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女書研究三十年

      2012-04-13 17:12:35倫玉敏
      關(guān)鍵詞:女書江永研究

      倫玉敏

      (武漢大學 哲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女書,系在我國湖南江永、道縣一帶婦女中流傳使用的一種特殊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并使用的女性文字。1982年,青年教師宮哲兵在湖南江永一帶進行民族文化調(diào)查時,得到了一份女書原件,結(jié)識了高銀仙、唐寶珍兩位女書傳人,收集了三本女書?;匦:螅瑢m哲兵根據(jù)此次調(diào)查撰寫了《關(guān)于一種特殊文字的調(diào)查報告》,公開發(fā)表于《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3年第三期上,此論文的發(fā)表視作女書作為文字被發(fā)現(xiàn)的標志。[1]29此后,女書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的普遍關(guān)注,其學術(shù)價值日益凸顯?;仡櫦韧难芯砍晒?,考量其中的得失,對女書未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 何謂女書

      女書,顧名思義,女人之“書”,從名稱上就顯示出了它的性別特色,在長期父權(quán)至上的中國,竟有這種專屬女性的文字流傳使用至今,堪稱奇跡,這也是女書的魅力所在。一般而言,女書有三層含義:一是指女性專用的語言文字,又稱“女字”,當?shù)貗D女把漢字稱為“男字”,自己所使用的文字稱為“女字”或女書;二是指用“女字”書寫的作品;三指書寫女書的載體,如扇面、巾帕、女紅、紙帛等物件。在現(xiàn)實使用中,女書的這三層含義是并存的,在學術(shù)研究中往往傾向于女書作為“女字”的屬性,其作品和物件往往標以“女書作品”、“女書物件”予以區(qū)分。

      1.作為語言文字的女書

      女書首先是一種語言文字。這種文字呈長菱形,右上角是字的最高點,左下角為最低點,主要筆畫有點“·”、圈“○”、豎“|”、斜“/”“”和弧“)”五種,筆畫兩端粗細一致,沒有筆鋒,多斜筆。書寫時按照從右向左,從上到下行款,字體修長秀麗,透露出一種女性之婀娜柔美,也稱“蟻形字”。如:外:;午:;臥;歲。一般認為,女書是一種借用了漢字形體的借源文字,[2]7部分字體還和女紅圖案有關(guān),屬于“單音節(jié)的表音文字,所記錄的語言是當?shù)氐囊环N土話”。[3]123

      2.作為文學作品的女書

      主要指當?shù)貗D女用女書“創(chuàng)作、改編和記錄的民間口頭文學”,[4]2多為七言詩歌唱本,也有少數(shù)五言體、七言雜五言體和長短句。“創(chuàng)作”即婦女原創(chuàng)作品,如“三朝書”、結(jié)交書、姊妹通信、傳記等;“改編”是指將漢文唱本、唐詩宋詞等翻譯成女書;“記錄”作品包括兒歌、哭嫁歌、山歌、謎語等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這些作品內(nèi)容豐富,涉及結(jié)交姊妹、家庭婚姻、宗教活動、女紅藝術(shù)、風俗娛樂、個人情感、社會倫理規(guī)范等方面,還有一些作品牽涉到社會現(xiàn)實話題。

      3.作為載體的女書物件

      女書物件主要有“紙、書、扇、巾”四大類,寫在扇面上的叫做“歌扇”,寫在布帕上的叫做“帕書”、紙片稱“紙文”,還有繡在女紅上的。其中較重要的為“三朝書”,它用布面作封面,宣紙作內(nèi)蕊,上寫賀詞或者祝福語作為禮物送給出嫁的姊妹親友。這些物件保存了大量的女書作品,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女書的重要參考資料,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F(xiàn)在的女書載體形式有了很多創(chuàng)新,如女書書法、纂刻、雕刻、工藝品等,但是這些現(xiàn)代作品除了藝術(shù)和經(jīng)濟價值外,學術(shù)研究價值并不高。

