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20世紀50年代中共對知識分子思想改造

      2012-04-29 15:57:16鄧英蔡潔
      理論觀察 2012年4期
      關鍵詞:建國初期知識分子

      鄧英 蔡潔

      [摘要]20世紀50年代,中共在“百花運動”到“反右斗爭”期間先后對知識分子實行“放松”和“改造”兩種互相矛盾的政策;帶有儒家傳統和五四精神雙重特點的知識分子經歷了前期的積極配合和后期的受挫;國內外的政治形勢決定了毛澤東對知識分子性質判定的思維轉變。

      [關鍵詞]建國初期;知識分子;思想改造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2)04 — 0072 — 02

      20世紀50年代,中共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實際需要,對知識分子實行了前后自相矛盾的政策:一方面,在鎮(zhèn)壓知識分子,使其服從黨的領導的時候,加強對知識分子灌輸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實現意識形態(tài)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松弛的時期,黨又準許甚至是激勵知識分子就西方的思想在學術上展開討論,并對官僚主義進行揭露與批評,清除官僚制度中的弊端,以此來取得知識分子對黨的支持,使其在現代化建設中貢獻應有的力量。帶有中國儒家傳統與“五四”精神雙重特點的知識分子在新中國的天空下,走過了沉沉浮浮的跌宕人生。本文將探究從“百花運動”到“反右斗爭”期間,中共對知識分子的政策轉變,以及政策轉變的影響及深層原因。

      一、百花運動

      毛澤東于1956年5月2日的講話中,提出了著名的“雙百方針”。關于這一方針提出的原因,學術界普遍歸結為毛澤東“引蛇出洞”的別有用心。筆者認為,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有四大原因:一是基于黨建國初期對知識分子改造成功的認識;二是對即將完成的農業(yè)、手工業(yè)集體化的自信;三是正在大力推進的工業(yè)化急需知識分子和專業(yè)人員的幫助;四是黨內官僚主義等不良之風需要知識分子的筆鋒幫助清除。

      1955年12月3日,官方報紙《光明日報》指出:“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形勢要求知識分子,特別是有學術地位和專門技術的高級知識分子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在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委員會的一次關于知識分子的問題的會議中,周恩來就指出,要實行某種改革來激發(fā)知識分子的熱情,要賦予知識分子更多的權威,尊重知識分子的觀點,重視專業(yè)的研究,改善其工作環(huán)境,并享受更為合理的提升制度等。毛澤東在閉幕式的時候發(fā)表了贊同周恩來建議的講話,這便為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埋下了鋪墊。

      對知識分子的放松和對官僚主義的批評運動是齊頭并進的,只有給予言論的自由,才能保證批評的有效進行。毛澤東對黨內的整風沒有把馬列主義定為指導思想,卻邀請了知識分子對黨提出批評的建議,使“百花運動”從本來鼓勵學術爭論轉變成了整風的手段之一。如此創(chuàng)新的想法一開始在黨內、知識界并沒有得到良好的理解和支持。首先是黨內官員,面對自己權利的搖搖欲墜,擔心運動會失去控制,不但不鼓勵知識分子的“鳴放”,還不加區(qū)別地對他們的批評意見進行攻擊;其次是負責宣傳并組織“百花運動”、“鳴放”會議的領導人,出于對此新方式的危險性高于任何可能性的好處的估計,對新政策并不熱心,如《人民日報》把對毛澤東該政策的響應放在最后;其三是知識分子不冷不熱的反應。黨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使得知識分子或是真正或是表面地保持了“自己已被重新塑造”,很多人的激情并沒有立即燃燒起來,直到逐漸看到大膽發(fā)言的人并沒有得到大量反批評的懲罰,知識分子批判的熱情才逐漸升溫。

      新中國的知識分子響應政府政策,有著深層的歷史原因。

      第一,他們的身上仍舊帶有著幾千年以來的儒家傳統。對于批評政府,西方知識分子認為這是一種權利,而中國的知識分子,卻把它當作一種責任。盡管他們沒有制度上的認可,但“道德裁判者”的使命使得他們堅持用文字抗議“暴政”。另一方面,當時的大部分知識分子還是支持這個制度,反對的只是那些使得整個政權不能達到它的目的的官僚弊端。與傳統不同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知識分子當發(fā)現自己的原則遭到損害時,并不能像古代的知識分子一樣,退回到書齋,或者是隱居到山林中,每個人都必須參與到制度中來。知識分子只能模仿古人,在政府“廣開言路”的時候,為國家獻言獻策;當政府壓制時,就在文學、藝術、哲學等中使用比喻等藝術手法把自己的觀點偽裝起來,表面盡寫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實際上是在諷喻時政,韓愈、歐陽修、魯迅等都用過。

