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泉 鄭鵬
“農超對接”有效聯(lián)系了農戶與市場,減少了流通環(huán)節(jié),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蔬菜產業(yè)發(fā)展。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對接模式,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著重解決對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高蔬菜合作社規(guī)范性,提高蔬菜合作社和超市的物流配送能力,加強對接蔬菜的標準體系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接超市管理,為優(yōu)質蔬菜進入超市搭建良好平臺,實現(xiàn)農民、超市和消費者的共贏。
“農超對接”是超市利用自身在市場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優(yōu)勢參與農業(yè)生產、加工、流通的全過程,為農業(yè)生產提供技術、物流配送、信息咨詢、產品銷售等一整套服務,從而成為聯(lián)系農戶與市場的紐帶,將農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連接起來,發(fā)揮流通帶動生產的作用,促進農民增收[1]。簡而言之,就是使農產品通過盡可能短的供應鏈進入超市的過程。這種模式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減少流通損耗,降低終端售價,實現(xiàn)農民、超市和消費者的三方共贏。截至2011年底,全國開展“農超對接”規(guī)模以上的連鎖經營企業(yè)已逾800家,從業(yè)人員200余萬人,與超市對接的合作社已突破1.56萬個,社員總數(shù)超過100萬人。據了解,開展“農超對接”,可以使超市降低約10%的生鮮農產品經營成本,使合作社社員年均增收4 000元[2]。
蔬菜作為一種重要的生鮮類農產品,是參與“農超對接”模式最為深入的農產品之一,通過“農超對接”大大降低了蔬菜的流通費用,促進了蔬菜產業(yè)的發(fā)展。以武漢市武商量販連鎖有限公司為例,蔬菜從產地到餐桌的流通環(huán)節(jié)有四五個,物流成本占到了蔬菜零售價格的80%~90%;通過源頭采購,使蔬菜流通成本降低了50%[3]。歸納起來,當前蔬菜“農超對接”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超市+合作社+農戶模式是指超市與合作社簽訂采購合同,合作社組織農戶將蔬菜產品送入超市銷售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以家樂福連鎖超市為代表。核心是通過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來組織農民的農產品。
通常是超市通過政府推薦和專業(yè)的采購、顧問團隊的搜集,經過考察、審核、培訓、報價等流程,與各產地蔬菜合作社建立起長期穩(wěn)定互利多贏的合作關系。
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大大縮短供應鏈,從菜農到超市終端只有農民合作社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蔬菜合作社是菜農自己的合作組織,負責集中收購、控制質量、物流運輸、開具發(fā)票、與菜農結算分紅,大大提高了組織效率。供應鏈的縮短在一定程度上也更有效地促進了菜農收入的增長,提高了菜農適應市場、接受市場信息的程度,同時超市專業(yè)團隊采取的現(xiàn)場培訓、集中培訓等多種培訓體系也提高了菜農的質量意識、產品知識、市場意識。
超市+龍頭企業(yè)(供應商)+蔬菜生產基地模式是超市建立“農超對接”的基地,主要是以現(xiàn)有的全國性蔬菜供應商或者蔬菜優(yōu)勢產地的龍頭企業(yè)為中介實現(xiàn)“農超對接”的模式。超市負責提供銷售平臺和穩(wěn)定持續(xù)的訂單、先進的企業(yè)管理經驗,同時為合作對象提供專業(yè)的蔬菜種植技術或資金。
