2公里,借款控制為1 231.7公里[1]327。“滿鐵”幾乎壟斷了東北南部的貨物運輸。除占據(jù)鐵路外,“滿鐵”在南滿、安奉鐵路沿線占據(jù)了大量的所謂“鐵路附屬地”,農(nóng)田、礦區(qū)、兵營和市街地應由具有,儼然成為一個480多萬平方公里的“獨立王國”?!皾M鐵”開發(fā)東北的礦產(chǎn)資源,撫順、阜新等地的煤礦先后被其開采。至九一八事變前,東北有80余處煤礦落于日本人手中[1]338。此外,還攫取了鞍山等11個礦區(qū)的鐵礦石開采權。“滿鐵”獲得了巨大收益。1915年滿鐵的利潤為808萬日元,到1928年已增為4 255.3萬日元,合計這14年利潤達13 846萬余日元[2]。

      (二)操縱東北的金融領域

      日本先后在東北設立正金銀行、正隆銀行、朝鮮銀行、滿洲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銀行壟斷來掠奪東北的財富。到1931年,日本在東北的銀行機構,包括總行、支行、辦事處等共有58處,其中十余家的額定資本約31 000萬元,實繳資本約13 000萬元[3]。九一八事變前夕,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投資占外國在東北投資的73%[4],幾乎獨占了中國東北市場。日本金融機構壟斷了東北貨幣,使東北當局的奉票幾乎接近崩潰的邊緣。

      (三)向東北大量輸入毒品

      1906年,關東州鴉片總局“大連宏濟善戒煙部”在大連成立,并在各地設分局。這個機構得到了“滿鐵”與關東軍的大力協(xié)助,日本商人大量向東北輸入鴉片、金丹、海洛因等毒品。據(jù)調(diào)查,1916年至1920年,僅由宏濟善堂販賣的鴉片就有20萬斤以上[5],“大連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與海洛因等麻藥毒品的走私港”①1924年,中國代表在日內(nèi)瓦舉行的第一次國際鴉片會議上指控。。大連旅順有85%的華人吸食鴉片,奉天的煙窩達400多處,日本火車站(今沈陽站)、租借地十間房(今沈陽西塔東)等地都開設大煙館、嗎啡館,有15 000華人趨之若鶩。中國的官吏、軍隊士兵、百姓都參與吸毒,給東北軍民造成了極大的毒害。

      (四)推行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移民政策

      日本統(tǒng)治者認為,移民不僅可以解決國內(nèi)資源不足、人口眾多的矛盾,還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如滿鐵總裁后藤新平所言,“以經(jīng)營鐵路為基礎,不出10年,則將有50萬國民移民滿洲,俄國雖強,亦不敢輕易與我挑起戰(zhàn)端,和、戰(zhàn)、緩、急的大權,我安然在握”[6]。因此,他們制定了10年移民50萬的宏偉計劃,妄圖把東北作為長期的資源地與僑居地。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開始向東北地區(qū)移民。1915年,日本在旅大金州城西北建成了第一個移民村——愛川村,從日本山口縣久珂郡愛宕村和川下村等地移入遷入19戶48人。這成為日本最早有組織、有計劃的試點移民,以此為實驗區(qū)擴大移民[7]。以后,滿鐵退伍兵移民和大連農(nóng)事會社移民也成為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的主要試驗區(qū)。截止九一八事變時,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qū)落戶的農(nóng)戶約有1 400戶,4 500人[8]。

      (五)擾亂社會治安,干涉東北政局

      日本在南滿沿線各站以至各縣、鎮(zhèn)設立了警察署8個,警察派出所177個,對東北人民實行殘酷的法西斯統(tǒng)治。1931年,遼陽回民米雙禎被日本警察誣為竊盜,用涼水灌死[9],此種案例比比皆是,東北人民飽受其害。日本在南滿鐵路十余家商行販賣軍火,這致使東北土匪搶案迭出,嚴重擾亂了東北的社會治安。此外,日本干涉東北政局。在張作霖不能滿足其侵略要求后,日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妄圖在東北混亂之時,實現(xiàn)其一舉占領東北的野心。少帥張學良主政東北后,日本方面派日駐中國公使林權助為代表,來沈陽吊喪,拉攏張學良聽從日本旨意,阻止他同國民黨南京政府發(fā)生關系。然而,張學良于1928年冬毅然“易幟”,擁護和服從國民黨南京政府的領導。日本的侵略計劃又一次遭到重創(chuàng)。

