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探尋深化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起點和未來方向

      2012-04-29 00:44:03劉堅
      物理教學探討 2012年8期
      關鍵詞:課程標準新課程改革

      劉堅,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主任助理、教授、《基礎教育課程》雜志社社長兼主編。直接參與了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組織和實驗指導工作。

      編者按:2011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出臺正值新課程走過十年。十年來,新課程歷經曲折,始終伴隨著質疑聲、批評聲。在這個節(jié)點出臺的課程標準包容了十分豐富的內涵。

      它包含了對新課程方向的肯定,融入了對課改推進中尚存在問題的解決,是對《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的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要求的具體落實。于是,對2011年版課標的研學絕不能窄化為僅僅是對學科教學的關注,也不能簡單地歸結于如何從教學實踐上來把握。

      那么,究竟應當怎么學,學什么,學后又如何指導行動?

      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劉堅教授從“探尋深化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起點和未來方向”的視角進行了啟人深思的解讀——新課程到底走了有多遠——

      《今日教育》:2011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一次網(wǎng)絡調查顯示,教師對于2001年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下簡稱新課程)理念的認同度為75%,但是只有32%的人認為新課程給實踐層面帶來了實質性的改變,同時只有25%的被調查者對新課程實施表示滿意,您如何看待這組數(shù)據(jù)?

      劉堅:我注意到這組調研數(shù)據(jù)。當時媒體公布這份報告的前后,我接觸到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一是來自教育行政官員的態(tài)度,在他們看來這個數(shù)據(jù)幾乎意味著宣布了“新課程是失敗的”,政府大力實施新課程十年居然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效果滿意度?!二是來自直接參與新課程文本研究和實驗指導專家的,以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我國著名英語教育家、90歲高齡的陳琳老先生為代表。陳先生在看到幾份報紙鋪天蓋地介紹的這組數(shù)據(jù)后,給我打來電話詢問我對這組數(shù)據(jù)怎么看?從電話這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陳老先生的困擾與不安,困擾他的是他親身經歷、感受到的十年課程改革實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與進展,但公布的調研數(shù)據(jù)卻相差懸殊!而讓他不安的是這樣的數(shù)據(jù)一旦公布成為“既成事實”,對十多年來堅持在一線工作崗位、兢兢業(yè)業(yè)實施新課程的改革者們無疑將是一個重大打擊,給正在探尋深化課程改革的道路又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甚至可以說是“雪上加霜”。當時我正在外地出差,與陳琳先生的通話更讓我增加了一份對這位長輩的尊重與敬仰。今天談起這個話題,我為我們這個國家有這樣一批憂國憂民的資深學者感到欣慰。第三種態(tài)度來自新課程的批評家們,這樣的數(shù)據(jù)讓他們看到了新課程果然是“太理想化不切合中國實際”“是舶來品會水土不服的”“是有方向性錯誤的”“十年過去了,新課程從來就沒有得到有效實施過”。

      怎么看待這組數(shù)據(jù)?首先,許多研究報告表明,在扎扎實實推進新課程的地區(qū)和學校,教師、校長對新課程的認同程度、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的滿意度要遠遠好過這組調查數(shù)據(jù),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實踐層面,人們接受并真正把握新理念往往需要經歷探索實踐、總結經驗教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不斷調整和再實踐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重要的是,實踐新課程的每一個人都是在數(shù)十年的傳統(tǒng)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都根深蒂固地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即使人們在理念上接受并認同新課程的追求,但是在具體的現(xiàn)實情境和行動中難免仍然沿用原有的質量觀、教學觀指導新課程的實踐;何況,在不少實施新課程的地區(qū),日常的教育管理政策、教育評價制度、教學研究的重心和教師的培訓方式仍然沿用老一套的做法,嚴重傷害了教師們實施新課程的熱情和主動性:更由于十年來課程改革經歷了太多的曲折歷程,實踐層面地方的差異性、多樣性與復雜性,必然產生不同的實施效果:至于全國范圍內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不僅沒有減緩甚至在日益加劇,分數(shù)至上、名校情結,嚴重限制了新課程的生存空間;加上我們現(xiàn)有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班級規(guī)模,以及輿論環(huán)境和家長期望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消解甚至阻礙新課程有效實施和可能效果的顯現(xiàn)。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這組數(shù)據(jù)值得我們珍視和尊重。就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組織的一次大型“新教育·新課程·新課堂”研討會上,我發(fā)言提到,“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上千年文化傳統(tǒng)、差異巨大、發(fā)展極不平衡的土地上,推動這樣一個充滿理想追求和人文主義情懷的課程改革藍圖走向實踐,挑戰(zhàn)可想而知?,F(xiàn)在,一個民間的獨立第三方提供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歷經各種責難與批評,甚至被上百位數(shù)學家、科學家聯(lián)名上書國務院要求‘立即停止實驗的新課程,居然今天還有75%的教師認同、有1/4—1/3的教師對實施效果表示很滿意,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1/4意味著什么?這個數(shù)字的背后意味著近10萬所中小學校、近300萬中小學教師、近5000萬中小學生!