      二 女書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工具書的編纂

      上世紀80年代學術(shù)界剛接觸到女書時,高銀仙、唐寶珍、義年華等幾位女書自然傳人年事已高,年輕女性鮮有學習者,另外女書有“人死書亡”的習俗,婦女去世后部分女書要燒掉,部分送給親友后代留念,女書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當務之急是抓緊對女書資料進行搜集保存,早期女書工作也多圍繞此中心展開,成果較為突出。

      武漢大學宮哲兵教授是女書發(fā)現(xiàn)者和研究帶頭人,他花費了大量精力搜集、保護和整理女書資料,貢獻很大。1986年11月至1987年元旦,他將高銀仙和其孫子接到家中居住,高銀仙手寫了一萬多字的女書作品,返鄉(xiāng)后又寄來了一萬多字的女書作品;1988年到1990年,他收集了很多義年華手寫的女書作品,將二人作品翻譯成漢字集結(jié)成冊,是研究女書的重要文獻。[5]1995年公開出版了《女性文字與女性社會》,在書中公布了《1985年女書調(diào)查原始材料匯編》,這部著作詳細地介紹了女書生存的社會習俗、歷史環(huán)境,以及當年發(fā)現(xiàn)女書的具體過程,是女書研究的奠基之作。[2]2007年宮哲兵和唐功暐出版了工具書《女書通》,采用漢語拼音對女書進行注音,并通過比較女書傳人胡美月、何艷新、陽煥宜,以及宮哲兵、趙麗明、謝志民、周碩沂和唐功暐的女書字匯,從中選取字形較為一致的作為女書標準字,對推廣女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6]

      中南民族大學謝志民教授,對女書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亦為杰出。1991年《江永“女書”之謎》三冊出版,該書根據(jù)女書傳人高銀仙的讀解錄音,逐字標音、注義,所有資料一律采用原件復印,保持了女書字形原貌。[7]2002年出版了《女書發(fā)聲電子字典》,[8]2009年出版了《中國女字字典》,所收女字都來自女書流傳區(qū)1990年以前的女書作品,包括歷史遺存的文本,高銀仙、義年華抄錄的女書書信抄件,高銀仙本人撰寫的女書作品,義年華前期撰寫的女書作品等。[9]該書條目以單字為主,嚴格保持女書的字形原貌,注音以高銀仙、義年華的實際讀音為依據(jù),是研究、學習女書的較好參考書。

      清華大學趙麗明教授1992年主編出版了《中國女書集成》,該書所收資料也獲得了其他學者的相助。書中對可辨讀的429 篇作品進行了逐字逐句的注音釋義和分類整理,是學習和研究女書的佳作。[10]2005年出版了《中國女書合集》,該書所匯集的資料占目前所能見到的女書原始資料的90%以上。[11]2006年出版了《女書用字比較》,介紹了其文字系統(tǒng)內(nèi)部研究(造字,用字,異體字)價值,女書交際用字研究(個體用字量,個體差異,共識度)價值,方言研究價值,理論價值等。[12]

      中央民大陳其光教授收集了五百多篇女書的原件、復印件、摹寫件,從中整理出女字三千四百多個,匯編出版了《女漢字典》。該字典除了“注明女字的形、音義外,還注明了每一個女字的漢字演變過程,從而更直觀地演示了女書與漢字的演變關(guān)系”。[13]江永女書本地研究者、有“男傳女書第一人”之稱的周碩沂編著的《女字字典》(岳麓書社2002年版)也是較為重要的女書工具書。

      三 女書語言文字學研究

      早期學者主要從語言文字學方面對女書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這是女書研究的基礎(chǔ)。女書的族屬、性質(zhì)、起源和產(chǎn)生時代的問題一直是其研究的核心和重點,也是歷來研究的難點,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論斷,推動了女書研究的進步。

