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 經(jīng)典古詩文是中國千年傳統(tǒng)文化、民族精神的優(yōu)秀載體。讓學生從小學習經(jīng)典詩文,不失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可以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文學滋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豐富的文學想象力,并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格,讓他們受益終生。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典詩文語文素養(yǎng)
新課標將語文課程定位為“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的確,語文素養(yǎng)既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又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而讓學生從小學習經(jīng)典詩文,不失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學習經(jīng)典詩文重在儲備積累,但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積極滲透遷移,激發(fā)其表達欲,給他們提供運用的機會。
一、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吟詩引句
大自然是絢麗多姿的,是詩文的源泉。教師要把學生引入大自然,在自然中觀察體驗,在大自然中觀景吟詩,也就是說要把孩子引入詩的意境。
自然界到處都有美的足跡,歷代詩人的慧眼彩筆留下許多贊美四季風光的不朽詩篇。在春季,校園里的幾棵柳樹抽出了新綠的柳枝,孩子們立刻捕捉到這一春意,吟誦:“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碧镆袄?,孩子們望著飛上藍天的風箏,體味“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愉悅。在夏季,新荷尖角出水,蜻蜓縈繞之時,把孩子領到池邊觀賞,在那蜻蜓站立荷尖的瞬間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愜意怡神。夏日雨后,指點孩子們?nèi)ビ^賞雨后青荷,微風中吟誦詩句“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在秋天,金風送爽,層林盡染。拾級而上,于蕭瑟的秋風中驚艷“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絢麗;于陣陣菊香中品味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的錚錚傲骨。在冬天,去品味“風雪夜歸人”的溫馨,去感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高潔。
引導孩子在廣泛接觸大自然和觀察大自然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美,引用詩句表達美,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強表達效果。
二、在生活實踐中品詩悟理
人們在政治、經(jīng)濟、外交及交友處事等諸多場合,常引用詩句名言陳述事理,傳遞心聲?!短圃娨痪涿舛惽Ы稹返墓适抡f的是,一位留法研究生幾經(jīng)努力,使我國葡萄酒打入法國市場。在出口時,中國的葡萄酒被認定為“洋酒”,需增收關稅。在交涉的關鍵時刻,他急中生智,吟誦唐代詩人王翰《涼州詞》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一詩句,說明我國在唐代就已經(jīng)釀造、飲用葡萄酒了,是葡萄酒的原產(chǎn)地之一,而法國、美國生產(chǎn)葡萄酒的歷史比中國要晚得多,終于說服了法國海關官員,免去了高額“洋酒稅”。
學生對這樣的小故事不但感興趣,而且很受啟發(fā)。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捕捉時機,指導學生引用詩句名言表情達意,如在學校見到一位孩子浪費食物,晨會課上動情地談及此事并由衷地吟誦《憫農(nóng)》中的“鋤禾”詩句,不但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會逐步將詩句融入孩子的語言中。
三、在學校生活和課堂教學中積累古詩文
在語文教材中不乏古詩名篇,如《晏子使楚》、《將相和》等歷史故事,《拔苗助長》、《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教師可配合教材,讓學生有機會輔讀與之相對應的文言文。比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積累運用二”中的成語故事《鵬程萬里》后,補充莊子的名篇《逍遙游》,讓學生欣賞、背誦,加深對成語故事的理解。其他如寓言故事《葉公好龍》、《南轅北轍》及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也可效用此法。
為避免遺忘,教師應把所學古詩按教材內(nèi)容、表達形式等歸類合并。如有的教師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后,再賞讀《贈江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樓送辛漸》、《送友人》等一系列送別詩,并引導學生背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薄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薄奥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薄案≡朴巫右?,落日故人情?!笔箤W生對離情別緒有更多的體會。又如將《憫農(nóng)二首》、《傷田家》、《蠶婦》、《陶者》歸并為艱辛篇。還有童年趣、思鄉(xiāng)曲、楓葉情等,這樣歸類輔讀,以熟帶生,新舊滲透,融會貫通,可以收到系統(tǒng)積累的良好效果。學生定會隨著年長事更,逐步明之、解之,融于心,調(diào)于筆。
四、在寫作練習中指導引用詩句名言
恰當?shù)匾迷娋涿阅茉鰪姳磉_效果,給文章增色添彩。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引用詩句名言可采用例文評析的方法,即將學生引用得好的例文抄錄出來示范講評,以典型引路。如學生在寫《一件好事》一文時,不自覺地引用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既使文章增色不少,又使人明晰了文章的主旨。教師還可采用提示閱讀資料的方法,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些文章供學生閱讀參考。如寫《我的理想》,可引領學生閱讀人生傳記,尋找身邊的榜樣,感悟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價值。透過古詩文的閱讀,學生可感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大,“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平凡,“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教師還可采用引文指點的方法,即根據(jù)某次作文的具體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在文中引用恰當?shù)脑娢木洹?/p>
雖然孩子年齡小,但老師卻不可低估他們敏銳的感知力。歐陽修的“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所表達的向往自由與孩子們的天性是相符的,猶如深谷回聲,所響迭起。他們針對學校、家教時弊,發(fā)出心底的吶喊,寫出《請不要把小鳥關在籠子里》、《金籠畫眉我們同情你》等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經(jīng)典古詩文是中國千年傳統(tǒng)文化、民族精神的優(yōu)秀載體,而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記憶的最佳時期,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可以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文學滋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豐富的文學想象力,讓他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