      《今日教育》:創(chuàng)新精神、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一直的追求。然而,當下中國基礎教育在這兩方面卻備受詬病。您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

      劉堅:把中國基礎教育放在國際背景下考察,我們最缺乏的是好奇心和求知欲、質疑與批判性思考、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以及基本的公民素養(yǎng)。2010年10月,我們邀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一行到北京圍繞“杰出少年的成長與發(fā)展”展開了一次對話。當中方校長輪番要求美國同行回答怎樣鑒別杰出學生這一問題時,對方給出的答案是:千里馬不是靠伯樂物色的,而是學校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課程環(huán)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選修不同的課程,在這個過程中千里馬自己會走出來。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補充道,如果美國的教育有什么傳統(tǒng)和獨特性的話,那一定是選擇性。

      創(chuàng)新精神、質疑能力不是依靠某門課程就可以訓練出來的,而是需要在民主、平等的文化環(huán)境中熏陶的,需要在對每一個個體充分尊重的基礎上孕育的。新課程最重要也是最本質的追求就是要通過課程改革,建立這樣一種新的課程文化、新的課堂文化、新的學習文化、新的管理文化;希望借此在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教師同行之間、管理者與教師之間,以及學校與社會之間,建立一種民主、開放、科學、平等、對話、協(xié)商的建設性新型伙伴關系:希望通過課程改革影響學校,通過學校影響下一代,通過下一代影響每個家庭,從而向全社會注入新的文化元素。這些文化元素如果從小在孩子們中間生根、開花、發(fā)育成長,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們的新一代國民將同時兼具東西方優(yōu)秀文明于一身。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必將不斷涌流。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今日教育》:按照新課程推進總體部署,2003年教育部就開始組織課程標準的修訂,到2011年3月基本完成,其間先后進行了三次修訂。如此長時間反復修訂,意義何在?

      劉堅:從國際視野看,絕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都形成了以6~10年為一輪的課程發(fā)展周期,這些國家有專門的機構、專業(yè)化的團隊、專項的經費,用于支撐研究課程基本理論、追蹤國際前沿動態(tài)、分析課程實施現(xiàn)狀、援助一線學校教師。比如,新加坡的中小學課程,每3年一次小淵整,6年一次大改動,這是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日本的課程改革以10年作為一個發(fā)展周期。

      2001年,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以實驗稿的形式下發(fā),十年改革過程中,各學科課程標準和審查通過的各套教材經受了實踐檢驗,得到了充分肯定,取得了豐碩成果,也發(fā)現(xiàn)了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問題。當前,世界科技發(fā)展迅速,我國社會變化巨大,基礎教育進入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任務、以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制與模式為深化改革著力點的新時期、新階段。修訂課程標準是教育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改革成果、解決實驗中的問題、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按照《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的我國2020年“進人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zhàn)略目標,課程改革再推進必須突出強調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必須進一步“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必須“深入研究、確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貫徹《教育規(guī)劃綱要》就必須在新階段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進行全面審視,系統(tǒng)梳理,認真修訂完善。

      同時,不斷修訂課程標準的過程,也是引導人們不斷澄清改革目標的過程,是不斷深入了解課程改革實施真實情況的過程,因而也是不斷更廣泛達成共識的過程。因此,組織各方面專家包括對課程標準持批評態(tài)度的專家深入一線對課程標準實施情況開展調研、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廣泛而深入的課程標準討論、開展基于對話協(xié)商的課程標準修訂與審議等等,所有這一切活動都是傳播新課程、宣傳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的具體行動。

      《今日教育》:2001年6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本次新課改的6項具體目標。這6項具體目標的落實情況無疑也是修訂課程標準的重要參照。請您談談這6項目標的落實情況,其中哪些方面特別需要關注?

