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如果”的非充分條件用法

      2012-04-13 08:48:15李晉霞王忠玲
      華中學術 2012年2期
      關鍵詞:充分條件復句人際

      李晉霞 王忠玲

      (1.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875;2.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89)

      論“如果”的非充分條件用法

      李晉霞1王忠玲2

      (1.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875;2.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89)

      一般認為“如果”表示充分條件。在具體語境中,“如果”還可以用于必要條件、充要條件、解說、擇優(yōu)、選擇、轉折等關系。同時,“如果”還具有了元話語用法。邏輯關系的拓展、由基本話語層面到元話語層面的延伸,這些均是“如果”共時語法化的表現(xiàn)。

      如果 非充分條件 元話語

      從邏輯關系上看,一般認為“如果”表示充分條件[1]。但在特定語境下,“如果”還可用于充分條件以外的邏輯關系,如:

      (1)如果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教育事業(yè)要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是不可能的[2]。

      如果把“有黨的堅強領導”記做P,把“教育事業(yè)要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是不可能的”記做Q,那么,例(1)的邏輯表達式為“如果非P,那么非Q”,在邏輯上與“只有P,才Q”這種必要條件句同真。即例(1)在邏輯意義上相當于:

      (1’)只有擁有黨的堅強領導,教育事業(yè)要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才是可能的。

      除了必要條件外,“如果”還可用于擇優(yōu)、解說、選擇、轉折等關系中。

      語篇從構成上看,可分為基本話語和元話語(metadiscourse),前者傳遞命題信息,后者是“關于基本話語的話語”,是對命題態(tài)度、語篇意義和人際意義進行陳述的話語[3]。表示邏輯關系的“如果”復句,基本上屬于基本話語層面。此外,現(xiàn)代漢語中,“如果”還擁有了元話語用法,如:

      (2)前面說口頭語體包括交談體、演講體、廣播體、詩歌體和戲劇體五種。實際上,如果從信息傳遞或溝通的狀態(tài)來看,口頭語體可以概括為兩種。

      “從信息傳遞或溝通的狀態(tài)來看”是元話語,它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口頭語體可以概括為兩種”這個基本話語,即明白將口頭語體分為兩種的標準是什么。元話語本身不傳遞命題信息,因此刪除后話語的命題信息大都仍然完整,如:

      (2’)前面說口頭語體包括交談體、演講體、廣播體、詩歌體和戲劇體五種。實際上,口頭語體可以概括為兩種。

      而基本話語層面的“如果”分句則不能刪除,試比較例(1)與(1’’):

      (1’’)*教育事業(yè)要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顯然,例(1’’)的命題信息不完整。

      總之,“如果”不僅在基本話語層面的邏輯意義的表達上有所拓展,而且用法進一步延伸到了元話語層面,這些均是“如果”功能擴展的表現(xiàn)。

      一、“如果”的基本話語用法

      在基本話語層面,除了充分條件外,“如果”還可用于必要條件、充要條件、解說、擇優(yōu)、選擇、轉折等關系中。關于這一點,拙文已有論述[4]。下面為了完整展現(xiàn)“如果”的非充分條件用法,再擇要予以交代。

      (一)必要條件

      用于必要條件的“如果”復句有明顯的形式特征:前后分句均為否定句,或者前分句為否定句,后分句是含有否定意味的肯定句或反問句。因為“如果非P,那么非Q”與“只有P,才Q”等值,因此,上述“如果”復句所表達的邏輯意義相當于必要條件關系。

      1)否定句+否定句

      (3)許多工作如果不在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由黨委統(tǒng)一部署,事情是絕不可能辦好的。

      (4)如果沒有堅持改革開放的獨立自主原則,沒有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我們就不可能堅決有效地反對外國的干涉。

      上兩例在邏輯意義上分別相當于:

      (3’)許多工作只有在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由黨委統(tǒng)一部署,事情才可能辦好。

      (4’)只有堅持改革開放的獨立自主原則,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我們才可能堅決有效地反對外國的干涉。

      2)否定句+含否定意義的肯定句

      (5)如果沒有宏觀的統(tǒng)攝,微觀研究是會迷失方向的。

      “微觀研究是會迷失方向的”為肯定句,但含有否定意義,可變換為“微觀研究不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例(5)在邏輯意義上相當于必要條件句,即:

      (5’)只有擁有宏觀的統(tǒng)攝,微觀研究才不會迷失方向。

      3)否定句+反問句

      (6)如果不是四大家族上下其手,包辦運銷,大量日貨怎能在國統(tǒng)區(qū)暢通無阻?