      日本對東北的侵略與掠奪激起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國在巴黎和會上未能收回山東主權而引發(fā)五四運動,提出“外爭國權、內(nèi)懲國賊”的鮮明口號,從此中國民眾以爭國權、收回國權為目標的民族主義運動廣泛興起。漢口、九江人民收回英國租界取得成功后,反對帝國主義、要求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和收回租界的呼聲越來越高。20年代末,國民政府推行以促進國家統(tǒng)一和收回國家主權為目標的“革命外交”,這種以維護國家主權利益的民族主義的舉措,給東北人民以巨大鼓舞。處于日本瘋狂掠奪下的東北也興起“收回國權”運動。1923年大連、旅順、奉天等地興起了“收回旅大”的反日運動,他們結(jié)社游行,提出“廢除二十一條”“收回旅大租借地”等要求,給日本造成了極大壓力;1927年奉天各界6萬余人開展了反對臨江設領運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公開打著“打倒田中內(nèi)閣”的旗幟,號召“一致奮起,誓死必爭,絕不讓日本得手”[10]。會后,各地群眾反日運動蓬勃展開,抵制日貨以及罷工、罷市、罷課等運動此起彼伏。

      受收回國權運動及反日救亡斗爭浪潮的沖擊,早在張作霖統(tǒng)治時期,他就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將“民族主義”、“代議制”、“民主政治”等一些新名詞引用到東北的治理中,并在對日外交上設法抵制日本在東北的權益,東北收回國權運動興起。如,收回教育權斗爭在奉天、東邊道和北滿取得了較大勝利,東北出現(xiàn)了興辦民族工業(yè)、自建鐵路的高潮等。東北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均有起色,一度出現(xiàn)了“倉凜足,治安寧”[11]的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局面。張學良時期,民族民主思想在東北廣泛傳播。他本人參加了奉天基督教青年會,與干事長美籍丹麥人普賴德是好朋友,接受了西方資產(chǎn)階級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同時,他重用留學歸來的閻寶航、杜重遠、王卓然、盧廣績、陳先舟等資產(chǎn)階級愛國知識分子,讓他們參與到東北政權中來①1929年,東北愛國知識分子大多身居要職。王化一,遼寧教育會副會長兼漢卿教育基金董事會常務理事;盧廣績,奉天商會副會長;杜重遠,奉天工會會長;高崇民為奉天農(nóng)會的會長;王卓然,張學良的家庭教師兼東北保安總司令部參議;陳先舟,東北交通委員會會長兼無線電臺總臺長;車向忱,遼寧國民常識促進會會長;閻寶航,奉天青年基督教會總干事。,在東北進行全面的社會改革,抵制日本侵略,建設一個“新東北”??傮w來說,東北出現(xiàn)的民族民主主義思想,要求發(fā)展東北、維護主權、抵制侵略,這與日本在東北的權益發(fā)生沖突。日本妄圖擴大對東北的侵略,而張學良支持東北的愛國知識分子開展東北新建設,正有計劃的收回東北的主權,對日本在東北的利益設法加以抵制與抗爭。這是九一八事變前張學良的東北當局與日本之間存著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

      二、在“東北新建設”中實施對日抵制政策

      張學良號召的“東北新建設”,目的在于建設新的東北,助成現(xiàn)代化國家,消弭鄰邦野心,具有抵制日本侵略的意味。隨著東北實力的增強,張學良在對日外交上日趨強硬,限制日本在東北的權益,某些方面公開實施對日抵制政策。