      第二,他們是“五四”時期的繼承人。“五四”以來,救亡和啟蒙齊頭并進,實際上是中國知識分子想要以西方的文化來解救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危機。但他們所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并不是如西方一樣,純粹為了實現個人的解放,而是為了救亡而采取西方良藥。其次,在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和經過民族救亡的政治斗爭的洗禮,使得知識分子更深刻地認為自己的行動應該是自由而不受政治控制的,很多信奉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也是堅持著“多元化、公開辯論、知識分子自主”的五四精神。盡管接受過延安整風的洗禮、建國初期的改造,但是他們的骨髓和血肉都還是被五四精神的細胞所包裹,一旦政府放松控制和鼓勵,知識分子的熱情還是很容易被燃燒起來。

      《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了劉賓雁的《人在橋梁的工地上》,贊揚蘇聯改革,反襯中國固步自封;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年青人》對政府機關內部的揭露等。這些“鳴放”引起了政府官員對“百花運動”的抵制,他們認為,這種已經對政治和思想的統一構成了威脅。而毛澤東在1957年2月27日發(fā)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卻對知識分子的“鳴放”表示認可。他指出,“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非對抗性的矛盾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可以存在,這些矛盾可以用討論、批評、說服和教育很‘民主方法使之公開化,并得到解決”。他認為,思想的灌輸已經使得知識分子達到足夠的真誠,應信任他們,應請他們來批評黨并提出不同意見,以防止官僚主義的僵化、麻木不仁和脫離群眾。

      毛澤東如此號召知識分子討論政治問題,一方面是對抵制“百花運動”的官員做出的表態(tài),另一方面是他對1956年匈牙利和波蘭的群眾事件發(fā)生原因的認識:脫離了群眾和鎮(zhèn)壓了知識分子;而且并沒有認為當時知識分子已經危及到黨的統治。毛澤東于1957年3月12日對宣傳部的講話中再一次強調了知識分子批判政府的重要性,盡管官員們不樂意,毛澤東的態(tài)度還是逐漸減輕了知識分子心中“中共的政策到底是真誠還是一種姿態(tài),是目的還是一種手段”的疑慮。如果毛澤東真是有“引蛇出洞”的用心,就不會出現當時的官方報紙《人民日報》沒有馬上發(fā)表1957年2月和3月的講話這樣不正常的事情。

      二、反右斗爭

      好景不長,“百花運動”發(fā)展之勢的迅猛,大大超出了黨的預料。知識分子越過了開始黨所規(guī)定可批評的各種框框,對官僚主義的批評演變成了對制度的批評,出現了各種小集團,學生游行反對中共當局的現象,引起了黨的高度重視。1957年5月中期,中共最高領導人表示,這種不受到約束的“鳴放”對黨的削弱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毛澤東從開始大力支持“百花運動”到主動反對的態(tài)度大轉變,使得中國的上空迅速籠罩著緊張的氣氛,宣告“百花運動”的失敗。據統計,當時中國被扣上“右派”的帽子的參與者與涉嫌者多達55萬人,引起了成批的自殺和被迫接受勞動改造,更為諷刺的是,這些人到1958年和1959年的時候,大部分恢復了職位。

      毛澤東如此大的態(tài)度轉變,有著深層的歷史原因:

      第一,這種以政治的放松以緩和社會的矛盾的方式卻引起了相反的社會效果:對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弊病的批判使得1956年冬到1957年大批農民退社,受到報紙和無線電廣播的鼓勵的農民興起了批判農村干部結構的熱潮,要求把生產合作社的職責分給農戶。加上人口的增長和糧食的歉收,使得國家出現了糧食危機。這使得國家不得不采取取締農村市場、發(fā)動農村教育、逮捕違法的前地主和富農等政策來遏制,停止知識分子的“鳴放”也是勢在必行。

      第二,1957年秋,政府面臨著一系列的壓力:蘇聯模式的缺陷暴露、知識分子可靠性的懷疑、政治松動引起的社會破壞以及1956—1957年停滯不前的農業(yè)生產阻礙了工業(yè)的發(fā)展等,這使得政府不得不改變相應的策略。同時,政府也希望把群眾因國內的危機引起對政府的不滿轉向知識分子,以此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提高政府的權威。

