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育
有的語文課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方法單一,無論教師,學生都深感疲憊,教學效果自然不會好;有的語文課則歌聲、掌聲、嬉戲聲聲聲人耳,表面熱熱鬧鬧,但在這“繁華”的背后,卻掩飾不了教學效果的凄涼。這兩種課堂??此撇煌瑢崉t相似:教學效能低下。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即高效化,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在經(jīng)歷了對傳統(tǒng)教育的猛烈批判和對國外教育的大加崇拜之后,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應盡量適合自己的學生。在筆者看來,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關鍵要在“活”和“實”上下功夫,要做到“活而不亂”、“實而不死”。
1語文高效課堂之“活”——“活而不亂”
語文界前輩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真正掌握一種教學法的教師,他是會隨機應變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氣勃勃的?!比绻f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種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并把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語文課堂教學應從哪些方面“活”起來呢?
1.1讓師生關系“活”起來
即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雙方攜起手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diào)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并樂于請教,愉快教學才能順利進行。韓愈說得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師生在情感上不和諧,教師對學生不熱愛,甚至見到學生就煩,學生對教師毫無感情,甚至見了老師如同老鼠見了貓,雙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還談什么愉快教學?
1.2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高效愉悅教學的最佳效果與良好的課堂氣氛分不開。好的課堂氣氛應該與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基調(diào)相一致,相協(xié)調(diào),教與學雙方的認知、思維活動必須有一個真正寬松自如的天地;應該是既靜謐又熾熱,既活潑又緊張的,既有播種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悅,既有在知識的皇宮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識堡壘的激烈的戰(zhàn)斗。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緊緊地吸引學生步入科學知識的群峰中飽享秀色,樂而忘返;使學生奔馳在知識的大草原,產(chǎn)生一種對崇高、悠揚而心曠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提倡教師笑進課堂。微笑是聯(lián)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創(chuàng)設和諧的、協(xié)調(diào)的教學氛圍的重要手段。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滿腔熱忱來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tài)度端莊、語言親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勢來輔助說話,讓學生感到聽你的課是一種精神享受。再次,要善于發(fā)揮正強化的作用。“正強化”這一心理學上的術語是指運用表揚、激勵、肯定、鼓動等手段發(fā)掘一個人的優(yōu)點使之得到及時鞏固、發(fā)展,從而形成一種心理定勢。教師在語文課上經(jīng)常使用正強化,會使學生產(chǎn)生成功的歡樂和愉快的心情,對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很有好處。
1.3讓教學方法“活”起來
(1)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多媒體教學能以它豐富的形式一一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充分展示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能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枯澡、乏味,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實踐證明,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尤其是電教媒體,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一改傳統(tǒng)沉悶的課堂面貌,使學生的興趣大增,有助于實現(xiàn)“輕負高質(zhì)”和實施高效愉悅教學,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2)啟發(fā)興趣,質(zhì)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chuàng)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右獙W,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角色對換,提倡“合作”。語文課堂上,可以做一些適當?shù)慕巧珜Q,部分知識、題目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講,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性,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強學生記憶,找出自己知識宙點,懂得老師講課的艱辛,從而尊重老師,與老師“情同意會”。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群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
此外,中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高效愉悅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緊密結(jié)合起來,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向無限的課外活動延伸,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得到實踐上的應用,使學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學習語文。
語文高效課堂要之“活”,關鍵在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參與意識,使學生全身心投入,以求效益最大化,要切忌搞形式。真正的高效課堂還要把下面幾點落到“實”處。
2語文高效課堂之“實”——“實而不死”
2.1備課應結(jié)合“實際”
在備課時,我們往往面臨許多的資料無從取舍。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在學校的運用,讓我們接觸到更為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在這些繁雜眾多的教育資源中,我們備課時,一定要以求“實”的態(tài)度去進行選取,選取那些最適用的,最能讓我們的課堂得心應手的東西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切不可過多過濫地堆砌在我們的備課中。我們應以教材為中心,在反復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在反復思考該班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選取合適的輔助手段。如果離開了“實際”,即使再優(yōu)秀的教育設施,再先進的教學手段,再高超的個人素質(zhì),也不可能真正達到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2.2變革教學模式,讓課堂效益“實”起來
激發(fā)語文課堂中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很多,總結(jié)起來基本理念卻是一致的——先學后教。“先學后教”是一種用預習和自學做支撐構建生本的語文課堂。先學是指學生以自主的方式先自學,也就是預習—-_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案的引導下進行自學。自學的目標一是完成一些自己能完成的任務,二是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著的、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樣有了反饋,老師就能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進一步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先學后教,順學而導”,既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3不片面追求課堂的表面繁榮,讓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起來
知識如果沒有總結(jié)、鞏固。最終效益不會太高。所以,無論課堂如何改革,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扎實”二字。
首先,要抓實語文的能力訓練過程與評價過程,讀、寫、思要壘面訓練。知識性練習,應循序漸進地組織訓練。整個教材的訓練要有計劃、有重點、有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訓練”中得到提高。
其次,要督促學生盡量當堂完成作業(yè),教師要做好督查與評價工作。自主不等于不問,教師要督促學生做到及時檢查每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獨立思考,做到“日日清、周周清”。
2.4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思維與情感體驗落到“實”處
在真實、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的設計問題,從而使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是關系到課堂成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fā)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2.5注重對昕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的實效性
很多教師在上課時,往往很注重這些方面,然而在一堂課當中,并沒有注重聽說讀寫的實效,而只是將這些方面讓學生走馬觀花地粗略地表示一下,而沒真正落到實處。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沒起到實質(zhì)性的作用。而一堂真正有實效性的課,應引導學生充分研讀文本,讓學生在文本中讀、悟,在文本中感受和體會,教師適當引導,“四兩撥千斤”便可培養(yǎng)其相應的能力。新課程提倡的三維目標其實是蘊含在課堂教學的點滴之中,不要斷然將其割裂開來。
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毫無疑問。教師的素質(zhì)越高,文化底蘊越深厚,對現(xiàn)代化設備運用得越純熟,收到的效果就會越好。因此,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孜孜不倦地去實踐那句話——“活到老,學到老”,“沒有最好,只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