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明
我居住的賒旗古鎮(zhèn),有一位專修眼鏡的師傅,人稱老道。老道不是道士,本姓張,名道,他六十開外,中等個子,胖臉,小眼睛,背微駝,待人和藹,善于閑聊。我收藏老式眼鏡,請他修過幾次,幾番閑聊,便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自然也聊出一些他的家事和有關(guān)眼鏡的趣聞來。
老道祖上幾代都在賒旗鎮(zhèn)開眼鏡店,到他祖爺這一代,適逢賒旗鎮(zhèn)開埠以來的鼎盛時期,“南船北馬,商賈云集”,加上他祖爺誠實(shí)信用,經(jīng)營有方,眼鏡店自然生意興隆,聲名遠(yuǎn)播。直到光緒末年京漢鐵路通車,號稱“水旱碼頭”的賒旗鎮(zhèn)逐漸蕭條,老道家的店鋪也隨之衰落下去。后來又遭兩次劫難,至老道這一代已無店鋪,只有當(dāng)街?jǐn)[攤靠手藝吃飯了。
老道家祖上遭受的最大一次劫難,是在1929年。當(dāng)年土匪老王泰率眾三千人攻陷賒旗鎮(zhèn),大肆燒殺搶掠,老道家的店鋪也被洗劫一空。幸虧土匪進(jìn)店時,他父親在后院,一機(jī)靈,抱起幾塊珍藏的鏡片石放入水缸里,才躲過一劫,至今家里仍留傳一塊鏡片石,成為傳家之寶。
文革中,“破四舊,立四新”,戴墨鏡(天然水晶石俗稱石頭鏡,多成淺黑色、灰色)被視為奢侈品,是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只有資本家、地主、漢奸、叛徒才配戴。店鋪?zhàn)匀辉诮匐y逃,必欲除之而后快。鎮(zhèn)上的紅衛(wèi)兵多次沖進(jìn)店里“打、砸、搶”,幸存留下的鏡片已所剩無幾。
只要一聊到眼鏡,老道就興趣盎然,一肚皮有關(guān)眼鏡的話題,啥時候也說不完。他說現(xiàn)在年輕人戴的多為人造石頭鏡、玻璃鏡和塑料鏡,長時間配戴害眼,而天然石頭鏡能夠過濾紫外線照射,長期配戴,眼睛發(fā)潤發(fā)濕;石頭鏡還能治病避邪,得了紅眼病,不用吃藥,也不需打針,戴上三天,自然就好了,倘遇事端,鏡碎人安,鏡不碎人更安。
我當(dāng)初有關(guān)眼鏡的知識,多是從老道處得來的。論起眼鏡的材質(zhì),老道說天然石頭鏡有好也有差。好的鏡片清晰、色度一致,油潤有寶光,打磨規(guī)整,配飾件合適,戴著感覺舒服。就是有石隔石綿也不影眼,一塊料切開,隔樣綿圖基本對等一致,有像人、像鳥、像山水的,也有像樹木、花草,像雨點(diǎn)、雪花的。尤其出土帶沁的為上等,前人戴過的鏡片,多是好鏡片,生前愛鏡死后隨葬入土。若干年,后人挖墓,清理出眼鏡,在鏡片上看到有血絲的為血沁,有土銹的為土沁。帶陰氣,有涼氣,深受行家追捧和喜愛。而差點(diǎn)的鏡片,色度不一致,干躁,無寶光,隔綿紊亂,影眼,打磨不規(guī)整,配飾件不配套,戴著別勁無舒服感,不受人們歡迎。
老道還說石頭鏡配飾件也有講究,用料有銀的、紅銅的、白銅的,現(xiàn)代也有鋁的。鏡片中間支架多成“幾”狀,上有“雙龍戲珠”,意寓“喜慶祥和”;也有“蝙蝠”狀,意寓“福在眼前”、“福到眼前”、“眼前有?!保弧白痔枴币捕啻蛟谥Ъ苌?。鏡片夾角做成“仙桃”狀,意寓“長壽”,鏡腿飾有花紋,多可折疊,便于攜帶,腿梢成“古錢”狀,意寓“富貴”,可穿線兜頭護(hù)鏡,又可按摩頭上穴位,吉祥實(shí)惠。
老道說的當(dāng)然不差。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回歸自然,懂得休閑,注意健康了,知道戴石頭鏡養(yǎng)眼。一些老先生翻箱倒柜,找出私藏,紛紛戴了起來。閑時談鏡比寶,把玩欣賞,玩出情趣。鎮(zhèn)上有一嗜鏡老先生,家藏老石頭鏡十余副,每逢盛夏酷暑,躺于竹藤老椅上,身旁置一瓦盆,內(nèi)盛涼水,取出所藏眼鏡,一放入水中,隔一時辰,換戴一副,納其涼氣,吸其陰氣,養(yǎng)其神氣,自感周身涼爽,愜意無比。
歲月如流水,眼看發(fā)達(dá)的科技要把很多老的物事遠(yuǎn)遠(yuǎn)拋在時光的深處,像老道這樣的手藝人也成了鳳毛麟角,專修石頭鏡的古鎮(zhèn)上也別無他人了。兒子正在上大學(xué),肯定不會子承父業(yè),眼見得后繼無人,一門手藝要失傳,每聊及此,老道的臉上就寫滿了茫然。
品竹
遷移新居,小區(qū)置景,栽種幾片青枝翠葉的竹子。不幾年,遮天避日,蒼翠成蔭,青秀婀娜,搖曳婆娑,引人駐步,留連忘返。每至盛夏,坐于竹蔭下,微風(fēng)吹過,送來陣陣清涼,沁人心脾,頓感身爽神怡,燥熱瞬消。每當(dāng)望著竹蔭下幾個小孩天真無邪的玩耍,不由得吟起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惫雌鹨豢|青梅竹馬戀,海枯石爛言,最終飛勞燕的思緒,獨(dú)自悵然,空留遺憾。
以竹為鄰,久之,我對竹就了解多了。竹是一種多年生、禾本科木質(zhì)常綠植物,莖圓柱型,中空,直而有節(jié),性堅韌。嫩芽即筍,可食,葉經(jīng)冬不凋,可入藥,主桿用于制造各種用具和建筑材料。人們種竹、用竹、食竹。以竹為生,植竹于山林,給人以財富;以竹為景,種置于園林,養(yǎng)眼又實(shí)用;栽竹于房前屋后,幽篁拂窗,清氣滿院?!捌婊ㄕ昭垡粫r紅,修竹虛心萬年綠”。竹,挺拔秀麗,四季青翠,凌霜傲雨,高雅純潔,虛心有節(jié)。素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和“梅松竹”歲寒三友的譽(yù)稱。