      (一)抵制與日本的鐵路交涉,加快自建鐵路的步伐

      日本統(tǒng)治者深知,鐵路建設關乎日本在“滿蒙”的地位,故加緊奪取東北路權。東方會議后,日本加緊實施“滿蒙鐵路網(wǎng)計劃”②1925年9月,滿鐵確定了20年內(nèi)修建35條線,總長8 828公里的“滿蒙鐵路網(wǎng)計劃”。。1927年,日本逼迫張作霖解決袁世凱時期承諾的滿蒙五路懸案③1912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滿蒙五路”,蒙五路(即四鄭,四平街—鄭家屯)、鄭洮(鄭家屯—洮南)、開海(開原—海龍)、海吉(海龍—吉林)、撫順—山城(或興京)的要求,袁世凱當時急于尋求日本承認,答應了此要求。但后來,接管袁世凱的北京政府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日本“滿蒙五路”等鐵路計劃成為泡影。,進而簽署“滿蒙新五路協(xié)約”④滿蒙新五路,即敦圖(敦化—圖門江)、長大(長春—大賚)、吉五(吉林—五常)、洮索(洮南—索倫)、延海(延吉—海林)。。張作霖自知簽署的嚴重性,極力加以抵制,未曾簽訂吉五、延海、洮索三條鐵路的承包合同。因而遭致日本的不滿,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到了張學良時期,他拒不承認日本與其父簽訂的“滿蒙新五路協(xié)約”,設法拖延與日的鐵路交涉。他借口東北易幟,有關鐵路問題的談判權已上交中央,東北無權與日方直接談判。同時,他還以東北民眾反日氣氛為由加以拒絕,使日本“滿蒙新五路”的計劃破產(chǎn)。

      為了謀求東三省的經(jīng)濟發(fā)展,張學良加快了自建鐵路的步伐。1930年,為與日本的南滿線、安奉線和大連港的T形鐵路相對抗,新改組的東北交通委員會制定了20年完成的新鐵路網(wǎng)計劃:主要是延長東西兩大干線,增修葫蘆島港直達內(nèi)蒙古多倫的南大干線,三大支線構成以葫蘆島為支點的一個Q形鐵路網(wǎng)。至九一八事變前,東北當局利用本國資金和技術共修筑了10條鐵路,營業(yè)里程1 521.7公里,占東北鐵路總長的25%,葫蘆島新商港建設先期工程已完成,東北自營的交通運輸體系已形成[12]。鐵路的興建,使東北經(jīng)濟實力迅速增長,打破了日本長期控制東北鐵路干線和壟斷鐵路運輸?shù)木置?。同時,滿鐵收入大大降低。據(jù)統(tǒng)計,滿鐵1929年盈利4 255萬日元;1930年減半,為2 167萬日元;1931年又比上年減半,為1 260萬日元[13]59。這些使日本在東北的收益直接受到影響。

      (二)興辦東北民族工商業(yè),抵制日貨

      由于日本在東北壟斷重要行業(yè)和部門,東北幾乎沒有完整、獨立的工業(yè)體系。為發(fā)展東北自己的民族企業(yè),張學良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提倡興辦實業(yè)。他對東北愛國人士杜重遠創(chuàng)辦的我國第一家機器制陶企業(yè)——奉天肇新窯業(yè)公司給予了很大幫助。張學良得知肇新公司資金困難后,投資12萬元,批準免納營業(yè)稅5年[14]101,還令東北礦務局所屬各礦、遼寧鐵路局、兵工廠及邊業(yè)銀行都給予支持。在東北當局各方面的支持下,肇新公司發(fā)展成為擁有陶瓷工人600余名,磚瓦工人500余名,瓷窯14座,機器26臺,生產(chǎn)能力達1 200萬件,產(chǎn)品有20多種花色規(guī)格的現(xiàn)代陶瓷制造工廠[12]。該企業(yè)與日本企業(yè)展開競爭,每年挽回的利潤可達一百萬元以上[15]。此外,張學良還對東北大學工廠的創(chuàng)辦與發(fā)展、興奉鐵工廠、東興色染紡織公司也給予了很大支持,東北的民族工業(yè)逐漸發(fā)展起來,紡紗、制陶、造紙、制粉等各種民族企業(yè)應運而生。

      東北當局還制定政策限制日資企業(yè),保護民族工商業(yè)。為擺脫日本控制和干涉,張學良時期大量引進了歐美的資本,與荷蘭、美國等公司都簽訂了借款合同,盡量避免向日本貸款。1929年,東北當局為收回國權起見,查各國所辦之礦山鐵路名稱及投資額、中外各方面之人事行政狀況、中國人民對于中外合辦之事感情如何等項,以便制定法令與訓令。1930年7月,遼寧省政府發(fā)出訓令《禁止中日合辦各項事業(yè)》;1931年8月,遼寧省政府實業(yè)廳開會,決定對以礦山擔保由外國人借款者、私人與外國人訂立合辦合同者,以及由外國人經(jīng)營而中國人僅為名義經(jīng)營者,進行調(diào)查,之后要嚴加管理等。