      “大量日貨怎能在國統(tǒng)區(qū)暢通無阻”為反問句,含有否定意義。例(6)在邏輯意義上相當于下面的必要條件句:

      (6’)只有四大家族上下其手,包辦運銷,大量日貨才能在國統(tǒng)區(qū)暢通無阻。

      (二)充要條件

      當“如果P,那么Q”與“如果非P,那么非Q”共現(xiàn)時,前者“P”是“Q”的充分條件,后者“P”是“Q”的必要條件,二者共現(xiàn),“P”是“Q”的充要條件,如:

      (7)如果絕大多數(shù)資產階級分子的思想,能夠適應這個經濟上的轉變而轉變,或者是主動地奔赴這個前程,就可以使社會主義任務順利實現(xiàn)。反之,如果他們的思想與這種經濟轉變不相適應,便要與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發(fā)生矛盾,便會產生抗拒思想,成為改造的阻力。

      例(7)中,“P”可簡要表示為“絕大多數(shù)資產階級分子的思想能夠適應這個經濟上的轉變”,“Q”可簡要表示為“社會主義任務順利實現(xiàn)”。例(7)的邏輯形式可大致表示為“如果P,就Q。反之,如果非P,便非Q”,可見“P”是“Q”的充要條件。在邏輯意義上,例(7)大致相當于“只要而且只有絕大多數(shù)資產階級分子的思想能夠適應這個經濟上的轉變,那么,社會主義任務才能順利實現(xiàn)”。

      (三)解說

      兼表假設與解說的“如果”復句,常采用“如果P,那就是Q”這種形式,“Q”常常是對“P”分句中的賓語或介詞賓語的進一步說明,如:

      (8)某日,我在一所小學校里偶然翻了翻入學不足一年的小學生們的作業(yè)本,竟覺得我所教過高中三年級學生所寫的字,與這差別并不大!如果非要找出差別,那就是,小孩子們寫下的筆畫,歪斜得沒有規(guī)律;而大孩子們的歪斜,則已形成一種年深日久的“風格”。

      (9)如果把這個論點所依據(jù)的大前提明白地說出來,那就是:凡是有差別的東西都不是同一的,或者凡是不同的東西都不是或不能夠是同一的。

      例(8)“那就是”后的“Q”是對前分句“P”中的賓語“差別”的說明。例(9)“那就是”后的“Q”是對前分句“P”中介詞賓語“這個論點所依據(jù)的大前提”的說明。

      (四)擇優(yōu)

      兼表假設與擇優(yōu)的“如果”句常采用“如果P,還不如Q”這種形式,如:

      (10)如果觀眾僅僅把阿爾曼多當作查里多的情人,還不如作為她的兄長更為準確。

      (五)選擇

      用于選擇的“如果”常采用“如果不……,就/也……”這種形式,如:

      (11)經過這些年的經驗,體會到了一點,老鄉(xiāng)們一說干校來的人,如果不是年輕力壯,就是犯“錯誤”的“走資派”、“臭老九”。

      (12)如果不是馬遠的親筆,也是馬派健將的作品。

      (六)轉折

      兼表假設與轉折的“如果”句常采用“如果……,卻……”這種形式,如:

      (13)我們家鄉(xiāng)人,對夫妻打打鬧鬧,原不當作一回事。誰如果提出離婚,卻如同冒犯天條一般,即為眾矢之的。

      (14)我們共產黨人批評資產階級民主,說它是虛偽的、殘缺不全的,這是同社會主義民主相比而言的。如果同封建專制相比,資產階級民主卻是進步的、革命的。

      二、“如果”的元話語用法

      “元話語”大致分兩類:語篇元話語和人際元話語。語篇元話語指說話者對話語進行組織或對言語行為進行調控的詞語或語句,人際元話語指表示說話者對命題或受話者的態(tài)度、情感、評價的詞語或語句[5]?!叭绻钡脑捳Z用法,也可分為這兩種。

