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忠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海南???571158)
文獻與詩學意義并具的清人宋詩選本研究
——讀謝海林《清代宋詩選本研究》
阮 忠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海南海口 571158)
唐宋詩入清,承明而有宗唐與宗宋之別,與之相應(yīng)而有唐詩選本與宋詩選本,實在是古代詩歌傳播的常態(tài)。其間宋詩選本之夥,自然引起當下學人的關(guān)注,謝海林著《清代宋詩選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即是其一。
海林在該書的“緒論”中簡單梳理了清代宋詩選本研究的現(xiàn)狀。在他看來,當下的清代宋詩選本研究存在兩大不足,一則是“囿于聞見……摸查還不夠清楚全面”。二則是“較為零散”。而這些研究客觀存在的空間,構(gòu)成他清代宋詩選本研究的基礎(chǔ)。同時,海林是在南京大學程千帆先生倡導的“文獻學與文藝學相結(jié)合”或說“考證與批評密切結(jié)合起來”的學術(shù)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他賦予該書的使命是:“摸查清代宋詩選本的著錄、存佚情況,以個案為研究對象、考察編者的審美傾向、編纂動機、文獻來源、選錄標準、選目編排等,通過文本細讀、比勘校對、計量分析及其他方法,解決具體的問題,盡可能挖掘每一個選本所蘊含的詩學價值與意義,觀照有清一代宋詩選本的整體面貌與演進歷程,進而將文獻學與文藝學、社會學、學術(shù)史等諸學科綜合起來研究,還原選本所處的歷史形態(tài)與背景,準確把握清代宋詩選本與社會、文化、思想、文學之間的關(guān)系,得出全面、客觀且有價值的論斷?!雹僦x海林:《清代宋詩選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未注明出處者均同此。對于本書來說這一使命包羅了太多的問題,實在顯得有些沉重。
海林將全書分為兩個部分,即上篇的綜論和下篇的個案研究。按照他的研究思路,其下篇的個案研究當是上篇綜論的基礎(chǔ)。而在該書的“附錄一”里,他所敘錄的清代宋詩選本有85種,且不算通代詩選中的清代部分。在這85種中,他所選的只有五種,即潘雪帆等的《宋詩啜醨集》、陳焯的《宋詩會》、曹庭棟的《宋百家詩存》、厲鶚的《宋詩紀事》和許耀的《宋詩三百首》。那么,在這五部書的個案研究中,海林的關(guān)注點是什么呢?
海林的每一個案研究都有不同的面貌,他闡述《宋詩啜醨集》的選詩旨趣,《宋詩會》“以詩存史”的編纂特點,《宋百家詩存》的文獻來源、《宋詩紀詩》的近三百年研究述論、《宋詩三百首》的沉寂原因,從而體現(xiàn)出“因書立體”的特征。這當然只是表象。在具體的研究中,海林有意推動學界既有研究的前行。如《宋詩啜醨集》的研究,目前僅見申屠青松《清初宋詩選本研究》所論“編者生平、選詩標準及與明代竟陵詩學之關(guān)系”,而他所論更詳,或為申屠青松論所未及。如關(guān)于《宋詩啜醨集》的選詩旨趣,他分別從選家的詩學思想、所選詩人和作品兩個方面作了論證和解析,并推及它在流傳過程中產(chǎn)生的影響。關(guān)于《宋詩會》的研究狀態(tài),與《宋詩啜醨集》相類似,海林同樣對其作了較全面的研究,言前人之所未言。
在如是研究的過程中,海林的論述有三個基本特點。
其一,注意所論的邏輯性及傳承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如論《宋百家詩存》的文獻來源,“從《兩宋名賢小集》的流布看《詩存》選源之依據(jù)”,“從清代初期重要書目的著錄看《詩存》諸集之流傳”,“從詩人小傳看《詩存》與《兩宋名賢小集》之關(guān)系”。探討的三種角度都重視“關(guān)系”,從而易于理解《宋百家詩存》的價值和貢獻。又如從厲鶚的交游網(wǎng)絡(luò)、江浙私家藏書來審視《宋詩紀事》的編纂也有同樣的意義。
其二,注意宋詩選本的文獻特征。如說《宋百家詩存》的文獻保存價值時,涉及文獻輯佚、文字???。海林沒有把自己局限在宋詩選本優(yōu)點的說明,同時指出這些選本存在的問題。如說《宋百家詩存》收入宋人的詞作導致體例不純,誤收重收,詩題誤署、詩句竄改、詩句脫誤、小傳錯訛等等,以見其考辯的精細之功。
其三,注意宋詩選本的詩學特征。前面提到,海林的研究方法是有意識地將文獻與文學、文獻與批評結(jié)合在一起。所以他在有的個案研究中,揭示其具有的詩學價值。如說《宋百家詩存》的編者小傳:“考鏡詩人源流。”海林雖然在行文中有“值得稱道的是曹庭棟對那些二三流詩人的賞鑒頗具只眼”的評價,但他主要是用文獻說明詩人及其詩歌的源流而不加以論說。對詩歌體派的辯析、詩人風格的品評亦然。如說杜旃“詩法老杜”,說胡仲參“江湖派也”。
海林對清人宋詩選本的個案研究,奠定了對它們進行綜論的基礎(chǔ)。從總體上看,他認為清人的宋詩選本“保存了大量的宋詩文獻”、“彰顯了詩學思潮的離合消長”、“反映了清代宋詩學體系的建構(gòu)歷程”都有道理。他的清人宋詩選本的個案研究在不同的程度上也說明了這些問題。但個案研究終不及綜論來得全面而系統(tǒng)。