      (三)頒布優(yōu)惠的移民政策,吸引關內(nèi)移民

      針對日本制定的移民50萬戶的計劃,東北當局識破了其侵略的野心,以各種優(yōu)惠的移民政策來吸引關內(nèi)移民,歷史上出現(xiàn)了最大的闖關東熱潮。遷入東北的人數(shù)呈逐年上漲的態(tài)勢,僅從1927年到1929年的三年間為例,分別為101.6萬、113萬、108萬之多。關內(nèi)移民的到來極大促進了東北地區(qū)的全面發(fā)展和繁榮。為限制日本的土地商租權,張學良制定出一系列法令與密令。如《禁止土地、房屋出賣給日本人》《禁止盜賣國家土地》等。如果將土地賣給或租與外國人者,均以盜賣國土罪論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課以罰金。這些或明或暗的政策,表明了張學良對日本移民侵略進行抵制的立場。九一八事變前,由于東北當局實施有效的移民政策,東北移民的速度遠超日本,日本的移民政策歸于失敗。

      (四)增加教育投入,興辦平民教育

      面對中國貧弱落后、備受外侮的現(xiàn)狀,張學良意識到最大原因就是教育的落后,明晰教育救國的道理。張學良認為,“教育為民族存亡所系。中國今日社會問題,最嚴重者,莫過于多數(shù)人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在此嚴重關頭,整個社會當集中力量以推進教育。教育行政組織應純粹以教育事業(yè)的迅速推行及普及為中心思想”[16]。因此,他積極發(fā)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以東北大學為例,張學良1928年兼任東北大學校長后,先后捐資200萬元,用以改善東大的校舍和教學設施。他不惜重金聘請著名專家學者來東大任教,資助一批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去國外留學深造。到1929年,東大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擁有文、法、理、工、教育等五個學院的國內(nèi)一流的知名學府,教育設施超過滿鐵的學校。其待遇優(yōu)厚,吸引著全國教育界人士來校任教。在大學里,他將愛國主義因素融入教學中,民族歌曲作為學校的一個基本課程。這些學生的愛國主義、民族意識證明是張學良政治生涯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持,尤其在流亡過程中[17]。

      張學良時期,還委派留學生去國外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閻寶航、杜重遠、王卓然等大批的進步知識分子留學海外,歸國后,這些人將先進的思想付諸于東北的改革中,成為張學良的所倚重的幕僚與智囊。對于他們的教育救國舉措,張學良全力給予支持。如他贊助閻寶航創(chuàng)辦的“奉天貧兒學校”,還廣泛發(fā)動各界給予支持。黑龍江督軍吳俊升、社會賢達寧武、王大中等都曾捐助過貧校。到1931年,“奉天貧兒學校”已從最初的僅有七名學生發(fā)展至擁有一所總校、四所校區(qū)、在校生超過千人規(guī)模的學校。這為以后的抗日救亡運動培養(yǎng)了一支重要力量。此外,張學良還鼓勵車向忱在東北興辦平民教育。到1929年7月,遼寧全省共辦起城市平民夜校41所,學生1 700余人,農(nóng)村平民學校200多所,波及200余縣,使全省7 000余名不識字的農(nóng)民群眾獲得了讀書的機會[18]。張學良時期的平民教育逐漸發(fā)展起來。

      三、支持東北人民的反日救亡斗爭

      張學良領導的東北當局對日本侵略進行抵制的態(tài)度,給東北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在他的支持下,一些抗日救亡活動取得勝利,這是九一八事變前東北救亡運動能興起、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張學良實施對日抵制政策的一個客觀方面的影響。

      (一)支持1928年東三省人民的保路斗爭

      在張學良與日本就“滿蒙鐵路懸案”進行交涉期間,全國,尤其是東三省愛國學生和各界人士展開了反帝護路斗爭,捍衛(wèi)國家主權。具有愛國意識的張學良決定支持東北民眾的保路運動,將民眾與政府的力量結(jié)合起來,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

