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祖國與國家的關系

      2012-04-29 17:16:46李樂
      理論月刊 2012年9期
      關鍵詞:關系祖國國家

      李樂

      摘要:理論界非常重視探討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以及愛國主義的理論,在對這兩個理論學說進行分析探討時,往往忽略或混淆研究的對象究竟是祖國還是國家。而這一組概念的混亂造成了不少研究上的誤讀。因此我們需要明確祖國和國家是兩個不能等同的概念,它們是一對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的概念。準確的把握和研讀二者的關系,對于相關理論研究十分必要。

      關鍵詞:祖國;國家;關系

      中圖分類號:D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544(2012)09-0168-04

      對于愛國主義理論研究來說,可能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愛國主義對象的確定了。因為“國”是有不同的,有些人從愛國作為一種情感和歷史傳統(tǒng)的角度來看,認為愛國主義愛的對象是祖國,而有些人從現實社會和政治思想的角度,認為愛國主義愛的對象應該是國家。那么究竟應該是祖國還是國家呢?下面就通過分析祖國與國家的概念來解答這個問題。

      一、關于祖國

      通俗地來講,祖國的含義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祖國是從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自己也出生在那里的地方。另一方面,祖國是移居海外的人們以前所居住生活的地方。從字面上來看,漢語“祖國”很好理解,就是“父祖之國”、“祖宗之國”的意思,指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人們的祖先父輩們就一直生活歸屬的國家。前文也提到,英語中的“愛國主義”(patriotism)一詞來源于拉丁語中的“祖國”(patria)一詞,而“祖國”的詞源則是拉丁語中的“父親”(pater)一詞。而英語中“祖國”有“raothedand”、“l(fā)atherland”、“homeland”等表述方式??梢灾弊g為“母親之地”、“父親之地”和“家鄉(xiāng)之地”,正規(guī)的翻譯都譯為“祖國”。由此可見無論中外,人們都將“祖國”理解為自身的出生、血統(tǒng)和某一塊特定的土地的聯合,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這個概念應該來自于早期人類社會,人們尚處于以血緣為主要聯系紐帶的時期。當時歸屬于氏族部落的人們對于土地所有權的認知標準就是以土地為自己的祖先占據的早晚來判斷,同時人們對自身祖先的懷念很容易就移情于祖先們生活過的土地。在自己祖先們生活過的土地上,某些與其有關的自然地標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就變成了凝聚自己群體的符號,推而廣之的整塊土地對于群體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群體成員們生于斯、長于斯、葬于斯,人們的生產、生活、文化創(chuàng)造都和這樣一塊土地及其附著的自然生態(tài)具有密切的關系,久而久之,人們就對這塊“父祖之地”有了深厚的感情,不光土地的產出供給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更重要的在于特定的土地對于該群體具有了文化和符號的意義。群體的生存繁衍和存在的意義都和這塊土地結下了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國家成為人類群體的社會組織最重要的形式。原來的“父祖之地”自然而然地演變?yōu)椤案缸嬷畤绷?。所謂“祖國”的觀念就這樣產生了。概括起來,祖國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在理論上或者自己主觀認定上。祖國的土地就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由自己的祖先傳承下來并且實際上或是理論上屬于自己和同胞們所擁有的,祖國領有的土地是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這個人們群體的形成、發(fā)展、歷史和文化傳承都與之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個人們群體的歷史記憶與其緊密聯系。祖國的這種領土性經常會造成國際之間的爭端,很多擴張主義者都打著“恢復祖國歷史領土”的旗號制造事端,挑起戰(zhàn)爭。

      第二,理論上祖國的人民應該與自己具有血緣或者親緣上的聯系,無論是現實的還是想象的,至少同一祖國的人都自認為同胞。這一點使得祖國這個詞在一群自認為同胞的人中間具有強大的感召力,這也是為什么在涉及一國全體人民或大多數人們的時候,祖國一詞往往具有動員工具的作用。因而人們在發(fā)展壯大自己的祖國、繁榮豐富祖國的文化、為祖國的平安美好奉獻自己的力量等口號感召下,往往具有一種如同殉教一樣的熱情。

      第三,人們對于祖國都具有深厚的感情,但生活于祖國內的人們這種感情并不常常表現在外,除非外力的促動;與生活于祖國之中的人們不同,祖國承載的文化和傳統(tǒng)對于遠離祖國在外生活的人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身處異國的人們對自己的祖國都抱有強烈而明顯的感情,這種感情與他們對祖先、父輩、親屬的感情相互交織,難以割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表現出的對故土的“鄉(xiāng)愁”就是這種情感具體而微的反映。

