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匆匆
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一支戶外探險隊徒步穿越原始森林,領(lǐng)略那拉錯與那木拉山的湖光山色,在克服體力透支和風(fēng)寒效應(yīng)之后,直抵南迦巴瓦峰腳下,秋高氣爽里,守候它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容顏……
南迦巴瓦峰不僅有一種令人窒息的野性之美,還總是呈現(xiàn)出壓迫人的氣勢。
作為喜馬拉雅山脈東端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山又叫做“那木卓巴爾山”,藏語的意思是“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它位于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南側(cè),佇立在喜馬拉雅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的會合處,是林芝、墨脫、米林三地的界山。
不過,南迦巴瓦峰那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常年云遮霧蓋,時常難見真容。如果要欣賞這座險峻的奇峰,最好是在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因為只有此時,它露面的機率才比較大。南迦巴瓦峰傳統(tǒng)的觀賞點主要有兩個:一個在色季拉山口,不過離得較遠,看不很真切;另一個在派鄉(xiāng)附近。但想要領(lǐng)略這座雪山最輝煌的景色,還是要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直抵其腳下,去迎接那種撲面而來的震撼感……
我們在早秋的綿綿陰雨中,花了5天時間,一路走向南迦巴瓦,徒步來到它的腳下,一邊尋找最佳觀景點,一邊等待它露面。前兩天陰雨綿綿,但我們沒有放棄;后兩天它若隱若現(xiàn),多少帶給了我們一些驚喜;最后一天,它終于露出了婀娜多姿又變幻莫測的容顏,讓我們徹底震撼!
營地周圍,近處繁花似錦,遠處云霧繚繞,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附近沒有干凈的水源,我們只好用紙巾來慢慢過濾水。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也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氣通道——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整個大峽谷地區(qū)氣候異常濕潤,加之群山環(huán)抱,山地垂直變化較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帶和動物帶,造就了這個世界上生物多樣最豐富的峽谷。
在南迦巴瓦附近,有多條比較好的徒步線路,難度不大而又風(fēng)景絕美,其中兩條比較知名:一條是去南迦巴瓦大本營和那拉錯;另一條是“轉(zhuǎn)加拉”,也就是當?shù)夭孛褶D(zhuǎn)山看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壘的線路。當然,你也可以將兩條線路串在一起,大約需要5~6天的時間。
當我們馬不停蹄地到達派鄉(xiāng)渝州飯店時,已經(jīng)深夜12點多了。這家飯店比較簡陋,但價格實惠,一個床位才20元,店里的重慶菜也做得相當不錯。不過,當?shù)叵驅(qū)Ыo我?guī)砹艘粋€壞消息:因為前段時間下雨,雅魯藏布江猛漲,水位太高,加拉村那邊的船家不愿意擺渡過江,因此我們原本計劃的轉(zhuǎn)加拉就落空了。我們馬上啟用應(yīng)變方案,把原來的5天環(huán)線徒步改成3+2——3天在雅魯藏布江南岸徒步,2天在北岸徒步。這樣一來,雖然難度有所降低,但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飽覽風(fēng)景。
第一天的計劃是徒步去南迦巴瓦大本營。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體力,我們要了一輛面包車和一輛卡車,把大家送到徒步的起點——格嘎大橋附近。12點,我們開始在蒙蒙細雨中徒步前行,一邊遠眺南迦巴瓦,一邊回望雅魯藏布江。我們輕裝,協(xié)作負重,不一會兒,協(xié)作就跟不上我們的節(jié)奏了,大家只得放慢腳步,不時地停下來等他們。下午3點多,我們到達了大本營附近的極定村,不過這里已經(jīng)沒人居住,只剩下幾間舊房子,大伙兒決定就地扎營。