這種對接模式的好處是利用龍頭企業(yè)自身的農場管理經驗,逐漸改善菜農分散生產和生產水平低下的狀況,整個流通鏈條中蔬菜質量比較容易控制、質量標準比較統(tǒng)一,物流解決得比較好,能夠配送到幾乎所有的門店。而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由于第三方公司的成本和利潤要求,可能導致蔬菜采購價比較高,采購品種比較少,無法最大限度地讓菜農受益。
本土超市模式是指本土超市利用自身豐富的本地資源和在地域上更接近菜農的優(yōu)勢,在了解當?shù)厥袌鲂枨蠛娃r業(yè)生產特點的基礎上,直接將收購車開到田間地頭,收購一家一戶的蔬菜的模式。本地龍頭超市的門店網點數(shù)量眾多,在采購量和規(guī)模上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一般來說,本土超市主要采用以下4種方式開展蔬菜的“農超對接”:①通過村委會和村干部來組織菜農與超市對接;②超市與蔬菜種植大戶緊密合作;③超市與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的密切合作;④超市自建蔬菜基地。
蔬菜合作社財務制度不規(guī)范造成資金結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與蔬菜合作社進行對接的超市都是具有現(xiàn)代經營意識的商業(yè)主體,都具有良好的財務體系,這就要求蔬菜合作社也應具有基本的財務規(guī)范以方便貨款的結算。我們調查了解到,由于財務人才缺乏等原因,部分蔬菜合作社缺乏基本的財務規(guī)范,從而造成貨款延遲結算,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超對接”的順利開展。
蔬菜合作社成員商業(yè)意識不濃、商業(yè)素質不高、市場談判能力不強、市場風險防范能力不足,這給合作社的市場適應能力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制約蔬菜合作社的發(fā)展,如有的蔬菜合作社即使與超市簽訂了供貨協(xié)議,但卻經常違約,而還有的蔬菜合作社配送人員把貨送到門店后,不等門店人員驗貨、開單,就走了,沒有驗貨單,也就意味著蔬菜合作社無法拿到貨款。
蔬菜由于其自身的鮮活性和易腐性等特點,對物流的要求很高。但許多蔬菜合作社不具備配送能力,而一些與蔬菜合作社對接的超市也不提供物流配送,因此蔬菜合作社只好臨時找物流公司來配送。因此出現(xiàn)了幾個問題:一是蔬菜合作社把蔬菜運到超市所在的城市后,由于沒有倉庫,需要租用別人的倉庫,費用比較高;二是有些超市要求蔬菜合作社把蔬菜配送到各個門店,而每個門店要的蔬菜量也非常有限,因此還需要臨時租賃物流公司來配送,為了保證蔬菜的新鮮,通常需要在早上將蔬菜送到各個門店,時間比較緊,很多物流公司就臨時漲價,給蔬菜合作社帶來成本壓力;三是一般超市要求配送的是凈菜,而在運輸途中和洗摘之后,蔬菜的損耗可能達到兩成,這樣的損耗蔬菜合作社是無法承受的。由于蔬菜合作社缺乏物流能力,導致蔬菜有時無法按時送抵門店,給超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現(xiàn)有物流條件下,一般蔬菜損耗率在20%~30%,而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農產品運輸普遍采用冷鏈運輸,即在蔬菜采摘后通過冷庫預冷,運用低溫冷藏車運輸,既能保證蔬菜新鮮,品質不變,又能降低蔬菜損耗,其損耗率一般在5%以下。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并沒有冷鏈運輸?shù)臈l件,大量蔬菜白白損耗掉。
通常而言,蔬菜的貨架期只有1天,如果蔬菜質量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會導致蔬菜的積壓,最后的結果就是被當作垃圾扔掉。目前,超市行業(yè)蔬菜損耗率普遍在10%~20%。因此,控制蔬菜損耗、嚴把蔬菜質量關成為蔬菜“農超對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而由于蔬菜標準化、規(guī)?;潭鹊停词故峭皇卟撕献魃鐑炔坎宿r的蔬菜質量也參差不齊,且質量難以界定。因此,菜農弄虛作假、搭便車的情況比較突出,從而導致在“農超對接”中經常碰到合作社配送的蔬菜沒有達到合同所約定的質量標準,產生了很多糾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菜農和超市雙方利益,如何解決超市質量要求與菜農小規(guī)模生產所帶來的質量問題之間的矛盾成為蔬菜“農超對接”積極效應的突出問題。
