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以老一輩指揮大師李德倫為首的中國音樂人曾發(fā)起各種形式的交響樂普及活動,時至今日已發(fā)展成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品牌音樂會,如“打開音樂之門”、“打開藝術之門”、“高雅藝術進校園”等等。在步入21世紀的今天,北京交響樂團正以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探索一些交響樂演出的新形式,來更好更快地推動我國音樂普及事業(yè)的發(fā)展,讓更多的人走入音樂殿堂,從浩瀚的音樂世界中獲取知識與力量。
大型三維信息動漫交響音樂會《樂器也瘋狂》,是一場音樂與動漫相交融的全新視聽盛宴,采用全息三維影像制作的動漫交響音樂會,整場演出中處處充滿著創(chuàng)意與激情,大師們的經典音樂配上童話故事,使交響樂的欣賞變得十分親近,而40分鐘的三維動畫部分也堪稱為一部動畫大片,從現場觀眾充滿驚異的眼神及情不自禁的多次掌聲中,能感受到這臺普及交響音樂會帶給他們的震撼。
《樂器也瘋狂》音樂會得到了文化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創(chuàng)中心的大力支持,由北京交響樂團、中國傳媒大學、云南聶耳音樂基金會、中視尚美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新坐標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共同制作。譚利華先生擔任本次音樂會的藝術總監(jiān)及指揮;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廖祥忠先生擔任總顧問、總監(jiān)制;北京交響樂團李鵬擔任總策劃、制片、總導演;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作曲家張朝擔任音樂總監(jiān):傳媒大學青年教師楊曉軍擔任視覺總監(jiān);動畫制作由大型動畫片《露露與豬豬》動畫制作團隊原班人馬和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組成的團隊完成。該項目從最早的策劃階段就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原創(chuàng)團隊曾榮獲2009年度文化部評選的最佳動漫舞臺劇原創(chuàng)團隊扶持獎勵基金。同時,此項目作為北京市文化創(chuàng)意重點項目還獲得了2010年度北京市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基金扶持。
《樂器也瘋狂》于2012年2月10-11日,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隆重登場。音樂會以動畫片《露露與豬豬》為原型,講述了一個善良戰(zhàn)勝邪惡的童話故事。音樂會共分為四個篇章。
第一篇章:描繪音樂小城的安詳、歡樂,隨著國王的手臂一揮,宏大的慶祝露露公主10歲生日的《歡樂序曲》開始演奏,正當人們沉浸在歡樂中時,女巫的主題出現,小城在驚恐中變成了一座冷冰冰的失去記憶的雕塑之城。這一部分采用二維動畫,表達一種真實的音樂小城的快樂生活,為后面出現的虛擬動畫做一個對比性的前期鋪墊。在展示音樂小城充滿快樂生活的同時樂隊中各種演奏形式交替出現,按照故事發(fā)展的合理性對獨奏、重奏、齊奏、交響樂演奏做了一個快速而精準的介紹,很多家長就在這過程中隨著演奏形式的不斷變化給身邊的孩子介紹了音樂表演中所包含的演奏形式。
第二篇章:在穆索爾斯基《古堡》音樂的引導下,全息動漫場景展現在舞臺上,漫天飛舞的大雪隨著旋律的波動時緩時快,而此時的裸眼3D(不戴眼鏡觀看的三維立體成像技術)更是讓觀眾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漫天風雪中,大雪隨著《古堡》的音樂結束而結束。此時,調皮的旋律再次響起,在一曲普羅科菲耶夫的《基日中尉》的音樂聲中小指揮家豬豬從觀眾席中出現,當它走上舞臺用音樂喚醒樂器的時候,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隨著鋼琴家譚曉棠流動的指尖回響在空中,而選用這部分音樂主要是想介紹鋼琴協(xié)奏曲這種形式給觀眾,同時此作品中有大量的獨奏段落,樂曲中那種充滿喜劇元素的爵士音樂風格也非常符合劇情的需要,而動畫方面也做了大膽的嘗試,全息投影的一些特點也在這個樂章表現出來,人偶與畫面里的同一人物相互交替,時而畫里時而畫外,三維動畫在這一樂章里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第三篇章:女巫再次降臨小城,所有醒過來的樂器及露露與豬豬都面臨著再次的滅頂之災。這一部分選用了斯特拉文斯基《火烏》中的《魔王之舞》,強大怪異的旋律及和聲在90多人的交響樂隊奮力的演奏中得到了強化,觀眾們在強烈的音樂聲中感受到了來自邪惡力量的強大,而此時的畫面已經變成了展現三維動畫特效的專場,洪水、龍卷風等巨大的災難降臨到了音樂小城,而雙影成像技術在這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那些真人表演的人偶仿佛真真切切被侵泡在汪洋大海中,人們在驚呼聲中再次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第四篇章:露露和豬豬相互依偎、相互鼓勵并踏上尋找女巫進行最后決斗的征途。這一部分是整場音樂會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音樂的選擇方面也是分量很重,其中有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樂》第二樂章、《第六交響樂》第三樂章,普羅科菲耶夫《第五交響樂》的第二樂章,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第四樂章片段等,動畫方面也是有意把二維動畫這種形式介紹給大家,運用二維動畫這種藝術形式結合三維動畫來展現這一篇章。在全息應用方面用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芭蕾舞一段采用的真人和影像人物同臺演出的形式,而在最后結束時,為了表達對人類最偉大的音樂藝術家的敬意,采用了全息影像的方式,把音樂會中所涉及到的大師“請”了出來與觀眾見面,同時讓譚利華先生與虛擬成像的大音樂家們互動,最終在影像人物柴科夫斯基指揮現場交響樂隊返場的音樂聲中結束。