      1928年10月22日,東三省議會聯(lián)合會、交通委員會、奉天總商會等機關團體發(fā)起成立了“東三省路權保持會”,支持東北當局拒絕簽約,廣泛發(fā)動東三省民眾進行保路運動。10月26日,吉林兩萬余名學生和市民集會游行,反對日本修筑吉會路與吉敦路。11月9日,哈爾濱數(shù)千名學生為支持保路運動上街游行,遭到軍警的鳴槍阻止,140余名學生受傷,史稱“一一·九”慘案。張學良聞知,對愛國學生的正義行動給予了充分肯定,明確表態(tài),“余決非賣國之人,有損主權之事,決不退讓”[13]54。在張學良的支持下,東北人民保路斗爭的熱情高漲,保路運動轟轟烈烈的發(fā)展起來。日本方面林久治郎認為,“據(jù)說吉林方面的學生運動,是由責總司令左右的人嗾使而引起的”[13]54。張學良以當時的反日形勢為借口,對日交涉的態(tài)度趨于強硬,鄭重聲明東北當局決不簽正式借款和承包合同。這樣,“滿蒙鐵路懸案”交涉破產(chǎn),東三省保路運動也取得了勝利。

      (二)支持東北抗日救亡團體成立

      張學良與閻寶航、王化一、盧廣績等東北愛國知識分子相識起源于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的社會活動。奉天基督教以社會服務為宗旨,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會員不分教派、信不信教者都可以參加,吸引了許多愛國青年和知名人士。當時,少帥張學良經(jīng)常光顧這里,參加各種活動。閻寶航為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總干事,王化一、王卓然、車向忱、盧廣績等人也在此做過救災、教育、宣傳等大量工作,同時與經(jīng)常參加這里活動的張學良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張學良主政后,將他們作為幕僚與智囊,一方面讓他們參與到東北改革建設中來,另一方面,希望他們將民眾組織起立,在東北開展救亡活動,作為抵制日本侵略的強大后盾。這是遼寧反日團體成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張學良的大力支持下,“遼寧國民外交協(xié)會”、“遼寧國民常識促進會”、“遼寧拒毒聯(lián)合會”等三個團體在1929年成立。他們將會址設在奉天基督教青年會,以青年會為掩護,深入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張學良對遼寧的反日救亡團體寄予很大希望。張學良曾對團體負責人盧廣績說:“你們是群眾團體的負責人,政府不便出面的事,你們可以出面做;政府不便說的話,你們可以說,可以抗議,可以示威游行。你們要做政府的后盾,使政府多為人民群眾做些事情?!保?4]序,9

      (三)大力支持抗日救亡團體開展救亡活動

      遼寧反日團體成立后,東北救亡運動在東北迅速開展起來,張學良全力支持他們開展救亡活動。遼寧拒毒協(xié)會會成立后,深受毒品之害的張學良,積極支持拒毒運動,他經(jīng)常派代表參加拒毒會組織的各種活動。他多次發(fā)布文告,明令禁煙,訓令各機關及部隊官兵不準吸食鴉片,還令東北軍各部隊都組織拒毒會。1929年小河沿銷煙就是在張學良及其東北當局的支持下進行的,是沈陽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焚毀毒品,被上海中華國民拒毒會拍成電影。遼寧國民常識促進會成立后,張學良領導的東北當局采納該會提倡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提議,適時頒布一些法令,如《禁止中日合辦合作事業(yè)訓令》和《禁止購買日貨密令》等,為其開展活動給予了許多政策上的支持。遼寧國民外交協(xié)會成立后,明確提出“收回旅大和滿鐵”、“收回領事裁判權”、“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禁止日本軍隊在中國內(nèi)地演習”等反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提案,關注外交事件。張學良支持外交協(xié)會開展各種活動,望其成為東北當局外交事務的智囊與后盾。如閻寶航征得張學良同意,將《田中奏折》譯成英譯本,在1929年的太平洋國際學會第三次會議上向各國與會代表散發(fā),造成會議的一次軒然大波,這使日方首席代表松岡洋右惱羞成怒,竟以退出會議相威脅[19]。盡管日本當權人物通過輿論工具矢口否認其存在,但“日本想要消除外國對這一文件存在的疑心是非常困難的”[20]。張學良政策上的支持為東北救亡運動大規(guī)模興起、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經(jīng)過近兩年的工作,到九一八事變前夕,全省已有46個縣成立了國民外交協(xié)會分會,東北成立了統(tǒng)一的東北國民外交協(xié)會。東北救亡運動早在九一八事變前就能興起發(fā)展,張學良的有力支持是一個重要因素。