      (一)女書族屬和性質(zhì)研究

      學界最早認為女書是與平地瑤有關(guān)的瑤族文字,后來又提出漢字說,得到大多數(shù)學者承認。如宮哲兵早年曾認為,“在上江圩流行的江永土話(女書)實際上是或古代曾經(jīng)是平地瑤的一種語言”。[3]126后來他與嚴學宭合寫的《湖南江永平地瑤文字辨析》仍持此觀點。廖景東、熊定春、趙麗明女、謝志民、李慶福、日本的小蟠敏行、百田彌榮子也曾持此種觀點。[14]93隨著研究的深入,宮哲兵、趙麗明等學者逐漸傾向于女書是一種漢族文字。趙麗明認為:“關(guān)于女書所記錄的語言,近幾年經(jīng)過語言專家的調(diào)查研究確定,它既不是湘語、西南官話,也不是瑤語;而是一種流行于湘南、桂北、粵西北五嶺(大庚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地區(qū)的漢語土話。”[15]16

      關(guān)于女書的文字性質(zhì),主要有兩種觀點。宮哲兵首先提出了女書是一種“表音的音節(jié)文字”,這種音節(jié)文字大約有單字千余個,每個音節(jié)表示一組同音不同意義的語詞,可以完整記錄當?shù)氐姆窖酝猎?[3]123而謝志民則認為女書是一種“記號音節(jié)性質(zhì)”的自源文字;趙麗明、陳其光等學者經(jīng)過研究認為女書也是一種表音文字。目前女書“借源漢字的表音文字”的性質(zhì)已經(jīng)得到學術(shù)界的公認。

      (二)女書起源和產(chǎn)生時代研究

      女書起源和產(chǎn)生時代是女書研究中較為關(guān)鍵的問題,學者們意見各一,引發(fā)了較為廣泛的學術(shù)爭論。其中最主要的觀念可大致分為三種。

      1.女書起源于遠古文字說

      李荊林“通過女書數(shù)詞、量詞、造字構(gòu)件與陶文的比較,女書中的圖案字與彩陶圖案的比較”,[16]187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有很多字形相似甚至相同,由此他得出“女書起源于史前陶文”。[16]潘慎和梁曉霞認為,“女書”因其獨特的女性文化特征,是母系社會的文化遺存,因而“女書”起源于原始母系社會,是古代刻畫文字的母字。[17]但是其論證沒有材料證據(jù)支撐,充滿臆測,得出的結(jié)論比較草率,缺乏基本的學術(shù)規(guī)范。

      2.女書是商代古文字的孑遺演變

      謝志民教授主要持此種觀點。他從語言學角度,對“女書”的字體結(jié)構(gòu)、發(fā)音、語法規(guī)則等方面對“女書”的起源時代進行了考證,并不斷地修證自己的學術(shù)觀點??偟膩碚f他對“女書”起源提出如下論斷:(1)“女書”中除借源楷書外,還存在部分源自先秦的甲、金文字的字符,是一種與甲骨文有密切關(guān)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孑遺和演變;[18]64(2)女書語法中除漢語語法外,還保留了部分百越語法并與古越人的鳥圖騰有關(guān);[19]24(3)“女書”流傳地域最初并不在今江永縣境,而是在齊國南部之夷、越地。[20]108

      3.女書起源明清說

      謝志民的觀點一出,就受到了宮哲兵、容嗣佑、高彥鳴等人的批評。其中宮哲兵通過對“女書”的史志文獻、“女書”物件及內(nèi)容、“女書”傳承等方面的綜合考證,提出了女書起源明清說。他指出,“女書的實物和作品最早追溯到咸豐年間,讀紙讀扇的活動最早追溯到嘉慶年間,女書的傳人最早追溯到乾隆年間,可見女書的產(chǎn)生期,很可能是清初或者明末”。[21]他進一步論證出,“女書”所借用和改造的漢字,多為簡化字,僅有部分為繁體字。簡化漢字古代稱為“俗字”,而宋元俗文學的流行正是俗字得以流行的前提,到了清代,俗字已經(jīng)非常流行了,這也可證明女書創(chuàng)造時期應在宋元以后,很可能在清代。[22]131