可以說,這臺音樂會是一臺處處充滿創(chuàng)意色彩的音樂會,總導演李鵬說:“它是一種大膽而全新的嘗試,在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下,很多方面都是在一邊實驗一邊制作,難度可想而知”。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興奮,踴躍的涌到前臺同各種樂器卡通人物照相,也許就是這一次,孩子們就會愛上音樂。愛上交響樂。
《樂器也瘋狂》充滿了創(chuàng)意。首先是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音樂會的交響樂隊,在舞臺上以視頻畫面,構筑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圖案,隨著劇情的不斷發(fā)展,交響樂隊可以像變魔術一樣時而浮現時而隱逸。其次,本場音樂會定位于普及交響音樂會,在音樂會內容的上也是非常豐富;它從一開場,就按照故事的發(fā)展把音樂中的表演形式逐步引出,弦樂獨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木管合奏、齊奏,銅管齊奏等,音樂體材方面也包含諸多元素,鋼琴協(xié)奏曲、序曲、交響樂曲、交響合唱曲等。再之,音樂會把與音樂緊密相關的各種藝術形式帶入到了音樂會中,比如音樂與動畫、音樂與舞蹈、音樂與電影、音樂與表演、音樂與燈光等諸多元素。這樣一臺精心制作的音樂會,涵蓋了眾多音樂的普及知識,而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組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
在音樂會內容方面也有較大突破,《樂器也瘋狂》的音樂創(chuàng)作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沿用大師們的作品,為了保障這臺普及交響音樂會的主題形式,主創(chuàng)在選擇構成音樂會的音樂時將大師們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音樂融入故事情節(jié)之中。因此,選擇的音樂都是在故事發(fā)展中能很好詮釋內容的音樂作品,通過音樂語言及動畫語言把整場音樂會的故事準確地講述給觀眾。而將這么多大師的作品串聯(lián)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個性、不同形式若想融為一體,除了在選擇相互調性合適的作品外要創(chuàng)作部分連接部,這就涉及到音樂會中的原創(chuàng)音樂作品部分了,《樂器也瘋狂》特邀請了作曲家張朝為音樂總監(jiān),在作品的選擇方面,特別是在第一樂章的“歡樂序曲”創(chuàng)作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可以想象,中國當代的一個作曲家的作品與那么多大師經典中的經典音樂作品發(fā)展一個平臺上進行演出展示是需要勇氣的,而張朝經過7個月的醞釀終于在演出前一個星期創(chuàng)作完成了《歡樂序曲》在首演中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這臺音樂會也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即全息投影模式。全息投影模式是一種新穎的空中成像投影模式,同時還有一種透視感,使虛擬成像變得更加真實,與現實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并且本場音樂會為了達到裸眼3D的效果采用了雙影成像模式,把同一個畫面中的素材分層到兩塊相互間隔7米距離的透明全息納米紗幕上,因此產生的視覺差給人以一種裸眼3D的視覺效果使現場逼真感十足。而兩道透明屏幕的運用也使現場真人表演更加完美地融入到畫面中,隨著畫面的快速轉換,舞臺上也在快速地轉換場景,這在傳統(tǒng)技術下是根本做不到的。而在畫面的制作中也運用了多種技術手段?,斞湃S動畫制作、二維傳統(tǒng)動畫制作、三維特效、渲染工作站、動作捕捉系統(tǒng),全息攝影等。為了保障音畫合一,所有的畫面都是按照音樂尺度一幀幀制作的。音樂會是現場演奏,而現場演奏它的速度就會有快有慢,當出現音畫不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大的混亂,造成演出失誤,而解決這個最大最難的問題落在了這場音樂會的指揮譚利華先生身上,為了達到音畫合一,他把所有的音樂段落分配好,并且用秒表定時做記錄,在多次排練的過程中一遍遍精確計算精確指揮,最終我們看到演出現場音樂與畫面完美地融為一體,保障了首演的成功。
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譚利華先生曾說:“《樂器也瘋狂》動漫交響音樂會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傳播音樂知識,不僅豐富了首都的文化音樂演出市場,更是獻給小朋友的一份禮物”。我們相信,隨著這臺音樂會的推出,它的意義必將會被社會所認同,它的影響力將會是長久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也將會是巨大的。
李鵬《樂器也瘋狂》總導演
(責任編輯榮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