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泛
蒼南地處浙江省最南端,與福建省福鼎市相毗連,全縣現(xiàn)轄10個鎮(zhèn)、2個鄉(xiāng),總?cè)丝?30.5萬。由于歷史悠久,地域廣闊,民俗復雜,變遷頻繁,致使蒼南民間信仰眾多。文章就蒼南民間信仰成因與特點作一些探索。
一、蒼南民間信仰眾多成因
1.歷史遺存。古時蒼南為越國領土,屬甌地,史上鬼神巫祠之風盛?!妒酚洝し舛U書》載:“越人俗鬼,而其祠皆見鬼,…”,據(jù)明弘治《溫州府志·風俗》記載:“東甌王敬鬼神,俗多信鬼神,樂巫祠,其為俗至今尚未變?!?,又《永嘉聞樂》記載:“昔東甌王信鬼神,其風至今未替,故俗患病祈神,演戲酬神之事終年不絕?!痹僬?,由于各種戰(zhàn)爭、災荒,閩境土民陸續(xù)北遷入蒼,這些人原有的宗教信俗也隨之傳入。
2.民生需求。首先是情感慰藉需要。古時蒼南地處東甌閩越之交,又是東南沿海,戰(zhàn)亂、臺風、旱澇等人為與自然災害頻發(fā),因此時常糧食欠收、疫病流行,在科技落后的年代,百姓便求助于神靈,人們深信通過祈求神靈的保護,可求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民間便形成了“信鬼神,重淫祀”的信俗文化,于是各種神祗應運而生。其次是生活娛樂需要。大量民間信仰活動的開展,形成民間曲藝、舞蹈、音樂、工藝美術(shù)、飲食文化、商貿(mào)文化等信仰文化的生態(tài)鏈,民眾在娛神的同時也在娛己,信仰活動成為民眾生活不可缺失的需求。
3.教化需求。民間信仰中的神祗,不乏真實人物化身,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干了大量好事,普遍受到人們敬仰。蒼南地處邊陲,古時交通極為不便,而地方神祗具有社會教化功能,對緩和地方社會矛盾有一定作用,統(tǒng)治階級借助樹立地方神祗,教化一方庶民。
4.道教影響。道教為中國本土宗教,有說起源于民間信仰,而民間信仰大多也借用道教創(chuàng)建的一些宗教理論,它們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形成了互為生存的關(guān)系。隆慶《平陽縣志》稱,“…以其教授虛一,虛一傳水南,故蓀湖有道鄉(xiāng)之稱?!保n南蓀湖(今望里一帶)自宋林靈真綜合道教靈寶、天師、上清符箓?cè)谥蟪?,?chuàng)建“水南派”(即東華派)便有“道鄉(xiāng)”之稱。經(jīng)統(tǒng)計,2011年蒼南有正規(guī)道觀143座,全真道人239人,居士10人,正一道士731人。而這些道士的存在,正是民間信仰“酬神之事終年不絕”的需要。
5.功利訴求。民間信仰區(qū)別于宗教信仰是功利訴求尤為明顯,信眾大多為基于物質(zhì)側(cè)面狹隘功利主義的信奉者。蒼南地處沿海山區(qū),自古農(nóng)業(yè)、漁業(yè)、礦山業(yè)多災多難,百姓重商利,民間信仰正好滿足大多民眾這種功利訴求。
二、蒼南民間信仰特點
1.神祗多。蒼南信眾信仰的神祗不下幾十個,尤其是地方神特別多。蒼南縣域內(nèi)民間信奉的神祗,既有各地廣泛流傳的城隍爺、關(guān)公、齊天大圣、觀音菩薩、土地公、玉皇大帝等神祗,也有東南沿海影響較大的媽祖、陳十四娘娘、馬仙娘娘、楊府爺?shù)壬耢?,以及特定地方的神祗,如玉蒼山三位大仙,乃至蒼南少數(shù)地方獨特的神祗,如礬山南宋大園的千年樟樹神。每月農(nóng)歷初一、十五,總有當?shù)乩先藶樗鼰?,祈求大樹神保佑出入平安。特別是第一胎沒有養(yǎng)活的夫婦,有人還拜大樹為“干爹”,請大樹神保佑他們?nèi)蘸笊B(yǎng)平安。如他們孩子聰明、乖巧,長大后一定祭拜大樹神,等到小孩滿十六歲,還要請道士前來樹下祭祀。
2.廟宇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1年全縣776個行政村,大大小小廟宇有1500多處,面積只有0.25平方公里的蒲城,就有30多處民間信仰場所。但蒼南民間信仰場所大多規(guī)模較小,規(guī)模較大納入縣民族宗教局管理的為116處。
3.多神崇拜。蒼南民間信仰,多神崇拜較為普遍,部分地方廟宇集多神于一廟,儒、釋、道于一廟屢見不鮮,有的信眾同時信仰多種神祗。如蒼南馬站鐵場延壽寺內(nèi)供奉的神靈包攬了地方民眾心目中所知曉的大多神祗,包括釋迦牟尼、觀音菩薩、散財童子、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迦蘭菩薩、四大天王、道教三清、土地公、孔子等等。蒼南民間多種宗教神佛的混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從各個方面滿足不同階層對于神佛祈愿的需求。一般百姓燒香是為了祈福禳災,他們以為燒香、磕頭可以得到神靈的庇佑,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就是民間信仰的心理依托。人們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愿望是否實現(xiàn),至于所求何方神圣無關(guān)緊要,哪個神靈就求哪個,求佛不靈就求仙,求仙不成則求巫,總之,神靈不分貴賤,只要靈驗就去祈求,這樣形成一廟供多神一人信多神的多神崇拜現(xiàn)象。
4.祭祀活動多、規(guī)模大。蒼南民間信仰活動多,各種信仰活動是“大節(jié)月月有,小節(jié)天天到”,有節(jié)日就有民俗活動。蒼南民間信仰中,祭祀晏公活動每年有蒲城拔五更活動,除了蒲城全體民眾參與,還來自浙南閩東北民俗愛好者,參與人數(shù)多達上萬,場面熱鬧非凡。楊府爺祭祀則一年有多次,正月初一的祭祀活動參與人數(shù)近幾年多超過十萬人。還媽祖信仰、馬仙信仰、林泗大帝信仰、陳十四信仰等祭祀活動,金鄉(xiāng)清明廟會、刀轎巡游、劃太平龍等等活動,參與的信眾眾多,開支動輒幾十萬元,規(guī)模多是較大的。
5. 信眾多。蒼南有一百多萬人口,是個人口大縣,百姓大多有自己的信仰。因為歷史地緣等因素,養(yǎng)成了蒼南人功利心重,在人類能力無法實現(xiàn)的時候,便求助于精神世界的神靈,因此蒼南民間信仰的信眾眾多。
6.與閩臺民間信仰相近。蒼南人祖先多從閩南移民而來,臺灣也有很多閩南移民,且浙閩臺民間交流密切,民間信仰是民間交流的橋梁。蒼南民間信仰中的白馬爺、媽祖、五顯大帝等諸多信仰由閩南移民從閩南帶來,白馬爺被視為閩南移民的保護神。而源于蒼南一帶的楊府爺信仰、馬仙娘娘信仰、林泗大帝信仰則是隨浙閩臺民間交流,從蒼南傳到閩南、臺灣的。
(作者單位:浙江省蒼南縣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