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楠
嬰幼兒在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對于鹽、醋、醬油等調料都有不同的需求,遵循其添加“規(guī)則”,不僅能保證其健康發(fā)育,還能有效鍛煉其味覺發(fā)展。
分齡用鹽
高鹽對于寶寶來講,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高鹽飲食可使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溶菌酶亦相應減少,有利于各種細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在。餐后由于鹽的滲透作用,可殺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調,導致發(fā)病。并能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繁殖,使其喪失抗病能力。高鹽飲食會影響兒童體內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導致寶寶缺乏微量元素。
再有,寶寶的腎臟發(fā)育還不健全,不足以滲透過多的鹽。如果輔食中加鹽過多,就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同時增加心臟負擔,由此使腎臟和心臟功能受損。而且,從小養(yǎng)成重鹽的飲食習慣,長大后不容易糾正,而重鹽飲食習慣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鹽
百味之首的鹽在廚房中必不可少,自古就有“要想鮮,加點鹽”的說法,鹽的作用可見一斑。但同時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我國目前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fā)率,也是與鹽攝入量過高有關的。
吃鹽的學問
選對鹽
1.自從1996年起,我國立法規(guī)定食鹽里面必須加入碘。所以,即便是添加其他營養(yǎng)素的鹽,同時也都是加碘鹽。
2.目前市場上有加入鐵、鋅、硒的鹽和高鉀低鈉鹽等,其中鋅鹽適合缺鋅的寶寶使用,而鐵鹽適合有輕度貧血或者不吃肉食的寶寶使用。是否適用硒鹽則因地區(qū)而異,如果不是缺硒地區(qū),而且每天有足夠的魚肉蛋奶等食品,就不用考慮在內。
存好鹽
雖說碘比較容易在高溫下揮發(fā),其實添加了其他營養(yǎng)元素的鹽也同樣需要妥善的保存方法。
1.盛放鹽的容器應為棕色遮光的瓶或陶瓷罐并有蓋。
2.鹽應放在陰涼、干燥處避免日光直射和吸潮,離開灶臺存放避免高溫影響。
使好鹽
為防止營養(yǎng)元素丟失,使用碘鹽時應注意:
1.炒菜、燒魚肉和煮湯菜時,不宜過早放鹽,宜在食物快熟時放入。
2.不要把鹽放在鍋里炒,更不要放在油鍋里煎炸。
3.使用完畢,要及時蓋上儲鹽罐,避免揮發(fā)。
溫馨提示
小心無形鹽!
有的父母知道高鹽的害處,給寶寶烹制食品時較少放鹽,卻疏忽了那些無形的鹽,結果還是造成寶寶攝入食鹽過多。
比如成人喜歡吃將喜歡吃咸菜、咸魚和臘肉做成菜肴,與寶寶一起進食,而這些食物的含鹽量普遍較高,只不過看不見而已。咸鴨蛋、辣醬、醬黃瓜、臘腸、肉松、方便面也都是容易忽略的食品。顯而易見,從寶寶的健康大局出發(fā),應盡量將這些食物從他們的碗碟里撤出。
不以大人味覺為標準
給寶寶備餐時,不要以成人自己的口味作為判斷咸淡的標準,近期研究表明:成人感到咸味時氯化鈉的濃度是0.9%,而嬰幼兒感到咸味時,其濃度為0.25%,不到成人的1/3。奧妙在于,人對食鹽的敏感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的,孩提時代對食鹽的敏感度明顯高于成人,若按成人的口味來放鹽,寶寶攝入的鈉肯定超標。
味精
兒童過多食用味精或含谷氨酸鈉的食物,影響生長發(fā)育,百害無一利。
大腦生成的過多的δ-氨基丁酸將會抑制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旁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結果使得甲狀腺素和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減少。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對人體的生長發(fā)育的負面影響是眾所皆知的,而甲狀旁腺激素是用來調節(jié)血鈣和血磷最重要的激素,它有減少鈣從尿液中丟失、促進腸道對鈣磷吸收的作用,它的分泌一旦不足,鈣、磷就會大量流失,人體的骨骼生長和發(fā)育就會受阻。
溫馨提示
在外就餐,很少有不使用味精調制的菜品,想要避免味精的攝入,盡量在家就餐。如必須外出就餐,則最好說明不放味精。
在家烹調菜肴時,也要避免使用雞精、濃湯寶這類精細的調味品,因為其所含物質與味精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