營地周圍的風(fēng)景不錯,近處繁花似錦,遠處云霧繚繞,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附近沒有干凈的水源,我們只好用紙巾來慢慢過濾水。傍晚,我們圍著篝火唱歌、跳舞,協(xié)作們也很快加入了進來。
徒步了10個多小時,隊員們?nèi)计v不堪,由于體力透支再加上風(fēng)寒效應(yīng),幾名隊員開始出現(xiàn)了失溫現(xiàn)象。
第二天最具挑戰(zhàn)性:海拔上升1000多米,徒步10個多小時,還要在海拔4400米的地方扎營。早上8點起床后,我就要求隊員們吃飽帶足,出發(fā)前還讓一位老隊員帶領(lǐng)大家做了熱身操。
徒步剛開始,路面還比較平緩,大家走得很輕松。接下來的一段是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偶爾小雨淅瀝,走起來感覺很爽。大約11點,我們來到一條溪谷,溪水很急,溪寬約兩米,無法通過。向?qū)ё屛覀冊谛∠呅菹ⅲ渣c干糧補充能量,同時協(xié)作們利用附近的樹木搭建起一座簡易橋。過了一會,橋搭好了,通過有些危險,我要求協(xié)作在兩頭接應(yīng)隊員,確保大家都安全通過。
下午4點半,抵達一個海拔4000多米的三岔路口:往左是那拉錯方向,向右則是第二天下山的方向。此時,隊員和協(xié)作已經(jīng)徒步了7個多小時,大家都有些累了,想就地扎營,但經(jīng)過討論,最終還是決定咬咬牙繼續(xù)趕路,到天黑之前扎營。
真正的挑戰(zhàn)從此處開始,因為要爬升300多米,還要趕在天黑之前到達營地,已經(jīng)徒步7個多小時的隊員們體力消耗很大,少數(shù)隊員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高山反應(yīng)。
安排好開路和收隊的人之后,我最后一個出發(fā),追趕前隊。一路上,隊員們男女搭配,互相照顧,隊伍前后都有協(xié)作帶路,前、中、后都用對講機保持聯(lián)系,隊形保持得不錯。而就在此時,雨開始下得更大,風(fēng)也刮得更猛,我要求大家趕緊加衣,小心風(fēng)寒效應(yīng)。可是,因為向?qū)]有來過那拉錯,對營地的位置意見不一,耽誤了一些時間。這時候,體力透支加上風(fēng)寒效應(yīng),幾名隊員開始出現(xiàn)失溫現(xiàn)象,于是我們決定在那拉錯上面的草地上扎營。此時已是傍晚7點多。這一天,隊伍徒步了10個多小時,夜幕即將降臨,隊員們都疲憊不堪。
一般來說,失溫隊員只要鉆進帳篷,換上干凈衣服,再鉆進睡袋休息一會兒,喝點熱水,補充些能量,基本都能緩過來。我也嚴重失溫,渾身發(fā)冷,便鉆進睡袋休息,讓自己盡快恢復(fù)體溫,并委托幾個有經(jīng)驗的男隊員照顧其他失溫隊員。這是考驗隊伍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時候,狀態(tài)好的隊員開始燒水做飯,給失溫隊員送去熱水袋取暖。有好幾名隊員還跑到我?guī)づ袂皢柡畣柵?,端茶送水,真讓我感動?/p>
在我們走向南迦巴瓦的旅途中,一路飽覽雅魯藏布江兩岸旖旎的自然風(fēng)光和藏民族獨特的人文風(fēng)情。流逝了千萬年的雅魯藏布江,乳汁一般哺育著兩岸從碧綠到金黃的土地,也孕育了勤勞的藏民族和一個個依山傍水的藏族村落。
那拉錯與那木拉山,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放眼望去,兩個高原湖泊一大一小,緊密相連,如同南迦巴瓦的兩滴眼淚,攝人心魄。
那拉錯,也叫“那木拉錯”,又稱“天目神湖”,其實是由兩個緊密相連的湖泊組成。關(guān)于其名字的來歷,就連當?shù)叵驅(qū)б哺髡f不一。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那里有座那木拉山,山腳下的這個湖就叫那木拉錯?!澳悄纠痹诓卣Z中的意思是“很高的地方”,顧名思義,這個湖位于海拔很高的地方。
經(jīng)過一夜休息,我基本恢復(fù)了體力。早上7點,順手拉開帳篷,雨停了,陽光開始照射下來,躺在帳篷里就能看見對面的那木拉山。趕緊起床,一邊追逐太陽的光線,一邊環(huán)顧營地四周的風(fēng)景,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在與那木拉山相反的方向,有幾座雪山冒出來,開始出現(xiàn)“日照金山”的景象。我有一種強烈的預(yù)感,在山坡的那一邊,肯定有意想不到的美景在等著我們。
來不及洗漱,我背上攝影包就朝附近的山坡上跑去,果然,對面是一排壯美的雪山,雪山下面是浩瀚的云海。在兩天連綿的陰雨之后,終于迎來了第一個好天氣,一掃心中的陰霾和郁悶。我趕緊吆喝隊員們上來,面對如此美景,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看完雪山和云海,趕緊回到營地,吃完早餐后便直奔那拉錯湖邊,這里是另一番景色:這個“天目神湖”海拔4300米,由那木拉山冰川融水注入而形成,與那木拉山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呈現(xiàn)出高原湖泊的秀美。放眼望去,兩個高原湖泊一大一小,緊密相連,如同南迦巴瓦的兩滴眼淚,攝人心魄。