和超市對接的過程中,超市按照直接通過銀行而不是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的付款方式,部分蔬菜合作社還難以適應。合作社是農民的互助合作組織,很多菜農都按照自己之前的產品買賣現(xiàn)款現(xiàn)貨的習慣,要求合作社提供現(xiàn)貨現(xiàn)款,由于“農超對接”不習慣銀行付款方式,因此在蔬菜好賣的時候,很多社員寧愿以稍低一些的價格直接賣給市場,也不愿意通過合作社賣給超市。
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針對蔬菜合作社的培訓計劃。通過聯(lián)合大專院校、陽光工程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定期不定期的開展專門針對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及普通社員的培訓,幫助蔬菜專業(yè)合作社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培育品牌、掌握市場信息、提高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熟悉超市營銷策略,提升蔬菜合作社的現(xiàn)代商業(yè)意識。
積極幫扶合作社盡快建立起符合現(xiàn)代商業(yè)規(guī)范的財務制度。針對蔬菜合作社普遍缺乏財務人才的實際情況,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或鼓勵開展“農超對接”的超市為蔬菜合作社提供有針對性的財務人員支持幫扶計劃,以幫助蔬菜合作社盡快建立符合“農超對接”的財務制度和體系。
爭取針對蔬菜冷鏈建設的政策支持,降低蔬菜運輸損耗。當前重點是加大蔬菜冷藏冷凍設施投入,對部分蔬菜實行強制性冷鏈流通,降低蔬菜損耗,保障蔬菜質量,同時實現(xiàn)降低對接超市冷藏冷凍設施投入成本。蔬菜合作社自身沒有能力對冷鏈進行投資,需要國家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建設冷鏈體系,促進整個產業(yè)提升。
重點支持對接超市建立自己的蔬菜配送中心。通過在現(xiàn)有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中增加蔬菜的配送功能、發(fā)展第三方蔬菜物流配送等多種方式,建立與蔬菜“農超對接”相適應的物流配送體系。對于完全由自身提供蔬菜配送的蔬菜合作社,對接超市應通過其他方式給予一定的補償。
針對“農超對接”的主要蔬菜品種,制定符合需要的國家標準,或者委托蔬菜行業(yè)協(xié)會及主要企業(yè)制定行業(yè)推薦標準、示范等,提高蔬菜的生產、流通和銷售的標準化程度;提高超市標準筐、托盤等物流設備的標準化水平,提高蔬菜物流操作的標準化水平。積極培養(yǎng)菜農的標準化生產、運輸?shù)囊?guī)范標準和意識,減少因蔬菜質量差異所帶來的蔬菜 “農超對接”不暢等問題。
支持超市加快冷鏈系統(tǒng)、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蔬菜合作社建設冷藏保鮮設施、配置冷藏運輸工具、檢驗檢測設備等。切實落實相關文件對蔬菜合作社免稅等政策的規(guī)定,消除以任何理由阻礙蔬菜合作社提供免稅增值稅發(fā)票,堅決執(zhí)行超市采購“農超對接”產品的增值稅抵扣政策。對“農超對接”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超市,以其實際交易量為依據,對整個超市的應繳稅收進行一定減免作為鼓勵。對蔬菜超市擴張“農超對接”經營面積,政府提供相應補貼或稅收減免。
加大“農超對接”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嚴禁超市向蔬菜合作社直接或以其他名義收取進場費、贊助費、攤位費、條碼費等不合理費用,嚴禁超市任意拖欠貨款。鼓勵對接超市縮短結賬期,鼓勵超市和蔬菜合作社簽訂長期對接合同,建立長期、穩(wěn)定、緊密的對接關系,提高蔬菜合作社的合同契約意識和誠信意識。
[1]姜增偉.農超對接:反哺農業(yè)的一種好形式[J].求是,2009(23):38-40.
[2]崔鵬.商務部:與超市對接合作社突破1.56萬個[EB/OL].http://gs.people.com.cn/GB//n/2012/c188871-16760718.html,2012-02-17/2012-03-06.
[3]陳瑩瑩.“農超對接”渠道暢[N].經濟日報,2011-0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