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亮
新課程需要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那么,我們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具有更強勁的生命力,更高效呢?聯系學生實際,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從教師、學生以及課堂教學三方面重視對問題的把握與處理。
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代言人,而是學習的先驅,所以教師必須關注自己的表現,做學生學習的推動者。教學是要引領學生實施積極的學習過程,達到一定的提升,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經歷學生作為學習者個體本身所需要的體驗。因此,高效課堂下的教師,更要為學生設置切實的問題情境,以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推動力,引領學生學會思考、形成思路,提升能力。
引領學生針對問題情境展開學習,是教師管理課堂的開端,而學生基于解決問題過程展開的深度思維,就成了學習的真實過程。只有以積極的思維投入真實的問題情境,才能收獲知識、形成思路、提升技能。問題引領和精講點撥是高效課堂的入口,也是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教師要追求高效課堂,必須研究自己在問題情境設置以及引領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站位,必須思考如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必要的評價與指導。
關注課堂的高效,也必然要關注學生的表現。學生要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真正的學習始于問題的發(fā)現。高效的課堂,應該源于學生課前的投入,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才是學習走向深入的原動力。所以,教師要用一定的問題情境開始教學,預設一些問題作為學習目標。
學習過程是學生思考與收獲的過程,教師和同伴的點撥,不能替代學生自身的思維。特別是高中學習,在于懂得知識的基礎上更深層的理解與推理以及應用,更在于從不同角度把握概念,從內涵與外延理解知識的聯系,在應用中熟悉知識規(guī)律的內在約束條件。所有這些,都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親歷親為,進行深度的思考,實現真正的主體探究。
學生更要把練習當作一種自覺行為。學是以習得的方式推進的,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把練習當作一種自覺行為。聽例題的講解是一種練習,動腦、動手解決變式問題是一種練習,積極思考困惑是一種練習,在練習中以積極的態(tài)度求真知求真解也是練習。學生只有將練習變成一種自覺,把練習延伸到課堂學習的前與后,進行有效的預習與定期的復習,課堂學習才能有效,才會有真正高效的課堂。
引領學生關注自己的課堂表現對于教師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必須把握課堂管理的重點,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
教師要以一定的信息訓練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練就的。所以,教師的嚴謹才能成就學生的嚴謹,教師的深刻才是學生深刻的開始,而創(chuàng)造性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是生動的、活潑的。教師的教學要善于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讓學生在處理信息中體驗收獲的快樂,讓思維成為良好習慣。
教師要以一定的活動引領學生的學習。高效課堂中學生應該是活動的,是主動的。教師的任務就是研究學生的學習基礎,剖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提出明確指示,引領學生主動樂學,在活動中尋求提升。
教師更也要以一定的反饋深化學生的習得。學生只有在不斷的歷練與反思中進行深度的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所以,課堂要高效,就要有診測,教師診測之后的及時反饋與交流是學生深化學習的必要手段。
教師更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自覺把理念轉化為行動。高效課堂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對課堂高效的理解又是行動的先導,我們要展開積極的研究與思考,找到符合自身實際的外顯要素,并積極投身教學實踐與探究,那么,我們離高效課堂也就更近了?!?/p>
□編輯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