      劉堅:教育部為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組織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調研。調研結果表明課程標準(實驗稿)總體上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

      一是廣大教師理解并高度認同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認為通過努力可以較好落實,并且認為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立課程目標是合理的。二是學校普遍認為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內容與要求較好地解決了“繁、難、偏、舊”問題。三是廣大教師認為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教學建議”有利于教師拓寬視野、轉變觀念、改進教學行為,有利于指導教師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改善學習方式。四是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評價建議”有利于引導教師關注學牛學習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利于教師評價學生學業(yè)成就。

      同時調研也梳理出主要問題,并提出建議。

      一是課程容量要進一步精選,難度仍然需要進一步調整,要更加突出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要求。同時,在容量與難度方面要兼顧好城鄉(xiāng)之間、不同地域之間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二是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某些具體內容的取舍和安排上,一直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注意處理好不同學科、不同年段以及不同經驗背景的教師對某些特定知識內容安排的意見和建議。三是部分一線教師反映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內容范同和教學要求不夠明確、具體。要進一步提高課程標準的可操作性。幫助廣大一線教師更加有效地實施教學,同時也要充分尊重廣大教師的首創(chuàng)精神,給教師留下自主選擇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四是要進一步提高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有關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的內容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今日教育》:教育部正式頒布義務教育19個學科的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各大媒體都在紛紛介紹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到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對此您有何看法?

      劉堅:如您所說,最近幾個月來,各大媒體都在以各種形式報道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驗稿的基礎上做了哪些修改和調整,不少地方也在組織教師學習和討論。我認為以下兩方面值得引起關注。

      一方面,既然2011年版課程標準是在十年前實驗稿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關注課程標準有哪些修改與調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比如,語義學科進一步重視語文素養(yǎng),強調對兒童文學的重視,強調對寫字教學的重視,小學階段適當降低教學要求:數(shù)學學科明確提出四基,特別強調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和基本數(shù)學思想的教學,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面對一線教師普遍反映科學探究正在成為新的理科教學難點難以實施,各理科課程標準沒有降低對科學探究的要求,而是在修訂中通過課程內容設計、實驗要求、教學建議、評價建議等方面進一步強化了對科學探究的要求和建議,提升了科學探究教學的可操作性。

      雖然各學科課程標準做了這樣那樣的修訂與完善,但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學科的文字改動量儀僅在5%—15%之間,更不用說在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追求、目標與內容結構等基本問題上,主要是做了建設性修訂完善工作,因此,無論十年前的實驗稿還是新頒布的課程標準2011年版,其內在的核心思想是一以貫之的。了解這一點我認為十分重要,特別是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曾經面臨各種各樣強烈的批評聲音,直至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在頒布前夕,有研究者仍然發(fā)表文章認為“課程改革是一場方向迷失的危險之旅”“課程改革于關鍵的十字路口犯了方向性錯誤”“必須重新明確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以接受學習為主,明確放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等等。這樣的背景下,認真把握新課程的精神實質,深刻認識到課程標準十多年來一以貫之地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三維目標的價值、堅持超越學科中心的追求、堅持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重要、堅持實施發(fā)展性評價的迫切性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正如教育部發(fā)文件要求的那樣,要“全面理解、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修訂后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和主要變化,切實把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中?!?/p>

      《今日教育》:您既是新課程實施的推動者之一,也親自參與了課程標準審議的組織工作。您認為本次課程標準審議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劉堅:相比以往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審議,這一輪課程標準的審議工作有一個重要亮點,就是“學科審議與綜合審議相結合,實行一票否決制”。也許我們短時間內還很難看到這一制度的優(yōu)越性。實際上,如果這個制度能夠堅持執(zhí)行下去,意味著從此以后任何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質量好壞、水平高低,不再單方面由本領域內的學科專家、學科教學法專家、學科教師說了算。一個課程標準能否通過審議,還必須經過由校長代表、教育管理者代表、課程專家代表等組成的綜合審議組審核,這將從制度層面有效遏制“學科中心”,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當然,再好的制度總是由人來執(zhí)行的,由于時間、歷史、制度的局限性,包括人的認識的局限性,我們依然會發(fā)現(xiàn)某些學科的課程標準或某些學科課程標準的某些方面還不盡如人意,也許離指向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目標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新課程的未來。向左轉向右轉——