      第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祖國逐漸演變?yōu)槿藗兗耐袑ψ约夯蜃嫦人幧詈臀幕姆?,而且這個符號本身是由許多其他的文化符號聯合組成,并且可以涵蓋這些符號。這些符號多是人們在祖國土地上長期生活而形成的對于祖國情感的一種經驗上的概括。

      第五,祖國是人們的對于國家的情感表達,這種情感表達往往是針對現實中的國家的。因為祖國只是人們對于祖先和自己在親緣上和文化上所屬國家的泛稱。但是生活中還要落到具體的某一個國家上。一般來說,不存在與現實中國家完全沒有關聯的祖國概念,祖國必然要與現實中的國家對應,無論是肯定性關聯還是否定性關聯。如果現實中沒有與自己觀念中的祖國對應的國家,要么這個觀念中的祖國很快就會被遺忘。但是更多地情況是會造就創(chuàng)造與祖國對應的國家的運動,如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第六,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寄托于祖國這塊土地上的國家的形式和類型不斷地變遷,人們對于祖國的認知也處在不斷變化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被人們認定為祖國的對象各不相同。但是人們也會把符合自己對于祖國想象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國家都化為祖國并形成自己的祖國史。

      第七,由于具體承擔“祖國”稱號的國家本身具有的階級性和文化性,所以不同階級、不同文化的人們對于祖國有不同的認同。但是由于在統(tǒng)治階級掌握的強大的國家機器的作用下,通過教育、宣傳、宗教等等手段,統(tǒng)治階級會將自己對于“祖國”的認知潛移默化地傳播給被統(tǒng)治階級和人民,從而使不同階級和不同文化的人們群體產生同一個“祖國”的觀念。只有在經過了政治啟蒙和政治動員以后,不同階級和不同文化的人們才會根據需要建立自己的“祖國”概念。

      第八,必須注意到世界上除了有歷史悠久的國家外,還有很多建國歷史很短的國家。這種國家的人民以前從未有過國家的經歷,他們要么處在被殖民被壓迫的地位,要么還處在前國家社會。對于他們來說,祖國就是現在才有的這個國家。這種祖國觀完全是在國家締造過程中和建國后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教育、宣傳灌輸出來的,所以祖國觀念又具有建構性。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為人們常常談起的“祖國”,既是實體性的,又是觀念性的,既表現在領土和歷史方面,又表現在文化和符號方面,既具有群體感召動員功能,又具有個人情感撫慰功能,祖國本身根據所依托的國家來看具有階級差異性,而國家的建立也會促成祖國觀念的建構性,這幾個方面的特點相互作用,使得我們很難全面清晰地對祖國提出一個為大家公認的概念,而只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關于國家

      作為現代政治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的國家,相關的理論闡述非常的豐富?!皬哪撤N意義上講,可以說凡是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有‘國家。也就是說,從來就有某種規(guī)模比家庭大而且不承認任何權力高于它的聯合組織或自治組織。”國家首先是一種政治實體,有特定的疆域及主權,從抽象的角度來講。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國家政權是國家的具體化身,也是很多人在通常意義上對國家的理解。從表面上看。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機構,在一定的領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有學者將西方關于國家的概念加以歸納,光是國家的定義觀就有以下六種,一是“最高的善”說。此說認為國家是包括一切社會組織的人們的聯合體,是最高的社團,是達到“至高無上的善”的組織。此說最早由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提出,近現代西方著名學者,法國的狄驥和馬里旦等人也持這種觀點。二是“國家三要素”說。此說認為國家是由人口、領土、主權三個要素構成的結合體。三是“有機體”說,認為國家同人一樣也是一種有機體,其本身結構同人體結構有相似之處。四是“國家至上”說,認為國家是民族精神和道德的最高體現,所有個人和團體都必須絕對服從和效忠國家,國家有權制裁和統(tǒng)治一切。如“在黑格爾看來,國家是社會進化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系列‘道德共同體的最后發(fā)展階段,而其他‘道德共同體為家庭和市民社會?!边@種觀點也被認為是法西斯主義的反動理論。五是“普遍福利國家”說,認為人們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勞動中,需要有一個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機構,這就是國家。六是“多元主義國家”說。認為國家實際上是執(zhí)行許多利益集團意志的這樣一種共同體,國家權力是多元化的,否認國家是某個階級專政的工具。上述六種觀點,影響最大的是“國家三要素”說。這六種定義觀從各自闡述的角度來看,各有道理,但是也都有不足。一種比較穩(wěn)妥的辦法當然就是綜合各種觀點,取長補短,所以就出現了關于國家的復合型定義。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約翰·A·霍爾和G·約翰·艾坎伯雷的觀點,他們認為關于國家的“一種復合型定義可包含三個因素。首先,國家是一套機構,這些機構是由國家的相關人員操縱的。國家最重要的是作為暴力和強制手段的機構。其次,這些機構處在通常被稱為社會的那個以一定的地理界限劃分的領土的中心。關鍵是,國家對內需關注它的國內社會,對外需留意它在其中活動的更大范圍的各種社會:它在某個領域中的行為常常只能用它在另一個領域中的活動來加以解釋。最后,國家壟斷著其領土內的規(guī)則修訂。這種情況要求創(chuàng)建一種被所有公民分享的共同政治文化?!?/p>