      他的觀點得到相當一部分學者的認同,比如趙麗明就從“女書”當?shù)氐纳鐣v史、文化等方面綜合考察,進而得出“女書應該產(chǎn)生于中古以后,甚至是明代前后。就是說作為一套能完整記錄語言的完整系統(tǒng),女書大約有數(shù)百年歷史”。[15]38楊仁里并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史志對所載事件有所取舍遮蔽,過去文人對女性的偏見導致在其史志中失語是很正常的,因此不能作為考證依據(jù)。[23]202還有學者質(zhì)疑“女書”“人死書亡”,不可能發(fā)現(xiàn)更古老的“女書”物件,但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婦女臨終之前會留一部分“女書”給子孫留做紀念的。在目前缺乏其他考古和文獻證據(jù)的情況下,宮哲兵依據(jù)現(xiàn)有的材料進行的解讀是比較科學合理的。[24]5

      四 女書文本和女性主義研究

      女書作品內(nèi)容涉及范圍較廣,它反映了當?shù)嘏哉鎸嵉纳罱?jīng)歷、價值觀念和歷史環(huán)境,不僅具有重要的社會史史料價值,其中蘊含的女性思想對今天女性主義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

      宮哲兵在《女書所反映的婦女生活》一文中,通過對女書文本的分析,還原了江永女性的成長、交際、節(jié)日、婚姻、宗教信仰等生活狀態(tài)。[25]張曉佳認為,女書文本中反映了女性在“公共領(lǐng)域——祭祀”、“私人空間——結(jié)交”、“時間——歷史參與性”三種空間的主體意識。[26]郭世佑認為女書作品《太平天國過永明》不加修飾地坦露了作者對于響應太平天國的升平天國暴動者乃至太平天國本身的真實態(tài)度,值得史學家的注意。[27]臺灣中央研究院民研所劉斐玟女士以西方文本理論為基礎(chǔ),發(fā)表了系列文章來探討女書中的“表意深度”這一課題,[28]藉以揭示其中性別、階層、音聲、權(quán)力、展演和史敘之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并認為通過女書的書寫和吟唱,婦女們可以游移于傳統(tǒng)禮法社會和權(quán)利結(jié)構(gòu)內(nèi)外,將女書在“展演文本的情境中,她們暗地里開疆辟土,為已婚婦女建構(gòu)另類認同的表意空間”。

      從女性主義角度解讀女書也是目前女書文本研究的重點。紀軍認為女書敘事詩所顯露出來的對于男女平等的呼喚,對父權(quán)制、男性中心主義的顛覆以及對女性歷史的重建,都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女權(quán)主義的核心思想。[29]彭陽認為“群體性的聚會交流,使得壓抑在當?shù)嘏约w無意識中的改變、創(chuàng)造等元素蘇醒,為女書的產(chǎn)生提供了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30]207鐘云萍認為女書是父權(quán)壓迫下女性反抗的產(chǎn)物,“‘父權(quán)制’壓迫為女書的產(chǎn)生提供了潛在的動力,江永婦女婚姻上的苦惱、生活中的煩悶有了排解的方法”。[31]40有學者批評這種“壓迫—反抗”的傳統(tǒng)女性研究模式極易忽視女書存在的社會環(huán)境和歷史條件,研究者應擺脫西方中心論的中國婦女“被壓迫—被拯救—被解放”模式。[32]劉秀麗提出女書作品中抗議的內(nèi)容“并不是‘吃人的’或者‘殘酷的’禮制,而是與姐妹團體不相容的外婚制、從夫居的婚姻制度,進一步說,這種婚姻制度在‘五四’以來對儒家禮制的批判中,從來都沒有作為一種批判對象提上日程,并且至今在廣大的漢族人口中依然不容置疑地盛行著”。[33]31