      (一)語篇元話語

      位于“如果”之后的語篇元話語,主要有以下類型:

      1)措辭說明。這種元話語是針對命題信息或命題信息中某個詞語所做的遣詞用句方面的說明,如:

      (15)以風格而論,如果允許用不很確切的比喻來說明,那么,可以說這一作品像是縱情高唱著的民歌。

      (16)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形態(tài)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它是個別的詞的“形狀”,如果我們能夠運用這個字眼的話。

      例(15)中,“如果允許用不很確切的比喻來說明”是措辭性的語篇元話語,表明說話者認為“這一作品像是縱情高唱著的民歌”這一比喻不很確切。例(16)中,“如果我們能夠運用這個字眼的話”則表明說話者對前文命題中“形狀”一詞的選用持一定的保留態(tài)度。

      2)交代信息來源。這種元話語指出命題信息的出處,如:

      (17)凍瘡和凍瘃不同,如果照中醫(yī)的說法,大概瘃要屬燥,瘡要屬濕。

      “如果照中醫(yī)的說法”是語篇元話語,交代了“大概瘃要屬燥,瘡要屬濕”這一說法的來源。

      3)表示命題角度。這種元話語表明了命題是從哪個角度得出的,多采用“如果從/就……上講/上說/來說”等形式,如:

      (18)菊石是已經在地球上“斷子絕孫”的動物,如果從動物的譜系上講,它和現(xiàn)代還生存的烏賊、章魚是遠房“兄弟”,當時它們同是海洋里最兇狠的動物。

      (19)如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守法還可以包括遵守國家的政策、紀律和制度。

      4)引出話題。這類元話語多采用“如果論/說X”等形式,“X”為話題,如:

      (20)從男人和女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刺鼻濃香,在彩色河流的上空飄動。如果論梳妝打扮,他們倆要算是最樸實無華的了。

      “如果論梳妝打扮”中“梳妝打扮”是話題。

      (二)人際元話語

      “如果”后的人際元話語主要有兩類:1)表示命題態(tài)度;2)表示互動協(xié)商。

      1.表示命題態(tài)度

      這類元話語表明了說話者對某一命題的態(tài)度,如:

      (21)如果我的推測不錯的話,布萊恩這個人的身份是極端可疑的。

      (22)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

      例(21)中,“如果我的推測不錯的話”表明說話者對“布萊恩這個人的身份是極端可疑的”這一命題持確信態(tài)度。例(22)中,“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表明在說話者看來,要得出這樣一條原理至少是有難度的。

      2.表示互動協(xié)商

      這類元話語表明了說話者對受話者的關注。這類“如果P,Q”中,“P”為人際元話語,“Q”為言語行為句,即借助言語表示行為,可以是說話者想要進行的某種行為,也可以是說話者想要受話者進行的某種行為。由于人際元話語“P”的使用,說話者在說出“Q”時同時考慮到了受話者的情況,從而使“Q”的提出顯得更委婉。根據(jù)“Q”的不同,具體可分為兩類:

      1)說話者要做某事,同時征求受話者的同意。

      (23)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就來說一兩段給你們聽聽。

      言語行為句“Q”為“我就來說一兩段給你們聽聽”,是說話者打算做的事,人際元話語“P”為“你有興趣的話”,是說話者征求受話者的同意。

      2)說話者要受話者做某事,同時關注受話者的完成能力。

      (24)請你設計一個測量紙跟桌面之間滑動摩擦系數(shù)的方法。如果有條件的話,請你實際測一測。

      言語行為句“Q”為“請你實際測一測”,是說話者要求受話者做的事,人際元話語“P”為“有條件的話”,表明說話者在提出要求的同時,也關注了受話者的實際情況。

      表示互動協(xié)商的人際元話語,體現(xiàn)了說話者對受話者的關注,因此,形式上,這類元話語“P”中往往含有第二人稱代詞“你”、“您”,如例(23)“你有興趣的話”。有時,“P”語表上沒有第二人稱代詞,但語義上存在,如例(24)“有條件的話”即“你有條件的話”。

      三、“如果”的共時語法化

      (一)數(shù)量分析

      為了對“如果”的非充分條件用法有一個“量”的認識,筆者隨機考察了3000個“如果”復句,用于充分條件的有2831例,約占94.37%;用于非充分條件的有100例,約占3.33%,屬于元話語用法的有69例,約占2.3%。可見,表示充分條件是“如果”的主導用法。

