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主要來自于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獲取知識、培養(yǎng)閱讀能力,并借以提高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學習習慣,并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以發(fā)展?!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谶@個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教師應是對話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對話過程的參與者,是對話結(jié)果的總結(jié)者。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貫穿教學全過程,是一切對話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產(chǎn)生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閱讀活動的主體,是閱讀教學的中心。只有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學生才會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在閱讀實踐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突出對話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老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話,在對話中提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獲得知識,享受審美樂趣;學生與作者、編者的對話——了解意圖,理解主旨;學生與自身生活實際的對話——挖掘潛能,豐富情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合作交流,提高思辨能力。
一、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獲得知識,享受審美樂趣
作為整個教育活動中的一門具體學科,語文學科負有自己獨特的教育責任,即提高公民的語文素養(yǎng)。文本是學生精神得以寄托與憩息的殿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其走進這殿堂尋找自我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學生才會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只有熟讀文本,領悟某些東西了,才能和教師、同學進行平等對話。因此,教師應給足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讓其認真讀課文。
在與文本對話中,找到的可能是一束思想的蘆葦,一個靈動的智慧,一種悠久的情懷。在與文本乃至文本專家的平等對話中,要感悟作者的感受,感悟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的風格與情調(diào),感受文本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當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重建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教師必須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通過精心設計的題目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了解“本文寫的是什么,是怎么去寫的,為什么這么寫”。
二、學生與作者、編者的對話——了解意圖,理解主旨
由于現(xiàn)在信息傳播的便捷,學生所掌握的信息很廣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又喜歡求真,往往對課文會有近似鉆牛角尖的疑問,這就要老師機智地引導學生去與作者、編者對話,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如在教學《明天不封陽臺》一文時,我遇到了一個難題:學生針對文中受傷的鴿子在我家的陽臺上生蛋做窩的內(nèi)容,提出疑義:按照他們家養(yǎng)鴿子的經(jīng)驗來看,受傷的鴿子一般不會產(chǎn)蛋,絕不會產(chǎn)第二個蛋,而且鴿子在孵化過程中,如有人給它重做窩,它便不再孵化。我在其他學生的驚訝中首先肯定了他的疑問,同時引導所有學生都要學會去與作者、編者進行對話。作者在文中這樣寫,目的是要人們關心鳥類的生存空間,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寫“我”兒子這么做也只為了說明“人與自然本來就該和諧相處的,將來一定會和諧相處的”,兒子既代表人類的最初,又代表人類的未來。而編者將這篇文章編在“人和自然”單元,意圖也是呼吁“人和自然應該和諧相處”,“關愛生命,關注自然”。
三、學生與自身生活經(jīng)驗的對話——挖掘潛能,豐富情商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與自身生活經(jīng)驗對話,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實際感悟反思的習慣,引導學生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借助文本情境,重新建構(gòu),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感恩情結(jié),豐富學生的情商。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后,讓學生談談類似的經(jīng)歷,父母對自己關愛的一個難忘的鏡頭,說說自己的感想。老師便用自己的睿智,對學生的對話內(nèi)容恰當?shù)丶右钥偨Y(jié),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理解父母的基礎上產(chǎn)生感恩情結(jié),從而使語文閱讀豐富學生的情商。
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合作交流,提高思辨能力
教學是一種溝通現(xiàn)象,“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只有溝通、合作才有對話,才有互相間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在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要重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建立合作式學習方式。(1)通過合作對話,可以最快地完成學習任務。如在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既找出十塊浮雕的名稱,又弄清它們的方位,我便讓四個組分別代表一個方向,弄清那個方向的浮雕的名稱和位置,并讓學生將講臺當做大碑座來張貼浮雕的名稱。(2)通過對話,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張揚、體現(xiàn)。有時,通過生生對話、合作學習,學生獲得的不僅是問題的答案,還可能在開放的氛圍、個性化的言語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或新異的結(jié)論。(3)通過對話交流,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對同一段文章或同一個人物形象,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多讓學生互相交流,在對話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作者、編者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疇的對話。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認真鉆研文本,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充分發(fā)揮“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去除神圣的光環(huán),成為對話的引導者、積極的參與者、睿智的總結(jié)者?!皫熒鷮υ挕笔且磺袑υ挼那疤岷突A,教師應激揚地呼喚對話,執(zhí)著地拓展對話,讓學生置身于對話的課堂。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彈奏出創(chuàng)新的音符,讓學生的心筆寫出動人的華章。讓學生在閱讀中對話,在對話中提升。對話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