      傅美蓉較為關(guān)注女書和女性身份認同之間的關(guān)系,她認為女書是“女性意識高度發(fā)展的產(chǎn)物,女書的出現(xiàn)標志著女性身份建構(gòu)的開始。在女書作品中,女性試圖通過強化女性身份、頌揚姊妹情誼、再現(xiàn)女性生活、重塑女性形象等方式來實現(xiàn)身份認同,建構(gòu)女性集體身份”。[34]119臺灣學者鄭至慧通過宮哲兵接觸到女書后,積極推動港臺學者參與女書研究,涌現(xiàn)出了顧雁翎、劉斐玟等知名學者,還資助出版了由當年宮哲兵收集、編著的高銀仙和義年華女書手寫作品《女書: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另外她以女書為旗幟在臺北建立“女書屋”,成為臺灣女性主義運動的中心之一。

      五 女書的開發(fā)保護研究

      女書是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隨著女書使用土壤的消亡,女書也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因此,從女書進入學術(shù)界的那刻起,對其進行保護和開發(fā)的工作也同時展開。2002年4月,女書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2006年6月,女書習俗列入《中國非物質(zhì)性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0年中國“女書習俗”搶救保護研討會暨“女書文化記錄工程”項目結(jié)題大會在北京舉行,國內(nèi)外二百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是歷年來女書研討會之高峰。這些活動基本由政府力量主導,但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是項長期工作,短期內(nèi)很難出現(xiàn)效果,更難產(chǎn)生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政府如不能短期內(nèi)從女書開發(fā)項目上獲得預期的經(jīng)濟效益,此種保護活動或很難有步驟的持續(xù)下去,這也是女書保護和開發(fā)面臨的難題。

      從可搜集到的學術(shù)論文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自2000以來,有關(guān)各種女書保護開發(fā)的文章層出不窮,遠遠超過了研究女書的文章,看似一片繁榮。繼續(xù)分析可知,很多文章多為應景而作,不僅對女書保護開發(fā)面臨的問題重復早期女書研究者的成果,很多連最起碼的社會調(diào)研都沒有就妄提意見和建議。這些對策也多抄鑒他人,對女書保護和開發(fā)無甚幫助。也有一些科研成果,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際調(diào)研,對女書的保護開發(fā)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何華湘的博士論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播研究——以女書為例》,通過田野調(diào)查,對女書的保護開發(fā)進行了理論上的探索與闡釋,并根據(j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要求設(shè)計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傳播策略。[35]賀夏蓉的博士論文《多重視角下的女書及女書文化研究》,采用田野調(diào)查、文本細讀,深入分析了女書及女書文化傳承的危機,對當下作為民間文學的女書及對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女書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進行了現(xiàn)代性思考。[4]巧合的是,這兩篇博士論文的作者都是永州本地女性,從中也可窺見永州女性對女書真摯的情感。

      六 反思與展望

      總體來看,三十年來女書研究的成果十分可觀,除專著、資料集外,僅學術(shù)論文就有六百多篇(截止2012年5月7日,中國知網(wǎng))。既往的研究中,學者們關(guān)注的更多的是女書的文字性質(zhì)、起源、族屬、性別特征以及產(chǎn)生這種文字的原因,成果也最為豐富。另外,女書研究的重要文章主要集中在1983年至2003年這20年,且以宮哲兵、謝志民、趙麗明三位“元老級”的學者成果居多,近年來有些研究基本是以此三人的成果為參考進行闡述,并未有新的突破,甚至做著同義反復的工作,以至于貌似眾多的研究成果,實則并非那么繁榮。尤其是最近10年的研究成果中,除了女書開發(fā)保護領(lǐng)域看似發(fā)展較快外,其他領(lǐng)域研究鮮有進展,女書研究后繼乏人。