      四、駁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的“壓力說”和“自衛(wèi)說”

      張學良執(zhí)政時期,從修建鐵路、興辦實業(yè)、發(fā)展教育、推動移民等各方面充實內(nèi)政、發(fā)展東北,并在收回國權的運動推動下,對日本在東北的權益加以限制、抵制,努力收回主權,并支持東北民眾的反日斗爭,東北興起了救亡運動的浪潮。日本將張學良的東北當局的這種對日抵制政策及民眾的反日斗爭稱為“排日”“反日”,在國內(nèi)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叫囂日本的權益受到威脅,鼓動發(fā)動侵略斗爭。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代理總領事森島守人總結(jié)說:“張作霖時代的排日、抗日活動一般來說,還沒有超出自發(fā)的、偶然的范圍,也沒有什么思想背景和組織體系。但是張學良時代的排日、抗日,已不是個別事件的反復和繼續(xù),而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基于一貫的方針,采取一定的組織形式而進行的?!薄皬垖W良時代的對日態(tài)度,已從排日事件發(fā)展為對日攻勢,而以鏟除日本在滿蒙的特殊地位為目標?!保?3]73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認為,“張學良對日本態(tài)度是強硬的而帶侮辱性的”[21]35“樹立了公然排日的方針,用很露骨的辦法想把日本勢力逐出滿洲”[21]32。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國內(nèi)大肆宣揚東北的反日運動情況。日本《外交日報》主筆米澤玉成撰文《不安的日支關系》,認為,“中國官民之行動,乃一種宣戰(zhàn)布告?!保?2]雖然這些是日本單方面所言,但可以從中窺見日本發(fā)動九一八的背景之一。中國國內(nèi)的反日情緒高漲與東北當局對日的抵制態(tài)度,使日本深感在東北的權益受到威脅,阻礙了其“大陸政策”的實施。為了獲取在中國更大的權益,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決定顛覆東北當局的統(tǒng)治,鎮(zhèn)壓民眾的反日運動,于是尋找借口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這也是他們所稱的“自衛(wèi)說”與“壓力說”。日本右翼勢力直到現(xiàn)在還是強調(diào)這個理由,妄圖為自己侵略辯解。

      可我們必須強調(diào)的是,中國東北當局的對日抵制態(tài)度是二戰(zhàn)前期被壓迫民族反對強權、奮起抗爭的一個縮影,是日本的壓迫與侵略才會使然。九一八事變的爆發(fā)是日本單方面所為,東北當局的抵制及東北民眾的反抗斗爭才是真正的“自衛(wèi)”。隨著日本侵略步驟的加快,1931年發(fā)生了日本挑釁的“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東北民眾的反日情緒相當強烈。在這種背景下,東北當局為避免沖突,采取了“隱忍自重”“抑制民眾”的方針,并非是之前的對日抵制方針。但是,這種讓步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進程,九一八事變還是爆發(fā)了。其實,日本軍部“不管中國方面態(tài)度如何,都要立即以最大的決心采取行動”[23]。這已經(jīng)表明,不管東北當局態(tài)度如何,是妥協(xié)退讓還是實施抵制,日本武力已經(jīng)確定了武裝占領東北的計劃,其“自衛(wèi)說”“壓力說”不攻自破。日本右翼勢力制造和散布這一謬論,是對戰(zhàn)爭責任和罪行的否認,是這個民族從未真正反省侵略歷史的反映。

      [1]孔經(jīng)緯.東北經(jīng)濟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滿鐵.昭和三年度統(tǒng)計年報[Z].大阪商業(yè)會所,1930:82-83.

      [3]姚會元.日本對華金融掠奪研究1931—1945[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8:66.

      [4]朱庭光.外國歷史大事集(現(xiàn)代部分):第二分冊[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22.

      [5]煥林,國偉.虎門之威在奉天[J].黨史縱橫,1994(1):18.

      [6]近世滿洲開拓史[Z].滿洲事情案內(nèi)所編印,1941:104,105.