      當然,在國內政治學界最具影響力的還是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定義。恩格斯指出:“國家無非是一個階級鎮(zhèn)壓另一個階級的機器?!倍鞲袼惯€說:“……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合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绷袑幹赋觯骸皣沂蔷S護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統(tǒng)治的機器?!焙喲灾褪前褔叶x為“統(tǒng)治階級的機器”。必須明確一點,就是只有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通過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了國家同社會和經濟基礎之間的關系以后,才深刻地揭示了國家的階級本質。所以,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于國家的認識是科學的,具有高度的指導意義的。

      在明確了國家的本質之后,我們就可以結合前述關于國家的觀點歸納出一個相對比較準確的定義了。這個定義首先要反映出國家的本質,其次要反映出國家的功能。第三要反映出國家的構成要素,三者相結合,國家的概念就很清楚了。所謂國家。就是指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特定階級通過政府及軍隊、法庭、監(jiān)獄等一些暴力機關對一定人口、一定領土范圍進行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事務管理的這樣一種人類社會共同體。

      國家是階級的產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階級和階級關系的變化,先后出現了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按照生產關系的不同進行劃分的幾種國家類型。

      當然還有其他國家劃分方法。安東尼·吉登斯從社會學的角度根據社會權力的構成、掌控、分配和調節(jié)等方面的差異,將國家劃分為傳統(tǒng)國家(Traditional States)、絕對主義國家(Absolutism States)和民族國家(Nation States)。依照他的觀點,傳統(tǒng)國家包括城邦(city state)、封建制、世襲帝國、游牧或征服帝國和“中央集權的歷史性官僚帝國”。傳統(tǒng)國家(階級分化的社會)的本質特性是它的裂變性。其政治中心的行政控制能力如此有限,以至于政治機構中的成員并不進行現代意義上的“統(tǒng)治”。許多傳統(tǒng)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是非常松散的,即便是一些建立階層制管理制度的中央集權國家,比如古代中國。其中央領導集團與下層普通民眾之間往往間隔了若干個管理層級,相對于龐大人口,人數非常有限的官僚集團只能將對下層民眾的管理交給具有自治性質的地方士紳,而地方士紳變成了帝國權利的實際擁有者。傳統(tǒng)國家有邊陲而無國界。絕對主義國家即指君主在其版圖之內擁有排他性權力的國家,所有的權利均由君主來授予并可以由他予以撤回。在絕對主義國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與傳統(tǒng)國家這一形態(tài)的斷裂,這一國家形態(tài)擁有遠超前者的行政能力、財政能力和軍事動員能力,更主要地是,經過歐洲三十年戰(zhàn)爭的錘煉,這些國家擁有了以前任何時代都沒有的主權,國家的領土和邊界因此而得到了明確的劃分。這預示著繼之而來的民族一國家的發(fā)展。自絕對主義時代始,與非個人的行政權力觀念相聯系的主權觀念以及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政治理念,就已逐步成為現代國家的組成部分。西歐主要的絕對主義國家包括資產階級革命前的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民族國家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現代國家,吉登斯認為:“民族一國家存在于由他民族一國家所組成的聯合體之中,它是統(tǒng)治的一系列制度模式,它對業(yè)已劃定邊界(國界)的領土實施行政壟斷,它的統(tǒng)治靠法律以及對內外部暴力工具的直接控制而得以維護?!泵褡鍑?guī)в絮r明的資本主義和工業(yè)主義色彩,整個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過去幾千年人與人之間絕對的階級分化被打破了,主權、領土、政府與民族、民主、人權結合起來。內部權利的綏靖一方面使得掌權者對權力的占有相對化。另一方面促進了內部的團結和認同。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預設著傳統(tǒng)國家中相當基本的城鄉(xiāng)關系的消解,同時也內含著(與國界相聯系的)高度密集的行政等級的誕生。在民族國家階段,產生了民族主義。

