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旭
(西南大學,重慶,400715)
認知語言學無疑是當代語言學中一顆最耀眼的星星。在過去的30多年,其發(fā)展迅猛,成就斐然,彰顯了強大的生命力和解釋力。應用認知語言學主要是運用認知語言學的理論來解決實際的語言問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教學、翻譯、詞典學以及文學研究等領域。任何理論,如果沒有應用價值,其影響力都會大打折扣。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如何運用到其他領域,這是值得我們?nèi)ニ伎己脱芯康膯栴},也是對認知語言學理論的最好檢驗。作為認知語言學的最新發(fā)展,應用認知語言學研究很有前景,并已取得許多令人信服的成就。例如,Pütz等人主編的Appl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2001),Tomasello的Constructing a Language:A Usage-Based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2003),Holme的Mind,Metaphor and Language Teaching(2004),Achard和Niemeier主編的Cognitive Linguistic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2004),Tyler 等人主編的Language in Use:Cognitive and Discourse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2005)等。德國著名出版社De Gruyter Mouton還出版了認知語言學應用(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系列叢書,涉及的內(nèi)容相當豐富,很有實用價值。
本專欄中包含四篇應用認知語言學研究論文。文旭的論文在認知語言學的框架下,闡釋了認知識解的四個維度,即具體性、焦點化、突顯和視角,并探討了這些維度對英語詞匯教學、語法教學、英語寫作及翻譯教學的啟示。張紹全把認知語言學的隱喻理論應用于大學生英語通感式多義詞的教學實踐,其研究發(fā)現(xiàn):(1)掌握了目標詞義項間聯(lián)系之認知理據(jù)的實驗組受試在目標詞的短時習得、長時習得和產(chǎn)出能力方面均大大優(yōu)于對照組受試;(2)實驗組受試的短時習得和長時習得結(jié)果具有顯著性差異。匡芳濤的《隱喻的認知研究與英語詞匯教學》強調(diào),在詞匯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性思維能力,不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識別和理解語言表達,而且能夠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力,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的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單欣欣《從圖形-背景理論看有關人體的轉(zhuǎn)喻》一文探討了以人體為背景的圖形凸顯,即在有關人體轉(zhuǎn)喻表達中人們通過關聯(lián)凸顯、功能凸顯、特征凸顯來選擇并運用相應的器官詞來指代人體,從而說明人們感知和認識事物的方式?jīng)Q定語言的選擇。這一研究具有新意。
誠然,這四篇論文只是初步的探索,是點滴認識和思考,還存在不足之處。希望同行專家批評指正,也盼望有更多的同仁加入應用認知語言學研究的行列,以促進該學科的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