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琴,李 麗
(浙江省腫瘤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22)
兒童顱內腫瘤放射治療的副反應觀察及護理
高益琴,李 麗
(浙江省腫瘤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22)
總結顱內腫瘤患兒行放射治療的副反應觀察及護理。主要副反應為顱內壓增高、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及中樞性發(fā)熱。護理重點為加強觀察,根據臨床癥狀判斷反應程度,給予相應護理,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兒童;顱內腫瘤;放射治療;副反應;觀察;護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13
兒童顱內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白血病,居兒童腫瘤的第2位[1]。顱內腫瘤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治療,而放射治療(簡稱放療)被認可為對原發(fā)腫瘤進行次全切除以及對復發(fā)腫瘤治療的有效輔助手段[2],但是放療的副反應是導致治療計劃不能順利完成的重要因素。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本院頭頸部放療科收治顱內腫瘤患兒11例,在行手術治療的基礎上予放療,現將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例,男7例,女4例;年齡3~13歲,平均7.3歲;病理切片檢查顯示:星形細胞腫瘤1例,顱咽管瘤1例,髓母細胞瘤6例,鞍區(qū)生殖細胞腫瘤2例,室管膜瘤1例。
1.2 放療方法 每次組織受量(DT)2戈瑞(GY)),每周進行5次,總劑量40~60GY(1GY=100cGy)。
1.3 結果 本組患兒均順利完成放療。放療期間主要副反應:以頭痛、嘔吐為主的顱內壓增高癥狀4例,骨髓抑制11例,胃腸道反應5例,皮膚反應1例,中樞性發(fā)熱1例,經對癥治療及護理干預后癥狀減輕。
2.1 顱內壓增高 放療時腦組織受到損傷,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同時,受照射后其血管滲透性發(fā)生改變及腫瘤細胞壞死亦可導致腦水腫,使顱內壓增高,甚至發(fā)生腦疝而危及生命。患兒在放療后頭痛癥狀再次出現或加重,并呈搏動性,常提示顱內壓增高,以夜間、清晨尤甚,且在咳嗽、彎腰、低頭時加重,常在腫瘤吸收劑量達1 500~2 000cGy時發(fā)生[3],即放療后10~14d出現,當出現急性顱內壓增高、頭痛劇烈伴頻繁嘔吐和煩躁,警惕腦疝的發(fā)生?;純悍暖熎陂g多臥床休息,避免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因素,如用力咳嗽、大小便及勞累等[4];注重患兒主訴,注意頭痛的部位、持續(xù)時間和嚴重程度,觀察手術區(qū)域皮膚,出現隆起、觸之較硬,則提示顱內壓增高,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的骨窗張力及生命體征、意識、瞳孔等變化,配合醫(yī)生對癥處理,用20%甘露醇或康蓉注射液等脫水藥物降低顱內壓治療,脫水藥物應在30min內滴完,嚴防藥液外滲,以保證藥物效果,抬高床頭15~30°,勿使頸部扭曲或胸部受壓,以利于頸靜脈回流,降低顱內壓。本組4例患兒出現顱高壓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遵醫(yī)囑給予高滲性及利尿性脫水劑,減少飲水量或不飲水,給予吸氧4~6L/min,顱高壓癥狀均得到緩解,無1例出現腦疝。
2.2 骨髓抑制反應 放療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減少。骨髓抑制分為0~Ⅳ度[5],Ⅰ、Ⅱ度骨髓抑制患兒出現乏力感,無其他明顯自覺癥狀,及時按醫(yī)囑使用吉粒芬、益比奧等升血三系的藥物,Ⅱ度患兒暫停放療;Ⅲ、Ⅳ度骨髓抑制患兒出現乏力、全身酸痛、低熱、咽喉疼痛、穿刺局部淤青等癥狀,遵醫(yī)囑暫停放療,惠爾血、特比奧等皮下注射,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血小板減少者視病情輸注血小板,同時預防外傷,防止出血,實施保護性隔離,鼓勵患兒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飲食,進食紅豆、紅棗、花生衣等。本組出現骨髓抑制反應Ⅰ度5例、Ⅱ度3例、Ⅲ度2例、Ⅳ度1例,經上述處理后復查血常規(guī)恢復正常參考值,均順利完成放療。