      上述關于國家的觀點雖然是安東尼·吉登斯主要根據西方社會的歷史發(fā)展經驗得出的,對于中國等東方一些國家發(fā)展狀況的闡述可能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是其中的觀點對于我們認識國家這個人類歷史的產物仍然是有意義的,畢竟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三、祖國與國家的關系

      盡管從以上陳述中我們可以非常明確祖國與國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就作為愛國主義的對象而言,二者仍然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一,人們的祖國觀必定是隨著國家而始終的。沒有國家的祖國是不可想象,即便這個國家在現實中還沒有出現,僅僅停留在人們的思想和想象中,但是對于祖國的認識,必定會促成現實國家的出現,或者追求現實國家身份的運動。比如在以色列建立之前的猶太人中間,一直有一種觀念,對于所有猶太人來說,所謂“祖國”就是指地中海沿岸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那一塊土地上曾經出現過的猶太國,所以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就以此為宣傳口號,借助二戰(zhàn)后有利的國際局勢建立了以色列,并且號召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祖國”,成功地實現了“祖國”和現實國家二者的統(tǒng)一。

      第二,祖國和國家都具有領土性,二者的領土之間還存在密切的聯系。祖國本來就是由人們對于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以及生活于其上的人的鄉(xiāng)土觀念演變而來的,土地是祖國的基礎,而人們之所以對于祖國有深厚的感情就在于這塊土地是屬于“我們的”。國家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就是領土,無論這個領土是由邊界清楚劃分出來的還是由邊陲大致勾勒出來的。國家對領土的經營是國家的職能之一。如果出現人們認為的祖國領土與國家領土不一致的地方,往往就會引發(fā)力求改變以使其一致的行動。世界上出現在國家間圍繞領土問題發(fā)生的爭端很多并不是現有國家統(tǒng)治期間領土發(fā)生的變動,而是對各自“祖國”原有領土范圍認識的差異。

      第三,作為觀念意義上的祖國受其所依托的國家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階級差異性。任何階級執(zhí)掌國家政權以后,都會向國內的民眾宣稱自己執(zhí)政的合法性,通過向民眾灌輸各種各樣的經過選擇了的思想觀念。培育民眾對于現政權的認同。其中一個重要的宣傳內容就是聲稱自己現有的國家就是民眾的祖國或者歷史上祖國的現實繼承者,盡管事實可能并不是如此。但是關鍵的問題不在于事實怎樣,而在于在民眾是否能夠接受這樣的祖國觀。進而產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從而便于統(tǒng)治階級行使統(tǒng)治權。這種祖國觀很容易就能在統(tǒng)治階級的群體內部產生共鳴,但是對于被統(tǒng)治階級和群體來說,這種祖國觀卻很難被接受。在他們的感受中,祖國和國家是割裂的,國家只是那個與自己相對立的統(tǒng)治機關,那個“力量”,與血脈相連、情感相聯的“父祖之地”、“父祖之國”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們對這個“國家”。實質上是對這個國家機關產生強烈抵觸情緒,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起而反抗。《尚書·湯誓》里所謂“時日曷喪?予與汝偕亡!”就是一例,在當時君國一體的時代,君主就是國家的代表,如此咒罵君主,實際上就是表達對這個國家的怨恨。

      第四,當人們認同這個國家的時候,國家就被視為祖國的現實繼承者而非僅僅是那個統(tǒng)治機關。祖國是人們對于國家的情感性和日常性表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諸如“祖國母親”或者“祖國生日”等等這樣的說法,而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這里的祖國就是指現實中的國家。這里的國家在人們傾注了感情之后,往往就被稱為祖國。而且國家的一些具有政治意義的符號也經常被當做祖國的象征。比方說國旗、國歌、國徽、國都等等。當然一些祖國歷史上的一些文化符號也經常被拿來在國家中承擔一些政治象征的意義,比如長城、華表、黃河等等。