可取的是,海林在宋詩選本概述中,給了人們關(guān)于宋詩選本的歷史縱深感。他在首章的第一節(jié)“清前宋詩選本述略”里,梳理了宋元時期的宋詩選本,看到宋人的宋詩選本囊括了選本的諸多形態(tài)、體例漸趨完備、具有文學批評的當代意識等。其中有一個很有意味的潛在意義,即宋以后的宋詩選本皆受宋時的宋詩選本影響,只是不同的詩人懷有不同的詩歌趣味及詩歌批評觀念,從而使后來產(chǎn)生的宋詩選本絕對不同于宋代的宋詩選本。當然,宋詩選本并非是單純的詩歌讀本,海林所說選本“是最富包容性又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文學批評方式”可謂是學人的共識。選本即使不加任何點評也是批評。但時代畢竟不同了,清人選宋詩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宋人選宋詩。正因為如此,海林首先展示給讀者的是清代宋詩選本的形態(tài)特征。他所說的清人選宋詩使宋詩選的內(nèi)容豐富、形態(tài)多樣,編選宗旨多元化,母本的系列選本以及地域性特征等,多少有清人選宋詩的新風貌。
同時他特辟專章討論清代宋詩選本與江南文化的問題,這是因為清代的宋詩選本多為江南人所為。于是有宋詩選本的地域性表征、江南文化的詩性精神、江南的私家藏書對宋詩選本的影響等問題。這三者都與江南文化息息相關(guān)。不過所謂地域性、私家藏書與詩性精神雖然都影響清代宋詩選本,但唯有詩性精神直接與文學批評相系。這一點在宋詩選本與江南文化一章中沒有充分展開,而讓讀者在第三章也是綜論的最后一章里去審視“從宋詩選本看清代宋詩學之演進”。
海林認為,清人的宋詩選本從三個向度來構(gòu)建宋詩學,即辯體、推宗和融通。清人自知選詩之難,難在以一人之心合天下人之心。這也是,以什么為參照標準就是很大的問題,況且清代詩壇的宗唐與宗宋之爭一直存在,并影響到選壇。海林在紛繁的選壇狀態(tài)中,爬梳出清人的宋詩辯體客觀存在的兩個維度:以性情人品論宋詩,以源流正變論宋詩。清人厲鶚在《樊榭山房集》里說:“詩不可無體,……詩之有體,成于時代,關(guān)乎性情。”這并不是什么新論。只是將詩體的形式之辯轉(zhuǎn)化為性情之辯,它必然會導致辯體的困難。源流正變之辯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卻又是宋詩辯體的無奈之舉。詩歌至宋,體式已經(jīng)成熟,各體皆為詩人所用,使形式上的體式之辯不再有根本的意義。那么,宋人與唐人的性情、人品之異總是存在的,如是之辯也不失為一種途徑。況且姚塤在《宋詩略序》里認為宋人“舒寫性情,牢籠物態(tài),脫去唐人面目”呢?至于宋詩的源流正變既與唐詩不可分,又因宋人好才學且以才學入詩,終究與唐詩有別,成為真正的“宋體”之詩了。
清人選宋詩的推宗,海林認為有兩層詩學意義,其一有助于后學的師法,其二是彰顯選家的詩學觀念及推動宋詩的傳播。在這里,他重點提煉出清人對蘇軾、黃庭堅和陸游詩的推崇?;蛑刈?、求新,或重學識、境界,認為他們以此為基點選錄宋詩。當然三者之同中又有不同,如清人還從忠君愛國的角度來推舉陸游詩。海林在這一章中用力甚勤,他借《宋詩啜醨集》等八部較為重要的宋詩選本,用計量的方法臚列了清人所選錄的蘇、黃、陸之詩,以見其數(shù)量、體式和詩學觀念。至于融通則是兼取唐、宋之詩,或說是轉(zhuǎn)益多師。這是清人宗唐與宗宋之外的新途徑,是詩壇的必然。而海林的“綜論”至此也戛然而止了。
本來,海林在本書中,置綜論于前,個案研究于后,我則先言其個案研究,然后才及綜論。這只是為了我評述的便利,而海林的清代宋詩選本研究必然是從個案研究開始的。很自然,上述提到他個案研究的三個特點也體現(xiàn)在他的綜論之中,構(gòu)成本書尤重文獻的基本特征。海林的理論闡述最多的是在“從宋詩選本看清代宋詩學之演進”一章里,但相對于全書來說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這似乎給人留下重文獻而輕詩學的些許遺憾。但念及他在該書的“后記”里說,在完成本書之后,擬通過清代社會、地域文化及詩學思潮等的結(jié)合研究,“還原清代詩學演進的歷程、觀照清人如何建構(gòu)宋詩學體系,進而編撰一部清代宋詩學史稿?!边@使我們很有必要期待海林的新著問世,相信他會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Xie Hailin’sStudies on Selected Song Poems in the Qing Dynasty Interpreted
RUAN Zh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I207.22
A
1674-5310(2012)-05-0071-03
2012-02-29
阮忠(1952-),男,湖北黃陂人,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學。
(責任編輯胡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