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
醫(yī)療費用不斷上漲,人們的眼光集中的醫(yī)療制度上,這沒有錯,但是也不是這么簡單。一方民眾是否可以看得上病,是當地政府義不容辭要行使的責任;能否看得好病,也許是醫(yī)生的責任多些。但是,是否不生病和少得病,就是關系到你我他的復雜問題了。
不生病是不可能的。在經濟供給不足的年代,政府只要把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好了,健康知識普及到各家各戶,所花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不大,全民參與,效果很好,短時間消滅了很多影響人們健康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這就是當年愛國衛(wèi)生運動的威力。我們先不要說看病的質量,“不得病少得病”,確實是比當今科學“昌明”的年代做得好。
斗轉星移,時過境遷,人們的觀念隨著欲望的膨脹不斷改變著。經濟發(fā)展無疑給人們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與享受,這種不管來自物質與精神上的享受,在比較中不斷膨脹。國家如此,政府如此,人亦如此。
現在再也不是“一鋪床,一間房”樸素年代,而是一個全民拉動內需的,以經濟發(fā)展為中心的年代了!“羅衣”緊緊地裹著人。幾近到了“暴殄天物”而沒人“哀”的新時代。也正是這種貪婪,使我們生存環(huán)境大大地被破壞,破壞的環(huán)境帶來的是人們的精神與軀干慢慢被侵蝕……在此,我們暫且不談政治與經濟,我們就三言兩語談談病與“貪婪”。
我們的古人的健康理念非常簡單,食用的是自然、無污染的食物,也是因為生產能力的限制。食物不充裕,進食量自然就會受到限制,而且多是以種植的五谷為主食,由于不能儲存、沒有保鮮添加劑,而食用新鮮的食物。繁重的上山下鄉(xiāng)農活如狩獵、種植也使人的體格和體能增強,這也促使了人類進食應節(jié)的新鮮食物環(huán)境與人體的基因,就是在這種“適應中”衍生。
人們在這種“粗狂”的環(huán)境下,“被迫”和大自然的陽光、冷暖氣候、微生物等進行親密接觸和交流,人與大自然在“天人合一”下和諧,各取所需。人不僅得到天賜予的糧食,更使人思想“簡單”不容易有“想法”,視“高奢求”為恥辱,這就是人的原始的神奇的生命力。
社會發(fā)展了,首先是人們“有機會”多吃多飲,吃得太多。吃得多,加上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很多病就出來了。不是說“富貴病也青睞藍領”嗎?
“富貴病”不但青睞所有人,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社會和經濟價值,拉動了內需,拉動的飲食業(yè),拉動了制造業(yè),拉動了藥品制造業(yè)和流通,也拉動旅游業(yè),更是拉動了環(huán)保業(yè),一個拉動如此多行業(yè)的“疾病經濟學”日益被人們看中。殊不知,不管股市的強勁與疲弱,“露尖尖”的還是與人們健康相關的企業(yè)。為什么呢?不言而喻……
也有人質疑說,你在這個位置上不知道社會底層人的生活與苦楚,有人引用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來批評“健康倡議”。我們還是不談 “倉廩實、衣食足”、“知禮節(jié)、知榮辱”之間的哲學和政治學深層含義。我只想告訴不管是先富起來,還是正在走和想走近富的人們一個健康道理,這個“道理”的政治觀和哲學觀就請大家自己演繹。
我們需要反?。耗韵碌氖澄镏杏卸嗌偈墙】蹬c適當的?告訴你:只有四分之一的食物是為自己吃,其余的四分之三是為別人吃,包括為醫(yī)生吃。
記?。喝梭w內在具有很強的康復能力,和自穩(wěn)態(tài)的能力。身體的自生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也能使機體自然痊愈。
認識自己,做好自己。
(作者為廣東省衛(wèi)生廳副廳長)
您吃下的食物中有多少是健康與適當的?只有四分之一的食物是為自己吃,其余的四分之三是為別人吃,包括為醫(yī)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