      具體來看,過往研究中存在以下不足,在今后的女書研究中,應引起學者們的重視。

      1.女書起源問題依舊未能解決

      經(jīng)過學術(shù)界的努力,女書的文字性質(zhì)基本得到解決,但是女書產(chǎn)生的原因依舊懸而未解。從研究現(xiàn)狀來看,母系社會、商代古文字以及漢字借源改造是女書文字來源的三種說法,其中漢字借源說得到多數(shù)的承認。但是為何當?shù)氐呐圆挥蒙鐣ㄐ械臐h字,而專門借用或發(fā)明另外一套文字體系?單純地從父權(quán)制對女性的壓迫來分析并不說明任何問題。此外,很多學者認為女書是由“女性倉頡”創(chuàng)造的,這個女性倉頡或是女性群體,或是某個杰出女性,但是同樣忽略了促成這些女性借用改造或創(chuàng)制文字的社會動因。

      2.研究方法單一

      以往女書研究的方法,主要以語言文字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等某一方法為主,且研究視域偏重于女書的語言文字性質(zhì)和起源這兩方面。而女書是一種綜合的文化現(xiàn)象,涉及文字學、民間文學、女性主義、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多學科,必須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綜合探討其發(fā)生演變的過程。在女書文本研究中,“‘精神分析法’、‘讀者反映理論’、‘形式主義’和‘新批評’等等,在‘女書’研究中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可是,從前的‘女書’研究者對這些具有現(xiàn)代色彩的研究方法運用得極少。當然以‘女權(quán)主義’觀念研究‘女書’的還是不少,只是有的成果有生搬硬套的嫌疑而已”。[36]88

      3.缺乏對女書與女性社會的整體研究

      女性社會作為女書的生存土壤,除早期宮哲兵等學者外,鮮有人關(guān)注。江永女性們通過紡織、女紅、唱歌、互訪、節(jié)日等活動,形成了一個內(nèi)部活躍、外部與男性隔絕的特色鮮明的女性社會,女書正是貫徹整個女性社會的交流工具。在缺乏相關(guān)的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的現(xiàn)實研究條件下,將以往研究由關(guān)注女書本身,轉(zhuǎn)向其所依賴的生存土壤——女性社會,通過歷史的綜合考察,還原女性社會的發(fā)展軌跡,可以更加真實和清晰地揭示女性社會與女書之間的必然關(guān)系。同時也有助于清除掉附加在女書身上的種種“神秘”,將其還原為一種在當?shù)氐臍v史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下自然發(fā)生的文化現(xiàn)象。

      4.對女書和宗教之間的關(guān)系關(guān)注較少

      女書具有很強的宗教祭祀功能,這不僅在大量的女書文本中有具體的體現(xiàn),歷史上和當代的女書活動中心也是圍繞著女神廟進行的,女書是整個宗教信仰活動展開的主線,也是溝通神、人的媒介。另外,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在江永女性話語權(quán)爭奪、女性參與公共領(lǐng)域事物以及加強女性內(nèi)部認同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目前,從這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的僅有宮哲兵教授指導的祁巖的碩士學位論文《女性社會的女神信仰》,從宗教學角度,對獨特女性社會的民間女神信仰及其與女書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分析,[37]鮮有其他成果。

      另外,道縣、江華等地境內(nèi)也存在著女書,部分學者對“江永女書”命名持有異議,這其中固有建國后行政區(qū)域劃分的因素,李慶福等新版編著以《永州女書》[38]命名是有其積極意義的。文章最后對女書研究不足之處的反思,希望引起學術(shù)界關(guān)注,共同努力,開拓女書研究新局面。

      [1]宮哲兵.女書:中國女性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字[J].中國民族,2005(7).

      [2]宮哲兵.女性文字與女性社會[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3]宮哲兵.關(guān)于一種特殊文字的調(diào)查報告[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3(3).

      [4]賀夏蓉.多重視角下的女書及女書文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5]高銀仙,義年華.女書:世界唯一女性文字[M].北京: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1991.