竹的種類可謂多多,最常見的有:毛竹、楠竹、箭竹、斑竹等。而斑竹有一個凄美的傳說:上古時候,堯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娥皇,二女兒叫女英,長得俊秀貌美,賢惠善良。堯很喜歡兩個女兒,堯選賢讓能,選虞舜為繼承人,并將兩個女兒許給舜為妻,舜在幫助堯管理國家大事期間,為人民辦了不少好事。堯死后,舜即位。南方部落多次在邊境騷擾,舜就親率大軍南征,娥皇、女英跟隨同行,留在湘水之濱。大軍征至蒼悟,舜不幸病死,葬在九嶷山下。娥皇、女英接到噩耗,扶竹痛哭不止,淚珠灑在竹子上面,染得竹子滿身斑斑點(diǎn)點(diǎn)。后來,二人投水而死。相傳二人都做了湘水女神,娥皇是湘君,女英是湘妃或稱湘夫人。她們的墓葬在衡山,二妃死后,湘水出口處的洞庭湖君山產(chǎn)一種竹子,上面有斑斑點(diǎn)點(diǎn),據(jù)說為二妃的血淚所化而成。人們將這種竹子起名叫“斑竹”,又叫“湘妃竹”、“瀟湘竹”。毛主席詩詞中“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就是說的這個故事。
人們頌揚(yáng)翠竹,贊美翠竹,說它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挺,不懼嚴(yán)寒酷暑,彰顯氣節(jié),萬古長青。它“根生大地,渴飲甘泉,未出土?xí)r便有節(jié)。枝橫云夢,葉拍蒼天,及凌云處尚虛心”。無牡丹之富貴,無青松之雄偉,無桃之嬌艷。竹是君子的化身,《陽羨名壺賦》日:“竹節(jié)之清,清貞某比”。竹有七德:“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謂正直;竹雖有竹節(jié),卻不止步,謂奮進(jìn);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謂虛懷;竹有花不開,素面朝天,謂質(zhì)樸;竹超然獨(dú)立,頂天立地,謂卓爾;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謂善群: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謂擔(dān)當(dāng)?!睘t瀟翠竹剛強(qiáng)正直,寧折不彎的精神,深為人們贊賞,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象征。
竹代表民族氣節(jié),是民族氣節(jié)的化身。古往今來,守節(jié)英雄,堅貞義士,層出不窮。蘇武出使匈奴,受單于逼迫,不為屈服,牧羊?yàn)樯?,?zhí)節(jié)十九年,不辱使命,其剛烈節(jié)義彪炳史冊;文天祥矢志報國,面對元統(tǒng)治者的軟硬兼施,恩威并用,毫不動搖,誓死不降,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充滿浩然正氣的詩句,其凜然氣節(jié)永垂青史;岳飛喊出“還我河山”的錚錚誓言,響徹天宇,受人敬佩;抗日民族英雄鄧世昌、楊靖宇誓死報國的拳拳之心,氣沖霄漢,令人敬仰。
竹受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和贊揚(yáng),蘇東坡愛竹、嗜竹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鄭板橋愛竹、畫竹(題竹)曰:“秋風(fēng)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唯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彼穹挪涣b,傲岸正直,以竹為題,寫下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等千古佳句,世人傳誦。
借竹言志,詠竹抒懷。一些革命志士也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方志敏生前寫有:“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倍匚湓伋觯骸爸袢~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yán)霜。昭蘇萬物春風(fēng)里,更有筍尖出土忙?!比~劍英寫出:“彩筆凌云畫溢思,虛心勁節(jié)是我?guī)煛H松F有胸申竹,經(jīng)得艱難考驗(yàn)時。”這些詩句,教人立志持節(jié),誨人處事做人,讀之受益匪淺。
片片竹林蔭人間,棵棵翠竹寄深情。佇立幽深茂密的竹蔭下,恍如仙境,自覺清氣撲身,竹香入鼻;自感竹韻悠揚(yáng),愜意舒適。細(xì)品其性,敬其節(jié),心潮澎湃,感概萬千,成詩一首:“枝綠葉翠不勝嬌,根生黃土韌性高。審視人間眾百態(tài),誰有竹枝氣節(jié)浩?!币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