聽協(xié)作們說,從那拉錯返回派鄉(xiāng)的路上,有幾處地方可以看見南迦巴瓦。我們就一直在期待中奔跑和下降,可惜云層太厚,始終無緣與它相見。下午5點,前面開路的隊員下到大峽谷景區(qū)的公路邊,此時,南迦巴瓦開始若隱若現(xiàn),最后終于從云層中露出一個尖尖的小頭來,我們開始激動起來,畢竟在徒步整整3天之后,我們終于第一次看見了南迦巴瓦。
沿著雅魯藏布江徒步,看云霧升騰,等待太陽升起,能如此清晰地看見整個南迦巴瓦,讓人幸福無比。
以前我也和多數(shù)人一樣,以為要看南迦巴瓦就必須去直白村。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大峽谷對岸的索松村到達林村一帶,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觀賞位置,這一帶不僅視野開闊,且畫面層次豐富。
5點起夜,在客棧二樓看見滿天的星星和月亮,還有遠處的雪山。天氣真好,我無法繼續(xù)入睡,恨不得馬上跑到一個能看見南迦巴瓦的觀景點。下到一樓,經(jīng)過一番周折,終于約到了一輛車,送我到觀景點拍攝。我興奮地叫上了同樣喜歡攝影的隊員另外4名隊員,5個人匆匆忙忙趕往約好的等候處,沒想到開車的周先生也是一個戶外達人,曾攀登過多座雪山,且喜歡攝影,對大峽谷一帶的攝影時間、季節(jié)和地點了如指掌,真是投緣,相談甚歡。
大約早上7點,周先生把我們送到一個離派鄉(xiāng)最近的觀景點。此時天剛蒙蒙亮,照片略帶一點藍調(diào),南迦巴瓦更顯神秘。四周一片寂靜,靜到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聲。我們沿著雅魯藏布江徒步,看云霧升騰,等待太陽升起。能如此清晰地看見整個南迦巴瓦,我們感覺此刻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回到派鄉(xiāng),我們又坐著大卡車朝索松村進發(fā)。在那里,從一些藏家樂的平臺上就能看見南迦巴瓦。但我們希望有更好的營地,便繼續(xù)前行,路越來越窄,路況越來越差,最后只好讓大卡車停在路邊,徒步去找營地,終于,我們在大峽谷邊緣發(fā)現(xiàn)了一個更好的扎營位置:腳下是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對面是美麗的南迦巴瓦,因此被我們戲稱為“五星級營地”。遺憾的是,下午的天氣不好,云層太厚,南迦巴瓦始終深藏不露。晚上我們就在“五星級”營地發(fā)呆,等云霧散去。我架好三腳架,不停地摁下快門,希望能拍到南迦巴瓦在星空下的雄姿。
從大本營至那拉錯的路上,我們冒著雨穿越一片原始森林。森林中,松蘿滿枝,苔蘚鋪地,不時有被砍伐的大樹擋住去路。在有些陡峭、滑溜的地段,我們不得不在向?qū)У膸椭峦ㄟ^。
一步步接近南迦巴瓦,我們耐心地等待籠罩在這座圣山上的云霧散開。終于,在整整徒步了3天之后,老天眷顧我們,吹散了南迦巴瓦上的云霧,我們終于第一次看見了南迦巴瓦那俊美的容顏——山頂上的流云變換著,像形狀各異的帽子戴在它的頭上。
云霧開始散去,南迦巴瓦露出頭來,若隱若現(xiàn),它頭頂上不斷變化的云霧,仿佛是各種不同的帽子,婀娜多姿,變化無窮……
從這天下午兩點到第二天上午8點,整整18個小時,我們都在等待南迦巴瓦露面。我們送走了日落,迎來日出,可就是看不到南迦巴瓦的真面目。南迦巴瓦似乎在考驗我們的耐心和誠意,部分隊員已萌生退意,但我還是非常艱難地作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讓一位協(xié)作回到索松村找一輛小面的送我們?nèi)ミ_林村。據(jù)說,如果天氣好,在那里可以同時看見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壘。
大約在上午10點,云霧開始散去,南迦巴瓦露出頭來,若隱若現(xiàn),我們停車拍照。此后的一個多小時,從索松村到達林村的路上,南迦巴瓦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漂亮,特別是它的頭頂上不斷變化的云霧,仿佛是各種不同的帽子,婀娜多姿,變化無窮!我們慶幸自己沒有放棄,終于等來了最美的南迦巴瓦景觀。
中午,司機帶我們到達林村的一戶藏民家,喝酥油茶,吃酸奶,深度體驗當?shù)夭孛竦纳?。我們意猶未盡,繼續(xù)往赤白村方向徒步。離開達林村不久,我們到達了一個可以看見加拉白壘的地方,原來這里就是驢友們所說的可以同時看到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壘交相輝映之處,可遺憾的是,此時兩座雪山都躲藏在云霧之中。我們一路狂奔,一直走到一個大拐彎的觀景點,可惜位置太低,視野不夠開闊,不得不無功而返。
我們告別了南迦巴瓦。但這一段旅程的結(jié)束,恰恰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