      [6]宮哲兵,唐功暐.女書通[Z].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7]謝志民.江永“女書”之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8]謝志民,王利華.女書發(fā)聲電子字典[Z].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9]謝志民,謝燮.中國女字字典[Z].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0]趙麗明,周碩沂.中國女書集成[G].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

      [11]趙麗明.中國女書合集[G].北京:中華書局,2005.

      [12]趙麗明.女書用字比較[M].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06.

      [13]陳其光.女漢字典[Z].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14]李慶福.女書文化研究20年[J].廣西民族研究,2003(2).

      [15]趙麗明.女書與女書文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

      [16]李荊林.女書與史前陶文研究[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

      [17]潘慎,梁曉霞.原始母系社會的文化——江永女書[J].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4).

      [18]謝志民.“女書”是一種與甲骨文有密切關(guān)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孑遺和演變[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1(6).

      [19]謝志民.“女書”語法結(jié)構(gòu)中的百越語底層[J].民族語文,1992(4).

      [20]謝志民.從“女書”刀幣字看其在先秦的流傳地域[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l993(3).

      [21]宮哲兵.女書時代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2(5).

      [22]宮哲兵.論江永女書決非先秦古文字[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6).

      [23]楊仁里.江永女書發(fā)生期之我見[J].零陵學院學報,2004(1).

      [24]倫玉敏.“女書”起源研究的爭鳴及其學術(shù)意義[J].孝感學院學報,2012(7).

      [25]宮哲兵.女書所反映的婦女生活[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4).

      [26]張曉佳.從女書論空間、時間中的鄉(xiāng)村女性主體意識[J].理論界,2011(5).

      [27]郭世佑.從“江永女書”看江永勞動婦女對太平天國起義的真實態(tài)度[J].求索,1997(6).

      [28]劉斐玟.書寫與歌詠的交織:女書與湖南江永婦女的雙重視維[J].臺灣人類學刊,2003(1):1-49;從“以情為意”到“意由境轉(zhuǎn)”:江永女書與“訴可憐”[C]//余安邦.情、欲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225-288;文本與文境的對話:女書三朝書與婦女的情意音聲[J].臺灣人類學刊,2005 (1):87-142;開顯Geertz 的深描闡微:女書文本的敘說、閱讀與展演[J].臺灣人類學刊,2007(1):63-107.

      [29]紀軍.女書敘事詩與女性敘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30]彭陽.女書中的集體無意識表達[J].廣西社會科學,2008(10).

      [31]鐘云萍.“父權(quán)制”思想對江永女書中女人婚姻的影響[J].船山學刊,2009(2).

      [32]駱曉戈.女性學背景下的江永女書研究[J].藝海,2010(2).

      [33]劉秀麗.婦女研究中“壓迫-反抗”敘述模式的困境——以江永女書研究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10).

      [34]傅美蓉.女書與性別身份認同[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35]何華湘.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播研究——以女書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36]鄒建軍.對“女書”研究中存在問題的回答[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4).

      [37]祁巖.女性社會的女神信仰[D].武漢: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8]李慶福,馮廣藝,邵則遂.永州女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女書江永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例外之外
      女書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50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女書習俗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歌冊,獨特的“女書”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22
      守得云開望月圓
      女書傳承和保護的現(xiàn)狀與對策
      乐亭县| 繁峙县| 高雄市| 遂溪县| 图木舒克市| 二手房| 罗源县| 夹江县| 神农架林区| 新龙县| 呼玛县| 鹿泉市| 武汉市| 翁牛特旗| 邳州市| 靖江市| 遵化市| 咸阳市| 庆元县| 高安市| 怀宁县| 翼城县| 陇西县| 临桂县| 比如县| 宾川县| 罗山县| 杂多县| 松江区| 兴宁市| 元氏县| 密山市| 榆中县| 怀柔区| 济源市| 眉山市| 景洪市| 康马县| 雷州市| 潼关县| 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