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冬雪 劉瑩
藝術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各大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快速發(fā)展,為我們的高職教育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擴大了教育資源,優(yōu)化了教育結構,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社會實用性藝術人才。盡管如此,我國高職藝術教育的發(fā)展水平與整個高職教育發(fā)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在整個教育事業(yè)中仍處于薄弱地位。我們說,高職藝術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其與實踐緊密結合、培養(yǎng)實用藝術人才、為社會發(fā)展服務的宗旨,因此,如何讓高職藝術教育更好地適應當代教育環(huán)境,發(fā)揮其功能作用,已經成為我們高職院校發(fā)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一、當前藝術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一)藝術教育對象的目標不確定。由于教育機制和人才評價方法比較單一,對藝術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當他們在學科考試中受挫時,很容易產生以下兩種心態(tài)和情緒:一種是學習目標不明確。比如,學音樂的,他每次考試又通不過,同學們、老師們對他又不尊重,使他沒有了應有的學習尊嚴,那么,他就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二是學習的信心不足,通常有內心上的怯懦,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二)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藝術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能有機結合。目前,我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基礎教育領域具有極強的應試傾向,這對藝術教育必將帶來巨大的擠壓。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教育經常在中考問題上,在課時保障上,在課時安排上,在教材選用上,在器材保障上,很難達成應有的目標。同時,藝術教育跟體育教育是有不同的。體育教育讓學生體格健壯,是國力之所系,是民族之所系,顯然,藝術教育不是這樣的。
(三)藝術教育工作的擺位存在邊緣化現象。一是藝術教育的評價指標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卻運用應試教育的方法來評價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二是給予藝術教育的課時是不足的。如果我們在藝術教育開展的過程中,不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吸引力,藝術教育通常會被學生視之為負擔。再者,我們的教材,我們的器材,離我們藝術教育的多樣化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還有距離。這必然會導致當前我們藝術教育的邊緣化。
(四)藝教條件薄弱。首先表現在教師隊伍數量的不足上。按照教育部的藝術教育基本要求,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師資配備不足,更重要的是質量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其次是藝教老師的工作激勵機制沒有實事求是地建立起來。上語文課,上數學課,工作量是很容易計算的,但是上藝術課,他的工作量就很不容易計算。他們往往把大量的時間用于課余輔導及八小時之外的奉獻;其三是硬件條件達不到。這些,都會損害我們從事基礎藝術教育應有的信心。
二、解決藝術教育所面臨困境的措施
當今的高職藝術教育,不應以教育為目的,而忽視藝術的支撐、培養(yǎng)及一種精神的熏陶,從而導致學生過多地以表面技巧為對象來加以考察和體認。
首先,要把學生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接觸藝術教育;要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學習目標結合起來,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融為一起,使之在普及的基礎上進行提高;注重學生的滲透性的藝術養(yǎng)成,通過制度性的設計和安排,盡量減少競賽過程中的不公平行為,充分發(fā)揮競賽的激勵功能,幫助現在個體性表現欲越來越強的學生,在藝術教育中去表達自己的藝術理解和藝術收效。
其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將藝術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去,這也是高職院校藝術教育賴以形成的生命線。為此,從事藝術教育的老師,要將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氣氛搞得濃濃的,特色鮮明的,藝術教育的所有價值就會滲透到整個學校中去,并且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就是等于立下了一個教育豐碑,將你的名字深深地鐫刻在你們學校的精神榜上。希望藝術教師要重視這個問題,關注校園文化的塑造,主動地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導向性。
其三,扭轉藝術教育邊緣化和功利化的傾向。就目前的各大高職院校而言,關鍵是需要一種重視、關心、呵護藝術教育的環(huán)境、輿論和氛圍。這就需要我們的高職院校的領導對藝術教育有一個基本理解和正確認識,從根本上解決藝術教育邊緣化和功利化的癥結問題。
第四,要發(fā)揮藝術教育的優(yōu)勢,堅持教學和實踐相結合,以教學促實踐,以實踐帶教學,互相促進。在專業(yè)設置等方面要突出特色,這是生存發(fā)展的保證。要開闊辦學思路,堅持開放辦學,通過舉辦高水平專家講座、開展對外藝術教育交流等形式,活躍學術氣氛,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素質。要緊跟形勢和社會需求,不斷擴展藝術教學的內容和領域,擴大辦學規(guī)模,提高辦學層次,適應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的需求。
高職藝術教育需要按照它的內在規(guī)律去推進我們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特別強調的是從事藝術教育的老師們,一定要學教育論和教學論,將教育論和教學論的理論要求跟你們的藝術教育過程的特征結合起來,否則,藝術教育有可能就事倍功半。
當前,藝術教育隨著教改的深入發(fā)展,其重要性正被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核心部分,時代對藝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過多樣化的藝術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與健康的審美情感,高職院校應當發(fā)揮其不可缺失的作用。
(作者簡介:蔣冬雪(1985.2-),女,回族,畢業(yè)于武漢音樂學院,現為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音樂系教師,主要從事音樂教學及研究工作;劉瑩(1982.10-),女,漢族,畢業(yè)于四川音樂學院,現為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音樂系教師,主要從事音樂教學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