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新
摘要: 學生成長離不開三個方面的環(huán)境:家庭、學校、社會。對于職業(yè)學校學生而言,班級管理不僅面對學生,而且面對學生背后的家庭。教育者應該主動了解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及家庭教育等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教育管理的成功率,促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雙向結合,有效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班級管理
一
隨著生理、心理的日趨成熟,學生進入職業(yè)學校后,逆反心理到達了鼎盛的階段,這給職業(yè)學校教育及班級管理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
青少年逆反心理其實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集中表現為片面情緒化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尤其是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采取不合作并且?guī)в袕娏业牡钟|情緒。當然,青少年逆反心理只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一段插曲,隨著年齡、知識閱歷的增長會自然消失。但仍有部分學生因為家庭、學校、人際關系等諸多原因,在這段叛逆時期性格、心理發(fā)生巨大變化,影響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更有甚者造成心理、價值觀扭曲,從而走向犯罪的深淵。
造成這類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缺失。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在上學前對他們身心發(fā)展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的氛圍以及父母的言傳身教,但就現實情況而言,每個家庭千差萬別,每個父母也因其性格、職業(yè)、受教育程度、夫妻關系、經濟狀況的不同導致家庭教育方法和質量的不一。
家庭氛圍是否和諧?父母關系是否融洽?對學生健康成長尤為重要。我們應當思考:身處在同一個社會,為什么會出現不一樣的學生?原因還是在于家庭教育方面。以本人管理的班級為例,通過調查發(fā)現本校學生當中父母離異的概率遠高于普通中學,而這些學生里面有半數以上屬于典型的“問題學生”,主要表現為心情抑郁,不善與人交流,嚴重自卑,逆反心很強,學習沒有目標,對未來一片茫然。而這些學生在日常表現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對家庭教育失敗的不滿情緒,比如通過周記或日常的言行排遣心中的不滿。所以,從以上數據來看,離婚家庭更容易出現問題學生,而且比例高達50%。
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承擔家庭教育職責的現象日益普遍,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父母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讓爺爺奶奶來“頂崗”,這也給家庭教育的質量打上了一個問號。在我們所調查的班級中,留守學生對監(jiān)護人的教育抵觸情緒非常強烈,表現為無視監(jiān)護人的教育或者以人前一套,人后另外一套的方式,用欺騙的手段應對監(jiān)護人的教育。由此看來,這種“頂崗式家庭教育”出現問題學生的概率也是非常之高。
父母家庭教育觀念淡薄,教育方法失當也是家庭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F如今許多家庭教育缺少規(guī)則教育,取而代之的是“滿足教育”和“溺愛教育”,即希望于滿足孩子物質需要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須知對于規(guī)則意識淡薄的未成年人在家庭里面要樹立規(guī)則,而不是通過物質欲的刺激來實現教育的目的。溺愛教育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自私、叛逆,唯我獨尊的個性。
二
對于職業(yè)學校的班主任來講,管理難度可想而知。要做到科學治班,班主任必須重視班級管理背后的“家庭教育”。
第一,班級管理必須做好家長培訓工作,注重家校聯系,努力形成家庭、學校教育的合力。每一個學生都有成長的故事,不管這個“故事”是悲劇還是喜劇,班主任必須學會去了解這個故事的前因后果。學生作為一個未成年人,就像一塊璞玉,需要去雕琢才能發(fā)光發(fā)亮。所以在其未成年階段犯錯誤也是正常的,關鍵是看家長、老師怎樣去引導。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親營造的家庭環(huán)境及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學生成長發(fā)展來說至關重要。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家長們普遍家庭教育意識落后,對家庭教育認識不足及教育方法不當成為家庭教育的瓶頸。
班主任應當及時和家長聯系溝通,利用多種途徑,比如電話、家訪或者開家長會就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教育進行必要的交流和切磋。利用電話聯系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情況;利用家訪深入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并和父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談心;利用召開家長會的機會與家長交流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經驗,分享成功家長家庭教育的竅門,并針對當前家庭教育面對的棘手問題展開討論,共商解決問題的方法,所有這些都將有利于家長更好地提升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認識和能力。
第二,正視“頂崗式家庭教育”的弊端,構建父母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但要參與監(jiān)管,而且要試著俯下身子,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中來。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單純地說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或抵觸情緒,很多學生抱怨父母或老師不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不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么,這就要父母和老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判斷和衡量學生的行為。“身教重于言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父母不能對子女喋喋不休,如果不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家庭教育就是一句空話。同時父母也不能以別人的標準作為衡量或評價自己小孩的標準,要做到從父母自身的實際出發(fā),從家庭的實際出發(fā),提出適合學生自身實際的目標或要求,這樣才能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
第三,對于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要有適當的懲罰教育。懲罰教育有利有弊,用得得當,會對學生不良行為的改正起到相應的正面效應。在一些發(fā)達國家,比如在英國的家庭中,犯了錯誤的孩子會受到糾正甚至懲罰。父母們往往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管束,讓他們明白,他們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必須以尊重他人、嚴格遵守社會公德為前提,對因自己的過失或故意行為而產生的后果必須承擔責任,具有接受懲罰的勇氣。而就中國現行的教育規(guī)則、教育制度而言,過分提倡“賞識”教育、“激勵”教育,極少用懲罰性教育方法,使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面臨處罰不力的尷尬局面。所以,適當的懲罰教育對學生發(fā)展是有利的,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家長、社會、學校也應該在教育方式的多樣性方面達成一致,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都要鼓勵適當的懲罰教育。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環(huán)的缺失或不足都將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應當率先垂范,充分認識并重視家庭教育對子女身心發(fā)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樹立家庭教育的意識,運用各種家庭教育方法,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及待人處事的方法上的重要作用,同時配合學校教育,真正做到雙管齊下,形成學校、家庭的教育合力,為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