      《今日教育》:十年前,新課改就提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下紙筆考試成績依舊是評價學生成長、教師發(fā)展、學校辦學最重要的標準。您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

      劉堅:2005年前后新課改遭遇了強烈的批評——新課改使教學質量下降,基礎教學不扎實。后來我們也看到了很多調研報告,比如,2005年。以某省為單位(含14個地市的121個區(qū)縣)的大樣本統(tǒng)計顯示,來自課改實驗區(qū)的小學數(shù)學、語文和初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考試成績都好于非實驗區(qū)的學生;在四川德陽地區(qū),來自實驗區(qū)的近1.6萬名初中畢業(yè)生在所有中考科目上取得的成績,都遠高于非實驗區(qū)的考生。類似這樣的數(shù)據(jù)還有很多。

      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不應該用考試成績高低來評價新課程的得失。十多年前,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因為我國學生紙筆考試成績不良嗎?廣大教育工作者十多年如一日努力實施新課程難道就是為了學生得到更高的分數(shù)?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8年前,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我們開始了“建立學業(yè)質量分析反饋指導系統(tǒng)”研究,幾年來積累了幾百萬的學生反應數(shù)據(jù),去年我們與上海市教委合作提煉出一套指數(shù),包括學業(yè)水平達成度、學習負擔指數(shù)、學習動力指數(shù)、師生關系指數(shù)、教師教學能力指數(shù)、校長課程領導力指數(shù)等10個方面,稱之為學業(yè)質量綠色指標。我認為教育系統(tǒng)必須盡快建立起獨立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盡早免除中小學校受到“分數(shù)至上、升學率第一”的奴役。

      《今日教育》:站在新課程十年回首與前望的節(jié)點上,您最想說的話是什么?

      劉堅:課程改革要想在實踐層面取得成功,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是執(zhí)行因素中最關鍵的兩支力量。我在8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講過一句話:課程改革,成在教師敗在領導。8年過去了,這句話依然成立。作為影響未成年人成長與發(fā)展的工作者,具有理想追求和人文情懷是這項職業(yè)必備的本質特性。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務是保衛(wèi)學生的“童年”,讓青少年過上歡樂、自南、有尊嚴的生活。市場經濟在帶給人們富庶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們包括教育工作者面臨更為復雜的環(huán)境與挑戰(zhàn),我們所需要做的是有信心堅持正確的方向并付諸實踐,有勇氣摒棄錯誤的言論并走出誤區(qū),而最為重要的的則是有能力辨別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

      學界很多人把芬蘭稱為教育的童話世界。在芬蘭,學校充滿游戲、充滿歡樂、充滿合作、充滿尊重,學生沒有排名、沒有競爭、沒有失敗、沒有歧視……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芬蘭在PISA測試中名列前茅,同時也是公識的最具創(chuàng)造力和競爭力的國度。芬蘭的教育走到今天,用了整整40年,而新課程才剛剛走過10年。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是能否存實施新課程的道路卜再堅持10年、20年、30年?而更為嚴峻的考驗在于我們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和智慧意識到新課程對于中國的教育、對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否真的那么重要,以至于值得我們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堅守?

      2012年2月2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員文章《寧要不完善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文章指出。“在改革進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對聲音的出現(xiàn),而是一出現(xiàn)不同聲音。改革就戛然而止。一些地方改革久議不決,一些部門改革決而難行,一些領域改革行而難破,莫不與此有關?!蔽艺J為,這篇評論文章值得教育部門每一位工作者認真學習、深刻反思。

      (欄目編輯 廖伯琴)

      猜你喜歡
      課程標準新課程改革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遼寧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立足《課程標準》優(yōu)化一輪復習
      穩(wěn)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備忘
      改革創(chuàng)新(二)
      發(fā)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shù)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qū)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瞧,那些改革推手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凤凰县| 临西县| 泗洪县| 南宁市| 白玉县| 虎林市| 高青县| 平陆县| 邮箱| 道真| 沁源县| 贵溪市| 曲沃县| 洛南县| 庆元县| 和林格尔县| 奉节县| 贵州省| 正阳县| 西林县| 江西省| 宜黄县| 屏南县| 神农架林区| 彰武县| 吉木萨尔县| 广德县| 房山区| 长沙市| 怀远县| 且末县| 调兵山市| 都兰县| 多伦县| 北海市| 石林| 临武县| 铁岭县| 漳平市| 文化|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