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淑華
一、目前中小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管理不健全。
大多數學校領導是教師出身,業(yè)務能力強,但綜合管理能力弱,尤其對財務認識不夠全面。他們往往認為財務管理是財務人員的事,沒有認識到其法人責任,因此對學校內部財務制度建設不重視,學校內部沒有建立校長審批制度、大額開支制度、賬目公開制度、內部審計等基本內部控制制度。加之,由于學校收入來源較廣,學校管理層缺乏基本的風險識別與評估能力,又沒有設立基本內部控制制度牽制,財務工作上的薄弱必然引發(fā)列支不合理開支、私設“小金庫”等違規(guī)行為,給學校的正常運營帶來干擾。
(二)預算編制和執(zhí)行有待改進。
1.年度預算編制不全面。學校收入來源多、支出范圍廣,按照綜合預算原則,學校應將學校收入、支出按要求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統(tǒng)籌安排。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年度預算僅僅包括經費、基建等財政資金核算內容,對經費、基建以外的其他收支項目,均未納入財政預算管理,預算編制內容不全面、不完整。
2.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不到位。在實際工作中,學校沒有按有關規(guī)定和具體標準落實到每一個收支的具體項目,沒有根據各項收入的性質和用途堅持收支來源配比原則,一一對應用于規(guī)定支出項目。比如:學校根據核算內容設立經費、基建、飯?zhí)?、學生公寓等多套賬,往往出現在經費賬中列支其他賬套的開支,在其他賬套又列支公用經費等項目,從而造成資金占用、挪用等現象嚴重,最終導致編制預算時不是赤字預算,但從執(zhí)行結果來看往往成為赤字預算。
3.專項資金結余長期未進行清理。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已完工多年、付清款項且結算的基建工程等專項資金結余,長期滯留在學校未進行清理,造成學校專項預算年年編制,又年年出現專項結余,預算控制、考核未嚴格執(zhí)行。
(三)收支管理不規(guī)范。
學校收入來源多,大致可分為對學生的收費項目以及學校合作辦學、校產租賃等其他收入。大部分學校在收入管理方面存在諸如收費依據不足和收費標準不統(tǒng)一、收入未全部入賬核算、沒有嚴格執(zhí)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等行為,這些不規(guī)范的行為加大了財務工作的隨意性,容易產生賬外發(fā)放職工福利、列支違規(guī)支出、甚至私設“小金庫”等,不利于學校長期穩(wěn)健地發(fā)展。
(四)資產管理薄弱。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教育的持續(xù)投入,學校資產數量多、價值高,資產管理應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但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學校在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方面十分薄弱,主要體現為:一是固定資產賬實不符。學校賬面反映的固定資產價值遠遠低于實際的資金投入,主要原因是:(1)部分辦公設備作為費用列支,未在賬面登記為固定資產;(2)學校大批基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多年,但一直未辦理財務決算手續(xù),沒有結轉為固定資產。二是學校對固定資產沒有進行日常管理,沒有定期組織清查工作。學校沒有專門的資產管理員與財務部門做好核對工作,在資產日常管理中對于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項目未及時做好報批手續(xù),學校也沒有定期組織資產清查工作。
(五)財務會計工作不規(guī)范。
1.賬務核算不規(guī)范。主要表現:(1)學校醫(yī)療室藥品、飯?zhí)貌牧隙紱]有設置庫存明細賬,核算不規(guī)范,無法真實反映進銷存情況;(2)基建工程項目的待攤費用沒有按項目進行分配;(3)上繳財政的款項未經學校經費核算;(4)往來科目長期未清理,部分往來核對不相符等。
2.會計基礎工作不規(guī)范。主要表現為入賬依據不規(guī)范、財務數據錯漏、賬務處理不及時以及公款私存等等。
二、完善中小學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領導責任,加強內控意識。
中小學校校長等管理層對學校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要加強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強學校負責人的內控和財務意識。通過對學校管理層開展財務基本知識培訓、內控研討以及將學校內部控制建設效果納入晉升考核范圍等手段,從內、外兩方面提升學校管理層內控和財務意識,推動學校內控和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建立健全學校內控體系。
內部控制是一套相互監(jiān)督和制約的控制制度、程序和方法,這些程序和方法制度等有利于提升學校的資產質量,降低學校的腐敗現象。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開展教育系統(tǒng)內控調研,包括管理人員的控制意識、組織結構設置、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資源政策等,同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評價,找準內部控制的關鍵控制點,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三)完善學校部門預算編制和執(zhí)行工作。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針對目前學校部門預算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1.進一步擴大學校部門預算范圍,力爭將學校全部財務收支事項均納入單位預算的實施范圍,并嚴格預算的調整和追加程序,增強預算的約束力。
2.加強學校財會人員財務分析能力,提升預算控制能力和編制科學性。進一步細化預算,預算單位應根據上年財政支出決算情況及財政支出追蹤問效結果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支出標準,將部門預算的編制細化到具體的預算項目和相應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精確性,增強預算資金分配的合理性。
(四)加強培訓,提升財務人員業(yè)務素質。
根據《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制度規(guī)定切實加強財政資金管理的通知》(財辦[2011]19號)文件規(guī)定,“省級、地(市)和財政收支規(guī)模大的縣(區(qū))實行會計集中的,要盡快恢復預算單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主體地位?!币虼?,必須加大財務人員培訓力度,提升財務人員業(yè)務素質。通過對學校財務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業(yè)務培訓,提高財務核算規(guī)范性,夯實會計基礎工作。財務人員要發(fā)揮財務工作滲透力強的特點,主動參與學校管理工作,做好學校管理助手,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移。在具體工作中,財務人員要注意:在收入方面,要全面掌握學校經濟收支情況,做到預算外收入應繳盡繳;在支出方面,要不斷強化經費管理,合理引導學校經費使用。
(五)強化學校監(jiān)督機制。
1.重視整改落實工作。針對以往各類檢查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學校應對照問題和提出的合理建議,逐條進行落實整改,糾正錯誤,完善管理。
2.形成學校內部審計機制。學校要建立內部的監(jiān)督機制,強化各個崗位和流程之間的監(jiān)督和制衡機制,形成有錯必究的機制,利用內部考核和職代會的形式,加強對學校重點工作的監(jiān)督。同時,著力推行校務信息公開,推動校務工作的透明化,讓全體教職工參與到監(jiān)督中來。
3.加強外部審計監(jiān)督。為確保各項制度落實到位,財政、審計及教育主管等部門要加強監(jiān)管,建立定期檢查、專項檢查等機制;教育系統(tǒng)內部建立互審、巡查機制,及時發(fā)現、糾正問題。(作者單位:佛山市南海區(qū)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