      在非充分條件的100例中,用于必要條件的有80例,用于充要條件的有12例,用于解說的有3例,用于選擇的有4例,用于轉折的有1例,沒有發(fā)現(xiàn)表示擇優(yōu)的用例??梢?,在非充分條件中,用于必要條件的占絕對優(yōu)勢,其次是充要條件。其他用法很有限。

      在元話語用法的69例中,語篇元話語39例,約占56.52%,人際元話語30例,約占43.48%,前者略占優(yōu)勢。

      (二)“如果”的共時語法化

      由充分條件到非充分條件,由基本話語到元話語,這些是“如果”共時語法化的表現(xiàn)。從充分條件到非充分條件,“如果”主要經歷了形式上的分布擴散和意義上的邏輯擴展兩種變化。從基本話語到元話語,“如果”的分布范圍進一步擴大,可與元話語語段共現(xiàn),進入元話語層面,意義上則主要經歷了兩種變化:

      首先,邏輯意義消退,元話語功能凸顯。如:

      (25)如果我沒記錯,昨天下雨了吧?

      從事理上看,“我沒記錯”與“昨天下雨”之間不具有充分條件關系,即“我沒記錯”并不是導致“昨天下雨”的原因。可見,這里的“如果”已不再表示邏輯推理,“如果我沒記錯”旨在表示說話者對命題“昨天下雨”的主觀確認,元話語功能凸顯。

      其次,主觀性增高。基本話語層面的“如果”句,其主觀性的程度不及元話語層面的“如果”句。這可由人際元話語“如果”句看出。表示命題態(tài)度的人際元話語,說話者通過“如果P”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命題“Q”的主觀態(tài)度。而表示互動協(xié)商的人際元話語,說話者通過“如果P”表達了自己對受話者的關注,這是“交互主觀性”(intersubjectivity)的表現(xiàn),主觀性的程度更進一層。

      四、結 語

      邢福義先生在總結自己的復句研究時,提到了在“五重視”上下工夫:一是重視語法事實的發(fā)掘;二是重視邏輯基礎的考察;三是重視“語表—語里—語值”的三角驗證;四是重視句法格局對語詞運用的制約;五是重視若干問題的理論思考[6]。本文踐行重視邏輯基礎的考察,旨在分析“如果”的非充分條件用法。除了充分條件以外,“如果”還可用于必要條件、充要條件、解說、擇優(yōu)、選擇、轉折等關系。同時,“如果”的使用還延伸到了元話語層面。邏輯關系的拓展、由基本話語層面到元話語層面的延伸,均是“如果”共時語法化的表現(xiàn)。

      (注: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BYY065]“相似復句關系詞語對比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 參見王維賢等:《現(xiàn)代漢語復句新解》,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

      [2] 本文例句來自“國家語委平衡語料庫”(9000萬字)。

      [3] 參見李秀明:《漢語元話語標記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4] 參見李晉霞:《“如果”與“如果說”》,《漢語學報》2009年第4期。

      [5] 參見李秀明:《漢語元話語標記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6] 參見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猜你喜歡
      充分條件復句人際
      連動結構“VP1來VP2”的復句化及新興小句連接詞“來”的形成
      集合、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量詞
      漢語復句學說的源流
      韓國語復句結構的二分說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18
      有限μM,D-正交指數(shù)函數(shù)系的一個充分條件
      搞好人際『弱』關系
      從《戰(zhàn)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劍南文學(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
      復句內部不應當用句號
      p-超可解群的若干充分條件
      平定县| 苍梧县| 锡林浩特市| 石狮市| 泰宁县| 丹巴县| 德化县| 蓬溪县| 吉安市| 海盐县| 临高县| 铁力市| 麻城市| 自治县| 措美县| 汉川市| 浦城县| 仁寿县| 连城县| 榆林市| 合肥市| 万源市| 五常市| 炎陵县| 石阡县| 顺平县| 乌审旗| 东宁县| 城固县| 丹江口市| 旬阳县| 沙田区| 武宣县| 扶风县| 洛隆县| 沙湾县| 桦川县| 祁阳县| 巴楚县| 兰州市|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