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一切知識都是以感官的感知開始的”。 直觀教學不僅符合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符合高中地理知識綜合性強、地理概念抽象性強,不易被觀察的特點。所以在地理教學中通過直觀教學輔助手段,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
[關鍵詞]直觀教學 高中 地理概念 抽象性
一、研究背景
地理學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以廣泛性、綜合性、區(qū)域性是地理教學內容獨特的特點,此外地理知識的空間范圍大、時間跨度長的特點,更是加大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難度。高中地理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獲得直觀的認識,挫傷了學生學習地理概念的積極性。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抽象思維概括水平明顯地從經驗水平向理論水平轉化,但是抽象邏輯思維還都需要具體的、直觀的感性材料作支持。
二、地理直觀教學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學中的重要性
地理直觀教學就是教師利用各種地理教具、地理實驗和組織課外參觀等方法作為感官傳遞物,即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獲得知識的方法。所以地理直觀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各種地理教具和地理實驗的演示,利用學生多種感官和已有經驗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引導學生通過切實體會,形成形象生動的地理感性知識,為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堅實的基礎。地理概念是對地理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它是對各種地理事物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高中地理概念往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掩蓋了與具體事物的聯系,所以在概念教學中需要具體直觀的形象把它更好地表現出來,這樣才能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地理概念,更好地記憶和運用地理概念。
三、應用直觀教學加強高中地理概念教學的理論和具體案例
直觀教學作為一種比較重要的現代直觀教學手段,采用不同的直觀教學手段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
1.優(yōu)先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地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特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手段。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要求要注重信息技術在地理課程中的應用。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讓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具體化,靜止的概念動態(tài)化,枯燥的概念趣味化。許多地理概念都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易觀察,缺乏直觀的感性材料,學生很難一時充分理解并吸收抽象的地理概念,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多媒體輔助教學以視頻圖像、動畫的形式演示出來,全面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圖文并茂、聲色俱佳的視頻中,把抽象復雜的感性知識升華到理性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注意力和興趣,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
比如在講解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這節(jié)時,學生就對水平地域差異和垂直地域差異的概念容易混淆,再加上這些概念空間跨度范圍比較廣,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獲得直觀形象的認識,很難理解這些抽象復雜的概念。所以在講解概念前借助多媒體先欣賞一段不同地域的景觀圖像,并在欣賞時觀察不同地區(qū)的自然景觀在植被、地貌等有什么差異,這樣更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地域差異的概念。多媒體教學可以把語言、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和視頻等集于一體,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全面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所以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直觀教學手段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了對地理概念的學習和記憶效果。
2.盡可能的利用地理示意圖在地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地理示意圖是表示地理事象的特征(如輪廓、形態(tài)、結構、成因、過程等方面)簡明而示意性描述的圖。地理示意圖表現形式簡練、具有重點突出、概括性高、清晰易懂的特點,是將形象化與抽象化的表現手法凝為一體的教學用具。比如對高中教材中“太陽高度角”的學習,如果僅僅簡單的描述為太陽高度角就是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簡稱太陽高度。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學生很難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太陽高度及其變化有直觀感受,但并沒有形成相關概念,所以我們就用簡單的地理示意圖把學生日常觀察到的熟悉現象,從感性認識提升到掌握理性概念。通過下面示意圖來說明如何用示意圖使學生形成太陽高度的“概念圖像”。
地理示意圖在學習地理概念時能夠實現圖文轉化,不僅增加概念教學的趣味性,也體現地理教學特色。文字轉化成地理示意圖是把語言的應用和圖形演示結合起來,這種充分利用形象思維和視覺記憶的直觀教學手段,更有助于學生高效的學習和記憶策略。如果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中經常指導學生進行文圖轉化,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示意圖的興趣,就會強化學生文圖轉化的意識,提高文圖轉化能力,實現了思維、語言和形象的三者結合,提高了理解概念學習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善于進行空間想象和發(fā)散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
3.積極運用地理實驗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地理實驗主要是以教師為主要的操作者,實驗一定的教學設備和材料,在學生眼前通過模擬地理現象發(fā)生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認識地理事物的概念和規(guī)律,是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用地理實驗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現象和過程展示出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了使學生獲得鮮明的表象,教師若使用一些讓學生感到新奇的、出乎意料的實驗,就能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感性知識。地理實驗還可以加強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積極狀態(tài),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熱力環(huán)流的概念時,給學生做了個探究實驗。先準備一個長方形的玻璃缸,在缸的兩端各放一小盆冰塊和一小盆熱水,然后用膠合板將玻璃缸頂部蓋嚴,在膠合板的一側(裝冰塊的盆上方)開一個小洞,最后將一束點燃的香放進小洞內,讓學生觀察缸內煙霧是如何飄動的。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香的煙霧先下沉,從裝冰塊的盆向裝有熱水的盆飄動,然后從裝有熱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飄向裝冰塊的盆的上方,形成一個循環(huán)。從而得出結論,熱力環(huán)流就是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教師通過演示這個平時難以見到的現象,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認識熱力環(huán)流的概念。
四、采用直觀教學在地理概念教學中達到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直觀教學,有助于將抽象的地理概念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地理表象,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降低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形成豐富的地理表象,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維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為地理理性知識的形成和抽象思維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在課堂上引入多媒體、地圖教學和地理實驗等多種直觀手段,對激勵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拓寬地理思路和強化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小結
目前,地理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理論的指導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向現代教學理念轉變。直觀教學是現代化教學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改變了以往以灌輸為主的概念教學模式,而是以一種更為直觀形象的手段來展示各種復雜的地理事物和概念。不管是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和重點突出的地理示意圖,還是控制性強的地理實驗,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有助于落實三維教學目標。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對不同的地理概念,采取不同的直觀手段,教師要與學生互動,借助各種直觀教學手段,達到雙贏的效果,教好,學好。
參考文獻:
[1]陳澄.地理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5.
[2]曹琦.中學地理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69-71.
[3]陳澄,段玉山.地理教學論與地理教學改革[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1.
[4]刁傳芳.中學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133.
作者簡介:劉艷麗(1982年10月3日),女 ,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學科教學