2.3 胃腸道反應 主要表現為患者進食時出現惡心感,嘔吐為非噴射狀。胃腸道反應分0~Ⅳ度[6],Ⅰ、Ⅱ度患兒遵醫(yī)囑給予止吐劑歐貝、比立及胃黏膜保護劑奧西康、泮立蘇、洛賽克等對癥治療;Ⅲ、Ⅳ度患兒遵醫(yī)囑加用脂肪乳劑、氨基酸注射液等靜脈營養(yǎng)治療,進清淡流質,宜在放療前3h或放療后2h進食,保持病室空氣流通,鼓勵患兒看電視、聽音樂等以轉移注意力,給予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無異味。本組胃腸道反應Ⅰ度2例、Ⅱ度1例、Ⅲ度2例,給予上述處理后,Ⅰ度及Ⅱ度胃腸道反應患兒相關癥狀得到有效控制,Ⅲ度胃腸道反應患兒減少了惡心、嘔吐的頻率及程度,少量增加飲食量,同時通過營養(yǎng)支持治療,均順利完成放療。
2.4 放療區(qū)皮膚反應 放療除對腫瘤細胞有殺傷作用外,還會損傷正常組織,其中皮膚損傷最為常見,嚴重時可影響放療進行。根據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7]判斷放療區(qū)皮膚反應程度。本組1例患兒出現Ⅰ度皮膚反應,表現為放療局部脫發(fā),出汗減少,偶有色素沉著,指導患兒及家長保持放射野皮膚清潔、干燥,放射野皮膚用溫水和柔軟毛巾輕輕沾洗,局部禁用肥皂擦洗或熱水浸?。唤垦趸\軟膏,放療開始后禁止剃毛發(fā),局部皮膚禁用碘酊、乙醇等刺激性消毒劑,避免冷熱刺激如熱敷、用冰袋等;勿摩擦、搔抓皮膚,夏天戴太陽帽,防止日光對皮膚直接照射引起進一步損傷,定期修剪患兒指甲,睡眠時戴棉質手套,避免搔抓致皮膚破損,通過護理,患兒皮膚損傷未加重,待放療結束皮膚反應自行改善。
2.5 中樞性發(fā)熱 中樞性發(fā)熱在腫瘤吸收劑量達1 000cGy時易發(fā)生,可能是顱內高壓致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障礙有關[3]。高熱可使機體新陳代謝加快,加重腦水腫,嚴重時發(fā)生腦疝,威脅生命。本組1例患兒放療11次后高熱不退,體溫38.0~39.6℃,判斷為中樞性發(fā)熱,暫停止放療11d,經抗炎、脫水、藥物及物理降溫、補液營養(yǎng)等對癥、支持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范圍后續(xù)行放療,并順利完成放療計劃。
兒童顱內腫瘤常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放療,易發(fā)生顱內壓增高、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及中樞性發(fā)熱等副反應。護理重點為加強觀察,根據臨床癥狀判斷反應程度,給予相應護理,以保證放療的順利進行。
[1]James T,Rutka,John SK.Pediatric surgicalneuro-oncology:current best care practices andstrategies[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04,69:139-150.
[2]吳斌,石祥恩.兒童顱內腫瘤診療現狀與進展[J].中國神經腫瘤雜志,2007,5(4):219-222.
[3]谷銑之,殷蔚伯,劉泰福,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737-816.
[4]倪建芬,張永芳,高利琴,等.顱內惡性膠質瘤術中放療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8,10(7):767-768.
[5]謝嵩,魏長生.腫瘤化療患者骨髓抑制發(fā)生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0,27(13):1219-1221.
[6]劉彩紅,馬艷梅,崔志軍.護理干預對奧沙利鉑引起胃腸道反應的影響[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0,24(3):225-226.
[7]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8.
R473.72
B
1671-9875(2012)08-0738-02
高益琴(1981-),女,本科,護師.
20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