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琍
我接觸到繪畫仕女花卉那還是在陶院讀書期間,幾年繪畫課程的學習,讓我對簪花系列情有獨鐘,于是在自己的繪畫生涯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繪畫仕女及花卉以至于一直對它有著深厚的不解之緣。
大家都知道,這類題材繪畫者眾多,國畫界有華三川,蔣采萍、彭連熙、王淑暉等等知名畫家,他(她)們都以各自不同風格的繪畫藝術而著稱于世,引領了一代時尚潮流,盡善盡美地表現(xiàn)古代美女的皎好、聰慧、窈窕、嫻淑的美侖美奐形象,而在陶瓷藝術界,從事這類題材的卓越人士有如雨后春筍、風涌輩出、如趙惠明、戴榮華、李峻、舒惠娟、傅長敏……等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師們,他(她)們的藝術成就風格各異,生動形象,有的別出心裁,鬼斧神工,有的獨樹一幟,嘆為觀止。
向前輩們學習,向大師們致敬,這便是學習繪畫仕女花卉之動力源泉,不斷從先圣先賢的杰作之中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及精髓,來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華,同時也讓自己沿著既定的目標走出一條適合自己又與眾不同的新路來,在這里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書籍資料應有盡有,給我的繪畫之路增添了諸多享之不盡的樂趣,在前人鋪就的星光大道上一路狂奔,經(jīng)過點滴的生活、學習積累,經(jīng)過無數(shù)的成功與失敗,我的心路歷程上還是有著許多令自己欣慰的地方。
下面我將自己這么些年來對繪畫仕女、花卉的一些摸索、見解以及自以為是的成功經(jīng)驗,略談一、二,在自己繪畫過程中享受心情愉快的同時,也愿將這份快樂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在古代的繪畫中,仕女圖占有重要位置,而我對唐代仕女至明、清時期的仕女繪畫長期臨習,不斷體會其筆墨意趣及人物線條韻味,敦煌壁畫以及現(xiàn)代仕女繪畫(包括何家英人物繪畫的研習),其中不乏油畫畫法的涉入,我通過眾多的繪畫形式逐漸將名家們優(yōu)秀而高超的筆墨技巧充分運用到自己的繪瓷上,逐漸形成自己繪畫風格的同時,大力挖掘內(nèi)心潛質(zhì),體現(xiàn)主觀思想意識,追求盡善盡美境界。
首先仕女要畫得美,這是關鍵所在,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相貌要端莊大方,柔美聰慧,祥和嫻淑,青蔥水嫩般豐腴而具神韻,發(fā)髻高束,黑而發(fā)亮,線條流暢,簪釵高貴,簪花鮮妍,墜飾華麗;其二:身段要窈窕修長阿娜多姿,服飾雅致,裙帶飄逸,酥胸微露,雙肩柔滑,手式動態(tài)與眉目呼應,或步態(tài)輕盈,或款款情深,如仙女般飄然而至;其三:背景朦朧虛幻,花草樹術襯映主題,水墨淋漓,或具象,或夸張、細膩與粗獷并存,寫實與虛幻對比,讓人感覺細處更細更精妙。畫面一出,令人浮想聯(lián)翩,活生生一個大美人零距離突現(xiàn)在眼前,這就是一種繪畫的魅力,陶瓷顏料在瓷上釉下的靈活運用以及特有的工藝技法,創(chuàng)意的體現(xiàn)再加上火的藝術,一幅激宕人心作品的完成缺一不可。當然只有在漫長的摸索過程中逐漸完善,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蒼天不負有心人啊!
花卉繪畫亦復如是,而我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描繪它,比如繡球、石榴等,先將稿定好,然后將線條勾勒好、略干,再用加厚玻璃白和水填上(注意一定要填平),先燒頭火,這樣的話,花頭更具質(zhì)感,枝干也蒼茫斑駁,隨后染色,色彩的變化不足以渲染其氣氛,而陶瓷工藝的介入,有著凹凸不平的層次感,才讓整幅畫作更加生動有趣,再添上幾只蜜蜂或蝴蝶什么的,動靜結(jié)合,相映生輝,有時花瓣也可略帶淺雕工藝,再施點隱青釉,燒出來顯得很雅氣,也具裝飾性。
要注意的是,線條一定要柔美,色彩一定要淡雅,太艷則俗,通篇須貫氣,繡球花紊而不亂,有轉(zhuǎn)過去的感覺,不像向日葵那么太機械化了,又不似仙人球般花刺相間,它宛如異彩紛呈傳說中的圣女,明眸皓齒,欲言還羞、眩暈暈的臉蛋上有著珍珠般的光芒,在太陽下閃閃發(fā)亮,傍晚時分,花容笑貌,攝人心魂,羞答答的繡球靜悄悄的開,也靜悄悄地綻放著最美麗的青春色彩,基于此作為玻璃白的神奇妙用,顯然像給美麗的姑娘臉上抹上了一層珍珠粉,細嫩白皙晶瑩剔透,賦彩之后,紅潤相間,恍若絕世佳人。
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皆有生命,美人配美景,有時人的靈性從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的繪畫藝術中能即刻得到充分顯現(xiàn),所以美景的刻畫,要恰到好處,既不可造次,又不可隨意,認真對待的同時,又不能搶了主題,把握好主次分寸,因為景是起到烘托、陪襯作用的。
花卉的描繪,亦如畫美女般對待,美人如畫,我在繪畫每一幅簪花圖時,心中就有著無遐的想象,充滿著對生活和對自然景觀的無限憧憬與熱愛。是因為畫,讓我與陶瓷結(jié)緣,又因為陶瓷再讓我與簪花結(jié)緣,緣緣相扣,眼前呈現(xiàn)的是一條通往藝術天堂的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