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英
美國教育家S·G卡爾漢說:“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而“有效提問”也成為課堂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那么,如何以提問的效能促進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效度呢?就此,筆者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準確定位,突顯提問的合理性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問題所引起的學生的思維參與程度是不同的,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作用也不相同。準確有效的課堂提問能開拓學生的思路,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能準確定位,使設計的問題有思維價值,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認知。
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過程,提問的合理性還包括問題的難度與梯度,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程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設問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符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合理地把握好問題的“度”,做到難度適宜,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由此,才能使提問有效、高效,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巧妙設疑,增強提問的藝術性
西方學者德加默也說過:“提問得好即教得好?!闭n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教育家陶行知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鼻擅畹摹⒏挥兴囆g性的課堂提問如同一塊能激起千層浪的石頭,能讓課堂教學波瀾起伏,能促使學生精力集中和情緒振奮,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使繁重的學習不再成為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因此,教師要不斷增強提問的藝術性,才能求得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1)精心設問,啟迪智慧。提問是啟發(fā)式教學的基礎。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其各種思維能力,這是教學提問藝術最主要的功能。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向?qū)W生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fā)展智慧。”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來精心設計提問,找出能誘發(fā)學生思維的興趣來問,把問題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jīng),引導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賞識評價,激發(fā)信心。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苯處熞o學生創(chuàng)造自信的氛圍,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多采用鼓勵性語言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賞識評價。教師要耐心聽答,要耐心地引導,不應報以冷淡、不耐煩,甚至斥責,否則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對學生的心理起著引導的作用,而有效的引導將使學生的心理不斷健康成長,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主流,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3)巧設懸念,循循善誘。艾米爾說:“教學的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 孟子也說過:“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彼?,有時在教學中適當而巧妙地設置一些懸念,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好勝心和創(chuàng)造力。由此,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興趣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就仔細,思維就越活躍,教學效果就越好。
(4)駕馭語言,以情感人。教師有效地運用語言溝通,是實現(xiàn)有效提問的手段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教學語言如果沒有情感的血液的流動,就會蒼白無力,索然寡味,學生對知識的感悟就會遲鈍?!笨梢姡楦心茏虧櫧虒W語言。教師要學會駕馭語言,運用語言的藝術性和感染力進行設疑和釋疑,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既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感人,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震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合作探究,強調(diào)提問的自主性
主動參與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欲、上進心,都有對成就感的期盼。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機會給學生,為學生提供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學會與人合作,學習在競爭中求發(fā)展。為了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教師可以把獨立思考與小組探討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從中體驗到對“主人”的自我肯定。
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首先在于教會學生提出問題,并積極地去解決問題,這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最好途徑,也是學生主體性的最充分發(fā)揮。愛因斯坦說:“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新課標中的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也是由一個問題展開的,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解決問題,引導他們自學自悟、討論交流。在嘗試中,他們的個性也得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同時,在交流討論中,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相互啟發(fā),相互探究,最終達到和諧共振,這應是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四、營造和諧,注重提問的開放性
作為一個教師,要摒棄師道獨尊的舊觀念,要注意創(chuàng)設一種開放式的課堂情境,要相信和尊重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讓他們時刻在一種輕松自如的情緒中無拘無束地提出問題。古人曰:“學貴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還應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尋求答案,促進學生全面地觀察問題、深入地思考問題,并用獨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發(fā)現(xiàn)、歸納問題,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提問作為一門藝術,無時無刻不與我們的教育息息相關。它是推進教學進程的一種手段,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紐帶。作為教師,要全面認識和發(fā)揮提問的教學價值,轉(zhuǎn)變以往提問過于偏重認知效益,忽視情感和行為效益的行動方式,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斷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給予寬闊的思維空間,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和諧發(fā)展。總之,我們要循著“問題”貫穿教學的始終這一路線,力爭讓課堂大放異彩,最終讓學校成為個人成長和創(chuàng)造的一方沃土,讓學生成為自我生命發(fā)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