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澤蕓
2011年8月27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如何為職場人士減壓”這一話題,采訪了一位專業(yè)人士。這位專業(yè)人士在節(jié)目中邏輯嚴密地分析了職場人士壓力的來源,并為此出謀劃策。他利落清晰的口齒,通過電波傳進無數(shù)聽眾的耳朵里。
可是,也許沒有一個聽眾會想到,這位在節(jié)目中侃侃而談并被主持人尊稱為“劉老師”的27歲年輕人,曾經(jīng)是一位口吃得連一句話都講不全的人!
2005年5月21日,是他的22歲生日。這么多年他沒有好好過一個生日,因為他沒有心情過生日,口吃這個惡魔讓他活得了無生趣。然而22歲生日這天,他決定送給自己一個特別的禮物:獨自去公交車上演講!
從小到大,他因為口吃,怕被人嘲笑,在陌生人面前從不敢開口講話。如今,卻要在公交車上面對一車的陌生人進行演講!一想到這里,他的心就像被一陣悶雷擊中,快跳不動了,感到頭暈?zāi)垦?。他對自己說:你行的,你一定行的!這次不勇敢地挑戰(zhàn)一回,那未來自己的路在哪里?
一輛公交車來了,他腦中一片空白地上了車。
人還不算多,一半座位上有人。他坐在座位上,心跳得仿佛要從嗓子眼里蹦出來。雖然是5月天氣,但他已是滿頭大汗。他想站起來面對乘客演講,可是腿軟得像面粉揉的,怎么也站不起來。
車又開過了兩站,座位上已經(jīng)坐滿了人。他悄悄環(huán)顧四周,人們都在各做各的事。他對自己說,不要怕,不要怕,恐懼是怎么產(chǎn)生的?恐懼來源于未知。在公交車上演講這件事,我以前從未做過,對它完全未知,所以恐懼。今天,我要勇敢地跨出這一步,就算口吃了,就算被人嘲笑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今天敢在公交車上演講了!
想到這里,他果斷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走到車廂前,對著乘客們大聲地演講了起來:“各……各……各位乘客們,大家上午好!”他感覺到自己口吃了,怎么辦?不管它,繼續(xù)講下去。
人們驚訝地朝他看過來,有些人迅速地低下頭去,根本不聽他講話,還有些人在竊竊私語,也有些人在“哧哧”地笑。他的臉漲得通紅。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說其特殊,因為第一,今天是第16個世界助殘日;第二,今天是24節(jié)氣中的小滿;第三,今天是我22歲的生日!”他發(fā)覺自己說得挺流利的,但人們依舊默然,他的聲音像一粒小石子,毫無聲息地沉入了大海。
“每個人過生日都應(yīng)該有禮物,而我的22歲生日呢,我想送給自己一個特殊的禮物。這個禮物就是挑戰(zhàn)自己,在公交車上演講。很高興,我正在勇敢地做這件事情,我正在提交一份圓滿的生日答卷。不管大家愿不愿聽我演講,或者還可能會嘲笑我是一個瘋子、傻子,但我都不后悔。因為我今天終于敢走出這一步,這就是一個跨越和勝利!”
漸漸地,人們似乎聽明白了,他不是一個瘋子,只是一個想突破自己、挑戰(zhàn)人生的帥小伙。于是,人們抬起頭,開始認真聽他講話了。
這個小伙子,就是劉瀚陽,是上海某口才培訓中心的負責人。他本名叫劉超,自從22歲生日之后,他將自己改名為“劉瀚陽”,意為“浩瀚的沙漠里也能開出太陽花”。
劉瀚陽從七歲開始就墜入了口吃的深淵,講一句話都要費半天勁。也因此,他從小就活在別人的嘲笑里。漫漫十五年,他像一個有嘴卻不能說話的啞巴一樣,在人生夜色里艱難跋涉。
2005年7月,劉瀚陽大學畢業(yè)之后,因為口吃,面試屢屢受挫,他為此心急如焚。一次,他偶然看到一篇報道說,亞里士多德、牛頓、達爾文、丘吉爾、華盛頓、林肯、羅斯福、拿破侖,最偉大的銷售員喬·吉拉德、通用CEO杰克·韋爾奇……這些改變世界歷史、改變?nèi)藗兙袷澜绲娜?,竟然都是口吃的人!這串名單像一記春雷在他的頭頂炸響。是啊,他們曾經(jīng)都是嚴重口吃的人,可是最后,他們都成就了自己偉大而傳奇的人生。那么,我為什么不能?
于是,劉瀚陽開始了魔鬼式的朗讀訓練。他每天躲在租來的小屋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朗讀。他覺得自己的嘴巴是一把生了銹的斧頭,他這樣拼命地讀,就是磨它、用它,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將它磨得锃亮鋒利。他記得詩人白居易讀書讀到“口舌生瘡”,他讀到最后嘴里也起了好多個泡。兩個月后,他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嘴巴和舌頭靈活多了。他特地走到外面去找人問路,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表達流利多了,他又給幾個朋友打電話,竟然沒有明顯的口吃。他興奮得不顧路人的側(cè)目,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狂跳。
五個月后,劉瀚陽站在了公交車上,當著一車陌生的乘客進行了演講,這就是前文出現(xiàn)的那一幕。
兩年后,劉瀚陽在《中國電子報》擔任一名記者,常常奔波于采訪一線。四年后,他在上海創(chuàng)立了口才培訓中心。到2011年,他的口才培訓中心已成為上海知名的口才培訓機構(gòu)。
劉瀚陽常對學生們說,科學家們將一只跳蚤罩在玻璃罩里,起初跳蚤總是奮力跳起,以擺脫束縛,但是結(jié)果總是碰壁而回,之后跳蚤就不再跳了,就算人們撤去了玻璃罩,跳蚤也不跳了,最后,這只跳蚤就可能永遠困死在自己內(nèi)心的玻璃罩里了。所以,我們在碰壁之后,不要被慣性思維束縛而選擇放棄,而要繼續(xù)勇敢嘗試,總有一次,我們會跳出人生的玻璃罩。就像他自己的22歲生日禮物,如果沒有那次勇敢的嘗試,他可能早已困死在絕望的人生沙漠里了。
(薛鋼、張源薦自《做人與處世》2012年第12期圖:賈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