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 曠遠禮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環(huán)境中,很多人學習中國傳統的花鳥畫靜不下心來,特別是形式多樣的現代繪畫語言得到肯定之后,在陶瓷裝飾上許多年輕人就開始另辟捷徑,跳開對中國傳統花鳥的學習,直接躍進到創(chuàng)作階段,而往往這樣的躍進結果是在其畫面中僅有空空的形式而缺乏內涵,更缺乏內容。殊不知在藝術的道路上,沒有什么捷徑可尋,更不可揠苗助長,要“以最大的努力打進去,再以最大的努力打出來”,每個藝術家的成功歷程都猶如一個金字塔,傳統藝術的根基打得越牢固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越有機會達到突破新的高度。想跳開基礎這一關直接進行創(chuàng)作,其作品只能是空中花園,無本之木。
1、練扎實的繪畫功底
中國花鳥畫和陶瓷藝術裝飾同樣都有著幾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二者一脈相承?;ɑ堋⑶蔌B作為自然的象征,無論在繪畫領域,還是在工藝美術領域,都是長盛不衰的題材,陶瓷裝飾藝術也是如此,在陶瓷藝術裝飾中,通過對傳統花鳥的學習有一個良好的文化底蘊與繪畫技巧,對自己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陶瓷藝術裝飾中,花鳥畫裝飾手段以其自由灑脫、自然,不拘一格的獨特藝術魅力在陶瓷裝飾中獨樹一幟,其鮮明的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
中國藝術文化中,國畫寫意花鳥與陶瓷裝飾借鑒繼承著中國傳統繪畫、雕塑及其它藝術寶貴經驗,并以創(chuàng)造意蘊深邃的裝飾藝術為目標。原始陶瓷花鳥裝飾曾產生和促進了繪畫傳統花鳥的生成與發(fā)展?;B畫成熟后,其引導陶瓷花鳥裝飾走向了繁榮??梢娀B畫與陶瓷裝飾藝術歷來是相互相承、共同發(fā)展的。
2、提高傳統文化底蘊
學習傳統花鳥對自己了解中國的花鳥文化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詠物詩和文人墨客藝術創(chuàng)作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于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tài)。一直以來都為中國歷代畫家所愛,清代鄭板橋對竹的喜愛可謂眾所周知,鄭板橋正是偏愛其精神,所以在其作品中通過竹來表達自己堅強人生意志及品質。另有花鳥畫中的飛鳥走獸。王恩懷的《春在自然中》,通過對牡丹的深刻了解,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世界。但凡能在中國花鳥畫上取得舉世矚目成績的畫家都是通過對花鳥的贊美而把畫家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大自然的飛鳥走獸中,從而表達自己豐富的內心情感,寄情于物。再如中國已故的陶瓷藝術大師胡獻雅,他在其藝術生涯中以畫會友,廣結翰墨之緣,與潘天壽、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等過從甚密,成為事業(yè)上的知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在這樣的特殊環(huán)境中,他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積學致遠,終于躋身于大家行列。觀胡獻雅作品猶如見其真人,作者正是由于對傳統的中國文化底蘊的了解才能在藝術創(chuàng)作時得心應手。
3、豐富表現手法
傳統花鳥在陶瓷繪畫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成功的陶瓷畫家必須學好傳統花鳥才能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不乏單一。如果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發(fā)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正是由于在傳統花鳥上下的功夫不夠深。隨著時代的轉變,現代陶瓷畫家更新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觀念,拓寬了創(chuàng)作題材,榕樹、雜花、田野、蔬菜、水果、珊瑚等在傳統繪畫中不曾出現的對象也成了創(chuàng)作的題材。還有一些畫家從自己畫面裝飾性的要求出發(fā),大膽夸張變形,不受物象自然形態(tài)的束縛,但這都必須在具備扎實功底的前提下,才能游刃有余地創(chuàng)作出各種體裁。使內容更加豐富。
現代陶瓷畫家已努力避免陶瓷創(chuàng)作中的模式化,更新了“隨類賦彩”的觀念,改變了以“分染”、“罩染”為基本手段的“三礬九染”的過程,開始吸收西洋畫的用色方法,以統一色調處理畫面,注意黑白、色相、冷暖對比等關系,使畫面豐富又不失統一。與傳統工筆畫家不同的是,現代的陶瓷畫家大多都經過美術院校的學習,汲取了許多西方的繪畫營養(yǎng),有著堅實的造型基礎和色彩修養(yǎng),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寫實再現能力,提高了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汲取現實生活的視覺能力。再加上對色彩的感悟,促使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的色彩向現代發(fā)展。
由于現代陶瓷花鳥畫創(chuàng)作在題材內容、表現手法以及工具材料等方面的拓展,使得新的審美境界逐漸形成。以擴展空間來擴大花鳥畫的感染力與表現力,變小情趣為新意境,通過畫面內容觸動心靈,提升觀者的藝術感染力,傳達現代人的審美趣味。例如,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副教授羅曉聰先生首創(chuàng)的青花剃花工藝,將如夢如幻的中國鄉(xiāng)村景象表現得生動自然,卻又不乏意境,其作品近年來深得廣大陶瓷收藏家的親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下,在代代相傳的藝術實踐中,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的花鳥畫取像單純,多為主體描寫。多具詩情化,借助聯想構筑充滿感情色彩的詩境,以求“畫外有情”。在追求“似”與“真”的前提下,表現對象的生命與特質,令其栩栩如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菊生教授被業(yè)界所認知,除了他創(chuàng)作的典型風格外,更重要的是他在陶瓷界首創(chuàng)的“高溫顏色釉裝飾工藝”為藝術陶瓷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李菊生就投入到對高溫顏色釉新技術的研發(fā)創(chuàng)作中。20年來,從未停止過創(chuàng)新的步伐。由于失敗率極高,為了攻克這個難題,使五彩斑斕的高溫顏色釉裝飾的藝術作品展現給大眾,他不惜將不完美的試制作品砸碎,變?yōu)橐欢讯盐孱伭耐叩[。這種技術大大地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裝飾語匯和表現手段,使藝術陶瓷的裝飾效果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花鳥畫與陶瓷裝飾藝術共同發(fā)展,相互促 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欣賞水平越來越高,對寫意花鳥畫與陶瓷藝術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代工筆花鳥畫的語言形式在近幾年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日益增長,在各國與我國文化藝術的頻繁交流中已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洋繪畫的沖擊。如何較好地與中國傳統繪畫結合,吸取優(yōu)良傳統又發(fā)展自己的獨立個性已經成為了現代畫家們努力和創(chuàng)新的首要目標。畫家們不僅要延續(xù)古代優(yōu)秀傳統,也要對這一畫種進行創(chuàng)新與開拓,賦予其色彩與形式的獨立審美價值和表現性功能。這些問題使得現代工筆花鳥畫畫家,在對傳統的繼承突破中形成了現代工筆花鳥畫的多元素,為以后陶瓷裝飾畫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石。
中國的傳統花鳥畫一直追尋的是人們在情感上的共鳴和滿足,而不是追求繪畫對象的現實性。這就與西方的追求寫實性繪畫相反,中國繪畫的色彩被賦予了更多的主觀意識,希望從中得到的是精神領域的愉悅。
當今是信息時代,文化交流異常的頻繁豐富。在陶瓷上受西方影響也較大,很多年輕人對傳統花鳥認識不夠,甚至已經丟棄了傳統的東西,這對自己在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將會非常的不利。在今后的陶瓷裝飾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傳統花鳥的學習,從而為以后的成功道路打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