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今年8月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發(fā)布的新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以下簡稱“新國標”)在經過一年過渡期后正式實施。相較于2003年的舊標準,新國標的最大變化在于對嬰幼兒紡織品中“嬰幼兒”年齡段范圍的擴大,規(guī)定3歲以下嬰幼兒服裝必須符合A類安全標準,否則將被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
新國標發(fā)布已經兩個月,各大市場的執(zhí)行情況如何?消費者及業(yè)內人士如何看待童裝新標準?《民生周刊》記者走訪京城童裝市場發(fā)現(xiàn),新標準的實施情況似乎并不能盡如人意。
“新標”延遲
此次發(fā)布的“新國標”特別點明,A、B、C三類分別是指嬰幼兒紡織產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和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標準對不同類別的產品,在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等方面要求不同。
“為了嬰幼兒的健康,必須要向3歲以下的兒童出售A類服裝。新標準的調整對保護嬰幼兒的健康與安全、規(guī)范嬰幼兒紡織產品市場,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業(yè)內人士表示。
新標準實施后,不符合新標準的兒童紡織產品,全部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也就是達不到A類安全級別的適合0—3歲兒童的服裝,在新標準實施后必須下架。
據(jù)了解,新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正式實施的時間原本定于2011年8月1日,但由于修訂后的2010年版標準對紡織產品的要求更嚴格,新規(guī)范實施后許多企業(yè)的庫存品將面臨無法在市面上銷售的問題,故決定將正式實施時間延后一年至2012年8月1日。對童裝企業(yè)來說,他們有足夠的緩沖時間來適應新標準,處理之前生產的庫存。
市場“依舊”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北京市朝陽區(qū)朝陽大悅城的ZARA童裝店內,《民生周刊》記者發(fā)現(xiàn)一款吊牌上注明適合2—3歲及98cm以下兒童穿著的女款風衣卻標識著“安全技術級別C類”字樣,多件此款衣服仍然擺在衣架上銷售。
《民生周刊》記者隨即向該店的店員詢問此情況,店員看到吊牌后表示,這是因為她們還沒來得及撤貨,同時便匆忙把擺放在衣架上的這款衣服全部拿回了儲貨間。
在朝陽路京通苑30號樓Plus365商業(yè)中心3樓,幾家童裝店銷售的衣服和新標準的要求甚至有著天壤之別。
在一家名為檸檬樹的童裝店里,《民生周刊》記者看到這里銷售的童裝基本上屬于三無產品,部分衣服上掛著僅僅注有“一等品”的吊牌,有的甚至連吊牌都沒有。當《民生周刊》記者詢問沒有吊牌的衣服屬于何種安全級別,會不會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時,店員表示,這些衣服都是純棉的,很多是原單的服裝,是不會有問題的。
一家自稱是迪斯尼品牌加盟店的店主表示,其實這些吊牌的標注內容只是大廠家為了“應付”出廠的衣服必須要有吊牌的標準,“小廠子生產的一般都沒有吊牌,但衣服質量不會有問題,而且現(xiàn)在沒有顧客在買衣服時會留意吊牌。”
走訪過程中,《民生周刊》記者向一些正在為孩子買衣服的家長詢問關于新標準的內容,可是他們的答復卻和他們關注孩子穿著健康的迫切心情明顯不符。甚至有的家長對服裝的安全等級一無所知。
王女士帶著不滿兩周歲的孩子在Plus365商業(yè)中心內挑選衣服。對于挑選的標準,王女士表示首先看的是款式,然后就是面料的手感。至于選中后是否會留意衣服上的吊牌,了解衣服所執(zhí)行的安全標準,王女士表示從來沒有這樣的習慣和意識。
亟待推廣
走訪中,記者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童裝店的店員對新標準的內容含糊不清。
“A類、B類都差不多,都是安全的,只是面料不一樣,類別也就不一樣?!痹诤5韰^(qū)大鐘寺中坤廣場知名品牌巴拉巴拉店里,一名店員對《民生周刊》記者這樣解釋A、B類標準的區(qū)別。
在其他幾家童裝店,多數(shù)店員同樣對新標準表現(xiàn)出“不專業(yè)”的態(tài)度。對此,業(yè)內人士認為,童裝企業(yè)的店員在新標準的培訓方面還有待加強。店員對新標準不了解,無法傳遞正確的信息,可能導致消費者對新標準的認識產生誤解,從而危害到孩子的健康。
國家纖維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對《民生周刊》記者表示,目前市場對童裝產品安全標準的宣傳還未普及到位,對于一些小品牌及小市場,監(jiān)督單位也需要加大抽查和治理力度,潔凈童裝市場不只是生產企業(yè)和銷售企業(yè)義務,而且是全部相關行業(yè)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