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紅 鞠桂萍 郝曉梅 李冬松
林紅:女,本科,主管護師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常見的周圍血管性疾病,病因一般為血流緩慢、血管內膜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且好發(fā)于下肢。此病臨床表現(xiàn)為肢體疼痛、腫脹、淺表靜脈曲張等。在急性期可進行手術取栓,但臨床上大多數(shù)情況下經過抗凝和溶栓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也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療的DVT患者43 例,其中男28 例,女15 例。年齡58~73 歲,平均(65.4 ±3.2)歲。入院后全面了解病情,密切觀察患側肢體的疼痛、動脈搏動、溫度、顏色及腫脹程度等情況[1]。每日定人員、定時間、定部位為患肢測量膝關節(jié)上下15 cm 的周徑,并與健側肢體相比較,若周徑不斷增加,說明靜脈回流受阻;若患肢顏色紅潤、腫脹消退說明缺血癥狀得到改善;若患肢皮膚青紫蒼白、足背動脈搏動消失,應及時通知醫(yī)師,積極處置,并觀察用藥后有無出血傾向[2]。
2.1 患肢護理
2.1.1 病室環(huán)境 每日多開窗通風透氣,保持病房內空氣新鮮,濕度適宜,鼓勵患者深吸氣呼吸,做擴胸運動。保持皮膚干爽清潔,床單位干燥整潔。嚴禁患者及他人在病室內吸煙,防止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血管內膜變化引起膽固醇沉著。
2.1.2 患者體位 血栓形成后患者應臥床休息10~14 d,抬高患側肢體,高于心臟平面20~30 cm,以增加血液回流。膝關節(jié)微屈15°[3],腘窩處避免受壓,以免引起血液回流不暢而下肢腫脹,同時活動踝關節(jié)。休克患者應給予休克體位,并保持環(huán)境的安靜,避免不良刺激。
2.1.3 加強患肢鍛煉 鼓勵患者在床上進行下肢主動或被動活動[4],利于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有預防作用[5]。但活動時避免動作過大,且應避免碰撞患肢而導致血栓程度加重,應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促進下肢深靜脈再通和建立側支循環(huán)。若活動時疼痛可休息片刻,休息后繼續(xù)活動,直至達到預期目標。并做足背伸屈運動,每日數(shù)十次,每次3~5 min,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血液瘀滯,緩解腫脹疼痛[6]。
2.1.4 患肢保暖 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身體的局部組織會因為缺血缺氧而變得青紫、蒼白,此時患肢應適當給予保暖,但禁用冷、熱敷療法,因為冷敷會使血管收縮,減少血液的供應,而熱敷會使組織代謝增加,加劇缺氧[7]。
2.2 疼痛護理 疼痛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主要癥狀?;颊叱3R驗閯×业奶弁炊鴮е滤哔|量不高,精神狀態(tài)不好,所以醫(yī)護人員應多關心、幫助患者,通過給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病室環(huán)境來幫助患者充分休息,再通過放松療法,例如聽音樂、看書等來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疼痛。
2.3 用藥護理 深靜脈血栓患者全身應用足量抗菌藥物,溶栓治療的同時給予抗凝藥物治療,配合疏通循環(huán)的中藥,活血行氣,通痹止痛。
2.3.1 溶栓療法 使用的藥物為尿激酶,給藥時常采取患肢踝上方10~15 cm 結扎止血帶,從足踝淺表靜脈推注小劑量尿激酶,使溶栓藥物從淺表靜脈經過交通支最終到達深靜脈血栓栓塞的部位,以達到治療效果。大劑量尿激酶沖擊溶栓時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大劑量尿激酶的使用也應該注意出血的危險,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靜脈穿刺時護理人員應有計劃的選擇、利用足背靜脈,嚴格遵守無菌技術原則,穿刺完畢后充分按壓穿刺點,壓迫時間不少于5 min[8]。
2.3.2 抗凝療法 使用的藥物為低分子肝素,給藥時常選于腹壁皮下深層脂肪注射??鼓煼ㄊ侵委熒铎o脈血栓的關鍵,雖不能溶解血栓,但是它可以延長凝血時間來避免血栓的蔓延和再發(fā)。通過低分子肝素鈉與抗凝血酶的結合,阻斷血小板聚集和破壞,防止血管內血栓形成[9]。
2.3.3 祛聚療法 使用的藥物常為低分子右旋糖酐、丹紅、疏血通等,給藥時多采用靜脈輸液的方法。目的是擴充血容量稀釋血液,降低粘稠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小板凝集。有炎癥者可抗炎,常作為輔助用藥。2.4 飲食護理 鼓勵患者多飲水,尤其是茶水,茶葉有促進排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可飲少量的酒,有活血的作用?;颊邞o予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黑木耳、粗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粗制面粉、玉米等,忌食辛辣、油膩、煎炸食物,少食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以達到既維持全身營養(yǎng)供給,又不給胃腸道及心臟增加負擔的目的[10]。
2.5 心理護理 患者因受疾病的折磨和對疾病沒有正確的認識而表現(xiàn)出恐懼感、焦躁不安,所以醫(yī)護人員應仔細觀察患者的情緒和行為,熱情地對待患者,消除患者就診時的恐懼心理,再根據(jù)患者及家屬的文化水平、性格特點及社會背景,有針對性地向他們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指導患者及家屬增加對疾病的認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11],從而解除顧慮,積極配合。告知患者家屬勿在患者面前討論病情,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開導和安慰[12]。每次仔細觀察患者病情后,如果沒有異常情況應及時給予患者鼓勵的答復,使患者漸漸地放松緊張情緒、增加信心,為患者的快速康復打下基礎[13]。
2.6 并發(fā)癥的預防
2.6.1 出血 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平均約為8.3%[14]。用藥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有無牙齦出血、鼻出血、皮膚紫癜及血尿、血便等情況。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用藥劑量準確。指導患者選用軟毛的牙刷及避免用手摳鼻孔以防出血,還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嘔吐、頭痛、意識障礙等顱內出血的表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立即通知醫(yī)師。