      [7]張淑賢,高樂才.論日本對中國東北初期農(nóng)業(yè)移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93-96.

      [8]王元周.日本在中國東北移民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1905—1945)[J].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9(4):77.

      [9]車向忱.“九一八”事變前遼寧人民的反日斗爭[A].遼寧文史資料(2)[Z].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63:2.

      [10]王慶豐,東方.奉天拒日臨江設領的怒濤[A].吉林文史資料(16)[Z].政協(xié)吉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94.

      [11]胡玉海.奉系縱橫[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1:240.

      [12]樊麗明.張學良與東北新建設及其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443-444.

      [13]馬越山.“九·一八”事變實錄[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14]盧廣績生平[M].遼寧文史資料選輯(35)[Z].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15]杜重遠.八年努力中的愿望[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87:50.

      [16]邱秀華,張中波.張學良教育救國思想及其當代意義[J].東北大學學報,2007(1):60.

      [17]Mitter,Rana.Manchurian Myth:Nationalism,Resistance and Collaboration During the Manchurian Crisis,1931—1933[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68.

      [18]施文魁,車樹實.車向忱傳略[J].社會科學輯刊,1983(4):110.

      [19]盧廣績 .回憶閻寶航同志[A].遼寧文史資料(10)[Z].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31.

      [20]東北文化社[M].東北年鑒,1931:1399.

      [21]重光葵.日本侵華內(nèi)幕[M].齊福霖,等譯.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35.

      [22]空前水災之外交危機[N].大公報.1931-09-04(3).

      [23]九一八事變——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遺稿[M].王也平,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7:189.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Zhang Xueliang's Resistance Policy Against Japan Befor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And the background on the outbreak of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ZHANG Wan-jie(Liaon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engyang 110031,China)

      After Zhang Xueliang was in power in Northeast,he decided to change the flag and obe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get rid of Japan's control.He had more efforts to“New Construction in Northeast”internally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Northeast and to resist the Japanese invasion forces;in diplomacy to Japan,he managed to limit or resist the Japanese interests in Manchuria,even implemented the resistance policy against Japan in some aspects publicly.He also supported the people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forming apowerful force against Japan in the Northeas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istance policy against Japan by Zhang Xueliang,maintained the right of the coun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caused a great panic in Japan.Japan thought“Chinese officials and the public Anti-Japanese together,”resulting in “Mongolian crisis”as an excuse,and created a public opinion war,launched Mukden Incident.

      New Construction in Northeast;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in Northeast;Northeast rescue groups;Mongolian New Rd representations

      K264.1

      A

      1001-6201(2012)05-0087-07

      2012-03-28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6BDJ015)。

      張萬杰(1974-),女,遼寧彰武人,遼寧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所副所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趙 紅]

      猜你喜歡
      九一八事變滿鐵張學良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滿鐵研究述評
      “國難期中學校應有的覺悟”——《廈大周刊》對九一八事變的反應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5:30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滿鐵研究中心
      滿鐵對清代東北內(nèi)務府官莊的調(diào)查
      初中歷史課堂求真意識培養(yǎng)策略——以《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課為例
      張學良:新舊動能轉(zhuǎn)換絕非一日之功
      商周刊(2018年11期)2018-06-13 03:41:54
      “九一八事變”后學人對甲午戰(zhàn)爭的探究熱潮(1931—1945)——基于學術心態(tài)的考察
      安徽史學(2016年2期)2016-12-01 02:57:04
      張作霖竟然這么帥,比張學良顏值更高
      九一八事變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
      軍事歷史(2015年2期)2015-05-21 06:35:36
      張學良六愛
      海峽姐妹(2015年8期)2015-02-27 15:12:59
      枣庄市| 黄梅县| 铅山县| 恩施市| 南郑县| 明光市| 吉林省| 山西省| 莱芜市| 辽宁省| 建阳市| 育儿| 上犹县| 临沭县| 温宿县| 禄丰县| 高安市| 唐山市| 韩城市| 荥经县| 肥城市| 韩城市| 香格里拉县| 萨迦县| 卢氏县| 辽阳县| 嫩江县| 二连浩特市| 和政县| 灌南县| 施秉县| 方山县| 祥云县| 喀喇沁旗| 伊宁县| 来宾市| 庆安县| 澜沧| 东明县| 安岳县| 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