      當然,除了概念上的不同之外,祖國與國家還有很多其他的差異。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人們對于祖國的認定具有主觀性,而國家則沒有。一個人國籍可以是甲國,而其心目中認定的祖國卻可能是乙國。這種文化上和心理上的歸屬感是人們內心的主觀選擇,外力很難左右。特別是在人們流動性很強的全球化時代,也許一個人因為生計或者其他政治、經濟的原因離開自己本來生活的國家,去往其他國家生活,并且取得了所在國家的國籍,但是他在主觀認同上很可能還是將自己原來的國家視為祖國。在這種情況下,祖國和所屬國就產生了錯位。由這種錯位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一國的公民和主觀認定的同胞就不能互相代替。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國家意識和祖國意識在個體心目中是屬于不同范疇的兩種意識。國家意識是一種法律、權利意識,而祖國意識就個體而言純粹是一種情感意識、文化歸屬意識。因此,一個人所屬的國家可以不斷變化,但是祖國具有唯一性。為了避免因祖國意識與國家意識之間錯位而引發(fā)的矛盾,國家必須對治下的所有公民進行引導,以使其祖國意識與國家意識達到最大限度的統(tǒng)一。如果不能實現這一點,退而求其次,至少要置現有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并體現于公共領域,而對祖國的情感放置于私人領域、文化領域,使其成為與人們的宗教信仰一樣的“善意忽略”的對象。

      第二,祖國和國家各自對應的人群其聯系紐帶不同。在一些具有悠久歷史傳承的國家里,祖國對應的人群彼此之間互認為同胞,其聯系紐帶基本上是文化的聯系,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的聯系,還有想象中的血緣和親緣聯系,彼此都認為是同一祖先的后人,比如“炎黃子孫”之謂。而國家對應的人群被稱為公民,公民之間相互聯系的紐帶最基本的是法律意義上的權利義務關系,除此外還可能是相同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或者是同樣的政治理念和追求,又或者是社會分工帶來的彼此間緊密的經濟聯系。當然我們還必須要注意到在近代以來出現的一些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其歷史和文化都缺少積淀,其人民也是來自于五湖四海,這些國家的最早居民們認定的祖國和現在所處的國家之間存在一定的錯位,將這些人聯系起來的紐帶是這個新興國家的建國理念以及資產階級啟蒙思想,依靠國家宣傳和教育機器,這些移民的后代們逐漸產生了對現在國家的祖國意識。

      第三,由于祖國具有的階級差異性,所以在不同階級的思想中祖國和國家之間的對應關系有很大的不同。統(tǒng)治階級認定為祖國的國家。被統(tǒng)治階級和群體不一定對其產生“祖國”的情感。這種差異性會使得不同的階級在處理有關國家的問題時表現出不同的態(tài)度。前面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愛國主義觀點時提到的“工人沒有祖國”的說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另外一個典型事例就是在西歐17世紀時,一些啟蒙主義思想家關于祖國的看法也表明了這一點。拉·布呂耶爾針對專制制度的壓迫喊出了“專制之下無祖國”這句名言,狄德羅也說道?!氨Pl(wèi)祖國是無所謂的事,再也沒有什么祖國,從北極到南極,我只看到暴君和奴隸。”伏爾泰指出:“人們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之下才有一個祖國,在一個昏君統(tǒng)治之下就根本談不上有什么祖國了?!边@些言論充分表明,對于不同的階級而言,祖國這個概念具有相對性。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祖國和國家是一對既有區(qū)別又有密切聯系的概念。祖國不可能脫離國家完全成為一種抽象的存在,它必須從現實存在的國家那里獲得實體性,以使人們的感情有一個現實的依托;國家需要祖國這個概念來讓民眾產生認同和歸屬感,滿足人們身處國家這個社會組織時的情感寄托,通過在民眾中間培育祖國觀念以達到動員人們鞏固政權的需要。所以如果把愛國主義當做人們對于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來理解的話。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到底認為他所面對的國家就是祖國的現實繼承者,還是與自己祖國情懷相悖的統(tǒng)治機關。由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祖國和國家錯位的情況。對于個體而言的愛國主義對象就有一個取舍的問題,而取舍的關鍵就取決于個體的國家認同。

      責任編輯楊小民

      猜你喜歡
      關系祖國國家
      我和我的祖國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30
      對祖國唱出愛
      我和我的祖國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4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新西蘭旅游界惡補“關系”開發(fā)中國商機
      我愛我的祖國
      淄博市| 唐海县| 普安县| 台安县| 湘西| 安丘市| 河曲县| 云浮市| 绥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东源县| 安龙县| 都江堰市| 高雄市| 北安市| 株洲市| 廉江市| 岳池县| 武山县| 库尔勒市| 平阴县| 丘北县| 卓尼县| 新竹县| 尼勒克县| 台中市| 兴宁市| 即墨市| 库尔勒市| 襄樊市| 舒城县| 望都县| 页游| 那曲县| 泸西县| 洪湖市| 峡江县| 通道| 临江市| 西乌|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