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克倫
一、巧妙導入,使學生好學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巧妙地導入新課,自然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同學們,大家都知道,巨人姚明身高2.26米,腿長1.4米。有人說姚明走路一步能跨3米,有人說不行。要想知道誰說得對,學完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答案自然就見分曉了。這樣的導入,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啟發(fā)他們思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新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享受學習之樂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起學生思考、討論的興趣,引出要講授的知識。例如,我在講“抽樣調查與普查”時,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學們,為了調查九年級每個學生的視力,我們應普查還是抽樣調查?學生多數(shù)認為需要普查。我接著問:為了了解一批炮彈的質量,應普查還是抽樣調查?有的學生說普查,有的學生說抽樣,產(chǎn)生了分歧。我先不做任何評價,不破壞他們爭論的氣氛,讓學生隨意爭論。學生們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普查與抽樣調查的區(qū)別,還體驗到了學習樂趣。
三、引導探索,讓學生享受攀登之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shù)學概念,變枯燥為生動,變被動為主動。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時,學生初學幾何,引輔助線是個很困難的問題。為此,我在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三角形,在課上讓學生把三個角涂上不同顏色,然后剪下來拼在一起,問學生有幾種拼法。學生通過拼湊發(fā)現(xiàn)了輔助線的四種引法,并總結出最少要作一邊的平行線。這樣可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尋求解題規(guī)律,達到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由易到難,讓學生享受成功之樂
學知識就像登山,越往上越吃力。怎樣才能讓學生化難為易,這就需要教師由易到難地引導。例如,在教學“不同情況下求AC+BC最小值”時,我會先進行鋪墊:直線L同側有兩點A、B,請在L上找一點C,使AC+BC最小。學生由簡單問題入手,再去解決復雜問題,這樣,學生既不感到深奧,也不會感覺無法入手。要想解決一個難點,教師必須深入鉆研,弄清它的來龍去脈,找出學生理解的關鍵點,設計一個相似的鋪墊或引例,學生解決問題時自然會輕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