      第三,毛澤東和高層領導人逐漸對形勢的重新判定。毛澤東在1957年的下半年逐漸感覺到自己當初關于“1956年社會主義的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的看法是不成熟的,認為只有在所有制上取得了成功。同時,毛澤東還認為當時“反冒進”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將會挫傷群眾投身生產的熱情,而且還給“右派”進攻提供了機會,因此,應該繼續(xù)推行1956年初萌芽的“大躍進”方法,維護農民的熱情。毛澤東和高層領導人的這種認識在1957年9月—10月召開的中共委員會全會上占據了統治的位置,使中國邁進了“大躍進”的瘋狂時代。

      “反右斗爭”中,知識分子難逃厄運的結局中,也包含著自身深層的原因:

      第一,新中國的知識分子與中共不可調和的矛盾。從五四走來的知識分子本身所具有的“自由主義”傾向與中共“集體主義”、“一體化”的模式有著根本性的沖突。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信任使得他并沒有想到,知識分子自延安整風到建國初期的思想改造以來,一直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和利益的損害,他們與中央之間的微妙關系使得他們不可能很好地完成這樣一件任務:堅持“和風細雨”的精神,卻要大膽地批判曾經批判他們的黨。

      第二,知識分子與農民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國的革命主力軍是農民,是“最革命性”的,中國的革命本質上就是農民的革命。當家作主的農民的生活上帶有封建殘余的陳規(guī)陋習,而從五四走來的知識分子正是要批判這種劣根性,使得兩者之間本能的互相排斥。而當知識分子提出一些與黨不同的意見時,就會很容易被認為是思想上的資產階級傾向,看成是對黨的進攻。

      第三,內部的分歧升溫為宗派的斗爭。魯迅及其身邊的追隨者如胡風、馮雪峰、丁玲等與周揚為首的為文藝領導階層之間的矛盾,從20、30年代的上海產生,隨著文藝工作者想延安的轉移而帶到了延安,便在延安整風中第一次大爆發(fā),甚至帶到了建國之后,在政治斗爭中把對手拉下政治舞臺,以鞏固自己的勢力;

      第四,“五四”的啟蒙運動任務尚未完成。中國自近代以來,救亡與啟蒙一直是交叉進行,啟蒙的目的更主要是為了救亡,加上內外交困的救亡環(huán)境,導致了啟蒙工作沒有正式開展,這便使得傳統的思想在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身上仍根深蒂固。盡管中國一直高舉民主主義旗幟,但中國的民主主義更準確來說是民本主義,而非西方的民族主義。中國的民主是為民做主,而西方是人民當家作主。在中國這片沒有民主傳統的土壤上,國民性沒有得到完全的啟發(fā),保守主義的復活運動就不可避免。所以,居處被賦予的“動搖不定”的地位的知識分子,就難以逃脫政治變革所帶來的種種命運沉浮。

      〔參考文獻〕

      〔1〕費正清,等.劍橋中國人民共和國史(上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孫丹.建國初期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研究述評〔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8,(03).

      〔3〕余偉康等.思想改造運動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形成〔J〕.現代哲學,2010,(04).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朱正.1957年的夏季——從百家爭鳴到兩家爭鳴〔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馮延臣〕

      猜你喜歡
      建國初期知識分子
      建國初期農村宣傳網制度述評
      淺析建國初期穩(wěn)定物價的財政政策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31
      近代出版人:傳統知識分子與有機知識分子
      現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 13:37:26
      復興之路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抉擇
      知識分子精神內涵的演變——基于西方幾種主要知識分子理論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為例的分析
      論建國初期大行政區(qū)體制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的現代啟示
      知識分子
      文苑·感悟(2012年12期)2012-12-13 01:53:52
      建國初期剿匪斗爭概述
      軍事歷史(1991年1期)1991-08-20 06:44:36
      郯城县| 通州市| 应用必备| 鄱阳县| 宣化县| 九龙坡区| 宣威市| 宁城县| 崇阳县| 西贡区| 阳原县| 宁德市| 崇左市| 庄浪县| 阜新市| 文成县| 永州市| 宝山区| 夏邑县| 那坡县| 洛隆县| 呼图壁县| 西青区| 金华市| 九江县| 永丰县| 安义县| 龙口市| 高邮市| 江阴市| 原平市| 交城县| 镇巴县| 叙永县| 邹城市| 荆州市| 麻城市| 兴化市| 昌乐县| 临清市|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