2.6.2 肺栓塞 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一般在血栓形成后的1~2 周內發(fā)生。密切觀察患者尿量和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患者皮膚的色澤、溫度、肌張力、足趾循環(huán)及運動、感覺功能。急性期時應注意觀察患肢有無皮膚顏色和腫脹的變化,防止肢體壞死。注意患者有無胸痛、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啰音、煩躁不安的表現(xiàn),如果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立即囑患者平臥位,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并通知醫(yī)師處理。本組有1 例患者突發(fā)胸痛、呼吸困難、肺部啰音、煩躁不安,由于發(fā)現(xiàn)及時,積極給予溶栓等治療,病情最終得到治愈,避免了悲劇的發(fā)生。
2.6.3 便秘及壓瘡 患者長期臥床,使腸蠕動變慢,可進行腹部按摩,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骨隆突、背部等部位長時間受壓易形成壓瘡,所以定時給患者進行翻身按摩,避免不良影響。禁止按摩、按壓患肢,以免血栓脫落發(fā)生肺動脈栓塞。
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應給患者及家屬發(fā)放宣教手冊[15],醫(yī)護人員與患者共同制定適宜的飲食處方[16],指導患者進食低鹽低脂且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由于彈力襪可部分替代患肢受損的靜脈瓣膜功能,增加下肢的壓力來增加下肢回流和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供氧,是DVT 主要的輔助治療之一。所以當患肢的腫脹和疼痛消失、足背溫度、動脈搏動恢復正常后,患者應選擇大小適合自己的彈力襪下床活動。當患者出院后繼續(xù)穿彈力襪3~6 個月或彈力繃帶包扎,休息時患肢抬高,加快組織消腫、減輕腫脹,增加下肢回流。切不可久站久坐久行。注意患肢的保暖,避免穿緊身的衣物及鞋子。醫(yī)護人員應建議患者遵醫(yī)囑繼續(xù)服用抗凝藥物,定期監(jiān)測凝血酶原的時間,并教會患者應注意的事項,如有異常及時回院復診。
通過綜合護理措施干預,43 例患者中,只有1 例并發(fā)肺動脈栓塞,由于發(fā)現(xiàn)及時,經過積極的治療,病情得到及時的控制。余病例均無病情加重及并發(fā)癥發(fā)生,出院時均能穿彈力襪后下地行走。
對于下肢骨折術后DVT 的患者,臨床上必須高度重視??鼓⑷芩?、解聚雖然是非手術治療急性下肢DVT 的有效手段,但在抗凝、溶栓等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血栓脫落引起心、腦、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因此臨床上護理措施的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本組病例通過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宣教手冊,根據(jù)患者的個體特點,有針對性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系統(tǒng)、深入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從而獲取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更加順利的完成疾病的治療過程。在院期間從體位、疼痛護理、保溫等方面加強對患肢的護理,同時輔助醫(yī)師完成對患者的對癥用藥治療。整個病程中,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緒變化,使患者時刻保持放松,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為疾病的康復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關鍵在于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預防肺栓塞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由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病程長,在護理方面醫(yī)護人員必須做好全程的護理與預防工作,消除患者焦慮恐懼心理,從藥物、飲食、心理、患肢護理等多方面給予支持,更完善的治愈患者。
[1]王 華,符曉艷,周華東.高齡患者全腦血管造影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8A):49-50.
[2]唐賀玲,劉玉欣,單麗霞主編.外科疾病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
[3]黃紅建.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2,17(5):399-401.
[4]董國祥主編.實用血管外科學及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5:202.
[5]錢 多.一例動靜脈聯(lián)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5):464-466.
[6]胡德英,田 蒔主編.血管外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4.
[7]羅春梅,任 敏.下肢深靜脈血栓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加靜脈溶栓術后病人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1):1047-1048.
[8]趙繼明,趙 虹,范遵蘭,等.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5,20(20):29-30.
[9]劉玉全,王梅芳,涂明利,等.普通肝素與低分子肝素治療非大面積肺栓塞療效比較[J].醫(yī)藥導報,2008,27(11):1357-1358.
[10]胡 迪,周 舸,柳暢華.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9,24(11):38-39.
[11]成 詠,葛伶俐,余 楓,等.導管溶栓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和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7B):43.
[12]林 懿,王燕波.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惡性心律失?;颊叩募本扰c護理[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A):43-44.
[13]張文靜.3 例腹腔鏡結直腸術后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天津護理,2006,14(5):271.
[14]Vedantham S,Thorpe PE,Cardella JF,et al.Quality improvement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o vein thrombosis with use of endovascular thrombus removal[J].J Vase Interv Radiol,2006,17(3):435-447.
[15]王娜卿,劉秀紅,李 湛,等.不同教育程度婦科患者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知情況及健康宣教需求[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1094-1096.
[16]黃 巍,陳舜杰,吳谷奮,等.肝素聯(lián)合尿激酶用于帶滌綸套永久性雙腔導管封管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